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狂人的去向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8: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狂人”的去向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结尾,“狂人”在发出震聋发聩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呐喊之后,便以省略号戛然而止,余味无穷。那么这位患了“迫害狂”的“狂人”最终究竟去了哪里?由于这是一篇假托于“狂人”的日记体小说,鲁迅也无从在正文中直接交待;读者也似乎并不在意。

鲁迅的《呐喊》我曾读过不下十遍,其中自然包括《狂人日记》。说实话,以前我也从未留意“狂人”的去向。近日重读,才猛然发现鲁迅其实是交待了“狂人”的去向的。小说开头的小序,“我”听说“狂人”大病,便利用回乡的机会前往探视。然而“狂人”的哥哥却大笑不止,称其罹患“迫害狂”的弟弟早已病愈,“赴某地候补矣”。“候补”乃清制。候任官员待补缺额,听候委用,是为“候补”。也就是说,“狂人”后来“病愈”了,“清醒”了,“理智”了,不再“狂”了,重新融入了主流社会,成为一名候任官员,——说不定什么时候脑袋就会镶上顶戴花翎,成为“吃人的人”中的一员。

鲁迅行文无闲笔。短短的“赴某地候补矣”六个字其实大有深意。

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历来崇尚“学而优则仕”,读书科考取仕历来是读书人的“正途”。 莘莘学子无不梦想着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鲁迅笔下的“狂人”病愈后前往“某地候补”,说明此君其实原本就是这条“正途”大军中的一员,且早已“脱颖而出”,拿到了仕途的入场券。只是机缘未至,尚在吏部的考察期间。然而“考察”的煎熬使他五迷三道,烦躁不安,想入非非,终于患上了“迫害狂”。——实际上,因科场的得失而颠狂者,在科举时代实在是见贯不惊。《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不是也高兴得发狂了吗?只不过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是因喜极而发狂,鲁迅笔下的“狂人”却是因忧郁而发狂。

“狂人”作为科举“士子”中的一员,自然是饱读了诗书,对“正途”背后的迂腐和丑陋自然也洞若观火。正因为如此,当他因“发狂”而不知顾忌的时候,才能够“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薄子,踹了一脚”,从中发现“吃人”二字;才能够将郁积于心的块垒倾泻而出,一吐而快,大声疾呼数千年的官场历史都是“吃人”,混迹其中,都难免“吃人”和“被吃”;才能够最终发出“救救孩子”呐喊。这实在是一种“颠狂”中的清醒!

然而“狂人”毕竟受科举荼毒颇深。当他从“迫害狂”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回归“理性”之后, 随即又重新燃起对仕途的憧憬,义无返顾地进入了“候补”统治者的行列。——他最终脱离不了科举读书人的窠臼,宁愿使自己成为在“颠狂”时曾经竭力诅咒过的官场中的一员,成为“吃人”的人。

此时的“狂人”,病体确实“得救”了,他也因此得以回归“主流”社会,为“主流”社会所认同和接纳。在主流社会看来,他甚至可以成为读书人“迷途知返”的成功案例。然而通过“狂人”患病时的无所顾忌和病愈后的回归仕途,我们分明看到了“狂人”向旧传统、旧势力的屈服、妥协,以至投降。在我看来,“病愈”后的“狂人”在颠狂中发出“救救孩子”呐喊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清醒激越的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已经荡然无存。这时的“狂人”看似头脑清醒,实际上是重归迷途,重陷迷朦!发狂时清醒,清醒时迷朦,这实在是一种极其深刻的反讽。

鲁迅先生这样写其实大有深意。《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前距辛亥革命7年,后距“五四运动”一年。正是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革命并不彻底,新秩序并没有最终确立,社会处于混顿之中。其间不断上演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闹剧。鲁迅先生通过“狂人”病愈后的重归仕途,深刻说明新思想、新文化并没有在中国社会扎根,众多像“狂人”那样知识分子并没有摆脱对旧势力的人生依附,缺乏“独立之人格”。袁世凯称帝前,不是有所谓“筹安六君子”竭力劝进吗?他们可都是学富五车的知识精英呢,其中甚至不乏参加过同盟会,名噪一时的革命党人。

对于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乱象,鲁迅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在他的另一代表作《阿Q正传》中,对此有更深刻揭示。未庄的“革命”不过是把静修奄里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革”掉了;“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来的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带兵的还是原来的老把总”。如果说《阿Q正传》主要是批评清末民初普通中国人沉溺在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之中,麻木、愚昧和不觉悟话,那么《狂人日记》则把笔触直指社会的“精英”阶层——知识分子,通过对知识分子两面性的揭示,证明未经脱胎换骨改造的中国旧式知识分子根本无法担当起社会中坚的历史责任。《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揭露了中国清末民初那种病态社会,揭示出辛亥革命失败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其目的,用鲁迅的话说,是要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是深刻的。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观察和认识,分析和批判,在他们那一代知识精英里无人能出其右。即便到了今天,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依然需要鲁迅的这种深刻。因为鲁迅所批判过的传统文化中的有害基因依然残存在我们民族的细胞中。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或许是隐性基因,不足以影响到我们机体的健康。但一遇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它们就会顽固地表达出来,成为显性基因,足以破坏我们的健康。——这种顽固的表达,直至今日仍时有所见。因此今天我们依然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深刻。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的《阿Q正传》,以及鲁迅那些犀利无比的投枪——杂文,还应该常备于我们的案头,从中寻找应对那些有害文化基因的药方。

临末说点题外话。

近些年鲁迅似乎不大时兴了,被“专家”和“喷子”们两面夹攻。在某些“专家”那里,鲁迅的深刻和犀利似乎很不入他们的法眼,以所谓鲁迅作品深奥晦涩,难读难懂为由,大规模地将鲁迅作品逐出中学语文教材。而那帮“喷子”,则攻击鲁迅太过尖刻,毕生骂人太多,好象鲁迅真的逮谁骂谁,尖酸刻薄,谁也不放过;更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不遗余力地贬低鲁迅的文学成就,贬鲁迅为二三流作家。甚至一些宵小竟然诬称鲁迅为所谓“汉奸”,理由竟然是鲁迅有许多日本朋友,没有发表抗日言论。我不知道这帮狂徒是否读过鲁迅,读过多少鲁迅,是否真读懂了鲁迅!

我特别要正告那伙诬称鲁迅为“汉奸”的宵小,还是别再信口雌黄,口吐狂言了,鲁迅伟大的抗日精神不会因为你们的浅薄无知和恶意诽谤而湮灭。你们还是费心读读鲁迅那些汗牛充栋的抗日雄文吧。读得太多实在难为你们。那就读读鲁迅逝世前几个月发表的《答徐懋庸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吧,读读鲁迅逝世前十多天联合21位知名人士发表的《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吧!它们会重重地将你们的臭嘴掌至血肿!

不管那帮以攻击、诬蔑、贬低鲁迅为时髦的狂徒怎样使尽浑身解数,都丝毫无损鲁迅的光辉。诗圣杜甫有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也正是对这帮狂徒的真实写照。不管“尔曹”如何摇唇鼓舌,鲁迅都是泰山一样的存在。当“尔曹”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时,鲁迅依然屹立山巅,巍然不动,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狂人语录

狂人自白

狂人梦呓

自考狂人

策划狂人

读狂人鲁迅

“狂人”的内涵

工作狂人比尔盖茨

狂人之感想

狂人与正常人

狂人的去向
《狂人的去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狂人日记的狂 狂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