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自我修炼与自我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6: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缺失现象及对策研究

姓名:李娜

班级:10级美学一班

学号:2010071129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艺术类在读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高等艺术教育教学双方普遍存在着重“技”轻“文”的现象,以至于我国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没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做基础,仅仅依靠机械训练培养出来的技能很难使他们成为有创造性、开拓性能力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因此,如何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又能体现艺术特色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

人文素质 艺术类大学生 创造能力 意义

正文

一、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中人文素质缺乏的主要表现

1.实用主义盛行,人文知识匮乏。艺术类专业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中渗透了比较浓厚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学生一味追求实用价值,认为凡是有用的,能带来财富的,就是有价值的,就是值得去学习和获取的;反之,那些与实用价值相距较远的人文学科,如美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则被视为可有可无之物,受到冷落。

过去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数量少,录取的学生整体水平较高。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的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相对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的情

况,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硬件明显跟不上现实的变化和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育、轻德育的现象。在面对不同文化层次对设计和创作的需求的时候,由于文化素质不够,底蕴不足,往往难以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新意,这样的艺术工作者怎么能有效地运用艺术语言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体现人文精神呢?

2.道德观念模糊,理想信念模糊

当今社会传统道德与多元化经济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冲击和碰撞,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艺术类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艺术类学生在对待入党问题上漠不关心者相对较多,有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的同学也缺乏理论学习的自觉性,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两课”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反而耽误了自己学习专业的时间,没有认识到这些课程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反而喜欢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各种比赛和选秀活动,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一夜成名; 高等教育培养的艺术人才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生力军,所以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信仰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适应能力欠缺,团队意识不足

一名艺术工作者必须要得到周围的人与社会的接纳和认可,才可能获得成功,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每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经历无数挫折的磨炼后才可能终成大器。所以,教导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适应环境是高校培养艺术人才的必修课,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4.审美情趣低俗,创作水平有限

相当一部分艺术类学生的审美境界、人生态度、心理状态都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技术水平不相匹配,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发展。他们在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不能真正从中获得心灵的悸动和审美的愉悦;在自我形象的塑造过程中盲目地认为颓废、不修边幅、放荡不羁就是艺术家的形象,从而简单幼稚地在生活中模仿,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却不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他们缺少一种正确而恰当的途径来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艺术专业学生对哲学、文学、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普遍没有兴趣,因而,艺术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分析、科学判断等能力普遍缺乏。目前,很多艺

术类学生的作品缺少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仅仅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和重现。所以说,艺术类学生人文内涵的缺失最终会影响到他们作品的酝酿、构思和表达,继而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二、人文素质对艺术类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1.人文素质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人文素质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综合性素质教育。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艺术类的人才需求更趋向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而不只是身怀某项技能的高级“艺术工匠”,或是文化修养匮乏,没有创造力的表演者和模仿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弥补学生在知识结构、个人修养、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欠缺,是避免出现“短脚人才”的有效途径。

2.人文素质有助于增强艺术类大学生迎接挑战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于社会责任的压力;二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的压力;三是来自于竞争的压力;四是来自于整个社会不断加快的节奏所带来的压力,它迫使大学生们要加快步伐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和其他文科类专业相比,艺术类大学生比较重视实践与形象思维,心理脆弱,情绪化比较强,意志力比较差。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乐观主义情怀,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生活的挑战,从挫折和困境中不断完善自我,战胜自我,

3.人文素质有利于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艺术类大学生如果缺乏人文知识就很难理解人生、情感、心理甚至艺术规律本身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更谈不上艺术的创新。所以,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将有助于他们对美的理解和诠释,有利于让他们陶冶情操,博取众长,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艺术理论修养,从而达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创造出优秀艺术作品的目的。

三、强化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更新艺术教育理念。

首先,要明确艺术专业的人文学科性质。艺术类专业首先是人文学科,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学科。艺术本身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诞生的。其次,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意识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使他们乐于投身社会、为社会作贡献。要从人格、审美、求知、生活、工作等方面着眼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2.调整专业培养计划

(1)增设人文知识类课程

(2)在专业课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3)提高教育实施者本身的人文素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弘扬人文精神,加强学风建设

(2)丰富文化活动,提高文化品位

(3)完善规范制度,强化养成教育

大学生步入社会后,首先应具备的主体能力素质是什么?这种主体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适应能力即指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外部环境,并使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的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1.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

2.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

3.人际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4.应变能力。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还需要有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素质包括:

1、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即是实际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本人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

2、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图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理工科毕业生这种能力要求更突出。这也是检验一个毕业生创造能力优劣的重要手段。

3、组织管理能力。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备的能力素质。

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两者是紧密联系的,适应是为了创造。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毕业生走向成功和成才之路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注重这两种主体能力素质的培养。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培养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一种人文素质的教育。针对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和特殊性,从艺术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为社会培养高标准的艺术人才,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紧迫而长期的责任和任务。

参考文献:《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汪中求新华出版社

《命的北斗星》作者:俞敏洪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中华美德与大学生修养》作者:席云玲黄河水利出版社《艺术类大学生成才导论》 作者:李宇飞江西高校出版社

自我修炼

大学生自我管理

领导力提升与自我修炼

代表自我修炼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发展论文

浅谈大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方案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大学生储备店长的五项自我修炼

工商管理学论文,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修炼与自我管理论文
《大学生自我修炼与自我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