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陕西省西安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16:57: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西安市2017届高三年级模拟试题

(一)

文科综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部分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2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27.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28.图9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29.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30.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31.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32.公元前415年初,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出兵远征西西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帝国从此由盛而衰,这说明

A.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希腊民主制在雅典的完美体现

C.直接民主易导致群体非理性决策

D.决议有利于雅典向海外扩张 33.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

A.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

C.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D.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34.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习外语的感受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

B.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

C.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

D.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

35.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60分)

非选择题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

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13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变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6分) 45.(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大使卡尔:“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战争失利之国家。法国屈服之后,中央领袖确有大部分主张重新考虑我国策者,然我人仍主张坚守此项原则,不应更张。我人绝不改变我国家之特性。”1940年1 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关英三国合作方案》。其原则部分认定中国之独立自由为远东的和平基础,提出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中国陆军全部参战;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构。1942年,戈林的亲信洋克与桂永清谈判,要求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企图使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蒋介石6月18日日记云:“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随后,蒋介

石即命陈布雷以陈本人的名义复桂永清一电:指示其“谢绝”,“以为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覆绝为要”。

一摘编自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召见英、美大使时的二战形势。(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的对德态度及影响。(6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谭嗣同在《仁学·自叙》中毅然宣称:“流涕哀号,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初当冲决利禄之网罗,次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学之网罗,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教之网罗,终将冲决佛法之网罗。”„„他以极尖锐、极简明的语言概括道:“故常以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相交资,而罔不托之于孔。”

一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同辈,即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坏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而已为时代所不容。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拙灭裂,固宜然矣。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基本思想观点。(6分) (2)根据材料,结合社会背景,简要评述谭嗣同的思想。(9分)

2017届高三年级模拟试题

(一)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

24.B 25.C 26.C 27.A 28.D 29.B 30.D 31.D 32.C 33.C 34.B 35.D 40.(1)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2分)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制度化、规范化);(2分)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2分)

(2)变化: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2分)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2分)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2分)

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统治危机加深;(2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2分)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传播;(2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2分)维护社会稳定;(2分)有利于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1.答案: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促进作用。(3分)

示例一契约观念——新航路开辟后,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有利于经济复苏;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二经济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时期工会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解决经济纠纷,促进经济复苏;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

银行、欧共体成立,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世贸组织等建立促进了区域经济、世界贸易的发展。(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三经济制度——工业革命期间,近代工厂制度、专利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期间,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经济的复苏;斯大林时期确立的“斯大林模式”在短期内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或维护地方治安);征收赋税、徭役;统计人丁。(5分,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特点: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户籍对人身的控制由紧到松(或答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4分,答对2点即可)

(2)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财政危机;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6分,答对3点即可) 45.(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形式: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取得成功,法国等国家沦陷;英美对日加紧实施禁运政策;中国战场中日处于相持状态。(9分)

(2)态度:拒绝德国的拉拢。影响:打乱了德国的战略计划;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6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思想观点:反对传统伦理纲常,主张思想变革;反对传统政治制度,认为封建制度舒服人性;主张借鉴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6分)

(2)19世纪末,中国社会危机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展开,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利用西学进行变法,以富国强兵;谭嗣同看出传统文化依赖并维护君主专制,对二者一并加以批判,显示其认识深刻;但谭嗣同深受传统文化感染,自身所有的传统思想难以革除,在学习西学的过程中不免笼统、肤浅或支离破碎的局限性,从而限制自身的思想进步。 (9分)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届高三元月高考模拟文综试题

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政治试题(原卷版)

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5月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首发烟台市一模】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政治含答案

安徽省舒城一中届高三寒假模拟文综(政治部分)(三)

安徽省舒城一中届高三寒假模拟文综(政治部分) (四)

高三模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届高三高考5月第三次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历史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