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3: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望谟县第四中学

蒙华念

【摘要】 教学中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所必经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资源的建设。现代教育资源,包括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教学内容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教育体系。把信息技术视为发展教育必须凭借的手段与条件,是现代教育与前此任何时期教育迥乎不同的显著特征。所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紧密结合,无疑是建设与发展现代教育资源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充分加大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紧密结合的力度,才能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本人通过十余年的工作体会主要从几个个方面谈了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教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包括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我们教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下面就我自己十余年来的工作经历谈一谈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中的一些感受。新课标提出“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不再是孤立的单科目的教学,它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互补。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大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文学习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各感官情绪。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有效的语文教学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要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好的问题,来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来推进课程改革。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原有弊端,反会失掉课堂教学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所以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妨从“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起步。但仅把计算机、电视、投影仪等个别手段当做教学的补充,或仅在某个知识点上使用一下多媒体课件,并不是根本目的。在信息技术迅速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课程“整合”的高度,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再认识。完成这种再认识,要广泛借鉴,包括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但更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扎扎实实的探讨教学。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充分应用,是从新视角出发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它的目标,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全部可能,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并实现其整体优化。它最终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整合”过程中实现改造。“整合”不是赶时髦,而是着眼未来的改革;也不是盲目否定以往的成果,而是把过去语文学科中许多该做却做不好的事情真正做好,是让过去一切宝贵成果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并真正实现共享。由于视角新、条件新、手段新,所以“整合”一定是力度空前强大的一场教改,必须敢于创造,善于创造。比如说教材的改革,如果我们不是从纸制品的视角出发,而是从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资源的视角出发,那么新教材就完全可能以全新面貌出现,语文学科的教材改革实验也一定会异彩纷呈。又比如文字、词汇、语音、语法、修辞、文体等静态的知识系统,在基础教育阶段究竟怎样处理更切实用,讨论多年,莫衷一是;如果着眼于未来对语文学习的需要,使之与信息技术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上进行多种方式的整合,以普适型“资源库”的形式提供给大家选择、实验,那么这方面问题的解决一定会出现全新局面。又比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见,常常是某种情况下的灵光一闪,闪过即逝。这原是语文教学中极可宝贵的资源,但以往限于多种因素,大多湮没;如果凭借信息技术改造师生互动方式,那么这笔宝贵资源一定会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再比如语文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如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也定会创造出灵活得多、合理得多、也有用得多的办法。

首先让我们看一段话“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人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是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在2000年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录,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这段话我由衷的钦佩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我自1999年参加工作,至今十年有余,在这十年里亲历了我们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不断成熟,使一届届的学生受益。好的教学方式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短短几年的成绩而是终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可以说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正确引导。

而这些年我的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的辅助教学到有机融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也是一步步深入。作为语文教师我把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体会归纳如下:

第一,对于应用到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理解。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这是词典中对信息技术的解释。而在我们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这实际上很片面的。我认为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当包括所有的电子产品,相应的影像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不能忽略网络的重要性,网络中海量的知识存储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

第二,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首先,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学生每天可以社会上接受大量的信息去充斥他们的大脑,而我们的课堂如果还是一如既往的呆板无趣必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就很难完成。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情况将大不相同,运用教学媒体可以把本来是干巴巴的最难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变换成多彩多姿,生动形象的音响和画面。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便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他们感情的参与下进行理智的活动,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次,从语文单科特点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以后的巨大优势。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以下四种能力:1,阅读能力:朗诵与默读,精读与略读,

速度与听读等。2,写作能力: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3,听话能力:辨音,会意,记住要点。4,说话能力:说普通话,语音清晰,语意连贯,文明得体。在进行四种能力培养中如果我们借助信息技术会让我们事半功倍,比如朗诵,我们完全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名家朗诵录音让学生去听,必然效果明显。而写作时学生最头疼就是资料匮乏,此时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为他们搜出充足的资料和例文。可见,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后我们必定会如鱼得水。

第三,怎么样做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可见,整合绝不是上课时用了一下幻灯片,或放了一段录像这么简单,它必须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融合转变为崭新的现代教学模式。怎么样做到真正整合呢?信息技术有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要改变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的现象,运用信息技术就要表达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表达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蒹葭》教学时学生往往难以体会到诗中的意境,这是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画面选用露浓霜白的苍茫远景,配上同样风格的音乐如《在水一方》小音量渲染气氛,以放飞学生的心灵,驰骋其想像。让学生神游在想像的天宇,感受那凄美的意境,凄清的气氛,恋者思慕伊人不得的悲凉凄苦心绪,此情绵绵永可待的悠悠情思,锲而不舍的上下求索、失意怅惘的情怀,圣洁美好的情思,效果肯定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真正整合。

四、要重视语文教学“课件”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从一砖一瓦、点滴实验做起。从大面积上看,与语文教师日常工作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实验项目,是信息技术如何进课堂的实验。而在“单机投影仪”条件下,如何使用“课件”上课的实验,似乎更有普遍意义。“课件”是资源类教学软件,是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加以优化的教学资源。未经优化处理的资源,可称“原始素材”。经过加工处理的语文课件,大多是集成性素材。目前,对语文教学有参考价值的资源(如各种光盘、如网上的各种资料素材)很多,但大多属于“备课”素材,或自学参考素材。直接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且符合“优化”标准的课件,目前还不够丰富。有时侯领导严令做课,语文老师也殚精竭虑赶制课件,但真正令大家心悦诚服——感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真好——的案例,并不多。这与“课件”研制粗糙有很大关系。我们有必要强调“课件”这个环节。要从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切实加强语文教学课件的研发。

“课件”是使用了十几年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成功使用课件的,首推地理、生物、物理等学科。也许与此有关吧,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语文课件的认识,与对其他学科课件的认识差不多。以为语文课件嘛,也不过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某些语文资源进行处理而已。这样来制作的语文课件,注重的往往是计算机的单机“演示”功能,较多考虑的是资源怎样展示,一般局限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层面,而对学生怎么学,对教与学的“交互”则较少考虑。对“多媒体”技术,也主要是考虑它在形象色彩方面的优势。这应当说是对课件的一种狭义理解。

重视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施教”是对的,但语文能力的养成,绝不能仅靠课上施教,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重视课堂上教学双方的“互动”。语文课件,在考虑语文资源优化的同时,必须考虑教学方式、师生交互方式的优化。不仅要考虑课堂上如何教学,还要考虑如何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课件的设计制作,不仅要让多媒体技术在解决知识性问题方面发挥优势,还要让它能优化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通常不在于是否把某些知识结论展示出来,而在于得出这些结论的过程是否得到了优化。因此语文课件应当是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走向认识的“平台”,而不应仅是对某种结论起说明作用的多媒体“板书”。它应当是体现资源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软件。有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再有这样的软件,就搭起了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平台。所谓课堂教学中开展“整合”实验,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在这样的平台上开展教学实验。课件制作中的“优化处理”,是具体而微的“整合”。如果在“整合”上无所体现,或体现得很蹩脚,就不可能上出令人满意的“整合实验课”。因此我们不妨把课件的设计当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的一个“细胞”,一个起点;接着是第二步——用课件上课,改进课堂教学。这里说“一个起点”,意思是这并非唯一起点——“一人一机”条件下的网络应用也是重要的起点;怎样利用互连网,有效实施远程教学,同样也是个起点。但只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持续开展语文教学,教师就不能没有“课件”。因为课件是使教学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优势的一个重要凭借。

以上就是我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其中必有不到或值得商榷之处恳求各位同仁提出批评意见,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必将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教学水平必将随之提高而最终得益的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李克东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_5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