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1: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信息“新路”,创教学“奇迹”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摘要】:如火如荼的网络远程研修的深入学习,成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也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迎来了新的春天。为适应这种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自觉地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功能各异的现代化资源更好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把静止的、呆板的文字、画面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听觉、动感形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增加课堂密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再有就是有利于及时反馈,扩大课堂容量,实现精讲多练。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必要性 使用原则

【正文】: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单一形式已经向我们挥手告别,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已逐渐走入我们的课堂。我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网络信息技术的新鲜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越来越适宜课堂教学。

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使用的原则,把握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将现代化技术灵活运用于语文

1 课堂之中。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需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处理好媒体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流程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或者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使多媒体的呈现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大多是预先制作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现场控制,按照课件中设计的教学步骤依次呈现,整个教学流程不能更改。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师生及课件交流的盲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想到,学生的思维又给教师新的灵光。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损害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也减损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对话。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选择交互性较强的网页制作方式,或者多进行超链接。宏观上块状分明,

2 细节处灵活机动。遇到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学中的难点处进行科学的资料链接。

可见,媒体的使用要善于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伺机呈现,紧紧把握住包括最佳的语言训练、最佳的学生感情需要和最佳的促进理解在内的时机。正确处理好媒体的呈现方式与教学流程的关系。

第二,处理好师生互动和媒体使用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不能以人机交流代替人人交流,也就是不能让多媒体主宰课堂。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可滥用多媒体,更不可以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听说读写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比如同样讲《荷塘月色》,一位老师用很多图片和音乐来渲染课文的意境,甚至有时为渲染荷花之美,读一句就显示一幅图片,用若干图片连缀起来,就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而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播放一段与荷塘月色意境相符的音乐 教师:请大家在音乐中想象画面。(学生回答)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又是怎样一种景致?

播放配乐朗诵《荷塘月色》,用一两个词简单概括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特点,并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板书)

很显然,第一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有点作秀的感觉,后一位老师的做法才是可取的。课前音乐的播放把大家带入了荷塘月色美妙的意境中,师生共同的想象为真正进入课文搭建了一个脚手架,而优美的朗读更使学生触摸到了文字特有的温度,简单的两次媒体介入却让同学们听

3 说读的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三,媒体使用应遵循适当性原则

多媒体手段好,但既不能滥用,又不能不用。那么,何时用恰当? 一是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中学阶段的学生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多媒体取代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住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

二是用在弥补教师素质本身的不足。素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是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的生动,但普通话水平不敢恭维,而语文教学常常要求教师课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

三是用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处。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激发兴趣,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印象。

多媒体手段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地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的运用它。

一、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妙趣横生的动画,形象直观的插图,优美动听的音乐来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4 如《背影》一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的),渲染气氛。

在音乐中,我缓缓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数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物质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度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深情的话语包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

板书题目作者

本课我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我在教学时播放了有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的录像,让学生面对着绚丽多彩、声色并茂的画面进行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潮超的能力。运用这一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

5 为生动,化静为动。充分发挥多媒体这一特有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度得以顺利突破。

如《故宫博物院》一文:

师:播放故宫博物院各个角度的照片,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为图片设计解说词。

生:认真阅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老师组织学生对自己不理解处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释疑,并在小组交流解说词。 各组派代表上台解说,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质疑。

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针对学生记忆中缺乏相应的认识图式,向学生展示大量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美的殿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对问题的理解自然深入浅出。

四、协调配合,增加容量

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运用多媒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幻灯片可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加,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不同的场景、对象,在45分钟之内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并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而感到厌倦。

五、节省时间,拓展空间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6 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改革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能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 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

另外,还要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

媒体选择的基本理念是:根据教学媒体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所具有的潜在能力来进行选择。媒体的选择不在于猎奇,而在于适用。选择媒体不能只从有利于“教”的角度,更要注重有利于“学”。 这就要求生活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7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_5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