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力》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3节

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重锤线的应用;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2.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教学难点】重心、重锤线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重锤、细线、橡皮、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刻度尺等.

【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课件视频: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引导大家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就学生举例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下面我们来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重力.【进行新课】

认识重力、重力的大小

1.认识重力

生活中,同学们可以随处发现像上面视频中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物理学中把地球的这种吸引作用叫做引力. 1

板书: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师

既然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地球以外的太空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吗?

生:没有.师为什么?生:因为不受到地球的吸引.师由此可见,重力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吸引.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板书:(1)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2.重力的大小

我们知道,凡是力都有大小,那么重力的大小如何呢?重力的大小通常叫重量.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有的物体所受重力大,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小.请大家猜想,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发表看法: 生1: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生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生3: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生4:可能与它相对地面的位置有关; 生5: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师

请大家设计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析数据(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参照教材P10页提供的方法做图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找多组学生出示实验记录,对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给予肯定,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

教师总结: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为9.8N),这个定值用g表示.(3)用公式表示为:G/m=g(或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注意: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它是一个常数.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g值最小,在两极上g值最大,g=9.8N/kg是个平均值,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g

1在不同的星球上数值也不同,如在月球上,g月= g地.

6板书: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2)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3)用公式表示为:G/m=g (或G=mg),g取9.8N/kg.例题

(用多媒体展示)一块质量为0.5 kg的冰,它所受的重力为

N.若它遇热融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重力的方向、重心

1.重力的方向

好,我们再来探究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如何呢?请大家猜想.生:向下,向上,水平方向„„

教师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板书: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教师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能理解为垂直于支持面向下.所谓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方向垂直并指向地球中心.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支持面向下,其方向与支持面的情况有关,而竖直向下是唯一的、确定的方向,不随支持面的情况而变化.注意不要把竖直向下等同于垂直向下.师

重力的方向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锤线(教师演示实物).请同学们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生:重锤线总是竖直向下的,与水平面垂直.师

请大家说说重锤线的应用在哪些方面?

生:建筑工人砌墙时用重锤线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即是否与水平地面垂直.

如何用这个重锤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示用“水平仪”) 2.重心

最后,我们来研究重力的另外一个要素: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好,先看一个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教师在刻度尺的重心处标上记号,引导学生理解刻度尺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对重心的六点认识”,并讲解.

对重心的六点认识(多媒体课件)

① 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②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如铅球的重心就在球心; ③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④ 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图甲所示,一个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铁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图甲

图乙

⑤ 薄板重心的求法(悬挂法):薄板的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求出,如图乙所示.先在A点把板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悬绳的拉力在同一竖直线上,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点的竖直线AB上.然后在C点把物体悬挂起来,同理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C点的竖直线CD上,AB和CD的交点O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⑥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内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如一个充气的篮球,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若将篮球内充入一半体积的水,则球(含水)的重心将下移.板书: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重力的由来

教师演示教材P12页《想想做做》实验.(也可以让几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然后谈感受)

学生完成实验后,谈感受:我感觉到手被向外拉,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学生观察实验,感受到手被向外拉,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橡皮正是受到手的拉力的作用才不会离开手.其实,早在300多年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地球吸引月亮的这个力使月亮绕地球转动而不会跑掉;地球上物体与地球之间也有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使物体下落.板书:(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因此不能说重力就是物体的吸引力,更不能说重力就是万有引力.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教案

重力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重力教案 重力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