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姜大明同志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03-04 00:21: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姜大明同志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确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回顾总结2000年以来我省城镇化发展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型城镇化工作。会前,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对加快我省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省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把城市化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科学谋划,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2000年到2008年,是我省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2008年城镇化率达到47.6%,高于2000年9.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4480万人、7170平方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30.5%、71.2%。从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规律看,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时期。二是层级合理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共有6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30个中等城市、62个小城市和1314个小城镇,有10个区域中心城市位列全国城市综合实力前100名,26个县市位居全国百强,95个小城镇跨入全国千强。在全国各省区中,我省大中城市数量最多而且分布较为均衡,中等城市实力较强,省域城镇体系梯次明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完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城市群加速崛起,山东半岛城市群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的全国第四大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都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三是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省设市城市、县城和小城镇拥有的日供水能力、城镇道路、市政管线、用气人口、公交营运车辆、集中供热面积,分别比2000年增长46.3%、78.7%、122%、147%、166%、276%,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都发展迅速,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四是城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的加快,促进了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提升,2008年我省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5.2:50:34.8调整优化为9.6:57:33.4。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城镇发展空间,吸纳了省内大量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带动了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2004年以来全省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约30%在镇内、50%在县内、70%在市内、90%在省内。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大量涌现,城乡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加快调整,呈现出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五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积极整治旧住宅小区和村庄环境、改造城中村、硬化背街小巷,成效明显,宜居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均居全国前列。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自来水普及率、道路硬化率分别达到80%、60%。我省已有17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18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9个国家节水型城市、4个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3个联合国人居奖城市,获奖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六是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进。积极深化户籍、城建投融资、市政公用事业、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管理等方面改革,破解了一些影响和制约城镇化的障碍和瓶颈,城镇建设逐步走上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回顾总结我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有这样几个体会:一是坚持着眼大局,通盘谋划。注重把城镇化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与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统筹谋划推进,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载体、营造环境、增加动力。二是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引领。强化从战略层面研究城市定位和空间布局,把推进城镇化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规划的科学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府及部门在做好规划编制、完善政策法规、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切实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化的积极性。四是坚持集约发展,保护环境。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城镇化工作的重要原则,强化自主创新,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城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群众得到实惠。六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同地方根据地理区位、经济基础、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条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各具特点的发展路子,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城镇。这些,需要我们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城镇化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协调。尽管近年来我省城镇化水平有了快速提高,但从全国来看,还处于较低位置,目前仅列全国第14位,比广东、浙江、江苏分别低15.8个、10个、6.7个百分点,特别是我省工业化率达到51.8%,相差4.2个百分点,两者不相匹配。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如消费需求不足、服务业比重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大、城乡就业和农民增收难、地方可支配财力不足等等,都与城镇化率不高密切相关。二是城镇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城市群发育不够完善,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在区域内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分工协作等方面实质性进展缓慢。济南、青岛作为我省的中心城市,经济腹地还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小城镇规模小实力弱,目前只有2个全国百强镇。三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不协调的矛盾尚未消除,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差距明显,80%以上的新增基础设施集中在城市和县城,农村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设施普遍缺乏。区域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青、烟、威、潍四市达到56.2%,高于德、滨、聊、菏四市21.8个百分点。四是市政公用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市政管网不配套而且老化严重,大中城市交通和停车问题严重,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防灾减灾设施比较薄弱,公共文体设施偏少,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融资渠道单一等。五是城乡管理制度改革任重道远。一些地方对新形势下城镇化进程的规律和特点把握不够,在就业、社保等方面仍然实行城乡分治,尚未建立起统筹城镇化和扩大就业的协调推进机制。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快城镇化步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重大举措,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迫切需要,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统一思想,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实现我省城镇化发展新跨越。

二、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来我省视察指导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胡总书记强调,要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温总理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在城镇化工作中,必须深入贯彻这些重要指示,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镇化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目标,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区域协调、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争取全省城镇化水平到2012年达到50%以上,到2020年达到60%以上。为此,要强化三个理念,突出“三化”取向,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强化三个理念:一是城市集群发展的理念。城市群是现代生产力集聚过程中出现的城镇化新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综合实力的核心体现。要把培育壮大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通过科学的规划安排和必要的行政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经济共荣、社会共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二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实现城镇化科学发展,必须强化城乡统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把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倾斜力度,着力推动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定居,不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三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也是资源消耗强度高、环境保护压力大的时期,经济增长、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准则,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把城乡发展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更多地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内涵式增长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突出“三化”取向:一是城市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朝着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人流物流便捷、城市管理高效、经济文化繁荣、社会事业发达的方向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二是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要致力于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把小城镇建成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节点,使村庄环境面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得到改善,努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三是环境生态化。按照建设生态省的要求,构建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体系,构建紧凑型城市结构与开放生态空间相结合的城乡形态,构建城市园林与乡村农田、林网相联通的生态网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调整完善城镇结构。这是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科学构建山东特色城镇体系,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为主体,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骨干,以各类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空间结构。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尽快把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成为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足、核心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聚集区、都市连绵区、宜居城市带,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强有力支撑;要以省会建设发展为核心,加快济南都市圈建设,建设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尽快成为人文氛围浓郁、经济实力较强的城镇密集区;要积极培育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和鲁南城镇带,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要着力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济南、青岛要分别建成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黄渤海地区国际性城市,其他设区城市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扎实推进省管县改革,大力提升县域中心城市承载力,具备条件的要率先发展成为大中城市。要把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认真实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合并和迁村并点,尽快把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培育成经济强镇或县域次中心,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农村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商品集散的中心,把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城镇化居民点,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要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搞好相互衔接,抓紧编制到2030年的《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尽快完成到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审批。要切实搞好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实施,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

第二,推动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结合起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层次,不断壮大城市产业实力,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依托大中城市的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提升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山东半岛城市群要坚持陆海统筹、区域统筹和产业统筹,积极实施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端产业集聚区。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城市加快形成由城内到城外“三二一”的产业分布格局。要规划建设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产业发展带和核心区,培育产业集群,在全省尽快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产业格局。区域中心城市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壮大经济实力。大城市要结合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发展汇集多种功能的城市综合体,为现代服务业提供载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利用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创造就业岗位。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合理配置产业用地,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推进城市产业集聚发展。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培育工矿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交通枢纽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色的经济强镇。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化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借助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三,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条件。一要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五纵四横一环八连”高速公路网、“四纵四横”铁路网和城际轨道交通网,加快省内空港、海港、河港扩容改造,完善连接省内各中心城市、经济密集地区和连通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徐连城市带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搞好交通节点规划建设和公共停车场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努力缓解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快青岛地铁建设,尽快启动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二要加强市政公用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城乡供水处理工艺,提高管道燃气、集中供热覆盖率和供应保障率,健全分配电网和供电预警保障机制。统筹各类工程管线建设,加快老旧管网改造。抓好防洪、抗震、消防、人防、疾控、治安防控等设施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安保体系,维护城市安全。建立健全地理信息、地下管线等信息系统,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三要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加强教育、卫生、福利、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进一步完善新城区配套设施,优化整合旧城区资源。

第四,加快转变城镇发展方式。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要着力推动城镇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外延式向集约型、内涵式转变,坚持把合理的资源环境容量和科学的建设标准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前提,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以城中村改造和提高各类园区投资强度为重点,加快调整城乡居民点布局和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所有新建工程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既有建筑要大力开展节能改造。积极实施供热系统节能技改,推广供热分户计量和按实际用热量收费。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优化能源利用结构,鼓励发展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鼓励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升处理工艺,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质量。加快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构建城乡垃圾一体化的处理体系。抓好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和集中处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科学规划生态功能区,重点加强城市过境水系、周边湿地和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着力加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第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尊重人、服务人、塑造人放在首位,从维护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出发,按照人民的意愿、依靠人民的力量、建设人民的城市,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身之所、生活之便、创业之需,使群众生活质量在城镇化发展中不断得到提高。一要统筹推进城镇建设管理和扩大就业。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加快制定城市建设与就业协调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深入挖掘城镇建设管理中的就业岗位,积极引导灵活就业者规范就业,防止因城市建设管理不善产生新的失业人员。要鼓励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行业、产业加快发展,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此,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主要责任。省委、省政府也决定把这项工作纳入就业工作目标,并进行年度考核。二要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按照“保住一头、启动一头、激活一头”的要求,抓好城乡住房工作。加强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保持合理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规模,大力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深入开展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同步实施村镇道路、供排水、照明等配套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和经济强村的整体改造。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提高住房质量,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三要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均等化。继续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水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农村供电可靠率和宽带网普及率,提升农村中小学设施和师资水平,巩固和发展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积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进城市公交、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镇延伸,鼓励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政策、法律服务“五下乡”活动。要继续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提倡县、乡两级政府为村庄免费提供水泥、苗木、路灯等物资补助,推动村庄环境整治。要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四要切实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尽快建立广覆盖、多层次、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持续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进一步消除进入城镇的障碍,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家在农村、人在城镇和在城镇工作、无市民待遇等问题,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转移。五要大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重点解决好征地拆迁、弱势群体生活保障、进城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疏导各类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全体人民共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

第六,积极提升城镇文化内涵。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继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尊重和顺应自然条件,严格保护城镇历史文化遗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城镇内涵,提升城镇品位,打造具有浓郁齐鲁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加强对民族文化、历史文物、民风民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严格依法保护各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优秀建筑。从城市实际出发,注重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元素,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水平,精心搞好城市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和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打造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塑造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和独特风格。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文化设施,加快培育优势文化产业,积极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的文化品牌城镇。要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交融共生的城市文化,促进文化强省建设。

三、切实健全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推动。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重要责任,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强化服务,为新型城镇化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看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抓住有利机遇,加大工作力度,用好各种资源,使城镇化发展的步子更大、速度更快、水平更高。一要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分管负责同志要定期对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等进行研究和检查,做到重大问题亲自抓,主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措施亲自督促落实。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既要各司其职、找准位置、积极投入、贡献力量,又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形成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合力。省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三要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动和领导城镇化发展的能力。要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引导和促进学习钻研新型城镇化理论,树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理念,掌握更多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知识,熟悉有关规则。四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积极探索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做到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防止搞短期行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政绩工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省委、省政府已经研究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提出具体措施,以政策落实推动工作开展。

第二,创新体制机制。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有关市及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抓紧建立健全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的区域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区域性、战略性规划的实施。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强化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规划管制,健全规划委员会制度和“阳光规划”制度。逐步实行城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职责,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格局,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改镇、村改居。二是要创新城乡投融资体制。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和服务标准。统筹运作城镇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实现滚动增值。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三是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稳妥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预留建设用地空间,落实好新建住房用地指标。从今年开始省里每年将新增5%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当地土地开发和整理数量相挂钩的机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要重点向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倾斜。

第三,建立考核制度。省委、省政府决定,从明年起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每年检查考核一次,成绩好的要表彰激励,落后的要通报批评,同时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考察干部、提高干部,在实践中锻造一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优秀领导人才和专业人才。

同志们,推进新型城镇化,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鸿忠同志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_____同志在全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姜大明同志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市人民陪审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姜大明同志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姜大明同志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