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拖延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畅所欲言:

拖延,我要怎么才能摆脱你

拖延症研究专家、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费拉里和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帕卡统计发现,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全世界超过10亿人正在受此困扰。有人说,拖延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有人说,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心理学家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拖拉的原因很多,但总归不是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 一位心理系大二X同学说:其实我事情特别多,根本就没什么机会给我拖延,可是我发现,每次做什么事情,我都喜欢等deadline,比如交实验报告,周四上午交,我非拖到周三晚上才开始做,有时候,甚至要到周四上午起来做,之前总是不愿意做,停留在想的阶段,觉得多想些,最后一定能写得很好,可是最后写出来,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但是下次,还是要拖到最后。

 一位物业大一Y同学说:生活上,我也比较拖拉,每次计划好洗衣服,都不能按时洗,总是先上上网,和同学聊聊天,就是不愿意洗衣服,最后熄灯了,看着一堆没洗的衣服,不得不去洗衣服了。有时候我尝试不要这样,可是好像总是有什么意外会发生,来阻碍我去洗衣服,最后,我还是到夜深才开始洗。

 一位机械大二Z同学说:其实有时候,我也不是不想做这件事,就像我高中初中那会,我本来计划要写作业,甚至已经拿到手边要写了,可是这时候,要是家人催我写作业,我绝对就不再写了。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越是要求我要去做,我就越是不想做,怎么也不想做。结果就拖到最后才来做。

 一位国贸大四W同学说:我现在在准备考研,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可是现在我却觉得自己的进度远远赶不上,很多书还没看,我看着那些书,我更不想看了,每天虽然都在自己,但我自己知道我根本没按照我计划的进步进行,还经常思绪飘渺,我想这最后一个月我肯定很难过了,因为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拖到这个月了。拖延心理分析:

完美主义: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让人们大跌眼镜,很多习惯拖拉的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自我要求很高,希望万事做到无可挑剔。一旦自我的表现无法达到期望值,就会产生挫败感。像上面的X同学,就属于这种,她必须到自己觉得万无一失的时候,才能开始做报告。在deadline之前,她总觉得自己能想到更多更好的。

依赖心理:像Y同学这样的,多半属于依赖心理,这类人常常在孩提时代被过度关爱,很多事情都由父母长辈替其仔细安排好。长大之后,一旦需要独立行事,就变得犹豫不决,遇事摇摆不定。尤其是Y同学刚刚脱离父母独自生活,对于很多事情都没习惯独立,以为放在那里会有父母解决。

逆反心理:像Z同学这样的,就属于典型的逆反心理,这种人对自我控制感极其敏感,不喜欢别人控制的感觉。本来喜欢做的事一旦被别人交代去做,就像是别人控制了自己的行为一样。就用拖延来发泄自己的抵触心理。

畏难心理:有些人对自己总是不够自信,担心眼前工作太难,自己无法完成,像W同学这样的,就属于这种畏难心理,看着那么多书,总觉得自己看不完,就不想去看,最后还是拖到不得不看的时候,反而加大自己了的工作难度。

拖延——让我跟你说再见

如果觉得条件不够,不能做到最好的话,那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已经很好。。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或者尝试以自己认为最差的水平先大概完成一项工作,事后在慢慢修补,你会发现,你所认为的最差水平,其实已经很高了。

在内心告诉自己,自己已经独立了,成为一个成人,离开家人了,然后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告诉自己,没有人会为你善后,不管你拖多久,最后都要自己来完成。所以,拖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立刻按照计划完成手边的事情吧。

无论别人说不说,自己都是要做这件事情的,如果因为别人说了而拖延,最后受害的是自己,将别人的话看做是善意的提醒,而不是强制的命令,告诉自己,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自己,不是因为你要求,即使你不要求,我也会做。

如果觉得任务太难了,不敢下手。那么,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总之,拖延情况是制约我们良好大学生活状态的一块绊脚石,也是大家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同学们不用觉得要改变现状很困难,现在就开始努力做手边的事情吧!just do it!向拖延say no!

名词解释: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适应不良综合症】是学习和适应障碍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心理上一般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由于生活环境的更换,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其所处的不是“理想”的现实,因而出现适应不良,表现为苦闷、焦虑、缺乏自信、过于自卑等。】

-------

留学,你的心准备好了吗?

留学心理预备课

大学之后要干什么,考研?太累,工作?没谱,出国,也成为大家的考虑之一。走出国门,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很多人在讲述自己出国之后的经历和困难,有时也会让人望而生畏。面对出国,面对新的环境,面对未知的世界,你准备好了吗?

1、留学经济嗜贪:这是一种因经济压力衍生的一种精神强迫症,家境不是特别阔绰,在海外留学还要操心经济问题的学生容易产生这种情况。

2、“快节奏放不慢”:总担心一旦闲下来就会精神崩溃,从而将自己长期处于“快节奏”环境里,容易造成精神压力过大、紧张,从而引发抑郁等问题。

3、成就抑郁:留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过大,信心不足,加上竞争加剧,节奏加快,每天疲于奔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很容易产生留学生中最常见的”成就抑郁”。

4、考试焦虑: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些考试焦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留学考试焦虑就是非常严重的自我加压导致越努力越学不好。

5、留学情绪强迫: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因自己有过强的愿望与目标,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过高等引起。

6、留学交际恐怖:内向的学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特别是留学中的中小学生,更容易引发社交恐惧。培养自信,大胆而自信地与人交往,才能克服留学交际恐怖。

成功方法借鉴:

1.三思而后行。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出国”、“非出国不可吗”、“如果不出国,我会怎么样呢?”“如果出国,我会怎么样呢?”,对自己是否出国进行正确的评估和选择。

2.坚持自己的选择。在准备出国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碰到困难,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选择,初到国外,坚定的信念则会有很大的帮助。

3.学好该国家的语言。沟通是永不凋谢的法宝。

4.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家人和好朋友永远是最关心你最支持你的人。

5.寻找同在国外的老乡,可以保持着和他们的中文交流,减少孤独感。

6.不断告诉自己,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国外只是换了语言,在国内能学好,到国外也一定可以。

7.记中文日记,每天思考自己都做了什么。规划好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断告诉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有规划的生活,总是健康的。

问题集中营

【望闻问切】

近期,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日前联合搜狐网对17630名2009级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其对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让人惊讶的是,90%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仍适应不佳。困惑他们的三大问题分别是学习、人际交往、经济问题。40%的新生存在两种及以上的问题。其中学习上“缺乏动力”的学生就达到6成。人际交往方面,半数以上男生为“交不到女性朋友”。经济问题仍然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值得关注的是这“囊中羞涩”的症结不是爸

妈给得少,而是“过度消费”。

---【人民网·重庆视窗 】

【开方抓药】

学习上,一放下包袱。只有放下思想包袱才能使自己心平气和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二改变错误观念。许多长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学里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作为此后包打天下的惟一法宝,各种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才是自己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会让我们的学习更快乐。

人际交往上,打开交往之路并不容易,在大学中我们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宿舍是一个小家庭,社团活动能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爱情之花总会在适当的季节悄然绽放。 经济上,珍惜父母的每一份给予,怀着感恩的心,珍惜家人的爱。学会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更是生活的哲学。另外,养成记账的习惯,购物前提前列好清单,货比三家,打折淘货,都是不错的小方法。

拒绝拖延

拖延心理学

英语演讲 拖延症

演讲稿_拖延症

绝不拖延读后感

《决不拖延》读书笔记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绝不拖延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留学
《拖延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拖延症读书交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