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冯远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9: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书画名人录》之冯远访谈 第一集

时间:15分钟

解说:(画面:中国美术馆“自然与人”山水画展开幕式)

2005年7月15日,又一个大型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的冯远正在为本次展览的获奖者颁奖。但在人们还沉浸在剪彩的掌声之中的时候,冯远却要从这一片喧嚣中脱身,去把握美术馆的未来,因为在美术馆7楼会议厅即将举行一个关于美术馆二期扩建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会议。

同期:(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远)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这样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觉得它的体量不够用,它的藏品量还应该继续扩大,还该有更多的反映中国现当代美术的一些长期陈列的产品,能够向国内外的观众开放。经过各方面的专家和美术爱好者共同呼吁,党和政府就把它列为一个专门的项目提到议事日程。 解说:(美术馆外景)

中国美术馆二期工程,是在现有美术馆的基础上,向西扩展1.8公顷的土地,再建一座4万平米的美术博物馆。这项工程预计在今年结束方案评审和论证后,明年进入前期施工阶段。

同期:(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远)

你知道,这么大一个工程要国家投资6个亿,它不是说今年有一个想法经过论证明年国家就能作为一个专项的任务提出来的,它是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酝酿,反复地论证,而且由最初的呼吁变成一个设想提出来,同时对它的可行性论证经过一个非常严密的过程。

解说:在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之前,冯远曾任是浙江中国美院副院长和文化部艺术司长,在这期间他从法国的卢浮宫、奥塞到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再到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多年的经历和思考,使他感到中国美术馆与国际著名美术场馆之间的差距。

同期:(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远)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观众数量非常之多,但是欧洲的游客也非常多,可以说,尤其是你能感受到摩肩接踵,像排着在鱼贯进行的这种人流的量。这是让我非常感动的。另外就是说,国外的一些艺术馆和艺术博物馆那些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席地而坐,老师就在名家大师作品跟前教他们如何欣赏艺术。第三,这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这些人性化的服务非常到位,不光是它的展品,同时它的艺术品开发、利用本馆资源这种艺术品延伸的服务做得非常到位。

解说:中国美术馆自1963年向世人开放至今,虽然历经多次变革和发展,但门前依然是铁栏围墙、武警站岗,对此,冯远感到,铁栏杆围住的是艺术、挡住的是观众。 同期:(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远)

我们应该把这个铁栏杆去掉,改变这种以往这种衙门作风,好像到我这里为止,然后你开票进来,我觉得这种跟观众的心理差距就始终存在。未来的美术馆要撤去围墙,让所有的观众星期天可以在绿化带里、可以在雕塑公园里可以看一看,安静地休闲,儿童嬉戏。如果有时间你可以买张票,比较低廉的票,你可以带着孩子在美术馆看一看,在这里活动一天,甚至一天看不够第二天再来。我们也将来考虑在地面下设置一个大的餐饮、艺术品服务区等等,这都是向公众社会开放的,它不应该再建立一道观众或者民众跟艺术博物馆心理的屏障。 解说:2005年7月16日,中国美术馆“二期”工程评审会议的第二天,评审工作进入也了关键阶段,评委们将要选出一个既具有现代感,又能体现民族风格、而且功能齐全的设计方案, 同期:(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远)

我觉得在未来的新馆落成以后,我们在管理水平上、在展览的策划、组织方面,都应该达到一些国际上大馆的水平,我觉得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另外一个就是要丰富我们的馆藏。

解说:与国外的美术博物馆相比,中国美术馆在加大收藏资金的同时,鼓励收藏家和艺术家捐赠作品,也是增加馆藏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 同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王安) 比方说收藏工作,去年李平凡先生把它1600多件藏品和他自己的作品都捐赠给了美术馆,今年刘迅先生把他1800多件藏品和他自己的作品都捐赠给国家,捐赠给了美术馆来收藏。我觉得这里面除了我们这些李平凡先生、刘迅先生爱国义举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对中国美术馆的支持、对美术事业的支持之外,跟他们对冯远先生的信任也是密不可分的。 同期:(画家、收藏家 刘迅)

我决定捐赠中国美术馆,无代价的,我就跟冯远谈了次话。他说真的吗,我说真的,他不相信。我说我这人是正直的,我说到做到,所以我想,我决定把它有个很好的归宿。中国美术馆不管怎么说过去条件很不好,自从冯远做了美术馆馆长之后就往非常正规的国家美术馆道路上走,我很相信他的为人。

解说:以往的管理经验,使冯远清醒地认识到,美术馆仅仅改善硬件设施是不够的,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而对人事改革所要面临的困难,他也做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同期:(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远)

我来的时候我公开说我没有三把火可以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美术馆我们领导的成员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而且都意识到现有的美术馆的结构虽然一年来有了一些变化,但从长远来说,它也面临一个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问题。

人员结构的调整不仅要向社会广泛吸纳人才,引入竞争机制。还要充分发掘原有职工的潜质和才智。 同期:(中国美术馆办公室主任 吴琼)

当然竞聘工作是我们改革工作的一步,是人事改革必须要走的。我们当时在写我们的讲演稿也提到,在我演讲的时候、竞职演讲的时候,冯馆长问我,“你认为中国美术馆到建成搞好的话,你第一件事情到做什么?”我说人是重要的,生产力是至关重要的,他在生产关系的契合中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人的选用是第一步。

解说:刘曦林,在中国美术馆理论研究室从事学术研究已有多年,曾撰写过《中国画与现代中国》、《蒋兆和论》等多部美术理论书籍,是中国美术界颇有影响的美术理论家。 同期:(美术评论家 刘曦林)

这个时候我已经退休了将近一年了,他突然通知我,(刘曦林)你要不要回来上班?你住在哪里,我去接你去。他在做馆长期间我又被返聘回来了,返聘回来我不谈任何条件。我返聘回来了以后感觉他对学术研究还是非常重视的。

解说:7月24日下午,一辆车只装着一件作品率先开进中国美术馆,里面装着的是法国国宝级名画《跨越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这件从未离开过法国凡尔赛宫的珍品第一次到中国,是为了参加“仲夏法兰西——北京”的系列展,参展艺术品的价值和级别。都不禁让我们想起一年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 同期:(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远)

2002年中国美术馆改建完以后,它的展览设施、硬件条件获得了很大的改善,这一点我们中法双方工作人员在勘察场地的时候对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场地十分满意,所以我们有信心也有条件来接纳这样一个规模的展览。而且,印象派才到中国来50多件作品,规模不算大,但是正式因为它作为中法文化年交流中间一个开幕式的项目,同时由于它这个印象派这个名次在中国广大民众中间的知名度,使得中国首都的观众和全国的观众非常关注它就成了个必然。所以当我们的项目确定之后,我对这个展览的基本估价是这个展览一定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同期:(中国美术馆办公室主任 吴琼)

冯馆长曾经做过艺术司司长,当然他也是著名的文化家,他知道在什么地方展示艺术品的形象最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而且是在什么样的平台上、什么样的角度展示的效果最佳。他就把我们中国美术馆上了几节台阶之后那个平台就演变成在艺术司组织舞台艺术史的那么一种感觉。我曾问过他,冯馆长,你是不是要把我们台阶上的台子成舞台的样式?他就点头了。

(音乐,印象派画展花絮) 字幕: “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自2004年9月10日—10月20日,短短的40天内,参观人数超过30万,相当于以前美术馆一年参观人数的总和,创造了中国美术馆参展人数的新纪录。 同期:(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远)

实际上中国美术馆由现在的展览功能比例结构偏大向未来的美术博物馆展览转换的过程中间加大它的长期陈列展的比例,加大美术馆策划重要展览的比例,适当压缩一些社会型的比例,和有意识地扶植一批高水准的艺术展览,这个结构的调整对中国美术馆未来转型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现在已经在忙得很多都是0

6、0

7、08年的展览,明天好戏连台,有很多国家的一些重要展览都会到中国来。 解说:“仲夏法兰西——北京”系列展即将开展,冯远的事务更加繁忙,我们的采访也因他要接待一位重要的来访者而不得不再次中断。 在美术馆的7楼,‘二期扩建工程’设计方案的评审,还在紧张的进行。冯远和他的同事们正在为大众构建一个新的美术博物馆而努力。解说:(冯远正在创作的镜头)

周末的下午,冯远终于有时间进行自己的绘画创作了。多年来,尽管公务繁忙,他却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美术创作。并且,他以能很好地协调这两者的关系而感到自豪。 同期声:(画家冯远)

这是我多年前到西藏去了一次,拍的一些素材照片,因为他们正好是一个藏族的集会,拍了一些素材,非常的丰富,当时还想画成速写,实在来不及。我在农村长期生活过9年的时间,我一直想完成一张作品,就叫做《父老乡亲》,主要是画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和我的兄弟姐妹。 解说:冯远,1952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初期,他的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以她的坚韧维持着家里5个孩子生计,这给处在懵懂时期的冯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冯远被作为‘可以改造的对象’送到黑龙江军垦农场,开始了他9年的知青生活。 同期:(画家冯远)

我们当时被认为是黑六类子女,所以外面是热火朝天的红卫兵运动、大串联,我们都是基本上与世隔绝的。但也恰恰在那种封闭的社会环境中间,因为你不可能,学校也不上课,也不用你去为人民服务,你只要老老实实待着。当时我们就在那个环境中间读了一些书,也是从那个环境中间开始爱好图画、爱好美术。

实际上这中间我参加了三次高考的,都是因为我的出身问题,院校不敢收。多少年以后,我跟上海戏剧学院的荣院长说起我当年考你们的学校你们不要我,我又见到工艺美院的院长常沙娜,我说我当年考你们的学校,专业考得挺好但是你们说不敢收我,这校长说怎么会有这样的荒唐事!当时就是不敢。

同期:(美术评论家 刘曦林)

那么知青这段生活来讲的话,可以说是蹉跎岁月,也可以说是接近人生的,对一个城市青年,进入人生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农民的沧桑,农民的辛劳,农民的品德,都会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想这段生活来讲,对冯远能够持续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历史、关注人的命运应该是有影响的。

解说:知青的经历是清苦的,但冯远在绘画中找到了生活乐趣。他发现画连环画,不但能发挥自己在文学和人物画方面的潜质,又能贴补一些家用。不仅如此,他对连环画的痴迷终于给他带来了机遇。 同期:(画家冯远)

我从沈阳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就改一部李自成的连环画稿子,当时朱乃正先生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他在那里,然后小伙子你是爱好画画?对。那你认识周思聪卢沉?我说不认识。好,我带你去看看,他真的带我去到了周聪卢陈先生。当时,他们两夫妇也是在美术界非常受人尊敬的两位艺术家。 同期:(美术评论家刘曦林)

在当时来讲,朱乃正先生和周思聪卢沉也好,那都是我们仰着看的人啊,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但是他是我们的老一辈艺术家,比我们大一辈的艺术家,他们有很多丰富的经验,一个艺术家他需要有自己的才能,自己的功夫,自己的修养,可能也有各种不同的机遇,塑造一个人也可能很起作用,人家自己没有准备,光遇机遇也不行,你画得很差在火车上遇到谁也不行。

解说: 1978年拨乱反正后,国家恢复了被‘*’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本来以为此生与大学无缘的冯远,却在一个画展上,偶然遇到了一位对他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 同期:(画家冯远)

当时是我在辽宁省美术创作办公室工作,当时改革开放第一个对外文化交流展览是个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情展,所以说法国冥冥中有一些特殊的关联,就是那个展览当时在北京展出、在上海展出,很偶然地见到我们老师,我的研究生导师方增先,有人说方增先是大画家,你可以去跟他讨教讨教。

作为一个下乡知青,实际上纯粹就是一个业余美术爱好,我就带了我当时画的一些画就去见我老师,当时我老师看了以后半天没说话,他说你没上学?我说我没上学,因为家庭的变故。当时我已经26岁了,我以为这辈子大学跟我无缘。他说你上研究生呢,说实在的,我都不懂研究生是什么东西,后来他说你想不想上学。这是一个梦想嘛,我说当然想了,而且又是在杭州这样一所学府,当时浙江美院名声是非常大的,后来他说你这样吧,回去你该干什么干什么,我来跟校方反映一下,看看能不能让你来参加考试。

解说:不久之后,冯远收到了浙江美术学院的复试通知书,这对于连高中都没有上过的冯远来说,无疑是个惊喜。冯远没有辜负恩师的厚望,最终以出色的成绩被浙江美院破格录取。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他更是抓紧一切时间全方位补课,文学、音乐、历史、地理,他的生活基本上是画室、图书馆、宿舍和食堂这四点一线,他的努力在毕业作品中得以体现。 同期:(画家冯远)

毕业创作画的是长城,我觉得修筑长城是一个劳动人民来推动历史前进的主题。人想改变自身的命运,但是这个命运是被一个更大的力量主宰着,作为中国画人物画的研究生,我是第一张完整的创作,也是在全国青年美展上获银奖的作品,这件作品的获奖实际上也改变了我后来我几十年,我就留在学校担任老师,才就有后来我的讲师,担任教务处长、教研室主任,然后当到学院的副院长这样一个经过。

解说: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的唐勇力,早年也曾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冯远当年的执教理念和生活经历,也给这位同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唐勇力)

好象秋天是什么时间,我信箱里有一份通知,这个通知写的就是为了中国画的教学,希望老师们能够每人挑一幅自己的写生作品,作为今后系里留下的一个参考。冯远当教学部主任的时候,为国画系就是说积累了很多的老师的写生作品,可以说给国画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同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唐勇力)

那种老式的杭州,就是说南方老式杭州的那种两层木板楼,都是地板的是木板,上头一踩下面就感觉木板都在动,是那样老的木板楼两层,而且是筒子楼,他是住在楼下,我在楼上,而且我每天上楼的时候,都在他的门口窗台前路过。其实多年年来我们大概楼上楼下住了应该有

5、6年的时间,这

5、6年的时间每天从门口过的时候,都看到冯远在屋子里面亮着灯,不是写就是画。

解说:80年代中期,在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很多青年艺术家对西方的现代文化,以及一些艺术观念等都充满了兴趣,冯远作为这些青年中的一员,也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尝试。 同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唐勇力)

86年还是87年这两年里面,他还搞了一个个展,这个个展里面能够看出来冯远的思维是非常活跃,而且吸收了云南民间的发展艺术,创作了一些现代艺术的作品。

同期:(画家 冯远)

然后在90年代初,也是你看到的那张“屈赋词义”是我画得一个中国人的代表,我选来选去最后选择了屈原,一个长城一个黄河一个人的形象代表,这三件作品完成以后,我基本把人在不断的改变自身命运,又被命运所主宰的这样一个永恒的一个主题,抗争与被支配主宰的这样一个关系,包括你现在看到的一系列作品,我都在试图挖掘一个人的精神,大写的人的形象。

解说: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冯远不论在表现历史,还是关注现实,均着眼于艺术与社会、与人生的关系,着眼于艺术自身的探索。 同期:(美术评论家 刘曦林) 《虚拟都市病态》,就是说不是画的一个具体的人,只有一个头像,那么,这种语言是素描式的,用这种把素描转换为笔墨,那么去塑造人物去,是不是?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说呢,它有一些现代的构成方式,四组并列,四条,是吧!每个人里面,每一条里面画四个人物,另外,都提着写提款,虚拟都市,虚拟都市病态,虚拟都市,它是一种重复,这就是一种现代造型艺术格式,中国古代的提拔是不这样做的。 同期:(画家 冯远)

艺术家经历了一个阶段,就像一个蝉蜕一样,他最终要找到一个最适合你自己,你的观念,你的个性,你的艺术风格,你的理想追求,你最终要回到这条路上,就像歌德说过一个人无论他想把自己改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他最终还是顺着自己的天性在发展着在变化着 这个天性是我的审美趣味,我对艺术的价值理念,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决定我对事实般的东西,交响音乐般东西,始终存在着一个情节。 字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于艺术的神往和探求贯穿了我二十多年的生活„这里展示的作品„是我创作实践历程中一次次蝉蜕的写照。——摘自冯远《东窗笔录》) 同期:(著名画家 冯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说我理想的美人她在水中央,我要绕道而行,道阻且长,我要直线跨过水,涉过水去追她,她始终跟我保持一种距离,这是我理想中的一个美人。艺术也是这样的,我想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的道理也是同样的,不管他达到一个什么样阶段的峰巅 到了这坐山峰顶的时候,他肯定有发现他的理想在另外一个更加高远的山头上。

冯远

冯志远

冯志远

观《冯志远》

师者,冯志远

《活着》读后感 冯远鹏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的冯志远

教师学习冯志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冯远理 《那些本不该消失的生命》

关于冯远琼老师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冯远
《冯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冯远作品欣赏 冯远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