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区域供水状况调研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9: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了合理解决水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问题,**开我省之先河,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起点,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区域供水实践。**自来水公司作为区域供水的实践主体,在十几年区域供水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也尝试性地对区域供水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和思考。

一、**实施区域供水的概况

 

1、实施

起源与背景

**的区域供水源起于“西水东调”。**东片地区为沙地平原,是百余年来江水和海潮相互作用形成的沉积沙地。这一区域内虽水量丰富,但水质差,含盐、碱量较高,味呈咸苦涩,令人难以下咽。80年代初期,当地人又以麻绳制作为主要的农副业收入,更是将大量的地表水变成了腐臭的烂麻水。80年代末期,印染业又成为该地区的新兴产业,当地人民由此而迅速致富,但它排放的大量化学污水,却使当地的河道和地下水质进一步恶化。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本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地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用水问题的呼声十分强烈。

1989年10月,**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一期日供水6万吨工程建设投产。它在解决城区用水供需紧张矛盾的同时,也使**自来水公司首次有了日均4~5万吨的剩余供水能力,而且,如需求增加,再化少量投资即可再增加日供水6万吨的能力,这给以城市供水解决东片农村用水提供了可能。至此,**由城市向农村供水的基本条件已初步成熟。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将这项工程正式确立为“西水东调”工程,并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群众吃水难问题。省、**市领导对此也十分关心,省爱卫会将**市列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市)”之一,使**有机会争取世界银行的无息和低息贷款,这为“西水东调”的实施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证。

2、实践的起步与发展

 1990年5月13日,“西水东调”首期工程正式启动,当年9月底,钱江农场成为**区域供水历史上第一个受益的农村地区。一期工程历时整整3年,共铺设dn300以上供水干管近30公里,供水范围涉及宁围、新街、赭山、南阳、光明等近十个乡镇、农场,受益面积60余平方公里,受益人口22万。

1993年和1996年,自来水公司又连接不断地实施了“西水东调”的二期和三期工程,2000年,又紧接着实施了南线工程,完成了东片地区管理的联网供水。至此,由城市向东片农村供水的范围已几乎辐射到了东片的所有镇乡。综合整个“西水东调”工程,铺设各类口径的供水主管道总共达120多公里,总投资8000多万元,惠及东片40多万人口,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有了“西水东调”的实践基础,**自来水公司又先后将供水范围向西北延伸至了城北、西兴等农村地区,并跨区域地实现了向滨江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供水。2001年,又开始着手实施南片供水工程,至2002年底,基本完成水厂至各镇的总管道埋设,由此,**的供水管网已覆盖**区内全部行政镇,率先在浙江省内实现了全区域供水,集中供水面积之广、供水干管之长,在全国也是十分少见的。

二、**区域供水实践的效果评价

1、极大地提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

**长达十余年的区域供水工程,是**建设史上重彩浓墨的大手笔,它的实施,使**东部地区人民长期以来只能饮用苦咸水和污染水的历史划上句号,使南部山区人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状况得到了缓解,许多人家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由于清洁水的使用,**一些区域内由污染水导致的肠道、肝炎等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大为降低,较好地提高了人民的卫生和健康水平。同时,用水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工业产品结构和产品品质的提高,改善了投资环境,为**的招商引资和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2、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益。

**境内虽然水系发达,但一方面分布上存在不平衡性,一些南部山区缺水情况不容乐观,干旱季节尤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问题也十分突出,许多地区已难以在就近找到合格的、足量的饮用水源。是区域供水,使**境内有限的饮用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和调配,为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共享创造了基础条件。目前**整个区域供水的源水都来自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界的闻堰小砾山取水口,不但水质较优,而且水量充沛,是实现全区域安全、足量供水的有力保障。

资源共享的另一方面,是体现在技术和管理上。**在未实现全区域供水前,好些镇都各自建有水厂,但由于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绝大多数都不能按标准工艺组织生产,只是简易地对源水进行一些净化处理,这既不符合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卫生和健康要求

,水厂本身在营运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实现区域供水后,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都集中到了区域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区自来水公司,其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工艺、技术、管理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都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发挥和体现,使优质资源得以共享。

3、有利于促进**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供水的实践几乎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它在妥善解决用水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壮大了供水企业自身,促进了我区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十几年的区域供水实践中,随着供水区域的不断延伸,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自1990年“西水东调”实施至今,**自来水公司几乎没有停止过自身的扩张性建设,先后实施了二水厂二期工程、应急工程、一水厂技改工程、三水厂一期工程、南片供水工程等多项水厂建设工程,日供水能力从1990年的12.5万吨增加到2002年底的55万吨,翻了两番,固定资产从4000多万4个多亿,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实力。而且,在多年的区域供水实践中,制水工艺日趋先进,制供水技术日益成熟,管理不断完善,人才得到锻炼和显现,为区域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三、从实践积累到理论探索

1、规划建设

区域供水应该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一旦确定实施,在初始阶段做好科学规划十分重要。根据**区域供水的实践经验,一个好的供水规划,不仅有利于指导工程实践,有序开展各区域的供水联网工作,更为直接的效益,就是可以降低实施和运行成本。在规划中,关键是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科学预测整个规划区域内的各个阶段的水量需求,以合理确定供水设施和管网的中、长期建设规模;二是要依据整个城镇体系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交通、道路、工业园区等专项规划,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建设时间。区域供水规划起点一定要高,总体布局要全面到位。特别是总管的设计,要尽可能地考虑长远、放大口径。**因为区域供水实践较早,各阶段之间缺乏系统衔接,规划不够超前,预测不够充分,好些管道才建成投运

1、2年,就出现供水不足,造成了大量的后续投资,提高了运行和管理成本。同时,在局部和具体设计中,要尽可能地细致、周全,无论是管线的走向、管材的适用、管径的大小,还是排水阀、控制阀的设置、加压站的地理位置等,都务必具体、详实。实施中,要尽可能地严格按照规划操作,非集体讨论不得修改。要妥善保存好工程建设的各类原始资料,建立专项档案管理,及时补充、完善管网图纸,以利于实现高效管理。在镇一级的进村入户管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设计和施工上的规范操作,严禁用材上的以次充好。**区一些早期建设的镇级管网,因片面追求投资的最低化,管道和施工质量都不能符合建设标准,已经不同程度地导致水质偏差、水损偏高的现象,农民怨言很多,好心办成了坏事。

2、资金运作。

资金是实施区域供水的基础保证。在投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是建设资金,一般包括前期的勘察、拆迁、赔偿费用和管材、设备、施工费。**由于是将区域供水作为一项政府工程来抓,因此水厂、中途加压站的建设主要通过财政补贴和企业自筹解决资金来源;管网建设则主要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筹措资金,由受益乡镇负责前期拆迁、作物赔偿和施工安装等费用,政府负责管材及加压站的建设等费用,供水企业负责勘察、设计、安装等费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政府财政补贴较少,最多的是企业贷款、政府贴息。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是,随着供水区域的不断扩大,供水企业的资金负担将会越来越重,如果不能使整个区域供水的运行保持良性状态,或由政府出台政策加以扶持,很容易使供水企业因不堪资金负荷而步入恶性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将主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区域供水项目的建设融资应面向市场,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

3、管理机制

**在区域供水中采用了分级管理,一管到底的模式,具体为在各镇设立水管站,水公司聘请人员对该区域内的供水实施管理,隶属和业务上相对独立。但随着区域供水范围的不断增大,原有的水管站管理模式已日益显现其职能不清、指挥不灵、业务不精、主动性差等弊端,难以适应区域供水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区域供水的管理中,广东东莞市的做法值得借鉴。东莞市区域供水的范围与**区相似,但他们在各镇设立的是营业公司,总公司与各镇营业公司之间是一种近乎于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关系,总公司管理范围只到各镇总表,表后完全由营业公司负责管理。这种模式大大简化了供水总公司的管理职能,较好地解决了因供水范围扩大、战线拉长带来的管理困难。同时,由于营业公司的实体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

4、计费制度

在**区域供水的实践中,农村水费是加价收取的,由物价部门核定并发文实施。目前,**农村地区用水价格在城区水价的基础上,每吨加价0.065元,主要用于补贴水管站的运转。此外,物价部门还核定部分管线长,投入大的镇可以收取每吨水0.10元的建设费,用于镇级管网的维护。在实际操作中,农村水费的核定和收取上存在较多矛盾。一方面,由于高额投入和无途管理造成的成本增加,使供水企业在农村用水特别是民用水上基本是亏本经营;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虽然用水量不多,但由于加价和漏损分摊等原因,实际水费往往高出核定水费较多,农民难以承受,不理解,拖欠水费现象时有发生,由此而影响区域供水的健康运作。区域供水中的农村水费问题,应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探讨,而解决收费难问题,需要与管理机制相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关键的是要明白消费,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他们希望的只是有一个合理、明确的水价,不要包含水损等太多不确定加价因素。在每户住宅分开的广大农村,可以由水管直接计量到户,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

5、质量保证

这里所指的质量包括自来水的质和量。区域供水实施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农村广大地区对清洁饮用水的需求,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好了供水设施,农村老百姓却仍然喝不到水,或者供水企业有水送不出,那就完全有背初衷。要保证水量,就要不断完善供水网络,实现更大区域的联网供水,以切实提高供水的安全性;要保证用水,还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要运用地理定位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管网的检测,同时配置足够的抢修力量,一旦管网出现异常,可以及时进行抢修恢复,尽可能地减少停水;要保证水量,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在规划设置二级加压站,以确保区域内的供水压力符合标准要求。此外,由于区域供水范围大,管网终端距离长,自来水中起消毒作用的余氯及容易在中途挥发殆尽,因此,供水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改进生产工艺,确保远距离管网末梢水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二级加压站,实施二道加氯。在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末梢水质的检测,及时分析、处理和解决各类水质问题,让企业和百姓放心用水。

引进人才状况调研思考

区域供水承诺书

供水状况调查报告

区域供水宣传标语

区域供水汇报(改)

区域供水模式研究

中国供水状况(推荐)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农业科技公司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思考

区域供水状况调研思考
《区域供水状况调研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