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层公共文化体系服务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实事求是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据了解,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万个服务点、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已建成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电影,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此外全国已有1743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公共文化的建设蒸蒸日上。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均有所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支持各地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央投入39.48亿元用于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村村工程建设;投入近23亿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投入46.9亿元用于农家书屋工程;投入63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是“十五”时期的近4倍;此外,2008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实施免费开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文化投入结构也逐步改善,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比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二、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春风中,重庆市坚持贯彻中央的部署,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把文化民生作为社会民生的重要内涵,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速,加快建设。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1999年开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至2005年,全面完成3393个已通电行政村和6099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十一五”期间,采取有线建设和无线覆盖、地面数字接收3种方式,全面完成41107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2010年,市政府部署实施了“响通”攻坚行动,要求

在2011年7月1日建党90周年前,为100万户偏远山区农户免费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为7万户农村建卡贫困户免费发放彩色电视机,在39个区县(自治县)、872个乡镇(街道)、8967个村建设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截至2010年年底,已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65万套,免费发放彩色电视机5万台,在24个区县(自治县)、423个乡镇(街道)、4083个村建设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安装终端2.6万余套,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71%、97.39%。

二是基本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项工程于2006年启动,计划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截至2010年,1个市级分中心、42个区县(自治县)支中心(包括市少儿图书馆及涪陵少儿图书馆)和896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全部建成;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已建成683个,剩余156个将在今年全部建成。同时,积极推进共享工程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超计划建成街道服务点36个、社区服务点244个,与高校、企业等合作共建服务点28个。 三是强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文化阵地。市级层面,建成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广播电视大厦、红岩魂陈列馆等重大文化设施,总投资16.16亿元,建筑面积71.58万平方米。区县(自治县)层面,重点支持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四大件”建设。市委三届

五次全委会以来,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文化馆新建或改扩建15个,建筑面积达到国家等级标准35个,其中一级馆24个、二级馆7个、三级馆4个;41个区县(自治县)图书馆新建或改扩建20个,建筑面积达到国家等级标准36个,其中一级馆29个、二级馆6个、三级馆l个,新建或改扩建博物馆14个、影剧院17个,总数分别达到35个、56个。乡镇(街道)层面,2006年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应建839个,截至2010年,已建成809个,剩余30个将在今年全部建成,提前实现“到2012年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目标。村级层面,整合组织部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农家书屋,配套建设村文化室。目前,全市8967个行政村均已配套文化活动室。

四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惠民电影放映工程。2008年,全面实现“一村一月一场”和“农村中小学生每学年观看6场电影”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共放映75万场次,观众2.4亿人次,其中2010年放映17万场次,观众4817万人次。成立了重庆市农村惠民电影数字放映院线,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721个,配备数字放映设备776套,平均每11.6个行政村拥有1台数字放映设备,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每18个行政村拥有1台数字放映设备”的目标。

五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步伐加快。2007年,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在部分区县(自治县)启动试点工作。到2009年,共建成标准农家书屋

1400个、书刊外借点4150个。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后,市政府积极争取新闻出版总署支持,加快建设进度。截至2010年,共建成标准农家书屋5400个、书刊外借点16150个。每个书屋均配备图书1900余册、报刊20余种、音像制品200余张,每个书刊外借点配备图书150—250余册。

三、重庆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据调查数据表明,一是设备设施陈旧简陋,二是还有一部分的基层文化机构的设备设施建设需要填补空白,四是仍然缺乏科学合理的专业规范。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文化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益日益增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迅速壮大,参与文化的热情显著提高;然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策划和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仍然十分贫乏。数量稀少、内容单

一、缺乏吸引力。这势必打击群众参与文化的积极性。

3、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意识需要加强:尽管不少地区已经基本建成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积极性依然不高,文化机构缺乏对文化服务的认识,还没有转变文化职能观念。

4、公共文化建设缺乏完备法律体系:就公共文化而言,目前我国只有《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两部法律

法规。在依法治国的当下,无法构成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坚强的制度空间。

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鉴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公益性惠民工程,社会和公众的文化主体回归,是十分关键的要素。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公众的参与。其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

1、唤醒社会公众的文化意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除了政府作为投入主体之外,公众的文化参与、社会的文化责任承担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全民的参与,就需要唤醒其公共文化意识,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

2、坚定履行政府的文化责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文化责任不可推卸,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

3、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对各个基层文化协会的管理,整合基层文化队伍资源,搭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的组织平台,解决基层文化活动少的问题。

(参考文献:《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汪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新华网)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清水河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政协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

关于我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体系服务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体系服务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