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8.1法不可违勿为小恶(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0: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年级思想品德

8.1法不可违 勿为小恶

课型:新授课时: 两课时总第课时

执笔人:高艳红第一审核人:刘静第二审核人:朱水英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

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懂得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注意克服“犯

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教学重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学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懂得不良行为

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注意克服“犯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凡是不履行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可分为

3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4、犯罪是,要受到

二、课中研讨:

(一)重点研讨:

1、什么样的违法行为就达到犯罪的程度?

2、什么是犯罪?

3、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呢?

(二)深化提高:

辨析:中学生李某结交了一些坏朋友,他们在一起吸烟喝酒,还经常聚众斗殴,班

主任老师对他的行为批评教育,他说:“我又没犯罪,怕什么?”请对李某的言行进行评

析。

(三)达标检测:

1、关于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犯罪是违反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的处罚,而一般违法行为只违反了刑法

以外的法律法规

C违法就是犯罪,犯罪也就是违法

D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应受到的处罚方面有着严格的

界限

2、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树上刻下“XXX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

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受到了相应的处理。他的行为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

七年级思想品德

A 违纪行为B 一般违法行为C 犯罪行为D 严重违反行为

3、“蝼蚁之穴愧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有不良行为的人必然会走上犯罪道路

B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D 打错不能犯,犯了要坐牢,犯点小错无所谓

4、某班同学针对“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

认为他们一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法法律的事情 ②没有事情就不要到外面去,外面的世界很复杂,坏人很多 ③有了不良行为要及时改正,防患于未然 ④不接近有无法行为的人,免得受牵连

A①③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④

5、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下列属于不良行为的是() 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携带管制刀具 ③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④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

三、课后巩固:

因父亲进城经商,张某从农村转到城里上中学。但父母忙于生意,对他的学习、生活从不过问,于是张某经常逃学、旷课,时常在街上闲逛,后来进游戏厅。因为他来自农村,班上许多同学瞧不起他,看到他“不务正业”更加疏远他,根本谈不上对他批评帮助了,张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开始敲诈同学的钱物,用得来的钱去赌博,他曾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它仍不悔改。一天晚上,他窜进一居民楼内窃得现金一万多元、价值四千元的数码相机一台,案件不久被告破,等待张某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张某的行为哪些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

(2) 张某从小偷小摸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你认为张某的同学对待张某的做法对吗?

(4) 张某的犯罪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后反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

8.1勿为小恶公开课课堂导语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 教案

《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法不可违教案

8.1 提公因式法教学案

七2法不可违

5.1法不可违(教师版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8.1法不可违勿为小恶(学案)
《8.1法不可违勿为小恶(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