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2: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教学依据: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程标准》

2、《思想品德》教材

3、搜集部分教学案例及社区程资源

4、七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要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能根据案例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3.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分清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

二.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欣赏歌曲、模拟情境、知识竞答、以案说法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构思:

根据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水平及能力以及本框教材的特点,设计了歌曲欣赏、引起思考;情境模拟、分组探究;风采展示、一比高下;知识竟答、抢前争先;感知教材、质疑求索;案例传真、探究解惑;联系生活、以案说法;外拓展、学法践行等八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实现本框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曲《心声》,学生欣赏。

师:一曲《心声》,唱出了一批失足少年对往事的追悔,对新生的期待,这些正值花季的少年,为什么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法为何物,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们的经历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教材91至92面中的三个情境,并思考:“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然后完成93面的表格。(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展开模拟和探究活动)

师:在学生模拟和探究的过程中适时的指导,广泛的参与学生的活动。

师:下面我们分组展示我们模拟和探究的结果。

(学生分组表演情境模拟小品,并展示小组探究的结果)

师:对每组的表演及其探究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

师:刚才各组分别展示了他们的探究成果,完成的都很出色,相比之下,哪一个组的最精彩呢?请每个同学充当评委,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意识。)

师:通过我们共同探究,我们弄清楚了违法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种: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为了检测同学们是否能判别这三类违法行为,下面进行知识竞答活动,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

出示题目:(投影)

.王某与刘某因一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年。

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

4、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

3.赵某与李某有矛盾,一天赵某家被盗了,赵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逢人便说李某是强盗,后经公安机关调查,李某并没有实施偷盗行为,李某以赵某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处赵某向李某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元。

师:请同学们阅读第二目教材,(学生通过读教材,然后交流阅读收获与困惑。)

师:请同学们看一个案例,然后思考问题。

案例展示:(投影)

王某在读高中时,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在这些所谓的哥们儿的带动下经常出入网吧、歌舞厅,打架斗殴的事是三天两头的发生,虽然受到了学校多次纪律处分,王某却不思悔改,为了筹钱打电脑游戏,王某多次在校门口找小同学勒索钱财,并因此被公安机关处于警告处罚。一天,王某在街上闲逛,路过一家银行时,正好遇到一客户取钱出来,王某顿生邪念,尾随那人至一僻静处,用匕首残忍的杀死了那人,并抢走了现金2万元。后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判处王某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面对法院的判决,王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却悔之晚矣。

思考:

.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不归路的?

2.王某“找小同学勒索钱财”与“杀人抢劫”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王某最终受到的处罚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的处罚?这种处罚分为哪几类?请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4.王某的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师: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探究以上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师:我们身边也有违法犯罪活动,请你讲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案例,并请同学们判别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学生自由发言,展示案例,进行判别)

要求: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社区违法犯罪现象进行调查,然后形成调查报告。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事实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堂反馈:

、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堂氛围活跃,在活动中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

2、从外探究和学生的调查报告完成情况来看,基本上实现了三维目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案的设计采用以活动贯穿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打破了传统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联系生活,以案说法”、“外拓展,学法践行”等活动体现了程的实用价值。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 教案

法不可违教案

七2法不可违

5.1法不可违(教师版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法不可违的教学反思

七年级政治法不可违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法不可违》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