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词语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6: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期中知识点复习【课前检测】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3分) A、震悚(sǒnɡ) 荒谬(miù)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ànɡ) B、要塞(shāi) 尴尬(ɡān) 惊骇 (hài) 歼灭(jiān) C、颠沛(pâi)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āi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â)

2、请用横线画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改正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4分) 名副其实 铸剑为犁 长途拔涉 谈笑风声 响彻云宵 触目伤怀 郑重其事 眼花潦乱

3、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典质(抵押) 举箸 (筷子) 宜乎众矣 (应当) B、清涟(清水) 惧惮(害怕) 便扶向路(沿,顺着) C、鸿儒(大) 干戚(盾牌) 无人问津(唾液)

D、绥靖(安抚,平定) 叹惋(感叹) 触目伤怀 (心)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 (3分) A、马群里的一匹枣红马冲过来了,震悚了前面的一辆皇冠车。 B、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异想天开地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 C、他的“人物分析”被老师批了个荡然无存。

D、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们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知识讲解】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ãn)乡 聿(yù)鄂(â) 豫(yù) 阻遏(â)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â)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 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â)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ï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â)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 诘(jiã)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怀 琐屑 情郁(yù)于中 大去 交卸(xiâ)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zuî) 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 噩(â)耗 呵斥 焦灼(zhuï)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â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 匀称(chân) 佥(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巧妙绝伦 刹(chà)那 驻(zhù)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美感 史诗 轩(xuān)榭(xiâ) 胸中有丘壑(hâ)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 败笔 镂空(lōu)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 藻井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攒(zǎn) 鳖(biē)头 琉璃 蟠(pán)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天井 伧(cāng)俗 得体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雅俗之分 第一单元课文分析 一 新闻两则 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 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 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②地点:南阳 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 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二 芦花荡 孙犁

1、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故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孙犁:小说家,散文家,其清新的文风被称为“荷花淀派”。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重点:①景物描写 ②人物性格:爱国抗日,自尊自信,爱憎分明,智勇双全。 三 蜡烛 西蒙诺夫

1、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2、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的线索:炮火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国人的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5、黑色大围巾 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 爬 跪 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巴特农神庙: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位于雅典卫城之上,原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

3、伏尔泰:法国思想家,著有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

4、雨果的态度、立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5、课文结构:1-4段 赞美圆明园 5-10段 谴责侵略者

6、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反语)

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

1、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有哲学著作《存在于虚无》等。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限悲哀)

3、悲哀:残酷的历史使人悲哀

4、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者

5、真实:眼前所见一切

6、荒缪: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

7、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刻的控诉)

8、明赫白:真诚的忏悔

9、日本人:自私的狡辩

第二单元课文分析 六 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

2、本文写了:①阿长称呼的由来②“大”字睡相③元旦的古怪仪式④买《山海经》★⑤一些繁琐的道理⑥讲“长毛”的故事★

3、阿长:①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人②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③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如吉利文化,避讳修辞,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形象)

4、描写阿长:外貌、语言、行动、神态。

5、“我”的心理:对阿长的隔膜和轻视。 七 背影

1、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1898-1948),字佩玄,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本文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3、背影的四处描写:①开门见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②望父买橘③父子分手④呼应开头,作者对老夫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

4、父亲的外貌描写:穿戴→照应开头所写家境;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5、“我”用自己的情感烘托父亲的背影,我的情感:激动,感激,感动,心疼,愧疚„„

6、流泪:徐州奔丧——悲哀之泪 望父买橘——感动之泪 父子分手——惆怅之泪 别后思父——伤心之泪 八 台阶

1、选自小说集《台阶》。

2、旧台阶(1-6) 三级 青石板 地位低 新台阶(18-29) 九级 水 泥 地位高

3、父亲的性格:倔强,勤劳,坚强,俭朴,谦卑

4、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混杂了敬仰,赞叹和同情。 九 老王

1、选自《杨绛散文》杨绛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 译有《堂吉柯德》

2、镶嵌:比喻,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

3、强笑:准确而含蓄,透露了老往自己变成这个样子,还送东西老谢我们,心里又说不出的辛酸和感激。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去帮助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之所以“愧怍”因为作者作为幸运者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

5、生活情况:①职业,谋生手段 ②生理缺陷,谋生的困难 ③居住条件差

6、交往的事:①带送冰块 ②送钱先生上医院不收钱 ③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

7、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孤苦伶仃。

8、“前任”:大词小用,用词简洁之至,且又风趣。

9、杨绛全家有人道主义思想,有平等观念。 十 信客

1、选自《秋雨散文》。信客,乡村过去没有邮局,对外通信往来主要靠从事这种特殊职业的人。

2、余秋雨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秋雨散文》《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 余秋雨的写作风格:典雅,质朴,畅达

3、本文写了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业之后

4、信客生涯:①新老信客谈从业之苦(总领) ②工作繁忙 ③传递噩耗,料理后事,送遗物 ④代写书信

5、本文概括地写了信客在谋生者死后当代理人,具体地写了一次遭诬陷的事

6、信客:诚实无私,任劳任怨,克尽职守,待人宽容,善良厚道,通达世理

7、老信客 略写 暗线写老信客一生命运 赞赏和同情

8、年轻信客 详写 明线写年轻信客生涯 赞颂和褒扬

第五单元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

1、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 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â)房舍。(屋舍俨然) [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词语运用

词语运用

词语运用

词语运用教师版

词语运用1

词语的运用

词语运用试题

正确运用词语

词语运用练习

中考词语运用复习

词语运用
《词语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词语的运用 词语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