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季氏将伐颛臾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0: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季氏将伐颛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 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

2、理清本文在谈话中的层次;学习引用成语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初步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3、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

对孔子的礼治、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表演,理清思路,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二、学生表演,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1、学生表演(让三位同学再现孔子当时与两位学生对话的情景)。

2、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的几次对话。试概括这几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 第二次对话: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 第三次对话: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三、问题探究 一辩: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

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他责怪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理由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

反对

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可伐 义正词严 讨伐

②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必伐 不容置辩 理由

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 无当伐

二辩: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要求学生画出来。 明确: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以前后桌为一组,选一代表发言)

明确: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

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

三辩:

当冉有再一次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责任时,又遭到孔子的驳斥,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三次对话,并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孔子的正面主张也就是他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 学生讨论。(前后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明确: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

明确:‚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明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地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成语‚祸起萧墙‛,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重后果,沿用至今。

孔子说服了两个学生吗?冉有、季路说服了季孙氏吗? (学生各抒己见)

归纳总结: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表现了他的仁政思想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

本文的语言特点:对话体;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语言含蓄、简练

四、拓展训练

中学生能否带手机上学一直以来争议很大,以下两点是赞同能带手机上学的观点,试反驳以下的观点。

1、同学有我也得有。

2、便于和家长联系。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语录体的议论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和季路的对话,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

孔子虽然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是面对原则问题时,他却又有‚当仁不让‛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格。

六、布置作业 做阅读训练。

2、《季氏将伐颛臾》第二课时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 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

2、理清本文在谈话中的层次;学习引用成语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初步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3、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

对孔子的礼治、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默写

季氏将伐颛臾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