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成都锦里古街保护性开发的特点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6: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成都锦里古街保护性开发的特点与启示

[摘要] 成都锦里古街以“历史文化”为主的创新开发思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后文殊院和宽窄巷等城市旅游街区都是以它为蓝本进行开发的,这一创造性开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模式”文化旅游产业。本文在对锦里古街历史发展进行回溯的基础上,对其开发的定位和规划、管理运营机制以及其开发后的经营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其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对其他城市旅游街区在开发时的启示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锦里;开发特点;启示

成都锦里于2004年10月开始正式迎客,是成都首个古街主题文化旅游项目。锦里古街在成都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的创新开发思路,成功地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商业奇迹,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模式”文化旅游产业。2004年11月,文化部在深圳授予锦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牌匾;2005年,锦里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一起被评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现今,“拜武侯 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和最响亮的口号。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的锦里古街已成为成都市展示自身特色文化的重要名片,也成为前往成都旅游游客的必选景点之一。它的成功也为之后的大慈寺、文殊院、宽窄巷子等片区的改造提供了先例和启发。

一、历史沿革

传说中,锦里的来历和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关:为了便于管理,诸葛亮下令把织锦的手工业者集中到同一条街上居住和生产,人们就把这条街叫锦里。这条街曾是那个时代成都最优美且最时尚的一条街。走在这条街上,不时地就能听到各家各户的织机嗡嗡作的响声。一匹匹蜀锦从这里运送出来,一直送到遥远的中原、江南,乃至随着那些披着夕阳的驼队远走中亚„„锦里兴盛于秦汉,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西汉三国时期蜀锦的生产作坊主要集中在成都锦江南岸,与武侯祠相邻,叫锦官,又叫锦里。东晋时期的《华阳国志·蜀志》曾有记载:“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

也。” 唐宋时, 锦里成为成都的代称。

承载了如此辉煌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锦里”这个名词本身已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它承载的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且最具商业气息的街道”的内涵,它在秦汉、三国时期闻名全国,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原有的街巷和建筑早已不复存在。所以现今成都市所开放迎客的锦里古街并非对遗迹原址的修缮和重塑,而是针对成都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特色文化的推广以及城市功能再生等各方面进行考量后综合再选址的结果。

现今人们所看到的锦里古街的前身,是成都武侯祠旁一条名为“曹营坝”的小巷,在改建之前,这条巷子里面住的是成都本地的居民。也就是说,“锦里古街”是由旧民房改造而来的,且在地里位置上紧邻三国胜迹武侯祠。它呈南北走向,北临锦江,东望彩虹桥。全长350余米,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它与武侯祠博物馆一体规划,总投资约1000多万元,它以蜀汉三国文化为背景,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明清建筑风貌为外表,融入当下时尚生活元素,将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现了成都特有休闲文化氛围的锦里旅游休闲街区。

二、项目定位及规划

锦里古街是一条集中展示和体验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的民俗风情街。它主要依托武侯祠的游客资源,依靠市场化运作,引入品牌产品,最终以形成以武侯祠为中心的锦里商圈和做大做强三国蜀文化产业为宗旨。一方面,三国文化是中国所独有的特色文化,因而可以成为旅游吸引力因素使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和体验,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即是成都,而锦里是成都的代表,因而锦里也是古蜀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武侯祠是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君臣合祀寺庙和蜀汉英雄纪念地,是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锦里整体定位主要强调“一条龙服务”和“全方位展示”,在不足400米的古街上,让游客充分体验川蜀三国文化的原味生活。由于我国旅游业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武侯祠旅游人数与日俱增。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规划的民俗文化主题街区,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市武侯祠古建筑群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它的整体定位一方面很好地满足了前往武侯祠的游客旅游需求的多样化的现实情况,解决了与武侯祠配套的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设施不足的问题;

两一方面,它良好的城市公共交通和基础配套设施,也满足了商圈结构因素的人潮流向因素。合理的商圈结构包括商店经营者、商圈业种业态分布和商圈人潮流向。锦里街区内商店经营者准入门槛较高,均要通过严格挑选;业种业态相对较为齐全,经营的产品和服务重复现象不多;锦里所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优势,日均人流量较大,故人潮流向非常有利。至于空间格局,锦里的街道呈现相对简单。临街建筑围合成2-4m宽的线型空间,街道从入口处由南至北延伸。中部集散广场处分为平行两路,于街区北端交汇,形成套索状的街道格局形态。临街建筑以二层居多,以灰、白为主色调,选用薄片青砖砌墙,呈现出统一的川西风格。木料装饰门窗,配以小青瓦和白石灰勾缝,运用马头墙、歇山顶、飞檐角、二楼飘廊、木板墙裙等装饰真实地再现了成都明清时期的古朴建筑风貌。这种建筑风格与武侯祠博物馆及园林取得了和谐的统一,营造出了古时街道宜人的亲切感。街道内茶座、餐厅、酒吧、四川特色商品店铺和风味小吃店等经营项目的设置,以及定期民俗特色表演和主题活动的举办,极大地调动了游客的视觉、听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使其能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从平面布局上看,锦里古街采用“步行街—广场—步行街—广场”的整体线性格局完成商业空间的营造;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上,锦里的街巷布局主要以线型空间序列的延伸和局部节点的放大来组织线路。锦里街区内的广场即是放大的节点,它承担着聚集、分流、休憩、娱乐等功能,也是动静分区的一个过度。锦里在规划过程中即进行了细致的功能分区,总体而言主要划分为饮食文化区、客店府第文化区、锦绣文化区和民间艺术展示区,四个区动静分明,各具特色,它们是成都生活精华的浓缩。

饮食文化区在原“三顾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选址因远离文物建筑、符合消防要求,在突出成都特色饮食文化的同时,还对对其他三区的主题文化展示创造了良好条件。客店府第文化区离文物建筑较近,用高低相间的常绿树、灌木遮挡,若隐若现,分而不离,给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和到此投宿的游客以闹中取静之感,也使之保有了足够的私密空间。锦绣文化区是锦里的中心区,视野开阔,展示内容丰富。以该区为中心向西看去,蜀汉丞相孔明殿尽收眼底;向东则设二层浮雕廊,它能在遮挡多层现代建筑的同时,使参观者从廊墙浮雕上了解四川丝绸

和锦缎发展史;向北可穿过戏台进入商业步行街,两边设蜀锦和蜀绣作坊展示区,将蜀锦和蜀绣生产实况进行展示,从而使本地人、外地人及国外游客充分了解四川省简称“蜀”的历史。民间艺术展示区内可参观各类工艺品生产加工制作过程,参观者可获得参与其中的旅游体验,其中包括参观丝绸产品、蜡染坊,观看中医看病、购四川名贵药材,购买三国文化纪念品,参观诸葛井,参观裱工房裱国画的过程,购买书法名家和金石名家字画和印章,参观民风民俗的工艺品(如做糖饼、打草鞋、纺棉花)的制作过程等。

在整体规划业态上,餐饮约占总体的16%,购物约占56%,休闲娱乐约占18%,剩余其它约占10%。其中在建筑上,购物商店和小吃店铺多以单层建筑为多,酒吧多为两层,而客栈区域多属静态区,分两层,一楼做特色专卖店,二楼作为客栈、客房之用。

三、管理运营机制

“锦里”采用由武侯祠控股公司的运作模式,引进经营管理人才进行市场管理。 由于“锦里古街”这一品牌和其所占的土地及店面的所有权均属于武侯祠博物馆,也即锦里的占地属于国有性质,因而商铺采取只租不售的模式。故在锦里古街招商引资过程中,最终选定落户锦里的30多家商家也是在400多家中经过信誉和实力的比对后进行严格筛选的,这也实现了在锦里没有重复的民间艺术种类和纪念商品经营的情况。

锦里古街的经营权属于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武侯祠博物馆与一家文化广告公司于2004年合资组建的。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社会资本占40%,武侯祠博物馆和员工分别占公司的40%和20%股份。这种体制、机制和管理运营方式的创新,解决了武侯祠与“锦里古街”共享文化资源的问题,有助于古街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让古街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四、运营情况

据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锦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销售额3000余万元,统一的产业平台让进驻的商家收益颇丰。截至2009年1月,锦里二期“水岸锦里”开始迎客之时,锦里接待游客达1800余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锦里古街从原来的一条供市民居住的小巷到现今供市

民和中外游客观光、体验的主题文化街,为成都实现了经济的创收和文化的推广。此外,扩展的文化氛围使周边商业楼盘价格一路攀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不言而喻;而民间工艺、习俗等活动项目的开展与武侯祠互为功能补充、复原、强化了三国古蜀文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作为成都独有的地域资源,“锦里”有助于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实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三赢。从旅游客源市场来说,锦里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客源数量,其中一部分是外来旅游者,一部分是当地市民。无论是从旅游者人数衡量指标,还是从年均旅游总收入来说,锦里的开发在众多文化主题街区开发中可以算作是成功典范之一。

五、经验与启示

1.坚持历史文化的宣扬与商业开发相结合

城市的历史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作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将它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可以转换成重要的经济资源,成为城市的财富。将历史文化的宣扬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在挖掘其文化内涵,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和商业开发,既传承、再现、宣传了历史文化与文明,又形成了新的旅游亮点。

2.坚持政府统筹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政府主动调节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市场化运作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手段。文化旅游资源要实现其市场价值,必须进入市场,实行国有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市场运作发展产业。锦里古街项目实施的各环节均采用市场运作方式,既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又形成了产业集聚。

3.坚持整体形象塑造与个性化开发相结合

业态的准确定位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锦里依托武侯祠,在保证人流量的同时,实现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一体化经营和发展,业态多样但商品和服务不重复,且能保证质量和价格合理。在产业布局上,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范围内的服务人群,既满足对传统文化具有浓厚兴趣的游客需求,又能满足追求个性和现代社会生活的人

群,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中外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点,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使得锦里成为更多的旅游群体的理想目的地。

总体而言,锦里古街依靠自己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使“人、商业、建筑、传统文化”实现了完美结合,呈现出“风情浓郁,尺度宜人,地域性强”的特色,体现了“文化是魂,建筑是体,商业是心”的理念,是城市旅游文化主题街区开发与创新的成功案例。

文献综述

[1]匡翼云.城市旅游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与创新—以成都锦里为例[J].宜宾学院学

报.2011.11(1):58-68.

[2]周向频,唐静云.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

宽窄巷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5:107-113.

[3]于萌.成都锦里古街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7):240.

[4]董芳,杨琴.文化街区开发研究——成都锦里与文殊坊的比较[J].资源与人居环

境.2008(8):68-70.

[5]董观志,徐斌.主题街区发展的战略性趋势[J].经济特区.2006(11):277-279.

[6]张歆梅.城市主题街区概念及构成要素[J].城市科学.2007(9):16-19.

[7]黄小春.略论旅游主题街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3):266-268.

成都古街文化考察报告

成都锦里导游词原创

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规划

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内涵与要素

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政策研究

成都太古里

锦里导游词

锦里导游词

锦里沟

成都“百姓故事会”见闻与启示

成都锦里古街保护性开发的特点与启示
《成都锦里古街保护性开发的特点与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