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8: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业管理092班 鹿同 09066219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

归纳总结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情况 我的家乡莱芜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戏剧类

序号编 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720Ⅳ-119莱芜梆子山东省莱芜市

传统美术(民间美术)类

序号编 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38Ⅶ-62锡雕山东省莱芜市

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原名莱梆,它的发祥地是山西。明朝,燕王扫北时,莱州{今泰安一代}的人因战争死亡过半。燕王建都北平后,敕令山西洪洞县人往山东莱州搬迁。洪洞县的地方戏剧于是在莱州安家落户,遂改名莱州梆子。莱州改名泰安后,建制出现了莱芜,莱州梆子便讹成莱芜梆子。莱芜梆子又称“莱芜讴”,亦称“泰山梆子”。音乐唱腔高亢激昂,豪迈奔放,风格独特,是中国戏曲中有地方独特风格的剧种之一。山东泰安、莱芜、新汶、宁阳、东平、蒙阴一带的人们,尤为爱听。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庆”徽戏班奉调入京献演,随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接踵进京,其它许多徽班也纷纷向此开拓。1850年(道光三十年)前后,徽班“老阳春”沿运河、顺驿道流入泰安一带,后来在泰安西南程子寨定居。在此前后,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经河南流传到汶上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地梆子腔。这种梆子腔粗犷高昂,比徽戏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的性格和趣味,因而影响不断扩大。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为了争取观众,以利自身发展,“老阳春”便逐步全盘吸收梆子腔这个艺术形式,开始了新的探索。在相当长的演出活动中,历代班社都是徽戏和梆子戏同班并存,但不合二为一,演员既能演唱这一声腔的戏,又能演唱那一声腔的戏。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越来越多,受当地方言、习俗和群众爱好的影响越来越深,便逐渐改为以演唱梆子戏为主,徽戏的成分日益减少,以致绝迹。而被徽班吸收的梆子腔也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莱芜梆子。清朝光绪末年到抗日战争爆发,为莱芜梆子的兴盛阶段,专业班社数量可观,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流行区域不断扩大。莱芜梆子历史上属于民间艺术,以莱芜、泰安、新泰为主要活动区域,后来流行于东至日照,西至平阴,南到临沂,北抵济南的广大区域内,但以在莱芜、泰安,新泰、沂源影响最深。在当地流传着“跑断腿,磨破脚,还不知赶上磨旦子(莱芜梆子著名老艺人)出角不出角”的歌谣,可见其魅力之大,影响之广。

1954年1月山东省莱芜县成立莱芜县民艺剧团,1956年更名为“莱芜梆子剧团”,使该剧种得以进一步发展提高。1965年剧团晋京汇报演出《送猪记》,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彭真、叶剑英和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1975年又为庆祝建国26周年晋京献礼演出《三定桩》,1977年《三定桩》赴广交会为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演出。1982年初又到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演出《红柳绿柳》,再次受到彭真、康克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其中《三定桩》和《红柳绿柳》分别由上影厂、“八一”厂和山东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并先后有《借闺女》等几个剧目被省、市电视台录制,其中《借闺女》被中央电视台转播。现代戏《正月十五雪打灯》获1995年度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996年参加文化部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梆子戏优秀剧目交流演出,荣获七项奖。1997年,现代戏《雪 1

野风情》获山东省第四届精品工程奖。现代戏《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先后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推媳妇》2000年12月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演在长安大戏院演出,2002年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群星奖”优秀剧目展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前往观看,给予高度评价

莱芜锡雕(参与上海世博展览)

在中国浩瀚的民间工艺中,莱芜锡雕工艺堪称一绝。它不仅有普遍的生活使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可谓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土生土长,古色古香,风格独特,蜚声中外。

莱芜锡雕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和当地的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莱芜梆子”的起源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莱芜锡雕主要流传在莱芜的广大农村,最早见于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一带的穷苦百姓中。他们为了谋生,利用掌握到的这一独特手艺作为混饭吃的本领,肩挑简易的加工工具,四处奔波,手工打制各种锡质家用生活器皿,如酒罐、酒壶、酒盅及卖洒用的酒提、酒漏斗等。据说,用锡制成的这些酒具,在盛酒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酒的本来面目,不串味,不变质。另外,还可以检测酒中是否投毒。若是毒酒,锡制洒具器皿会有变色反应。如同银筷、银勺、银二叉子的功效。在酒具器皿中,锡酒壶最普及最实用。锡酒壶是用来烫酒和煮酒用的,不仅导热快,保温时间长,更主要的是不发生化学反应。由于酒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高,制作者们又从普通的锡质酒具加工,逐步向高层次探索和追求。他们在酒具上添置花样,提高酒具的观赏价值,先在洒壶的嘴与壶身的交接处焊接上十二生肖,又逐步增添花虫鸟兽,扩大锡制品的生活使用领域和艺术观赏领域。莱芜市莱城南关有一个王姓制锡世家,他们总结了历代他人的制锡经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锡雕工艺。经过王姓家族五代人的创造革新,制出的第一批配套茶具、酒具器皿,飘洋过海,走向了世界。他们制作的古香炉,妙趣横生,别具一格。古香炉在香案前一摆,犹如生出“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的佛堂仙境。这种锡香炉不仅在国内名声大噪,而且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国际银牌奖。其后的几十年里,莱芜锡雕又有了长足发展,制作工艺更高一筹,其代表作为“仙鹤烛台”。这种锡器的主体造型是一只鼓翅欲飞的仙鹤,它单腿立于烛台之上,另一只腿抬起提高,爪抓灵芝,鹤颈挺伸,口衔仙草,仙草上高插红烛,当烛光点燃,细烟缭绕,仙鹤双翼鼓动,似腾空飞翔,被行内人士誉为特异之品。

清咸丰年间,与莱城南关王姓制锡世家同步发展的还有莱城区韩王许村的韩姓制锡世家。当时,大埠头村一带乡间百姓的生活极端困苦,虽终日辛勤仍难保温饱,大多数穷苦人急于寻找谋生之道,纷纷前来拜师学艺,使锡制工艺逐步蔓延,达到局部性普及。至1903年,仅大埠头一村就有80多家锡雕户。每逢农闲时节,人们挑担推车,成伙结队,外出耍手艺,南至新泰、蒙阴、临沂、费县、郯城,直到江苏省的北部;北到章丘、历城、惠民、利津、青州一带。河北、江苏、河南等与山东交界乡镇县城,也有大埠头村锡匠艺人的足迹和制作的手工器皿产品。“打锡壶哟”,“打锡壶来”,锡匠艺人呼叫买卖的吆喝声,如同莱芜梆子上下两句的唱腔一样,脍炙人口,优美动听,至今回荡在人们的记忆中,年轻人和娃儿们动不动就吆喝上两句,过把瘾。大埠头村锡雕艺人制作的锡制品使用量大,销售面广,倍受用户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制作者群策群力,互相探讨,互相求索,专在结实、耐久、实用、美观上做文章,善于观察分析市场,靠信誉占领市场,扩大市场。

莱芜锡雕发展到当今,其造型、镶嵌、雕刻、磨洗等手段都有了较大的创造革新,使锡雕艺术日趋完美,大放光彩,不断攀登高峰。茶具、酒具、香炉等实用手工艺品,式样繁多,工艺精巧。除大部分在国内销售外,也有的打入国际市场。莱芜锡雕以精锡为原料,靠手工制作,加工分为化锡、制板、下料、焊、洗、磨、雕、镶嵌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者要首先确立主题立意,结构层次,待构思成熟后做出草图,制出模型小样,即可再化锡,制板,下料,

焊接成型。其独到之处是烤焊,再把焊成的毛坯,分别用锉、粗糙的纺织品、绸缎等软纺织品,经过粗、细、精三个磨洗阶段,便可雕刻。雕刻分为阴阳两种,阴刻主要是字画纹饰;阳刻包括浮雕,主要是花、鸟、鱼、龙等动植物。然后镶铜嵌玉,最后装饰完成,有的还刻上诗词文字,既增妙趣,又表露出作者的心境。

莱芜锡雕从起源到兴盛,有黄金时代,也有衰败时期。目前,大埠头村锡雕业户已恢复到40多户,其他村庄也常有重操旧业者。由于原料缺乏,价格昂贵,工艺落后,工序繁多,至今形不成生产规模。但广大锡雕手工业者正在苦心求索,立志把祖辈传下来的民间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广大。在继承中不断改革旧工艺,吸取新技术,走现代化、科学化的新路,走与美术相结合的路子,在大型摆件、壁挂件上做文章,使锡雕工艺产品成为当代名副其实的珍品、精品。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3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是我这个学期的一门选修课,这门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各地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通过了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从中得到了不少收获,真的是受益颇深。

大学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到全国各地转一转,虽然实现还有点困难,但这门课关于不同地区风景的介绍好像自己已经被老师在课上带到了全国各地!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在《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这门课中得到了不少收获,也让我明白了一个坚持的道理。上课时,从刚开始的全场爆满到之后人数越来越少。旅游课从表面上听起来时很浪漫很美好很风花雪月,似乎就是游山玩水啊。可是深入其中会发现它也有枯燥无味的时候,这需要我们有一颗真正从旅游中发现美的心,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旅游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从中放松身心,陶冶性情。这些,是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这些对于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是很好的指导。

这就是我的学习心得。在这里也对老师一个学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让我们在这们课上学到这么多的知识,真的很谢谢!

中国旅游文化赏析

中国旅游文化作业

中国旅游文化与地理 作业

中国旅游文化2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作业

中国旅游与文化

中华风景名胜赏析论文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