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发布时间:2020-03-01 17:08: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三语文第六册文言文复习

(二)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知识整理:

(一)一词多义: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 发于声( ) 拂:行拂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举: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举大计亦死( )

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苛政猛于虎也(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二)古今异义: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

(三)通假字:

亲戚畔之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四)文学常识: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大师,被称为亚圣,《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国恒亡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那么“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对此,请联系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

7、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8、选文首段列举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写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作者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卑微到穷困而成长为明君贤臣。

3、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结构上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5、第二段所论证的观点?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先经历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

6、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指的是什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是什么?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第三段论证方法?用三个事实论据,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形成正反对比论证。

9、三个正面的事实论据是什么?⒈人恒过,然后能改。⒉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⒊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三个正面事实论据论证的是什么?即使是一般的人也要在困境中经受磨难才能奋发进取。

11、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是什么?⒈入则无法家拂士,⒉出则无敌国外患。

12、正面事实论据和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的关系和作用?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正反对比论证推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13、全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第三段先正面 3 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6、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人才在困难中造就。

17、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本文论证方法?

一、二段是归纳法,全文也是归纳法。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参考答案:

一、1.发:起,被任用;发出。拂:违背;同“弼”,辅佐。举:任用,选拔;发动。故:因此;特意。以:凭借,依靠;以致;因为。于:在;到;比;在„„之中。而: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表顺接;表并列。

2.亲戚: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古义指护城河,今义指水塘。兵:古义指武器,今义指武装力量,士兵。

二、

1、C

2、B

3、(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3)在国内如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作外患的情况,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5、C

6、略

7、司马迁忍辱负重,搜集史料,发愤著述,写成不朽之作《史记》。

8、这些人都是由卑贱到显贵,最终成就大事业,作者写这些人物是为了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