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4: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一定要从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出发解决好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上,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前进运动;是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落后到先进,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创新运动。发展就是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甚至倒退的运动都不是发展。当然,发展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也有快,有慢;有单一的,有全方位的;有不平衡的,有均衡的;有不协调的,有协调的;有一时的,也有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追求的是正常的、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发展应该是辩证的发展,辩证的发展是不断解决矛盾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的第一个方面,是历史决定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东西、经济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所决定的。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第二个方面是强调历史辩证法。首先,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经济、生产力归结为发展的惟一因素,要讲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因素在整体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既重视人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又重视自然因素对社会与人发展的制约性。人是社会发展的积极的能动的主体,而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依赖于自然的发展,自然的发展制约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一定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强调人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发展的手段。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正是从这样一个历史观出发,马克思主义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必须以人为本,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尊重规律的发展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照规律办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正是建立在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食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规律可以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而科学发展观就典型地符合了社会规律的特征。我们人正是利用这种思想并加以实践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食物、能量和信息的过场,使最后的结果有利于我们人类的变化和保持人类的稳定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暖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2007年,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划破云霄,飞入太空,奔向月球。2008年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中国进一步融入了经济国际化进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的30年。

这恰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领导性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意义。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读《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概论》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