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班主任工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5: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心灵沟通,从哪里起步

——班主任了解初中生心理特征杂谈

钦南区犀牛脚中学苏政昌

摘要:探究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特征及发展倾向,对班主任工作极其重要,班主任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心理研究工作从逆造自身形象做起,勤劳、敬业、为人师表,取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容易与学生勾通。当代初中生受时代的影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不良的心理现象及倾向需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理解、尊重“新型”青少年的性格、兴趣等心理现象,适当引导,消除“代沟”。

关键词:心理研究班主任工作接触了解理解尊重心灵勾通

想当初,“马家爵事件”引发了教育界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研究的热潮,一时间,成绩与分数的获取已不再是教育教学的惟一任务。加强教育工作者与青少年之间的心灵沟通,已成当务之急,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变化的趋势,及时获取他们在成长与发育过程中诱发的心理信息,既是为了防止社会悲剧的重演,更是为了诱导当代青少年健康发展,成社会有用之人。

初中生心理研究,对许多心理专家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各项研究成果可说是多如牛毛,各种理论已纷纷形成、建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导航。然而,对于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乡镇,许多教育工作者尚认为初中生心理分析研究当作是专家的任务,把这项工作看得过于神秘,没有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也没有整理自己的工作材料,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的理论。因此,在农村、乡镇特别是民族地区,这片领域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接触最多,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及发展倾向应该比任何专家都有优势,也可以说,每一位班主任都是一名心理学工作者,不一定要具备高深的理论及拥有权威的资料。

关键是平时是否注意收集事例、材料,许多活生生的事例就是进行学生心理探究的好素材,是检验前人理论的好标准,是建立新的理论观念、体系的前提,比许多专家的什么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等什么的都更有效、更实际。 那么,班主任了解当代中学生,探究学生心理,应该从哪里起步?

如果不接触学生,不深入到学生当中,没有大量的事实材料,我认为没有一个心理专家能建立一种客观实际的理论体系。

要了解学生,必须先得到学生的信服,就必须用事实向学生证明,你是一位勤劳、敬业的老师。这里所说的勤劳、敬业,并不等同于日夜静坐于工作室里查阅资料、研究资料,而是要尽可能地深入到学生当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心理学工作者的第一步工作。

班主任工作方式,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成功的工作模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诸葛亮式的,也就是班上事务,事无巨细,全亲身到位指导、处理、完成,与学生打成一片,这种班主任很辛苦;另一种是司马懿式的,也就是放手学生发挥积极能动性,班主任幕后操作,非常轻松、省力。现在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非常推崇后者,认为那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教育模式。

这里暂不对比讨论两种模式的利敝,但需指出的是,无论何种模式,如果离开了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和多让学生了解,都算不是成功的模式。因为当代教育中,师生最需要心灵上的沟通。

如何获得心灵上的沟通?

早上,其他科任教师还在酣睡的时候,班主任已早早到了教室,与学生在一起,接受学生的询问,解决学生的疑难,或主动询问学习情况,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趁这个时候与个别学生说几句心里话,如果你能把谈话内容的关键记录下来,你的收获肯定不小。

放学了,不要急着收拾教具与学生地起挤下楼梯,如果你能留在后面,微笑地看着学生离去,你身边会有一些学生围上来跟你谈论问题,要么反映同学中的纪律问题,要么反映宿舍的设备问题,反正,学生有接近老师谈话的愿望,你应借这个时机满足他们的心理,这样,作为班主任的,不但有机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亲近、可敬,如果单单遵守那“上课来下课去的”原则,你就没有享受到与学生在一起的乐趣与幸福。

学生生病了,你最好不要单单给学生签一张批条同意外出看医生,你最好亲自带他们到医院,完成检查取药等工作,回来时嘱咐他们别忘了服药,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在家人到场之前,你最好像亲人一样陪在身边,那时,学生自然把你当作亲人,而不单是一位老师、班主任了,如果你认为学生太多,这种工作太辛苦会影响其他工作或休息,而让班干或其他同学代替,那就放弃了无数次接触学生的机会,这并不是为了讨好学生,而是实实在在的关爱,没有关爱,就没有心灵上的沟通。

劳动课、活动课,、做游戏,班主任最好能像学生一样投身到学生当中,不但要指挥劳动,提出劳动安全措施,也应该找一样硬朗的工具,走在学生前面,流汗给学生看看,学生才会愉快地与自己的老师一起流汗,享受体力劳动带来的乐趣,之中,可担心皮鞋被子弄脏,领带、西服被弄皱,应明白,学生对班主任的隽比西服更重要。这属于“双向沟通”的一种方式,可增进相互了解与建立良好关系。①

以上这些偏离主题了吗?没有!。这就是中学生心理探究工作的第一步,只是第一步,如果哪位心理教育专家会认为这些做法与心理研究是风马牛不相及,那就不对了。没有这些经历,没有这些准备,有什么资格让学生对老师说出心理话?

即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师,但若缺少这样的工作模式,那学生也只会在心底里佩服,并不会与之接近,更不会把心理话向班主任诉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工作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与其他职业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而学生“向师性”的特征,也决定了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教诲,希望等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希望与老师进行心理沟通。②

这些都是我多年做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也让我认识到,师生之间并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发生,每天所发生的就是那么多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在这众多的小事中建立起来了,并逐步得到加深,学生对班主任有敬佩感,感受班主任的敬业、勤劳、亲近、关爱,当然会形成一种信赖,没有这种感受,师生沟通就是一句空话。学生永远不会对一位自己并佩服的老师说真话、心里话的。

由于多年来在班主任工作中遵循这种模式,因此,每一届学生均愿意接近我,喜欢跟我谈他们的心里话,包括他们最不想为人知的家庭隐私及自身隐私,这些成功的经历都让我感受到当教师的幸福感,也体会到做一名心理学工作者的成功的自豪。同时,也让学生在枯燥的校园生活里找到了心理倾诉的“知音”。我相信,他们同样感到幸福。即使是其他班的同学,也逐渐对我表示出好感与尊敬。我认为,这些都是由于平时在履行班主任职责时的所作所为,足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敬业、慈爱、为人师表,凭这点,学生予以肯定、尊敬。

心灵沟通的第二步,应是学会理解和尊重。

尊重和理解,也需“学会”吗?一点不错,这也是一门学问。

理解,包括理解学生的性格、情感、兴趣爱好,学生有某方面的偏爱、兴趣、有与从不同的性格,作为班主任的要给予适当的尊重甚至宽容。那种单纯依靠纪律条纲的训斥、批评、效果是甚微的。

曾有一位男生,原在其他班就读,课堂上与老师产生矛盾,居然操起凳子砸伤了老师的手臂,其班主任及各科任都认为他“太恶劣”,“打的是一位老实、善良的老师,怎么下得了手?”都对他非常反感、讨厌。迫于压力,领导及家长都要求让其转入我班。我接受他后,与他谈话:“我猜你肯定不会无故打老师的,肯定是老师有不对的地方吧。”“是呀。”“按照我对你的了解,你绝对不是先动手的。”“对呀对呀,他先用书拍我的。”他显得有点感动。“拍哪里了?” “肩膀。”“当时痛不痛,说实在话。”犹豫一会:“不很痛。”“既然不痛,那为什么会发火打老师?”不答。我根据他的长相、性格,分析了他打人的动机,原来,他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同学,成绩不好,但长相不错,心里总想着在女同学面前表现一番。

那次上课打瞌睡,老师用书拍了他一下,他对老师瞪眼,老师看不惯,再拍,他觉得丢了面子,于是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我说出我的猜测后,他非常感动,说我理解他,我又趁机跟他说了尊重老师、容忍老师的重要性,他表示接受。此后,即使毕业升学了,他都一直挂念我这位班主任。

如果当初那位老师理解他的性格,稍微容忍一下,又哪里出现一个在大家眼中“大逆不道”的学生呢?搞得惊动家长、领导,弄得大家对他咬牙切齿的,真遗憾。幸亏他没有失学。

千万别过于担心理解学生、容忍学生会娇惯了学生,理解、尊重不等于放纵,绝大部分学生(极少数除外,但尚未发现)都会因此而感动,别把当代学生看作另类。其实,象上面所说例子,并不少见,在老师过于严厉的斥责或打骂下,有许多虽然不会与老师拳脚相向,但内心的怨恨却会造成无形的伤害,后果更严重。青少年处于身体与思想发育阶段,特别容易冲动,为了面子,有时候不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而事情过后,往往都会后悔,但有时后悔了也不想明说出来,要加以引导,相互沟通,他才会诚心诚意地认错,对以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了。

而对于当代一部分学生,则确实存在着极强的对抗、逆反心理。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这类学生抱厌弃态度,说夸张一点即把学生当了“敌人”,当然,这类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也一样是“敌人”,“凡是敌人主张的,我们就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赞成。”这种心理现象可从许多日常事例中看出:不得染头发,学生认为因为老师不懂美;不得唱流行情歌,学生认为老师太老土,跟不上时代;不得谈恋爱,学生认为老师不懂其中情感;不得玩游戏,学生认为那是因为老师不懂玩游戏……学校所禁止的,他们不但要去碰,而且心目中总会认为老师不该管这些,认为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

都说理解万岁,青少年更需要理解与尊重。针对上述现象,如果不从道理、心理上去开导,而单靠纪律条文的禁止,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也证明如此。如果老师能先从性格、兴趣、社会风气等几方面去了解行为动机,理解学生行为的根源,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在心理上,学生总对老师设防,没有适当的办法,学生如何会跟你沟通?

我班上曾从城里转来一位学生,本来成绩非常优秀,人也聪明,但常逃学去玩网络游戏。他家长说为了让他死了那份心,特让他转到乡镇来,我听了暗笑:乡镇的网吧更多,且全部脱离管理的,只要有钱,刚出生的婴儿都可以进去上网。本地有句古话“走鬼走入庙(想避看鬼,却跑进庙里)”再碰上我这个特殊的班主任,他有好结果吗?我首先了解到他“中毒”已深,已成高手,之后跟他谈话,跟他谈游戏的乐趣,谈玩游戏的刺激,他变谈得眉飞色舞,我跟他说游戏可以培养智力,打游戏的人都是聪明的,他更高兴,我把他引入了“埋伏圈”,继续跟他举例子,美国军方就以电子竞技训练士兵,称霸世界;广东曾有位高考状元就是游戏高手。他竟对我非常感激,说

我真会理解人,而以前的老师总说他狗改不了吃屎,一世没出息。一段时间后,火候已到,我问他还玩不玩游戏,他老实跟我说背着家人偷偷去,有时还玩通宵。我告诉他,周末想玩就玩,跟家人说一声,但要控制时间,要学会控制自己,控制电脑,别让自己成为电脑的奴隶。之后,我说通了他家长,给他一定的自由,还建议给他买一台电脑,他家长终于改变了以前的观念,不再死死管住他了。而他,也好像得到了解脱,平时学习,周末想玩游戏就玩,不再提心吊胆了。而他的成绩总能保持班上前三名。

其实,这也算得上“欲擒故纵”,他玩到那个“境界”,你纵使操坏心,十头牛也休想拉他回头。应理解他的兴趣,尊重他的娱乐,再给予正确引导,这样,他反而不会痴迷了。以前他渴望着玩游戏而不得,处于痛苦之中,哪有心思上课。现在,玩游戏已接近自由,已不用放在心上了,课堂上,他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智力,又让我尝到了心理研究工作的成功感。

毋须太多的例子,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们,学生的情感、兴趣需要老师的理解,尊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一昧地放纵。班主任必须左手拿大棒,右手拿馅饼,对症下药,对于大部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能禁则禁,这类似“镇压”,简单干脆。但对于特殊情况,你反过来支持他们,师生之间有了共同话题,心理上得到勾通,学生会还予感激,仿佛找到了“知音”,这样,班主任就融入了学生当中,学生接纳了,班主任的角色也就成了“卧底”,学生心理从戒备到信赖,消除了对抗、逆反心理,这样,你可以做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班主任工作可以由被动变为主动了。

那时,心灵的勾通已成为现实,消除“代沟”不再是空话。

参考文献:

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1999)

②四川大学出版社《心理学》(2004)

初中班主任工作论文班主任论文

初中班主任论文

初中班主任论文

初中班主任论文: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初探

初中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

初中班主任教育论文

班主任工作论文

班主任工作论文

班主任工作论文

班主任工作论文

初中班主任工作论文
《初中班主任工作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