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巍巍中山陵魏本万

发布时间:2020-03-02 06:08: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部参赛_巍巍中山陵_魏本万

教学背景: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孙中山,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

华民国国父”。他是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介绍陵园建筑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的方法。

2体会本文中孙中山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3学会扣住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形神兼备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优美的语言,多种说明方法,按照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从地理环境、陵园建筑、陵墓主人三个角度,表现了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写作特点较为丰富多彩,作者笔法娴熟,构思严谨,语言精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由远及近按照方位顺序描述和说明。

二、叙述特征鲜明,角度多变。

三、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四、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孙中山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 学会扣住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形神兼备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扣住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形神兼备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要先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媒体:

投影仪

《巍巍中山陵》自学案

1通过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纤细(

山麓(

机械(

城...犹潜龙(

) .断垣(

牌坊(

镶嵌(

隐...约参错(

) .2仔细阅读课文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对中山陵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深入阅读课文,按照课文顺序写出文章对陵墓建筑群进行说明的建筑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作探究: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选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说明文“十五字”方法思考本文相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巍巍中山陵》教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瞻仰一下中山陵。(板书课题。)

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一)自主学习反馈:

(投影显示自学案习题,学生回答,师适当点拨。)

(二) 精讲点拨

1“巍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作者是通过几个方面说明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1) 设计方案择优设置问题质疑

a假如让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b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

c课文中简单介绍园林建造情况,说说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2) 地理位置选择设置问题质疑

a同学们知道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人,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讨论回答。适当明确。

b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

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

2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3除了通过总体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胸襟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

交流后点拨。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作了解,通过对设计方案和地理位置的选择这两个角度,初步理解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除了这些内容,文章还有哪些

部分也能或明或暗地表现这一特征呢?留给大家思考,我们下节课一起探讨。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巍巍中山陵》巩固案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山脉(A.mài B.mò)

) 崖峭(A.yá B.yé)(

中轴(A.zhóu B.zhú)

灵柩(A.jiù B.qū)(

穹隆(A.qióng B.qiōng)

细(A.qiān B.xiān)(

参错(A.cēn B.cān) (

门楣(A.mié B.méi)(

称道(A.chēn B.chēng)(

龟趺(A.fū B.fú)(

2.解释加点的字。

南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蓝色的天幕下,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________,形成了一幅________而又________的大自然的图画。

(2)道外的丘岗坡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_____,莽苍____,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____、_____的气氛之中。

(3)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________,山若________,馆阁楼台,________,远峰近树,________,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________。

4.介绍中山陵,作者采用了(

) A.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

B.以作者的行踪为主的空间顺序。

C.以建筑先后的时间顺序。 D.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5.文章开头介绍中山陵的地理环境是为了(

) A.说明孙中山独具慧眼。

B.说明此地确是罕见的风水宝地,最宜于安葬伟大人物。

C.渲染气氛,说明中山陵环境与陵园表现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和谐一致。

D.具体表现祖国山河多姿多彩,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6.根据句意和句后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站在____(山顶),果然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

(2)这件事太___(突然发生,出乎意料)了,我简直无法接受!

(3)你画的奔马真是________(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

(4)山势一直平缓,到了这里________(突然改变或变化)增高,我简直喘不过气来。

(5)他为大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却丝毫不求回报,确实________(值得表扬)的。

7.阅读理解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

A 高峻,由此上至祭台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②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

)便近观,(

)宜远眺。⑤当阳光灿烂时,________________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⑦(

)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

)要向人们展示它那

B 的奇妙景色。

(1)在第④句和第⑥句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近义词:(

)——(

)(

)——(

) 反义词:(

)——(

)(

)——(

) (2)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处。

A________(突然

忽然

居然

陡然

果然) B________(变幻无穷

变化万千

变化莫测) (3)选文中的括号内应填的关键词是(

) A.既

即使

B.不但

而且

无论

C.既

无论

D.不但

而且

即使

(4)填上第⑤句横线上空缺的语句,并分析第⑤、⑥句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5)文中与加粗的“高峻”一词照应的句子是:

(6)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北往南。

(7)“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 教后反思:

《巍巍中山陵》向我们介绍了中山陵的地理位置,设计宗旨,以及陵园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建筑物,着意体现了建筑设计者立意的巧妙: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建筑含义的诠释,区域规划的值得称道等。可以让学生在领略中山陵美景的同时,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巍巍中山陵

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第12课巍巍中山陵

《巍巍中山陵》教案_1

《巍巍中山陵》练习1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

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

12《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秀教案

巍巍中山陵魏本万
《巍巍中山陵魏本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巍巍中山陵 中山陵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