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纪录片《幼儿园》的创作特色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纪录片《幼儿园》的创作特色

纪录片《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于2001年5月开始在武汉一所全托幼儿园历时两年拍摄完成的作品。作品荣获了“第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电视纪录片最佳创意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大奖”等。作品之所以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导演不管是从纪录片的选题上、拍摄技巧上、还是结构安排上贯穿着个人的思考和判断,使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所创新。 第

一、从影片的选题和主题上讲

作为一个记录片的创作者,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拍什么”?这个“拍什么”就是纪录片的选题。选题对于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相当于建设房子的根基,只有根基打牢,才能在上面建设摩天大厦。张庆利编导最终确定以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们作为选题对象,也是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从生活中的素材到作品的题材,这是一个艰难抉择和痛苦筛选的创作过程,而《幼儿园》的主题就是在不断的创作中逐渐形成的。观看影片是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就是这样一行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自己”。这句话恰恰点明了这部影片的主题:借幼儿园中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折射大人们的世界。 第

二、从影片结构上讲

由于纪录片经常时以正在发展变化的或尚未发生的事件作为表现对象,因此在结构设计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构思不能一次完成。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材料,会不断充实和修正原来的构思,甚至会完全推翻最初的构想,产生出全新的结构来。因此结构问题贯穿整个纪录片的制作过程。《幼儿园》也是在不断的拍摄与材料的充实中慢慢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结构形式。结构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是仔细分析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影片的结构特征。影片采用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交叉进行的方式进行。首先,从纵向结构来看,影片由一个孩子刚进幼儿园引出,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从刚上幼儿园不停的哭、闹以及第一顿饭发生的事情到孩子们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最后影片以幼儿园孩子们的毕业照结束。从横向结构来看,导演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小班、中班、大班各个班级的学习和生活,揭示了不同年龄段的特征。而在影片之中,也始终贯穿着根据当时的社会现象向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访谈内容,使影片结合的更为连贯,也能使影片的结构更为完整。 第

三、从叙事情节设计上讲

影片的叙事情节虽然看起来零零碎碎,杂乱无章,但是仔细观看就可以看出影片是由几条不同的线索串联在一起的,核心就是记录真实的孩子们的世界。

1)影片中小班的第一节课是老师教孩子们“请你们跟我这样做”的动作,而镜头一转,转到了中班、大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中班以及大班也在做同样的动作.但是中班、大班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小班孩子们的动作不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多小的孩子,在让他不停的接受同一事物时,毫无创新时,到最后都会很容易的完成这项任务,我想同时影片也可以说明教育的循规蹈矩性.2)影片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男孩子兴高采烈的对女孩子说:“今天是星期四,明天就是星期五了”,还有小朋友在数星期几。看到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回家的期盼。而其中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每次周五都是最后一个来接他的,当他一个人在等待爸爸妈妈是,我们可以从小男孩来来回回焦急的动作和四处张望的眼神可以看出孩子的失望与不安。

3)贯穿影片最重要的一条线索就是和孩子的谈话内容,这同样也是值得令人深思的。谈话内容包括给一个比较聪明的小朋友出算数题、问小朋友们有没有对爸爸妈妈说过我爱你、让参加特长班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才艺以及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问到9.11事件和有关足球的问题。而小朋友对于问题的回答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并且在幽默中引发人们的思考。比如“我干爹是交警,他就收别人的车”、“有钱要分给领导”、“亚洲足球太差了”等,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略显成熟的回答是从一群

四、五岁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嘴里说出来的,也许是在家里听大人说话耳濡目染记住了这些,与此同时也颠覆了观众对于孩子世界的理解。

四、从拍摄角度和技巧来说

拍摄角度的变化,不仅能改变主体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和分量,而且能够使主体形象和陪体、背景的关系、构图的线条结构、光影结构变化,从而为获得最佳构图效果扩大了选择余地。对于同一被拍对象来说,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和不同距离的拍摄角度,将会产生差异颇大的多种形象特征和意境变化。影片中对于孩子的拍摄始终是平摄角度。摄像机与孩子始终处于平视位置上,这样显得更加的平易、亲近,使孩子们真实的形象更加突出。而画面中所呈现的观点也就是观众的观点,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拍摄景别的不同以及镜头的运动也可以对影片起到渲染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影片中多次出现对小孩子的特写镜头,比如“孩子哭着时的眼睛”“孩子熟睡时的手,脚”,更加突出了孩子的可爱与天真。而影片中也出现了几个静止镜头。比如,一个小朋友坐在床上穿衣服是怎么也穿不好、一个小朋友在摞凳子时怎么样摆弄都摞不好,这恰恰展现了孩子最真实的一面。如果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导演似乎更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深深的无助感,也能说明成长过程的艰辛,只有把这件事做好才能不断的成长起来。

五、从影片的编辑手法上讲(剪辑、声音、音乐)

1)从剪辑上看,影片拍摄历时2年拍摄出5000分钟的素材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50多分钟的影片,可想而知剪辑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就剪辑手法而言,导演的思想很重要。在纪录片的后期创作过程中,导演的控制可以使同样的素材经过不同方式的编辑处理,表达出完全不同的观点或感情。张以庆导演在剪辑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剪辑手法,线性剪辑、交叉剪辑等。这部影片主要是按照小朋友们第一天进幼儿园到毕业的顺序剪辑的,又穿插了小班、中班、大班小朋友的学习与生活,另外也穿插了小朋友的谈话内容。多种剪辑手法的运用,使片子更加连贯的结合起来,也更能表达导演的想法以及影片的主题。

2)从影片的声音处理上讲

影片中从开始到结束几乎一直运用的同期声,无解说,只有访谈时是采用谈话的方式。纪录片中的同期声是时空真实、生活真实不可或缺的因素。不管是孩子们哭闹的声音,吃饭时的声音,半夜老师叫起来上厕所的声音,都是运用的同期声。同期声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最真实的一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画面感。 3)从音乐的选择以及运用上讲

纪录片创作中,音乐的配用应该以整个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艺术构思的基础,应该根据该作品中特定的情境和画面的长度来分段陈述,间接出现。《幼儿园》这部影片中经常出现的音乐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茉莉花》。这首音乐的出现分别是在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孩子们等待家长来接的时候、下雨的时候、以及小朋友们毕业的时候。轻柔的音乐在这几部分出现是用来表现孩子们像茉莉花一样的慢慢的绽放,虽然中间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但是他们最终会克服,就像刚上幼儿园时不停的哭,到后来的毕业,可见孩子们已经克服了成长中的挫折,像茉莉花一样在风雨中、阳光下成长。

影片结束时,出现了这样一段话“大班毕业后的第二周,袁老师产下一个男孩,三年后她的孩子也将上幼儿园”。这句话让我们想到即使这一批孩子已经毕业了,但是又有源源不断的孩子来到这个地方,重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停在这里。 影片《幼儿园》的选题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实际,也和其他纪录片相比有更大的趣味性,不枯燥。然而这部片子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记录幼儿园中的一个个最普通的生活片段,通过细节方面引人深思,从而更好的印证了片子开头的那句话“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与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从孩子天真的话语和表现映射出我们成人的世界,从而对主题进行了更好的诠释。

纪录片创作心得

纪录片创作1

《新兵报到》纪录片 创作心得

54《纪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获奖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

《纪录片创作》自主考试策划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的教案

电视纪录片藏北人家创作谈

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

浅谈纪录片《幼儿园》的创作特色
《浅谈纪录片《幼儿园》的创作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