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4: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摘要】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在中学生语文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值得深入研究。但在中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表现出小说化、知识化的倾向,违背了散文的主旨。本文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理解作品的内涵,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领会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关键词】散文教学内容;语言;意象;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学阶段,散文的篇目所占比重大,且形式多样,有写景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那么对于中学散文教学来讲,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散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中学阶段的散文,通常以抒情散文为主。抒情散文通常作者借助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表达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利用景或物为依托,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的手法,或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但对于学生来讲,并没有丰富的阅历,很难体会作者自身要表达的情感。

(二)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大部分老师教学重点并未放在教学内容的准确,恰当,更多地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考虑教学。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途径,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确定。一篇课文有多种教法,意味着教学内容的不同和侧重点的变化。正所谓巴班斯基说的:“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因此,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选择适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散文教学中,教师出现用小说的方式教散文的现象。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时,有些老师将分析老王的形象作为教学内容,这已经将文体混淆;有的老师更多注重知识化教学,从字词句段到内容结构,并没有引导学生体会散文所蕴含的情感。

二、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课程目标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前提

王荣生先生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提到,课程目标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主要面对“是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是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紧扣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审视教材,明确编者的编写意图,使教学课堂最有效的指向教学目标。郁达夫《故都的秋》教学目标不只是颂秋,更表达对祖国的挚爱和眷恋,但有些老师把五副秋景图作为重点。

(二)学生学情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

学情,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选择散文的教学内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自己能弄懂和预习后可以弄懂的知识点不必重复讲解,学生存在疑惑,领悟不深的地方进行引导讲解,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老师可以通过课前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途径分析学情,结合学生情况明确教学内容。

(三)文体特征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散文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散文的概念和文体特征。散文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大多为“文学性散文”,题材广泛,笔法散逸。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抒情,写景等,因此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确定,它虽然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但是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老师在讲授胡适《我的母亲》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让学生讲自己的母亲,有的对母亲致以感谢,有的向母亲表达愧疚,却未真正体会到作为散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四)作者情感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核心

“阅读散文,不是仅仅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散文教学内容的核心,重点并非是所描写的客观对象,而是透过客观对象传达、灌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老王》的关键点不在老王的善良,而在作者能看出善良的心肠;《安塞腰鼓》的关键点不在西北汉子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而是作者为威武雄壮的场景所迸发的激情!

三、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上文中对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分析,下面我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来谈如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济南的冬天》作为老舍先生从英国归国后在济南执教时所写的散文名篇,充满诗情画意的色彩。文章不惜笔墨通过对济南冬天细致明丽的描写,抒发对济南冬天浓浓情思和赞美之情。全文以“温晴”二字为主线,文章开头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地方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特点,接着从阳光下的济南,小雪后的小山以及济南的水三个方面具体描写,最后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文章看似花大量的笔墨在写景,写冬天济南的“温晴”,其真正意蕴作者对济南的持有的那份特殊的爱以及极具个性化的文字表达。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这篇散文的教学内容:

(一)雅俗兼具的语言之美

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其语言亲切自然,娓娓道来,质朴无雕琢之感。但在平易朴实之中透露出作者精湛的语言能力。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对济南山水的一往情深,汩汩地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二)修辞之美

老舍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济南冬天人性化,同时也寄托了老舍对济南的情意。文章在开篇巧妙地运用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优于其他地方,自然而然的突出“温晴”的特点。接着“济南城”变成了“小婴儿”,“小山”当起了“摇篮”,新鲜之余给人一种安全、踏实之感,济南城变得可爱,温暖,与温晴相吻合。作者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时把矮松上的一髻儿白花比作日本的看护妇。“看护妇”的贴切比喻表现小雪过后矮松的秀美姿态,赞美之情呼之欲出。作者在写冬天水色时用拟人的方法写出“水也不忍得冻上”,把水写的含情脉脉,给人一种不是春天甚是春天的温暖之情。

(三)炼字之美

“小山”“小雪”“小村庄”“小水墨画”,老舍用“小”字贯穿通篇景物,给人一种疼爱,亲切的感觉,表达作者对济南包含的深情。再如“真”字,“济南真的算个宝地”,一个“真”字,体现作者对济南的情感,“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唯恐读者不相信济南冬天的美好,又用“真的”强调。“水藻真绿,把中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真”字使用的频率之高,渗透着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满满的爱。文中大量动词的出现,既赋予变化又准确传神。例如“卧”字,“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逼真的描绘了村庄和雪的姿态。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替换的方式,深入体会躺、卧、睡等字的差异,品味语言的魅力。同样,“镶”字的运用准确生动,同样是雪,落在树上是“顶”,落在山尖是“镶”,落在山坡则是“露”,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特点,又避免用词的重复,一幅灵动的雪山图跃入脑海。

其实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个性化的语言还有很多,文章句子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那水呢”“呀,吧,呢”等语气词的出现,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济南的喜爱,让人感觉亲切,舒服。“圈儿”“小口儿”等儿话词的使用,为文章增添了京味儿,使文章更口语化。

(四)蕴含温晴的意象之美

在抒情散文中通常透过文章的意象或意境,引领学生深入分析,追寻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孙绍振先生的“还原法”分析,首先将其还原为原生态的人物和景物,其次将它与具体意境加以比较,从而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独特情感。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笔下是完美的,“没有风声”“响晴”“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济南像是婴儿有小山保护着,睡在舒适的摇篮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温晴”。然而,事实并非这样,从地理常识的角度来说,小山在北边缺这点口儿,这个口就是冬天北风的入口。冬天的济南时常会有冷空气的入侵,月平均气温都已经达到零度以下。这样看来,济南的冬天并没有作者笔下的“温晴”,文本和现实产生矛盾,形成了反差。这就证明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他心目中的,主观化,理想化的,正是这种主观的情感,让济南的山、水也变得“温晴”。

接下来文章写雪后的小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作者通过大量笔墨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雪后小山的秀丽景色,并在段末写道“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与开头相照应,“最妙”“就是”等关键词体现小雪后的小山是作者最爱的景象,事实上冬天也有下大雪的可能,但是作者专门描绘的是小雪后小山的景色,排除了其他现实情况,是为了表达对济南冬天喜爱的表现。

作者在写济南的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也不忍得冻上”等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但实际上零度以下的天气水怎么能冒着热气,所以是作者排除了冰天雪地的另一番景象。正是这些“扭曲的事实”体现他对济南有特殊的情感,深深地着上了老舍浓重的个人色彩。

(四)独特真实的情感体验

散文是作者在自己独特的情境中表现的一种特殊的体验,其最大的特点是表达创作主体自身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情感。要深入领悟作品内涵,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走进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济南的冬天》中,体会济南冬景“温晴”背后“作者的温情”成为核心,这就应结合老舍的生平经历体会他对济南难以割舍的情感。在老舍25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北京,后来赴英国任教,饱受辗转之苦,在多雾的伦敦旅居七年后回国定居山东,在齐鲁大学任教,在此期间老舍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起名为“舒济”,足以看出他对济南那份特别的爱。在老舍先生一生中几乎没有写过关于英国,美国的散文,关于故乡北京的也少之又少,可唯独济南,写了许多。老舍在《济南的印象》中写过随着事物联系,人情交往,济南留下他快乐与痛苦的印痕,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作者的第二故乡。通过对老舍先生的生平背景有所熟知之后,再阅读文本,济南没有北京的风沙,少见伦敦的雾气,新加坡的艳阳也是少之又少。对于济南的山,作者投入很深的情感,仿佛勾勒一幅水墨画,如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充满了韵味。对于济南的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澄清的和谁像块空灵的蓝水晶,无不表现济南的柔情。老舍先生对济南那份真诚的情感都倾注在文章里,所以在他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最特别”。

总之,《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行描写,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特殊的情感。散文作为表达作者自身主观情感的文体,其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作者自身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如何表达情感两个方面,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蕴涵深意的意象和作者独特的情感确定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11(1).

[2]李军 .抓住特点教散文[J].学语文,2012(1).

[3]陈隆升.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学理依据[J].中学语文教学,2011(1).

[4]王希文.《济南的冬天》教学价值刍议[J].语文建设,2012(02).

[5]余志明.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9).

[6]丁之境.《济南的冬天》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4).

[7]王荣生.依照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10(09).

[8]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9]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白海静,女,1992年生,山西省大同市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散文 教学内容的确定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

浅议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三个维度1

怎样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实用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之浅见

以文本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写景散文的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是[定稿]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