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城市牛皮癣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22:10: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城市牛皮癣”的调查报告

——以南昌市社区为例

目录

一、调查简介: .....................................2

二、导言 ..........................................2

三、调查概况 ......................................3

(一)调查对象:...................................3

(二)调查方法:...................................3

(三)调查内容: ..................................3

(四)调查方案的确定及调查方法的选择说明 „„„„„„„„3

四、调查现状及结果分析 ..............................4、调查现状描述„„„„„„„„„„„„„„„„„„„„4

(一)小广告分类„„„„„„„„„„„„„„„„„„„„„4

(二)数量多寡„„„„„„„„„„„„„„„„„„„„„„4

(三)小广告内容„„„„„„„„„„„„„„„„„„„„„5

(四)张贴方法„„„„„„„„„„„„„„„„„„„„„„5、调查结果分析„„„„„„„„„„„„„„„„„„„„5

(一)不同地点小广告类型不同,“业务”多样,囊括范围广 „„5

(二)张贴手段多种多样,不分昼夜,小区管理防不胜防 „„„„6

(三)分布范围广,清理困难,社区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6

(四)小广告利弊权衡,居民看法不尽相同„„„„„„„„„„„„6

(五)不同地点出现的小广告,其利益相关者不同 „„„„„„„„7

(六)新旧社区小广告多寡差异显著,物业管理是重要因素„„„„7

五、调查讨论 ......................................8

(一)城市牛皮癣产生的原因………………………………………….8

(二)整治“城市牛皮癣”的具体措施及建议……………………....9

六、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一、调查简介

城市“牛皮癣”是人们形容城市里,车站、街道、厕所、生活小区等公共场合非法张贴或者涂写小广告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和人患皮肤病牛皮癣一样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故得此名。城市“牛皮癣”的信息内容通常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发布信息的,如房屋租赁、电器维修、疏通下水道、家政服务等,这类信息在与目标消费者能够直接接触的空间特别是老式住宅区域的墙体、楼道里张贴,这类小区往往没有物业或者管理不够严格,给乱张贴、乱涂写留下了生存空间; 另一类是危害社会的,如治疗性病、疑难杂症、办假证等,其中虚假、欺骗类的信息比较多,这类广告通常在城市中心、小街小巷等各类流动人口比较集中居住和出入的区域张贴。多数情况下,这些广告是不合法的,涉及办假证、非法行医等违法经营行为,而且数量大、清除困难,对城市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本团队此次调查研究的问题是城市“牛皮癣”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存在现状,重点对其产生原因以及人们对其所持的态度进行分析,并依据相关调查数据和事实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本报告包括简介、导言、调查概况、结果分析、调查讨论和结语六大部分,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等都有详细介绍,最主要的是,根据实际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的深入分析以及所涉及到问题的思考及建议。本组成员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能将城市“牛皮癣”的现状向大家较准确地展示出来,以此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二、导言

(一) 研究背景

城市“牛皮癣”作为一种新兴的特定的现代社会经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从经济方面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这给了许多“制癣者”可乘之机,许多的制癣者由于有利可图,大肆进行张贴以宣传,以此达到自身的经济目的。社会方面,由于城市“牛皮癣”属于新生的城市文明垃圾,政府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法律法规不完善、治理措施不到位,让城市“牛皮癣”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意识水平的增强,制“癣”技术也随之更新换代,使得清理工作日益艰难,同时,“牛皮癣”又借助网络、短信等手段,在网络世界和市民的通讯工具上频频出现,更增其危害性。城市牛皮癣的存在与泛滥,已经成为城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极大阻碍,如何有效解决城市牛皮癣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团队成员均是在校大学生,身边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胡乱张贴,涂写小广告的现象,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切身体会,并且都很关注城市牛皮癣的问题,认为城市牛皮癣不仅关乎市容市貌,更深层次还潜藏着不可忽视的非法犯罪行为。近几年,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城市牛皮癣”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的成果向人们展示了“城市牛皮癣”的现实状况,并分析了包括城市牛皮癣的产生、原因、危害等各种问题,着实给人以深省。

这些研究侧重在理论上对“城市牛皮癣”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其实际解决措施的内容涉及比较少。因此,本团队认为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很有必要,本团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上述问题,在南昌市部分区域(如社区,街道等)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实地调查,了解了城市“牛皮癣”的一些较详实的情况,并利用各种方法进行了详实、仔细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让大家更加了解城市“牛皮癣”,了解其所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与危害,提高警惕,同时,还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城市“牛皮癣”问题更多一些的关注,更多的建言献策,为南昌市的城市牛皮癣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

三、调查概况

(一) 调查对象

1、社区(桂旺巷与包家巷小区,都属于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办辖区,是老旧社区的典型代表,楼房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已有居民1000来户,无物业管理。中兴华庭小区——新社区的代表,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大道与红谷一路交汇的东侧,属庐南社区管辖,属于高档住宅小区,聘有物业管理公司)

2、街道(中山路、阳明路)

3、华东交通大学北校区

(二) 调查方法

1、观察访谈法。对城市牛皮癣的情况,我们主要采取观察法,同时,还进行了不定对象的访谈,结合他们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新老社区的对比,了解并分析城市牛皮癣在新老社区之间的异同。

2、文献法对比法:阅读有关文献查找资料进行比较,深化调查内容。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参考了网络和书本上与“城市牛皮癣”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比文献内容与本课题的异同点,找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 调查内容

本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社区和街道,针对小区和街道内各个区域(如楼道,庭院,街面,巷道等)的小广告张贴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走访居民楼、摄取图片资料、以及与社区工作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等多种途径,我们较为详细的了解了各个区域小广告胡乱张贴喷涂情况,掌握了较全面的资料。

(四) 调查方案的确定及调查方法的选择说明

调查时间为2013年1月17日-2013年1月24日,共计7天。调查前,考虑到时间有限,本团队选取了离学校较近的调查对象,并事先对调查对象的具体路线进行了解,以节约调查时间,减少不便。考虑到调查主要为实体建筑调查,加之居民多为中老年人,上班族,问卷调查可行性不大,因此调查决定采用观察法和个别对象访谈法相结合,同时兼有查阅文献法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调查小组考虑到实际情况,考虑到社区居民和管理者更确定,认为对社区进行更深入的调研更具可行性,因此将社区作为重点调查对象。经本调查小组调查,发现三个地方出现牛皮鲜广告不仅存在共同点,同时也有一些差别。首先他们总体上是一类问题,都属于城市“牛皮癣”,其次,形态分布趋同。由于地区上的差异,其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别体现在内容,形式,广告性质各个方面。以下即为本小组的调查结果:

一、调查现状描述

大范围讲,社区、街道、学校出现的“牛皮癣”虽然属于同一类问题,但是在数量的多寡、广告内容、各地广告内容的差异、内容的分类、张贴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小广告分类。经本小组实地走访与观察,了解到在社区、街道、学校三个区域的“牛皮癣”大体可分为五类:

1、办证类: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驾驶证等假证件,此类广告分布较广,主要在建筑物立面、市区主干道两侧的公共设施、护栏、电话亭等处。

2、招工类:男女公关、劳务工、洗头工、按摩师等,此类除了上述地点,还经常在大街小巷出现

3、游医类:性病防治、祖传秘方、根除疑难杂症等

4、社区服务类:疏通、搬家、维修、钻孔、开锁、回收家电、家政服务等,主要出现在小区、楼道、沿街店面的卷闸门上。

5、小商业广告:如店面出租、酒店、超市开张、中介服务等,车站、码头、公交站台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是重灾区。

(二) 数量多寡。对比三个区域,发现街道是小广告最为泛滥的地方,不论在街道主次干道,还是小街小巷,都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广告,有的电线杆上甚至全部被小广告覆盖,远远望去一片白影,格外显眼。其次为社区,社区尤其是老旧社区,小广告也是贴满为患,经观察,在社区

4 中,以居民门口两侧墙壁,楼道为最,有的楼层仅一家门口就有将近百个关于疏通、开锁、家政等信息的广告。且此类广告颜色不一,数量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最后为学校,学校方面主要体现为集中分布,小广告集中分布在食堂附近的墙体,以及路标指示牌。如北区食堂外部墙体贴满了各种兼职、考研、转让等信息内容的广告,在一些路段,路标指示牌也是“袭击对象”,招聘、办证等信息赫然在目。

(三) 广告内容。在三个调查地点中,各个地点小广告内容侧重点不一样。

一是社区,社区类广告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都打着社区的幌子,常见的有社区下水道疏通,社区急开锁、换锁芯,社区家政服务,燃气管道,学生辅导班,家电维修,宽带服务„此类广告多是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某一方面的需要。

二是街道,三方面以街道小广告内容最为丰富,种类最为多样,体现在办证发票办理、刻章、招工、高薪公关、征婚交友、枪支迷药、招租、驾校等等,此类广告多为欺骗性的虚假信息,有些广告甚至带有比较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高薪公关、枪支迷药。

三是学校,对学校而言,小广告针对大众学生,因此,这类广告多与学生日常学习相关,常见的有四六级证书办理、班服定制出租、周末兼职、各类考研、考公务员信息、助考舞弊等等,此类广告意在通过为学生提供某种捷径,以图获取暴利,如四六级证。在社区、学校及街道中,小广告都具有针对性,其中以社区针对性最强,其次为学校,最后为街道,究其原因,主要与目标的需求定位是否明确相关。

(四) 张贴方法不一。在三个调查对象中,其小广告张贴方式不一样,这些小广告发布形式不一,制“癣”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水笔帮、喷漆帮、贴纸帮和图章帮。其中社区以图章最为常见。街道以图章、水笔和贴纸为主,而学校则主要以贴纸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不同地点小广告类型不同,“业务”多种多样,囊括范围广

1、社区。作为人群的聚集地,社区是小广告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调查组在调查中观察到,在社区居民楼各个地点,布满了大量的小广告,此类广告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打着社区的幌子,这些小广告有的贴在门上,有的附于楼梯台阶,有的贴在墙壁,牛奶箱上,其中以居民家门口两侧的墙壁上最多,最多的地方两面都已经密密麻麻盖满了广告戳印,同时,低层楼往往比高层楼分布更为密集,究其原因,本团队认为主要有两点:

①首先,贴在低层比高层覆盖面更大,人流量大是主要原因。将小广告张贴或喷涂在低层楼道,墙壁,能大大提高其曝光率,从而增加交易机会。 ②广撒网,广覆盖,在居民过往频繁区域进行张贴,给居民视觉冲击,加深居民印象。

2、街道(道路)。以中山路和阳明路为例,经过走访,本调查小组发现在大街小巷,特别是繁华路段,布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广告,此类广告分布较广,主要在建筑物立面、市区主干道两侧的公共设施、护栏、电话亭等处,建筑、店铺、路灯杆、电线杆、公交指示牌、邮筒甚至垃圾箱等这些公共设施也无一幸免。且有的小广告有攀高趋势,走在街道,异常醒目,尤其是巷道,分布面积更为广泛,几乎每一条巷道都涂满了广告,张贴、

5 喷涂、盖戳方式不一,据观察,其内容主要有办证刻章、发票、高薪招工信息、贷款、开锁、手机复制卡窃听器、药物贩卖、征婚、枪支迷药„这些小广告有很多被清理的痕迹,但是清理效果很不好,很多没有被清理干净,而且,在清理痕迹上面又有新的广告覆盖,屡禁不止现象很严重。

3、学校。在学校,我们主要调查了北区食堂,居民区和教学楼,通过实地调查和记录,了解到在校园内,小广告以兼职信息、证书办理(如四六级)、助考舞弊、服装出租、景区折扣、辅导机构、招租、转让、收购等信息为主。多数分布在墙体、路标指示牌和其他信息标牌,邮筒等不该出现的地方,如名人名言的标牌上很多的兼职广告,可以看到,很多墙体被各种广告所覆盖,有很多已经被撕扯得残缺,又有新的广告覆盖上去,显得很不搭调,这种现象以食堂和墙体最为典型。

(二) 小广告张贴手段多种多样,不分昼夜,小区管理防不胜防。 在对小区的访问中,小区保安和社区工作者表示,小区虽然配有巡逻人员和保安,社区工作者也经常组织巡查,但还是不能完全防止“制癣者”进入小区进行违规张贴。其不仅夜晚进行工作,就连白天也会出现,据工作人员介绍,小广告发布者一般都很隐蔽地将张贴、喷涂工具贴身藏匿,或是将喷涂工具藏于背包之中,由于社区人员无权对其进行搜查,且小广告发布者多以拜访亲戚朋友为由进入小区,保安也不好阻拦,因此屡屡被钻空子。政府对此也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只是由社区负责,同时又没有给与社区具体的处罚权力,由于社区没有执法权,因此偶尔抓到一些张贴者,也只能没收其工具,并进行教育不要再张贴,而低成本犯罪之举难以令“制癣者”认识到其造成的后果并加以改正,由于政府和社区没有做好职责与权利的双向沟通,致使“制癣者”见缝插针,屡试不爽。

(三) 小广告覆盖范围广,清理困难,社区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据调查了解,当问及社区工作者如何应对小广告泛滥的现状时,工作人员都表示小广告很顽固,清理困难,工作难以进行,社区日常的清理方法就是粉刷墙面,将小广告覆盖在白色涂料之下,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起到很好地效果,一方面,由于清理原料的简单化,导致小广告被清理之后留下了很大一块痕迹,这相当于变相的造出一块更大的城市“牛皮癣”来。另一方面,虽然社区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小广告清理,但清理成果不能维持多久,当工作人员将小广告清理之后,过不了多久,原先清理的地方就又被小广告覆盖了。而且社区工作者透露,他们清理的越勤快,小广告的张贴越频繁。如此形成循环,小广告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令社区工作者束手无策。

(四) 小广告利弊权衡,居民看法不尽相同。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随机对几个特定对象进行了访问,他们在接受访问时表达了对小广告张贴现象的看法,态度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有三类: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完全是弊。其中持弊大于利态度的居民占多数。

持利大于弊观点的居民认为,小广告虽然给社区环境带来了一些破坏,影响了区容区貌,但也给居民带来了便利,尤其是社区本身有时难以保证居民的利益(老旧社区没有物业管理公司来专门负责小区的设施维护,房屋出现下水道堵塞情形都得靠自己解决,各种社区服务广告的广泛存在就为他们提供了便利)或是对居民诉求反馈缓慢,而小广告刚好能够及时地满足居民的需求,于是他们就会想到小广告带来的方便快捷。持这种观点

6 的人认为小广告有必要存在,因为存在这样的需求。

恰恰相反,持弊大于利的态度的居民认为,虽然小广告能够给某些居民带来方便,但是只是极个别情况,绝大多数的小广告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甚至是有害的。不但骚扰了居民的生活,而且小广告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虚假信息,歪风邪气。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因此其弊大于利。

还有一种观点是完全是弊,持该观点的居民认为,小广告不仅散布虚假信息,损坏公共设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纸张的大量浪费),还严重影响了城市和社区的美观,污染了城市与社区的环境,可谓百害而无一利,并表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应对措施,坚决对其进行严抓狠打。

(五) 不同地点出现的小广告,其利益相关者不同

不同的地点出现的小广告影响的群体、影响的程度、应该承担责任的管理方等都不同。

1.社区。对于社区内的小广告,与之利益相关的是社区居民与社区管理方,其主要影响群体是社区的居民,因此其广告多表现为为居民生活提供某种服务的内容,如前面提到的社区疏通、维修、开锁等,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弊大于利与完全是弊观点占了主要部分,因而小广告的无孔不入也让居民和社区管理方感到困扰,既影响居民居住环境的美观,更深层次,其某些信息极具欺骗性。小广告的泛滥也导致社区工作者陷入困扰,一般清洁人员不负责小广告的清理而且也无力清理,可以说,在政府未明确负责小广告清理工作的责任方之前,这项工作就顺理成章成为社区管理方的职责,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2.街道(道路)。对于大街小巷里的各种广告,过往的市民成为其主要受众,作为庞大人流量集散中心,小广告所造成的影响,不论是从影响范围还是影响程度来说,都比社区小广告更广,更深。作为城市形象的维护者,城市管理人员(城管)理所应当负责维护城市的环境卫生,但作为公共场合,由于其涉及面广,因此很不利于管理的进行,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3.学校。大学校园里的广告主要目标人群为大学生,不可否认,有些广告确实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用的消息,如兼职,招聘信息,教育机构等,为学生提供了便利,但也不乏令其上当受骗的虚假广告;总的来说,学校管理部门作为学校运作的主体,承担着管理校园日常事务的职责,如教学的正常进行,校园环境的维护,其中就包括了环境,然而,就以本校而言,目前还没有针对小广告进行疏导、清理的组织或者是团体,这也就造成了校园小广告泛滥,“白雪纷飞”的现象,增加了其管理的难度。

(六) 新老社区小广告多寡差异显著,物业管理是重要因素。 通过调查,对桂旺巷小区、和中兴华庭小区进行对比发现,有无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进行管理是影响社区小广告多寡的一个重要因素,桂旺巷小区比中兴华庭小区的小广告要多的多,究其原因:

1、桂旺巷小区属于旧社区,相应的配套服务和管理要比新社区中兴华庭差得多,没有物业公司提供管理服务。相比之下,中兴华庭物业管理严格,人员流动少,减小了小广告的张贴率。

2、桂旺巷小区属于开放性小区,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中间不乏“制癣者”堂而皇之进入社区进行非法张贴。而中兴华庭小区聘请了保安,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设有专门的进出通道,属于封闭性小区,对外来人员的进

7 出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由于扼住了传播途径,因而小广告的张贴要比桂旺巷少得多。

3、桂旺巷小区年久失修,许多设施逐渐老化,破损,这给小广告的张贴提供了市场,使之有机可乘。

五、调查讨论

至此,本调查小组的主要工作大体完成,根据小组调查所获得的信息与资料,本小组对“城市牛皮癣”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根据现有信息并参考网上现有信息与资料对城市牛皮癣的产生原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与危害以及针对城市牛皮癣的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策略。

(一) 城市牛皮癣产生的原因 关于城市牛皮癣的成因,导言部分已有提及,如此量大面广、十分猖撅的“牛皮癣”能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成为城市管理中难解的问题,各地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整治,却收效甚微,如同“割韭菜”,难以除根。为何?我们经过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市场需求的存在。存在即合理”,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多少迎合着社会中某些群体的需求,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目前全国各地曝出的假文凭事件就足以说明问题。社会上对人才的看法尽管比前几年要实际.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底线,招人用工单位对于文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并且普遍有“攀高”现象,这就迫使部分没有学历又想走捷径的人去想法子弄文凭;还有,过高的城市准入门槛,即人住一个城市也要有文凭的制约,使得一些小有钱财的老板只好弄张假文凭来过关。而以上所说只是“冰山一角”。 有不少人,一谈到“牛皮癣”就义愤填膺,但是,当涉及其自身的利益时,又拨打“牛皮癣”上的电话。还有,有的人为了拿到虚假“学历”来求职升官,就通过“牛皮癣”花上几百元,弄个大学文凭。这些做法相当于支持了张贴小广告的行为,从客观上助长了小广告的泛滥。有需必有供,一定的市场需求的存在,正是“牛皮癣”得以生存的最根本的原因。

2、成本低、收益高、易逃脱惩罚。非法小广告制作成本低、张贴费用也低。如做一个假证件成本不会超过几元钱,但其售价可以卖到几百元,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人不惜铤而走险。而且由于非法小广告容易张贴,张贴过程很隐蔽,一般都在深夜,不容易被发现。即使张贴者被抓到了,但因大多不认识幕后主使者,使得幕后主使者很难被查处,因此张贴小广告屡禁不止。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打击的力度不够,导致违章违法广告屡治屡犯。目前,对“城市牛皮癣”进行治理的唯一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是这个依据能够对小广告所产生的震慑作用非常有限,除了对其进行罚款、责令自行清洗和给予批评教育外,没有其他长久的效果。而且罚款额度明显偏低,难以起到震慑的作用。

4、政府管理不到位,城管、公安、工商、宣传、卫生、市政、街道社区等部门没有形成合力。说到底,“牛皮癣”日益猖獗与相关部门执法不严,配合不够有关。目前,对乱张贴“牛皮癣”的执法主要由城管负责,公安、工商、劳动监察等部门却很少介入。特别是对于危害社会的这类“牛皮癣”,其实已不再是单纯的乱张贴广告问题,其背后隐藏的往往是一批

8 违法犯罪分子,有的还形成严密的组织,城管人员无侦察权和限制人身自由权,没有公安部门的配合,源头很难抓到。其次,工商部门缺少对小型广告印刷厂印刷品的日常监管。这些也是造成“城市牛皮癣”愈演愈烈之势重要原因。

5、监管机制不健全。若制假者和使用假证件者能够受到严厉的处罚,那制假者和使用假证者都会有所收敛,此种现象会得到有效遏制。但实际情况是,制假者即使被抓获,一般也得不到应有的法律追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验审机制,使购买假证的人蒙混过关,获得了高职位,若此人是领导,就会导致手下纷纷“效颦”,买假市场异常“火爆”。因此,进行证件的真伪识别,建立公开、透明、有效的监管机制,是整治办证类广告的根本途径。

6、信息发布渠道不畅。目前我们的信息发布渠道主要是新闻媒体、邮政广告以及部分店面广告,其费用对于从事小本生意的疏通、搬家、开锁公司来说,费用比较昂贵。而社区的信息发布栏设置又没有到位,一些有用的服务信息无法及时通过无偿或者较低的成本让市民获悉,这也是社区服务类广告乱张贴的重要原因。

7、市民的法制意识、城市意识不强。许多被抓的乱张贴者,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违规;多数店面经营者看到自己店面前密密麻麻的乱张贴,根本无动于衷,看到你组织人员来清理,他们却在一旁嗤之以鼻,他们更不可能主动去制止乱张贴,因为他们觉得这不关他们的事。

以上是本小组经过分析从“制癣者”、市民、政府三个角度讨论得出的“城市牛皮癣”产生的主要原因,但不代表只有这几点,牛皮癣的产生原因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其产生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 整治城市“牛皮癣”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城市牛皮癣作为一个综合性问题,对其的治理也应当是综合性的,本小组经过讨论,并参考网络相关资料,认为治理“牛皮癣”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快立法步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治理小广告,立法必须从严,将“城市牛皮癣”纳入违法犯罪范围,提高其违法的法律成本与代价,是打击城市“牛皮癣”的关键一环。这就需要立法部门制定针对性法规,保证“截源”行动的合法化。此外,相关立法部门要从法律的角度,做好此项法律释义工作,从现有的法律中寻找解决的办法,提高相关法律可操作性,依法行政,加大处罚力度。

2、实行“钓鱼”、“伏击”策略。各地区可以整合执法资源,以公安牵头,综治委、城管、工商、电信、民政等相关部门参与,组成专项整治小组,长期负责此项工作。主要是对照号码进行“钓鱼”,他若想做“生意”,必然出现,然后伏击,一举抓获,抓一个处罚一个、公安部门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警察,对重点路段进行布控,同时利用110联动机制,及时抓获张贴者。这需主管领导高度重视,否则无法形成合力。

3、采用对制癣者号码进行高价扣费系统。与通信服务公司订立契约或协议,启动城市“牛皮癣”治理电话追呼系统(俗称“呼死你”)和安装城市“牛皮癣”治理短信警示扣费系统(俗称收死你)。通过该系统,执法人员可自动免费发送短信,拨打对方电话,所产生的电话通信费由对方承

9 担,该系统通过不间断发送短信并采取下行扣费的方式(每条2元),促使制癣者主动接受处罚,拒不接受处罚的直至扣完全部预交话费停机为止。通过对通讯号码的24小时不间断追呼和短信扣费,给制癣者违规行为以严厉打击。目前,北京、合肥、东莞等许多城市都已采用此系统,效果非常明显。

4、对小广告进行“斩根截源”。 张贴者必然有居住地,对其进行监控,由此可以开展搜查行动。此项工作,可以利用公安资源,整合联防人员,群防群治,开展排查行动,深入制“癣”者的老巢连窝端。工作可以由城管部门先进行取证、查实,然后将号码送通讯部门进行依法停机。从全国其他省市的经验来看,效果十分明显,应是从源头截获制“癣”者的最有效的办法。

5、建立监管机制和诚信机制。警方可以向“牛皮癣”原材料的供应商展开调查,并与辖区的所有印刷厂、打字复印部经营者签订责任书,要求其不得从事非法小广告的印刷,不落实的,要依法追究责任;触犯刑律的,要承担法律责任。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要从源头把好审查关,对于用假证获取名利的,要从严处理,同时在其求职、任职记录中作不诚信记录.让其为使用假证付出代价。

6、实行堵疏结合战略。在市区次干道、社区适当开辟一些公共信息栏,并加以标识,为没有条件在媒体上刊登广告的合法经营者提供方便。此举一可使社区小广告张贴规范化,便于统一清理,保持社区美观,街道环境卫生,二可为市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7、对市民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法律意识。

要深入社区宣传新颁布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让市民了解自己在城市管理中应当履行的义务,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法律意识;及时举报违规小广告,要在媒体上对制“癣”者及时曝光,并通过案例分析,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及时了解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防患于未然”。此外,工商部门要趁年审机会,对小企业、小店面经营者开展宣传教育,从源头上遏制服务性“牛皮癣”的产生。

8、建立奖励机制,实行人海战略。鼓励群众去抓张贴者、去揭发幕后主使。同时按照市容环卫管理责任区的规定,要求市民做好各自区域范围内的清理工作,清理效果明显的,要给予奖励。可以结合“门前三包”工作,开展小区达标竞赛,在有条件的小区和城管示范区开展试点工作,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9、开展城市“牛皮癣”清理服务外包。“牛皮癣”的量很大,市容队员力量经常跟不上,同时缺乏专业工具,清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借鉴其他省市经验,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保洁公司,成立一支城市专业清癣队伍,实行“牛皮癣”清理服务外包。具体可如下操作:配备钢丝刷、滚刷、铲子,涂料等几小件,每人同时配备一部专业保洁电动车,对市区主要道路两侧城市立面、电线杆等进行“牛皮癣”的巡查、清理,对发现的诸如办证号码等违法虚假广告进行取证和上报。为保证工作质量,清“癣”队伍均接受岗前业务培训,同时按照“日检查、周反馈、月通报”等考核规定严格管理,兑现奖惩。

六、结语

10 上述内容大致就是本小组此次调研的最终成果。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城市“牛皮癣”的现实现状,知晓了其产生、蔓延的过程,亲身体会到了城市“牛皮癣”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影响。

整治小广告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制定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组织严密的防治体系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关键。治理小广告,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应对。我们认为,整治“牛皮癣”,要整合执法资源,采取群防群治的策略,发动市民参与,多措井举,齐下猛药, “牛皮癣”的猖撅势头定会被遏制。在政府强大的决心和领导下,社会公众群策群力,我们离“牛皮癣”完全消失,城市环境恢复如初的日子将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社会.治理城市“牛皮癣”.潍坊日报数字报刊.2012,(2).[2]浅论“城市牛皮癣”的成因和治理.环卫科技网,2006,(2).[3]“城市牛皮癣”治理对策之我见.法制与社会2012(1)

清除城市牛皮癣

志愿者清除城市牛皮癣

清除城市牛皮癣策划

城市“牛皮癣”清洗合同

治理城市牛皮癣文章

清除城市牛皮癣活动报告

市场化运作根治城市“牛皮癣”

牛皮癣

医治城市顽疾清理“牛皮癣”1

清除城市“牛皮癣”环保公益活动策划书

关于城市牛皮癣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牛皮癣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