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4: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1.“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定义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标及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提出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导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里的“问题”含义采用广义的解释,其表现形式可以是疑问句,也可以是布置的学习任务,创设的模拟情境下学生所面临的困惑、挑战、欲达的目标等等。

问题有三类,一类是教师设计布置的封闭性问题;第二类是教师设计布置的半开放性问题;第三类是教师设计布置的全开放性问题。

2.“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

“五环”是指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基本遵循的“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三步”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遵循的“三个”步骤,即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一中心”是指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要遵循的一个理念,以问题为中心,即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

3.“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核心要义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核心要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就是指在学生学习教材之前必须是问题、任务、目标在前,杜绝学习的盲目性。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就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节课之后,带着需加深理解、探究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解决,使其保持亢奋的学习热情。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将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归宿,将问题作为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主线,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第二部分、问题引导教学法实施的程序

1、提出问题

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后教师及时进行检查指导,扫清字词障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就是教师提出引领全文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要求一是引起学生思考,不是到书上一划就解决的,二是要成为你下步分析理解课文的切入点。让学生读课文。

例如:《再见了,亲人》设计的“从文中的哪些人和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生命 生命》设计的“文章围绕生命的主题写了那几个事例?”这两个问题都是教师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而设计的牵引性问题。教师明确提出问题后,同时向学生提出,在认真思考老师提出问题的同时,你通过阅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说给你的同桌,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还解决不了的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提出来。 我们之所以要先明确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一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这就实现了全员学生都在读教材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实现了全员参与而且是思维上的参与。阅读课文最忌的是无目的、无任务的读,或者是事先不明确问题或任务,待读完后提问题,提任务,教师往往犯这样的错误,是违背了思维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其作用在于: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三是促使学生之间去说、会说、善表达。培养合作意识。四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五是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学困生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师要激发勉励学生多思考,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难题,提出相关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如,在教《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杨梅是什么样的?故乡的杨梅有哪些惹人喜爱的地方?”等等。而后,带领学生梳理问题题,先处理相关字词的难题,再立足中心句确立难题处理的次序。如:让学生找出中心句——我爱故乡的杨梅;而后抓住这句话带领学生质疑,确立研读思路:1.杨梅是什么样的?2.故乡的杨梅有哪些惹人喜爱的地方?3.课文是如何详细描写杨梅惹人喜爱的?4.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样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得带领学生依照问题阅读课文,体验、感悟课文语言。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对意义不大的问题可做个别指导,让其再生“问题”。总之,我们要与学生共同分析并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还要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解决问题

质疑问难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解决问题的环节我们可以充实发挥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功能,将小组互助性学习后没有办法处理的难题,全班汇报然后在授课中逐步完成。以《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为例,学生最后把难题的焦点放在了:地球毕竟可爱在怎么样的地方?地球母亲的慷慨表现在哪儿?地球易碎的理由有哪些?面对学生的疑问,带领学生联系全文,联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展开小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使学生在了解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整个过程中,体会到地球妈妈是在毫无保存地对待咱们,她无私地为咱们提供各式各样资源,哺养着全人类,从而使得理解地球的“慷慨”。后边关于解决问题的“三步”我们再展开讨论。

3、归纳概括

按照语文阅读教学的总、分、总的基本规律,归纳概括环节实质就是回到后一个“总”的阶段。作为一个完整的一篇文章的教学,其“归纳概括”非常重要。是要实现学习这篇文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目标。“归纳概括”什么?如何做好“归纳概括”?我们可从如下几个角度思考:

(1)、要从文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角度思考归纳概括什么内容。即这篇文章体现它的工具性是什么,体现人文性是什么?

(2)、体现人文性时,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想要说明什么,告诉什么?

(3)、体现工具性时,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除了编者在认真思考作者写作意图外,同时还要思考作者是用什么办法体现文章的人文性的,也就是写作方法。

(4)、归纳概括要由学生去完成。如果学生不能完成,那么足以说明这篇文章没有学好。要让学生学完文章之后能从文章的人文性、工具性角度归纳概括。要在“分析、理解”课文过程中,体现出人文性、工具性,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完成概括归纳的内容。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进行规范性总结,并教给学生归纳概括的方法、途径,要授之以渔。

我们这样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以及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还要提供学法上的指导。学生则要通过归纳与总结,反思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学习过程是否科学,探究是否深入,与同伴合作是否和谐,方法是否有效,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时自己的学习方法最优化,学习效果最佳化。

4、巩固应用 小学语文字词句的训练是教学重点,品读文本后要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写字、扩词、摘抄、背诵、仿写都是训练内容。 5.拓展创新

文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生活的积聚与抒发,绚烂多彩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语文学习更要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增长智慧,他们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了自主学习的探究者,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通过我们的一些引导,设计一些语言实践的练习(包括口头、书面、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的积极状态,并不断发现新问题。学生在这一学习环节中,要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要有所创新。如在上完《秋天的童话》一课后,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秋天的童话”。再引导他们:“如果秋姑娘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们可以用秋天景色的变化写话,比如:小草妹妹会对秋姑娘说什么?花姐姐会对秋姑娘说什么?大树爷爷呢?”通过这样的引导,他们写出了更精彩的话来,体现了学以致用。

第三部分、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五环三步”中的“三步”即解决问题分三步。

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 教师由于教学情境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产生新的问题和精彩的追问是贯穿始终的。所以说“解决问题”环节既是在“五环”中一个独立的环节,也是贯穿在其它环节之中。把它做为独立环节来说,是因为在分析理解课文中,学生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生成新的问题及追问,都是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是利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就解决问题的三步来说,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基础,后一步必须以前一步为基础,也就是说,没有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一步,就不能产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的前提是自主,因此我们教学首要强调的是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自己没有动脑去想怎么能去合作呢?在我们初期实践“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时候,偶尔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经常是问题一出来就说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去解决,这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带有很大的虚假性,必须摒弃。真正的有意义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只有建立在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必须在合作学习仍不能解决时,教师给以提示、引导,使问题得以解决。实现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在这一步我们常常易犯的错误就是急躁。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结果代替学生说出来,或者让优秀学生说出。失去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全面性的培养、锻炼,使课堂失去了精彩。我们要切记,检查课堂教学好与坏是效益,即学生是否学会,是否能力得到培养。而不是我们教师完成了授课任务。以前在上课时会不自觉的犯只为解决问题而教学的错误,被学生提出的问题牵着走,丢了语文课本该生动美妙的语文味。现在经过领导们的听课指导和自己的反复实践之后,渐渐懂得“问题引导教学法”与各种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巧妙的结合,把解决问题与品词析句融会贯通于一体,才是更好的理解了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质。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创设情境。特级教师林承霞教学《月光曲》一文,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室里响起了美妙的钢琴声,让优美的旋律与学生的想象一齐起飞。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借助多媒体手段穿插读、议、讲于疑难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探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从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愁苦酸甜。

(2)把握适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要把握适当的时机,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深度的把握。例如,我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就在仔细的琢磨,课文本身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问题,它更多的是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于是在“静听心跳”这部分内容中,我主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说理解谈体会。杜威曾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我利用音频让学生自己感受和倾听心跳的声音,当学生为自己的生命而自豪激动的时刻,顺势引导学生说说白白糟蹋的现象,哪些人好好使用了生命?当张海迪、海伦凯勒、环卫工人等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的事迹从孩子们口中涌出时,榜样的作用就已植根入孩子们的心灵。也为后边谈“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光彩有力”做好铺垫。

2、创设合作情境,激活学生小组讨论的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与同学充分讨论的同时激活自己的思维。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小组讨论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自己讲述,他们就会明白植物生长与雨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飞联系,此时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

教师的某一问题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并且这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难以选择。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3、巧拨妙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五环三步”中第三步,教师点拨解决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关键的一步。我们应该通过文本,结合学生的问题,想方设法的强化情境,也就是把课文中作者所蕴含的具体事物生活空间的情感,通过场景、氛围和图画流露出来。这种形与情的相互作用下,使他们眼前出现相类似的场景,进入合理想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丰富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阅读作品中更得到升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段中,省略号略掉了什么?大家还知道小兴安岭有什么树?学生很快会说很多,数也数不清。想想几百里都是树,那说明树木多,也说明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从而眼前会出现一片无垠的“绿海”。这样读起课文来会边读、边想象、边欣赏,感知小兴安岭的风景美。在《生命 生命》一课孩子们提出问题环节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个是:瓜苗为什么能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生长?我为学生创设了小瓜苗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的情境。缓缓的音乐中,嫩嫩的小瓜苗顽强地在砖缝中露出脑袋,那种生之顽强深深打动孩子的时候,学生不由自主的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可能没有这样的点拨,孩子们也会回答出这个问题,但远远不会有这样深刻的感受。

仅仅能提出问题不是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我们要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寻求对问题的深入认识,以求获得对问题的解决,并且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再带着问题结束,让学生的头脑始终保持“有问题”,并时刻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使学生逐步具备一种探究的精神和毅力,使所有学生的能力在“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探究中得到提升。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问题引导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法初探

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