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法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2: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法初探

【摘 要】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进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数学是一门思维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一学科特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许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式 问题引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n.1672-0407.2014.04.058

教学工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取知识,并且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不再是简单学知识,而是一种综合性活动。与之相适应,教学活动不能再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单纯性的知识传授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费力,并且没法取得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引导教学法能够活跃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由教师根据教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解决问题。或者直接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引导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目标性。教学是以教材为基点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问题引导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教学更有目标性,有目标才能有方向。教师根据考试重点,不是单纯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把教材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接下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这样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能够反映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把重点和难点用之中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明白,学得透彻。

2.主动性。问题引导教学法不仅以问题为中心,也以学生为中心。高中生对未知的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课堂中受挫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引导教学法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把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总结、归纳概括,这些重要的环节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例如根据学生反馈进行知识的讲解等,为学生扫除障碍,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总体上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把整个课堂教给学生,各个环节都由学生完成,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发挥群体的智慧。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向全体学生进行成果的展示,进一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3.互动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双向过程。之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最常见的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教学能够达到这个要求。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分享,就使教学活动变得不那么死气沉沉,而是充满活力,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接受。问题引导教学法不仅由教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提出问题,并且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处处注意设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通过提问题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和掌握情况,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够有序、高效进行。问题引导教学法也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得出结果,使课堂在互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引导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引导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问题怎样提出、提出过程有个清晰的认知。如果是教师提出问题,就要让学生明白问题出自哪里,涉及哪些内容,达到怎样的效果等。如果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更要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让学生认真研究教材,对数学教材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困惑不懂的问题。提问题要思维清晰、目标明确。其次,尽量使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和针对性。教学的目的是掌握教材知识,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提出的问题要以教材为基础和中心,迎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有价值。当然,要达到这个要求,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时间长了,自然能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提开放性、系统性的问题。比如学习几何证明时,注意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解法、不同的辅助线做法,不同的解题思路等,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思考问题。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在问题引导教学法中,除了注重问题提出的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练习,因此,教师要做好督促工作。用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遇到问题能够主动、独立思考,这样得来的答案和学到的知识才能里记得深刻,经久不忘。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面对一个问题,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周全,避免遗漏,特别对开放性的题目思考有没有别的解法。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无止境,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大胆质疑的精神,不被固有解题方法和模式束缚,勇于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和新观点。

此外,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思维展开。因此,教师要注重这一点,在课堂上和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多问学生“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能不能给出另一种解法”等问题,引导学生去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并且课下注意用作业训练巩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锻炼解题能力。

总之,问题引导教学法以其明显的特点和优点,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教师要积极推广这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并且有探索精神,寻找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

再论高中数学《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

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探讨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践[推荐]

引导式教学法

例谈高中数学思维引导的微格教学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法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法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