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爱这土地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爱这土地

教案

羊角学校:周建朗

一、揭示本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能够给合现实运用到写作中。 能力目标

1.体味文章感情,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学会用语言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

二、出示本节自学提示

通过对文章背景了解,反复阅读后,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三、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教师巡视

四、学生展示、教师适时指导

1、导入新课(写作背景):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成了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成了军阀混战的战场,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她曾遍体鳞伤,千疮百孔。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深的血痕,每一张容颜都布满惊恐的阴霾。

作者艾青,就是生活在那个水生火热的年代。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由法国回国,因参与爱国运动被捕入狱,狱中创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向太阳》 《黎明的通知》

1937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每日新闻社随军记者拍摄了大量日军侵华的照片。为了控制舆论,日军加强了新闻审查制度,由陆军省、海军省和情报局以极其严苛和机械的标准进行新闻照片审查。除了涉及军事情报等机密信息之外,反映日军侵华时期烧杀抢掠,被认为有损日军“形象”的,会引起士兵厌战情绪的照片,均被盖上了“不许可”印章,严禁对外发表。日本战败之后,军方下令“凡是战地拍摄的照片要全部烧毁”。而总部位于大阪的每日新闻社没有屈从于军方的胁迫,将照片和底片偷偷转移至一个地下室内。虽然在此后的一次台风中,部分资料受到水淹,但仍有一部分照片和底片得以保存下来。每日新闻社在1977年和1998年将这些照片集结成册出版,使这些几经磨难的珍贵史料最终重见天日,也为历史留下了日军累累暴行的铁证。

通过一组图片,带入情景(假如你是一只鸟)。不只是这几副图片就可以形容的。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任意践踏蹂躏中国的国土和人民,1938年连续侵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掠,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 1937年12月8日,江苏镇江被侵华日军攻陷,日军屠杀当地民众上万人,焚毁房舍16700余间,强奸当地妇女几千人;1937年12月13日开始,日军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1938年2月开始对重庆进行不分军事区和居民区的狂轰滥炸;

齐读课文。

并思考,结合写作背景,作者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爱国之情)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 总结,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1、理解

2、节奏

3、停顿

4、语气

5、语调

读出感情,最重要的是理解,理解的关键是思路,这首诗是按什么思路写的? 全诗以“假如”领起,以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用“嘶哑”形容鸟儿歌唱。接着写出鸟儿唱的内容,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魂归大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点明主旨,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形象,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诗人真挚的爱国心:“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诗人对土地如此深沉的爱,他借助的是什么形象来体现?(鸟)

请找出文中描写鸟的句子(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这句里,哪个关键词最能表现鸟的形象?(嘶哑)

鸟一般是用清脆的喉咙歌唱的,为什么这里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看到这片土地饱受苦难,于是竭尽全力地歌唱,喊到喉咙“嘶哑”也不能停止歌唱。也就是说,鸟用什么来歌唱?用生命来歌唱。

而这个“鸟”象征什么?诗人自己

除开第一句外,还有哪一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读这一句大家感受到了什么?鸟儿对光明的向往,对土地的热爱。 爱到什么程度?甘愿为土地牺牲生命

命是很宝贵的,可此刻作者却愿意献出生命,为谁?为了这片土地。 这片土地是怎样的一片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土地象征什么?祖国

在这首诗中,诗人除了运用“土地”“鸟”这个意象之外,还出现了哪些意象? 暴风雨、河流、风、黎明

师我们先看看“河流”“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句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个词?(悲愤、汹涌)

汹涌不是表示情感的词。

把它换成悲哀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悲愤可以看出作者愤怒,悲哀有无可奈何的意思。

“悲愤”除了悲痛之外,还带更多地带着对敌人的愤怒。在这首诗里还有另一个词与“悲愤”这个词的情感相类似的是哪个词?激怒什么人激怒?中国人。被谁激怒?日本人。

对,被日军侵略军的暴行激怒了。这悲愤的河流、无止息的风不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反抗精神吗?。那我们读这两句诗的时候跟上一句比较一下,朗读这三句诗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激昂。

但是大家要关注,语气都用激昂,诗人的情感却有所变化,一开始是悲愤,然后对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有着一种赞美,感情的变化,使得诗人对土地的情结升了一层,让我们用激昂的语气,带着情感的变化,朗读一下这三句。

中华民族正遭受着苦难,但我们的民族正在奋起反抗,我们的民族有希望吗?哪个词最能表现这鲜明的特点?黎明。

那“黎明”象征什么?希望。

诗人的情感到了这里又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悲愤到对人民力量的赞美进而到对光明的向往,情感又上升了一层,他对土地的情结更深了。那我们在读这句诗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还是用相当激昂的语气读吗?不,这里要用缓和、柔和的语气读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句中的“黎明”两个字要延长一点。让我们用舒缓、柔和的语气带着对光明的向往朗读。

诗人在第一节诗当中,他化为了小鸟的形象,歌唱了这片被日寇欺凌的土地,歌唱了这片土地上顽强抗争的中国人民,歌唱了中国人民对光明与未来的向往,可是诗人却是饱含着泪水来歌唱的,大家说说看这是为什么?用原诗来回答。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里应该怎么读?调子低沉。(指导朗读一遍)。 诗人在第二节说他“常含泪水”,这是怎样的泪水? 悲愤的泪水、对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泪水、激动的泪水。

泪水背后就是诗人艾青充斥这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就是――爱得深沉。 无论是我们祖国遭受痛苦磨难的时候,还是如今繁荣昌盛的时期,所有的华夏儿女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国家。我们中国人如今能够生活在这片肥沃的、广袤的、美丽的土地上幸福地生活着,是许许多多抗日志士们,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脚下这片土地,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对土地深沉的爱齐读这首诗。

视时间长短,分组展示。

五、当堂训练(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和谐奋进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课文试着写一写。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用——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这横卧于高原的青藏铁路,这屹立在东方不倒的万里长城。

视时间进行展示。

请你大声回答,你爱脚下这片土地吗? 你爱我们的祖国吗?

让我们把这份对祖国对土地的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好吗?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