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当代诗歌研究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一、新时期文学主要作者有哪几类?

1.归来作家群,80年代初期。艾青,汪曾祺,郑敏,牛汉,王蒙、张贤亮,昌耀,陆文夫,邓友梅等。 2.知青作家群,80年底初期、中期。梁晓声、王安忆,阿城、北岛、舒婷等。

3.新生代作家,出现于80年代中期以降,莫言、刘索拉、马原、苏童、格非、刘震云、余华、翟永明、于坚、柏桦、王家新等。

第二章

三、“今天”诗人群都有哪些诗人?

1.*刚刚结束,诗歌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种与当代(十七年、*)诗歌传统断裂的倾向,他们主要是城市青年。他们的创作很难得到主流文学界的接受和认可,作品不可能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而这些诗歌却在城市青年和大学生中间拥有广泛的阅读者,并产生强烈反响。

2.于是,一些年轻诗人自办诗刊,印发诗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风行一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京的青年诗人创办的诗刊《今天》。

3.《今天》创刊于1978年,主编北岛、芒克。共出版9期,曾发表食指、北岛、舒婷、顾城、芒克、江河、杨炼、严力等人的诗歌,1980年停刊。

4.1979年之后,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逐渐得到主流文学的承认,《诗刊》《星星》《诗探索》 等先后发表这群诗人的作品。 5.北岛等被称为朦胧诗人的一群年青诗人正是通过这本民刊,产生社会影响,并最终被主流文学接受和认可的。

四、结合北岛、顾城等诗人的创作,从当代诗歌发展的角度,阐述朦胧诗的价值和贡献 朦胧诗的贡献和价值

1、诗歌写作对“个体”精神的价值的强调。

---他们的诗歌书写的是个人化的体验,又是时代情绪,诗歌中启蒙精神、理性批判精神 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相结合,打上了一代人的精神印记

2、颠覆了当代诗歌空洞、虚伪的陈辞滥调和抒情模式,探索新的风格、语言表达方式, 代表着“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

----强调表现自我,抒发内心感受,改写了中国诗歌传统写作模式;采用象征、隐喻、反讽等艺术手法,创造新颖、独特的意象,更新了诗歌语言,想象力更加丰富,如“墓志铭”“纪念碑”“黑夜”等意象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审美张力。

3、推动了当代诗歌自由创造、多元并列的艺术创新局面的出现,为后来者提供了前行的动力和经验。

五、何为朦胧诗?

一些年轻诗人自办诗刊,印发诗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风行一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京的青年诗人创办的诗刊《今天》。 《今天》创刊于1978年,主编北岛、芒克。共出版9期,曾发表食指、北岛、舒婷、顾城、芒克、江河、杨炼、严力等人的诗歌,1980年停刊。1979年之后,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逐渐得到主流文学的承认,《诗刊》《星星》《诗探索》 等先后发表这群诗人的作品。 1980年8月,一位叫章明的发表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批评这些年青人的诗歌晦涩、怪癖,朦胧难懂,“朦胧诗”由此得名。

六、于坚是新生代诗人的代表,请以《尚义街七号》或者其他作品为例,阐述新生代诗歌的特点。 新生代诗歌的特点

1.以戏谑的方式消解意象的文化内涵 2.以日常化的口语,消解语言的诗性 3.反精英、反崇高的价值取向

4.“朦胧诗”以象征、多重的意象,表达个体生命的体验,张扬人性,体现一代人的觉醒,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5.“新生代”诗歌则一反常调,把诗歌拉回到当代人的生活现象与实际生存中来。他们主张诗歌与“生命”联系,回到诗歌本身,认为“诗到语言为止”,被评论家称为“存心抹煞现象与本质的界限的倾向”,试图表现生活的原生态。

七、背诵海子的诗歌《亚洲铜》

八、熟读翟永明的诗歌《母亲》

(1) 简述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 现代文学史上的三次女性文学高潮

1.第一次:五四时期,代表作家陈衡哲、冰心、庐隐、凌叔华、白薇以及稍晚些的丁玲、苏雪林、林徽因等。

----女性积极参与当时的文学创作,以文学写作的方式表达有关“个性解放” “婚姻自由”的诉求和个体情感经验。整体而言,这时期女性文学对于女性自身独特的经验这一点并没有充分凸显出来,只是作为五四启蒙话语的一部分,融入建构民族国家的话语进程。 2.第二次写作高潮出现在新时期的80年代初。

----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又一次社会、文化、思想的重大转型时期,这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借助于思想的再启蒙、人性的复苏、人道主义思潮而产生的。

----- 这时期大部分女作家还没来得及形成自己的话语方式,只能加入到社会主流话语的合唱之中,如张洁、谌容、戴厚英、张辛欣、宗璞、刘真、张抗抗、铁凝、残雪、舒婷、陆星儿,以及稍后得王安忆、方方、池莉,蒋子丹、迟子建。

3.第三次女性写作的高潮是90年代末。这一次与前两次明显不同,女性写作不是借助于整个社会文化思潮,而是依靠女性主义理论自己独立而丰厚的思想资源。

---这时期的女作家非常自觉地坚持性别立场,表现和挖掘独特的女性经验,大胆表达女性意识。她们带来的女性经验和表达方式,是现代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

----陈染、林白、海男、徐小斌、徐坤,以及稍晚些卫慧、棉棉,安妮宝贝 (1)简单分析沈苇的诗歌《一个地区》 1.这首诗歌发表于1994年 。

2.这首诗歌犹如国画中的大写意,意笔草草,而细读,称得上繁复隽永。 3. 这首诗歌的意象空灵、跳跃,意笔洒脱,意韵悠长。

---“太阳、玫瑰、火”三个意象扑面而来,凸显新疆充足炙热的阳光、浓郁的玫瑰香,并由此联想到新疆人热烈奔放的个性,以及烈日下炙烤的沙漠„„浪漫热烈的情调和干燥炙热的气氛被描绘出来。 4.简洁有力,令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诗人思绪放飞得很远,想像北冰洋之白色的蓝。

蓝、白,是诗人对于北冰洋的想象,与冷暖色调新疆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着现实与梦境。 这是一个颇为动人的诗歌姿态。跳跃空灵,包容了巨大的空间。

诗人进入梦境,仿佛看到鸟儿,一只,两只,三只,飞过炎热、辽阔和空寂又变幻莫测的大地,就像炎热的午后,昏昏欲睡的慵懒、倦怠、寂寥。

(1) 90年代文学的总体趋势和特征

1、商业化背景下,文学整体上呈现多元化态势,既有对于大众文化的认同,也存在抵制的力量,对于人文精神的坚守。

2、雅俗文学之间,形成对立、共存与互补态势。

3、现实主义在新的环境下采取开放的姿态,得到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逐渐收敛其反叛、先锋的姿态,而其中的某些艺术形式、观念广泛渗透于90年代的文学创作之中。

第十三章 三十年代的诗歌

一、殷夫的诗歌创作与中国诗歌会

二、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与现代诗派 现代诗歌发展脉络梳理

 胡适、郭沫若的诗歌新月派的新格律诗,穆木天、李金发的象征诗。 两个传统和倾向:散文化、大众化/纯诗、知识分子趣味

一、殷夫的诗歌与中国诗歌会

殷夫的诗歌与中国诗歌会

 殷夫前期的诗歌多是歌颂爱情和自然的,表现青年人的孤寂、激愤,是革命转折时期诗人对革命既向往又隔膜的精神状态的表现。 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殷夫的诗作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无畏的气魄,风格也越来越粗犷激越、语言趋于质朴自然。  他的诗歌代表着红色抒情诗的早期的艺术高峰。 殷夫诗歌的艺术特点

 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现实性、战斗性,诗歌体现了革命宣传、鼓动的作用。

 多采用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具有急迫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形成了英雄主义的调子。

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2、中国诗歌会

 殷夫牺牲后,代表左翼诗歌发展方向和成就的是左联领导下的中国诗歌会。

 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直接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的革命诗歌社团。1932 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人发起,并在1933 年3月正式出版了机关刊物《新诗歌》(1934年12月停刊)。坚持现实主义方向,探索诗歌大众化。1937年4月宣告解体。

2、中国诗歌会

 中国诗歌会的诗歌体现两个方面的要求:

 一是诗的意识形态化,要求诗人把握和反映现实的时候,站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立场;  二是要求诗和诗人的大众化。

2、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的主张和创作,反映了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但是因为过于强调了诗歌语言的通俗,以及对革命现实的表现和把握,所以许多诗作显得苍白浅陋,流于口号和呐喊。

二、戴望舒的诗歌与现代诗派

1、现代诗派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1、现代诗派 1932年施蛰存主编的《现代》创刊,大量刊载戴望舒、卞之琳、冯至、梁宗岱、林庚、废名、施蛰存、何其芳、李广田等诗人的诗歌,他们的创作体现出相对一致的诗歌观念,形成一个成熟的、独立的诗歌群体。现代派诗歌也因这本杂志得名。

 后来又出现《现代诗风》《新诗》等杂志,进一步扩大了现代派诗歌的影响,到三十年代中后期其创作和影响达到鼎盛。

1、现代诗派 诗歌观念上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和倾向 :

 一是要写纯然的诗,也就是说,延续和发展20年代末的纯诗贵族化的诗歌传统。  二是写现代的诗歌,即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情绪和体验。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 (1)融合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赋予旧的中国古典意象以新的社会心理内涵和新的象征意味,创造出鲜明单纯、含蕴悠远的意象,既具有古典的兴味,有体现现代的经验。如《我的记忆》《印象》 。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 (2)诗歌中表现的感伤忧郁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情感类型,来自于中国传统文人的失意落魄的体验,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情绪和体验。诗歌中的感伤、绝望,迷茫的情绪体验就是戴望舒个人的,又是时代情绪,是身处理想、家园失落,而又无力抗争也无法摆脱的时代的青年人的共有的无奈与感伤。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个地主家庭的叛逆者献给他的农民母亲一个善良勤劳的普通农村妇女的颂歌。 献给农民母亲的颂歌

诗歌有自叙传的性质,普通的农村妇女大堰河用乳汁养育了诗人。作为地主家庭的叛逆者,艾青的这首诗是献给他的农民母亲一个善良不幸的普通农村女性的颂歌。

艾青的诗歌创作在起点上就与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建立起深刻的血肉联系。 “大堰河”这一形象的丰富内涵

诗人以饱含深情的诗句赋予大堰河这一普通平凡的妇女形象以丰富内涵.一个平凡善良不幸的普通农村妇女普通农民的化身孕育生命的大地的象征,沉默、善良、宽厚、坚韧。 这首诗歌感动读者的,不只是普通妇女大堰河的不幸遭遇,还有作者如江河般奔涌的情感。

作者饱含深情地讲述大堰河不幸的命运,也渗透着诗人自己身世的悲慨,被亲生父母抛弃的辛酸和屈辱,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形成不可遏制的力量奔涌而出。 艺术特点

口语化的语言,自由体的诗歌形式

综合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方法,继承左翼诗歌现实性、战斗性的特点,又克服了由此带来的简单幼稚的口号、呐喊,通过大堰河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表达对于苦难深重的土地和普通农民的真挚情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土地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诗人怎样创造这一意象?抒发了对土地怎样的情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句诗歌反复出现四次,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苍茫、寒冷、压抑、绝望弥漫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 描绘了几个意向性的画面

北方林间的农夫;雪夜的河流上的一盏小油灯,南方乌篷船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饲养的家畜、肥沃的田地的耕殖者,生活在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艰辛、苦难、挣扎。 通过流离失所、灾难深重的人民和土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沉重、忧郁、悲愤的情感,表达了对于大地、劳动者深沉、真挚的爱。 艺术特点

充分体现诗人独有的忧郁的诗情。

忧郁的情感体验来自个人的经历,又是战争背景下,诗人基于现实和历史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对时代情绪的的感应。 特别强调意象的营造,体现诗人独特的艺术个性。

以画家特有的敏锐感觉,捕捉瞬间的感觉、印象,描绘这些印象、感觉时,又注入强烈的主观感受。将主观思想情感和外在形象相融合,创造出形象明晰,又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手推车

手推车》分析

诗歌的第一节在黄河流过的地域、阴暗的天穹暗示出辽阔、空旷的境界,营造压抑、悲哀的氛围。

独轮车的尖音企图刺破这天穹,天穹扭曲、痉挛。这是一个新奇的比喻,暗示着除了悲哀,还有对立、抗争。 通过听觉印象来写手推车,反衬出北国人民的悲哀。

诗歌的第二节主要通过视觉印象来描绘手推车,背景色彩、色调的渲染,车辙的造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感动。

二、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1、创造了独特的意象:土地和太阳(光明)表达了诗人对苦难深重的祖国、人民的深爱。

2、忧郁的诗情

既来源于诗人的个性阅历,也来源于对苦难中国和农民命运的深沉思索。

3、创造了散文美的自由体的诗歌形式

诗人以画家的艺术感觉,以诗的语言描绘了多灾多难的中国北方的大地,艰辛劳作的独轮车发出的声音、留下的车辙,象征着北方人们的苦难、悲哀和抗争。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

三、艾青诗歌的贡献

1、创造了具有时代精神,又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独特意象,表达了对土地、人民深沉的爱。

在传统文化中,土地养育生命、承载万物。在诗人的笔下,土地是沉默、坚韧、苦难深重的,是中国农民性格和命运的象征。 例如,大堰河,冰雪寒冷封锁着的土地,独轮车留下的深深的车辙。

三、艾青诗歌的贡献

土地意象中有感应着时代情绪。面对沉默苦难的土地,诗人心中充满了悲哀和忧郁,这种情感既来自个人经历,又与灾难深重的土地、人民联系在一起。当诗人把自己的感伤忧郁融入到宏大的时代场景之中,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对苦难深重的祖国、人民的深爱。

三、艾青诗歌的贡献

2、艾青的诗歌在中国新诗艺术上完成了历史综合的任务,将现代诗歌发展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歌艺术有机融合,标志着新诗在融合中西方诗学方面,不再向传统回归,而是走上了一条自我的发展道路。 三分法,即把当代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949—1966),为建国初的十七年;第二时期(1966—1976),为“*”十年;第三时期(1976— ),为社会主义新时期。

“四分法”:十七年文学、*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世纪之交的文学。

二分法”,如把当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前二十七年”(1949—1976)和“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 )。这一划分的依据是一体化形成与解体作为划分的依据。 第九章 新边塞诗

 新边塞诗:在上世纪60年代,闻捷、贺敬之等诗人所创造的新疆题材的诗歌,被称为新边塞诗。代表作家闻捷、周涛、杨牧、章德益、李瑜等。

 80年代初期,新边塞诗真正成为一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这些诗歌以新疆(西北地域)广袤的、奇特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风格豪放阔大,抒发了对开拓者的赞美,呼应着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 新边塞诗人身份及身份认同的变化

 60年代的诗人,如闻捷,身份是过路客、观光客,诗人对于新疆的想象是一种异域化。

 80年代的诗人,如杨牧、周涛、章德意等,政治流放者、流寓者,仍然没有超越异域化的抒写。  90年代的诗人,如沈苇、刘亮程、秦安江等,新疆人,抒写这块土地上的生存艰辛和丰富多彩。

闻捷的诗歌创作:《吐鲁番情歌》是闻捷诗集《天山牧歌》中的一组情诗,歌颂了新时代的爱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当时诗坛所瞩目。

闻捷的诗集《吐鲁番情歌》的艺术特点:

1、把爱情生活和劳动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青年男女崭新的精神和爱情观,是这组情诗的主旋律。

2、通过单纯明朗的艺术形象,揭示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心理、情感变化。

3、有人物、生活场面和情节,具有小叙事诗的基本因素。

4、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现当代诗歌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 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诗歌

中国现当代诗歌

现当代诗歌鉴赏

第九章 现当代诗歌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

现当代诗歌研究复习资料
《现当代诗歌研究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