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5:58: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商场现代化》

作者:王仕杰 梅 强 文学舟

[摘要] 本文从我国不同模式担保机构的现状出发,阐述担保机构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担保 现状 问题 对策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担保功能的需求迅速增长,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快速成长,为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帮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截止2005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2914家,共筹集担保资金815.15亿元,累计担保企业26.34万户,累计担保总额4673.87亿元,累计实现担保收入57.66亿元。

一、我国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及发展现状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0]59号《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意见》的基本框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模式,归纳起来包括政策性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性担保等三种模式。

1.政策性担保机构

政策性担保机构是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而建立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机构。近年来,政策性担保机构在所有担保机构中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到2005年底,政府全资或参与出资的机构所占比重为39.57%;政府出资217.02亿元,仅占担保资金总额的26.62%。

2.商业性担保机构

商业性担保机构是民间投资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担保机构。截至到2005年底,民间出资1961家,在担保资金总额中,非政府出资占担保资金总额的73.38%;四川省民间资本组成的商业性担保机构104家,占81.9%,民间出资20.9亿元,占其担保资金总额的73.1%。

3.互助性担保机构

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为缓解自身贷款难而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我国中小企业担保的实践,最初就始于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近年来,互助担保远远落后于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的发展,只是在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2005年末浙江省有会员制担保机构46家,主要集中在杭州萧山和余杭两地。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

1.担保相关的政策法规存在缺位

现行的部门规章立法层次相对较低,效力有限,属指导性文件,缺乏法律、法规的刚性,使得实

际执行中的效力和作用受到影响。1995年出台的《担保法》仅侧重于普通的担保行为,对于专业性担保机构的运作活动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担保行业的保护力度不够;对参与担保的专业担保机构所做出的法律规范效力也相对薄弱。

2.与业务伙伴的合作关系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作为担保机构的客户对象,对担保机构的认识存在偏差,自身规模小、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信用缺失等先天性缺陷又影响着担保业务的开展;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收费标准参差不齐,使得中小企业的负担过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广东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的综合成本为8.3%,比普通银行贷款高2.3个百分点,比民间借贷高0.3个百分点,在三种融资渠道重成本最高。

3.自身资金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担保机构的户均资本金还不到3000万元,代偿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差;我国担保机构总体担保放大倍率不足2倍,远没有达到1:10的政策许可范围;大部分担保机构的业务仅限于对短期流动资金的担保。

我国担保机构的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担保机构很多都缺乏完善的担保保证金制度、集体审核制度、风险内控制度、运行监测制度、代偿制度和债务追偿制度等,影响担保机构运行质量和效果。

4.不同模式担保机构的发展不协调

各地区担保机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明显好于西部地区。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互助性担保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它们,只是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展的比较好。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在整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占绝大多数,而互助性担保机构数量则少的可怜。

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一方面,应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规范担保机构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再担保体系的建设,完善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制度。此外,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确立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统一监管,完善其市场准入、市场运作、市场退出制度。

2.改善和合作伙伴的关系

针对中小企业广泛宣传担保的杠杆效应和获得担保的运行程序,降低担保费用,减少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获得贷款的成本;加大和商业银行的合作,提高担保贷款在银行整体贷款业务中的比例,真正实现“平均互利、风险共担”,扭转担保机构高风险和低收益的不平衡现状,和商业银行建立合理的代偿的分担比例。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提高自身的资本金实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担保机构要通过提高业务收益、担保资本金来源多样化等手段,提高自身的资本金实力,进而增强代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建立完善的担保保证金制度、集体审核制度、风险内控制度、运行监测制度、代偿制度和债务追偿制度,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4.国家出台政策引导不同模式担保机构的良性发展

要大力推进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实现不同区域间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的互动,在东部较发达地区担保机构发展较好的同时,带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平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报告 [R].呼伦贝尔:第七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2006

[2]王鹏:担保理论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9月

[3]广东民间投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广东信用担保机构调查报告[J].南方金融,2005年第2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种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审计

古田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状况

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公报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法律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创新机制研究

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与服务概况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报告

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报告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