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6: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一年级学生真正地走入课堂,走入文本,美美地学语文呢?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语文阅读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中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关键词】 情境教学 一年级

语文 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其色彩明丽的图画、文质兼美的诗歌以及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故事吸引了每一位初入学的儿童,既有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又增强了儿童学习语文的情感。

对于我们一年级语文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讲,只有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才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课标在第一学段落实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1]我在课堂中努力创设生动、适宜的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水平,提高阅读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

一、新课导入时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绮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通过实践我感觉到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阅读好奇心的关键所在。采用情境导入,创设好的课堂开头,在上课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走进文本、走进对话,主动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

1、自制图片,呈现情境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图片呈现教学情景,以此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受到色彩的刺激,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进而引发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太阳》一文(下册5单元),我这样利用自制图导入新课,“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许多孩子都争着抢着说:“喜欢”,我接着说:“老师也喜欢画画,昨天老师画了一幅画,你们想看吗?”学生兴奋不已,回答“想”!于是我出示了与本课教学内容一致的自制挂图,学生的赞叹啧啧有声,有的孩子说:“哇,多美丽的画呀!”有

1 的说:“呀,教师成了大画家了!”“唉呀,太阳真美呀......”我顺势引导,“谁能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学生纷纷举手,“我看到公鸡在对着太阳唱歌。”“我看到了绿茵茵的草地,碧绿的树木。”“我还看到了太阳把海水照红了。”我引导学生:“谁能比较完整的把大家看到的景物描述一下呢?”学生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了图画内容,我就势出示课题说:“课文中把你们看到的画面写得更美,你们想读吗?”“想!”孩子异口同声喊道。正是这幅美妙的插图让孩子们小眼放光,小脸通红,小嘴忙碌,阅读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语言训练得到了落实。

2、巧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情境展示在学生眼前,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的美妙感受,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有趣味横生之感,如:一年级下册《水乡歌》一课,由于我们地处北方,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环境非常陌生,一年级小学生仅仅凭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去感受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色非常困难的。于是我制作课件导课,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加上悠扬的音乐,让学生真正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结合情景从文字中来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激发了学生对水乡的热爱之情。我随即抓住学生此时的激情进行综合实践训练: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并仿照课文编儿歌。学生借着兴趣开始创作,一副副栩栩如生的作品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

“家乡什么多?” 楼房多,东一座,西一座, 东西南北千万座,客人请到屋里坐。

“家乡什么多?” 汽车多,千辆车,万辆车, 大车小车装满货,来来往往忙奔波。 “家乡什么多” 水果多,红长枣、紫葡萄, 大大小小挂满枝,大家快快来品尝。 “家乡什么多”

公路多,千条路,万条路, 大路小路通灵武,请到灵武来做客。

„„„

学生在多媒体画面的诱惑下,兴味盎然的走进了文本。

3、善用音乐,创造情境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

2 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音乐是艺术,语文教学亦是艺术,而将两种艺术融为一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将是无限的。善于选用恰当的音乐作为导入新课的手段,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美妙的阅读情境,更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学《雨铃铛》时,上课伊始,我神秘地说:“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看看你会在那个世界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你的心里会想到什么?”于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闭上了眼睛,我以适当的音量为学生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在轻快、活泼的歌声中,孩子们的表情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时而微笑,时而深思,一副陶醉的神情。歌声结束,同学们慢慢的睁开眼睛,有些学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神奇的想像中,我这样引导:孩子们,把你刚才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吧!”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我听到了一阵阵沙沙沙的声音,原来是春雨落到了地上,种子在说悄悄话,我还看到种子在张大嘴巴喝着甜甜的雨水......”,“我听到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春天来了,种子在发芽,小河里的小鱼跳出水面唱着歌......”,“我听到小雨在沙沙沙沙地唱歌,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听到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我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而惊讶,更为这美妙的音乐所创造出的如身临其境的情境氛围而震憾。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刚才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谁听见了雨铃铛的声音了?”孩子们摇摇小脑袋,有的发问:“老师,雨铃铛是什么呀?”在这样的情境下,我板书了课题并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想听听雨铃铛的声音。”,“我听过春雨的声音是沙沙响的,可课文为什么要写春雨是铃铛哪?”我说:“孩子们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去课文中找一找,听一听雨铃铛声音吧!”有了音乐所带给学生的丰富而饱满的情感,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潜移默化地绽放了音乐所创造的情境魅力,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培养了审美想像能力,陶冶了艺术情操。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实现。

二、阅读理解时创造情境,深化阅读感悟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师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将这种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体现于阅读实践呢,那就是引导。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将会使引导更具实效性,使学生的感悟更深刻。具体做法如:

1、用动感的语言、肢体动作创设情境 课堂中教师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运用教

3 师富有骟情性的语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夸张而又恰如其分的动作都会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为他们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搭建有效平台。在教学《一只小鸟》一课时,指导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体会小主人对受伤的小鸟关爱的情感时,教师马上扮成一只可怜的小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时,一名学生将手指放在小嘴上,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还轻声地说:“悄悄的,别再惊动小鸟了,它多可怜啊!”这时,教师再次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的表情、语气是那么投入,他们读懂了课文!再如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教师扮演成一棵老树说:“亲爱的小鸟,狂风来吹不倒我,就请你来在我的枝叶间筑温暖的巢吧!”学生马上明白了老师的意图,扇动着翅膀,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谢谢你老树,你真有爱心”、“老树,我也要像你一样做好事,帮助别人”、“老树,你真伟大”„„学生的这些肺腑之言在教师深情的话语、简单的动作中得到了释放。小结语或者声情并茂的范读都会为学生的阅读感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

2、活用课文插图,再造情境 课文是利用语言描写情境,而课文插图则是运用更直观的手法再现生活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中生悟,而要指导学生将插图与课文内容对应起来,图文并茂,边看边读,启发想象,再造情境,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小画家们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时,引导学生先看图仔细观察,体会不用“颜料不用笔的心情,几步就成一幅画”的意境,然后再去朗读课文,学生的情感很快就融入课文,与作者、文本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

3、配乐朗读,渲染情境 当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达到共鸣时,学生朗读欲望更强,教师适时地选择与课文相似或一致的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时,学生的朗读情绪会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加高涨。如教学《秋天到》一课时,学生扮着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朗读课文,秋天那色彩丰富,秋高气爽的意境陡然而生,不仅是学生读的投入,就连听课的老师也被这种美妙的意境所吸引、所陶醉。

三、阅读理解后,再创情境,拓宽阅读空间

阅读理解和感悟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时实践语言。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言语的动机,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言语的发展。”[2]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再创情境,拓宽阅读空间,开阔阅读思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乐土,还要成为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放飞孩子,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进生活。

1、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在北师版语文教材课后,都有许多拓展性的问题

4 可以为学生创设开阔的问题情境,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实践。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可提出:“学完课文,如果你是这只聪明的乌鸦,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再如《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教师课后这样拓展问题:“春天、秋天这个魔术师还能变什么魔术?这些问题都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将学习和实践、语文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2、以演助读,拓展教材空间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喜玩好动。而课文内容大多又是生动、形象贴近儿童生活的作品。因此在阅读感悟中,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将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再现出来。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文时,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后,我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小组分解,编排成小课本剧,孩子们积极性高涨,在几分钟后,学生踊跃举手,几名学生在讲台上专注、投入的表演和创造性地台词得到台下同学阵阵掌声,将教学推向高涨,孩子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亦然如此。一堂课波澜起伏,时见高潮,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绽放情境魅力,就会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催生阅读意识,进而加强阅读实践,最终实现阅读的三维目标。

参考书目:

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② 《语文教学情景论》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浅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