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听课反思2—在冲突中收获成功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6: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回味经典课堂

南京市东山小学 李一婷

初识刘延革老师,初听刘老师上《认识周长》这节课,感受了刘老师的教学风格,体验了刘老师带给了我们讲解新知的别样精彩。刘延革老师的教学犹如一幅山水画,“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耐人寻味。刘老师执教的《认识周长》一课为我们展示一个求真务实、民主平等、尊重欣赏的和谐课堂。有以下几点感受很深:

1.开课新颖。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接着给出数据,提问: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学生口算出操场的一周的长度是400米,这就是操场的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2.体验充分。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一周在哪里,感知这一周的长度;活动二:比一比哪个图形的一周长一些,接着量一量一周到底有多长,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活动三:指一指,比一比树叶、五边形、半月形、五角星等图形的一周在哪里,拉直之后一周大约有多长。这里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 “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在层层推进的活动中,学生领悟到测量周长除了直接用直尺量外,还可采用“绕线”的方法解决物体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3.注重反思性学习,提高思辩能力。数学不再只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教师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教师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4.在冲突中获得成功。刘老师在这节课中给我们呈现了四个认知。第一个认知冲突是“怎样的周长是一周的长?”她首先给同学们呈现了小明跑的“一周”,但没有沿操场的边线跑,紧接着就是沿边线跑,但没有跑到底,还差那么一段 这时同学们的疑问更加深了,这时,刘老师才呈现出怎样的跑才是沿着操场跑一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体现了新知传援的渐进性规律,也体现了新知的传援应在同学们的易混点上下个功夫。第二个认知冲突是“三角形和圆的周长谁更长?当刘老师抛去这个问题时,我们台下的老师和上课的孩子们一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思考的同时看着课上的同学们怎样猜测。估计,解决这个问题,看着课堂上反馈的”三角形的周长长,圆的周长长,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等不同答案,我就在想刘老师该怎样解决呢?没想到刘老师持两个图形的周长还原成两条线段,再比一比,量一量,很快就轻描淡写地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更是解决了老师的疑问,体现了刘老师的执教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更是教给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策略艺术。第三个认知冲突来自于”图形的长度和图形的周长“刘老师让同学们估计三角形,四边形,弯月性,五角星等不同的图形的周长,并用两手比划,当一个学生比划完一个四边形的周长后,紧接着一个同学到黑板前比划弯月形的周长,当这个同学比划完后,刘老师顺带着问一下这个弯月形的长度是多少?可这个学生还是比划的和刚才差不多长。这显然没有搞清楚弯月形的长度和弯月形的周长,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刘老师在新授时很明显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给同学们给予提醒,让同学们及时纠正并老几了这两个问题的异同。最后一个认知冲突发生在判断题”一个正方形沿对角撕开后,两边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长“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面积大的图形周长更长。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后,最终出现了两个图形的周长其实是一样长的。使同学们意识到面积大的图形周长不一定长。随着一个个认知冲突的解决,同学们一次次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一次次在认知冲突中获得了真知。

5.和谐的课堂来自于和谐的师生关系。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劳动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刘老师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的感悟、体会和结论。当学生感受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时,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如,在测量并计算桃心形图形的周长时,教师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学生积极发言:用手指量、用线段量(这里如果引导学生说用“线”量更准确);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则只需要量出相邻的两条边长度即可,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课堂也成为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6.一点建议:某些环节步子大一点、快一点。如,新课引入阶段能否把三种跑步的情形同时呈现,提问:小明爸爸给他制定的锻炼计划是每天绕操场跑一周,你认为怎么跑?为什么?让学生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这样节省一点时间,增加一些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可否?

听课 收获 反思

在冲突中求知

在学习中收获 在反思中进步

在学习中收获 在反思中提升

听课收获

听课收获

《收获成功》教学反思案例

自省——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在听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

外出听课收获

听课反思2—在冲突中收获成功
《听课反思2—在冲突中收获成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听课反思收获 冲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