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2: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氛围、学生、老师等的对比、讨论,感受 “最后一课”严肃、悲壮的氛围

2、圈点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句,理清他的心理历程,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4、迁移学生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历程,感悟“最后一课”对人物的教育作用 教学难点

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同学们,当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来临时,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当奥林匹克盛火在中华大地成功点燃时,与奥运同行、为奥运喝彩,成为中华儿女的最强音。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中国。这是因为我们怀着同样的感情---爱国主义。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二.请学生按照指导来展示积累的知识卡片。展示内容可以包括词句积累、作者情况介绍、背景介绍、文学常识、文题理解、文章结构等。

1、正音正字。 捂( ) 戒( (

) 惩(

(

) 祷(

喧闹: 懊悔: 惨白:

) 郝(

) 叟(

) 膝(

) 诧 )赚(

)钥( ) 匙( ) 藤(

) 祈 ) 哽(

) 挟(

)懊(

) 皱( ) 损

2、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3、熟悉课文

(一)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二)从文中找一找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

(三)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三、感情朗读展示(10分钟 提问各组2号同学):

(1)自主阅读:挑选自己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进行组内感情朗读。

(2)各组2号同学代表朗读。给朗读代表提朗读建议。(3)读完进行朗读评价。

四、朗读课文,自主完成(5分钟):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 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请韩麦尔先生为例说明。 (4)小弗朗士前后发生了那些变化?试总结。

(5)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五、小组合作,品味赏析(10分钟):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六、放飞思绪,各抒己见(5分钟)

1、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2、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