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4: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第2或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小弗朗士为什么会在最后一课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在质疑中深入理解文本深刻内涵。 3.联系自身生活与课文,懂得感恩生活,学会及时珍惜。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质疑讨论,深刻理解文本内涵。 2.懂得感恩生活,学会及时珍惜人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探究小弗朗士为什么会在最后一课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一、质疑文本,问题探究。

1.在上堂课,我们在课文中发现,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事的学生变成了一个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理解同情老师的孩子。小弗朗士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大,这么快呢?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解决一下同学们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请看多媒体韩麦尔先生说的话: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有同学质疑:

小弗朗士宁愿迟到被老师责骂,也想出去玩耍而不喜欢学习法语。按常理,现在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他不是应该很高兴以后不用上法语课了吗?为什么,他听到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心里会十分难过呢?

讨论后明确:

在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忽然发现:以前自己不喜欢学习法语,但是从明天起他却要学比母语更难学的德语了,这使得他很难过。

在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忽然发现:所有人都是爱自己国家的语言的,但自己身为法国人却不会讲法语分词,不但不会说,不会写,而且以后连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了,这也使得他很难过。

2.我们再来看另一个问题:当老师叫小弗朗士背书的时候,小弗朗士很想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而且说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当他开头几个字就弄糊涂的时候,他心里觉得挺难受的。

同样是老师抽查背分词。以前他一个字也说不出上来的时候,丝毫没有难过,还想着到野外去玩呢,甚至小弗朗士还觉得,普鲁士军队的操练比分词有趣。为什么这时会这么难受呢?

讨论后明确:

在最后一课,在即将与老师离别的时候,小弗朗士还忽然发现:不管以前惩罚他还是今天迟到安慰他,其实老师都是关心他的,但他却一直没有发觉没有理解。当他刚刚理解老师的时候,自己在课堂上却没有能力对老师表示理解,并且老师马上就要走了。他感到很难过。

在最后一课,他还忽然发现:在该好好学法语的时候自己却不愿学,而现在想学的时候却没机会学了,这使得他很难过。

3、以文本为依据,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不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弗朗士在上学时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寻找文本依据自由说:他可能又去找鸟窝了,去溜冰了,还可能丢下书本,到沙厂里去干活了,替老师浇花„„ 教师追问:那在忽然到来的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到底发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呢? 讨论后明确:小弗朗士发现:自己以为不会失去的学习机会忽然就失去了,而这种看似不会失去的学习机会使得以前不美好的学习在今天这堂课变得美好了。正是这种独特的人生感悟使小弗朗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拓展联系,感恩珍惜。

1、是的,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发现,这最后一课其实是很平常的法语课,以往有许多这样的法语课,以往有无数这样的学习机会,如果把以前的每一堂法语课都当成最后一课,那今天小弗朗士也许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懊悔和难过了。那从最后一课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下面我们看一篇课外文章《一碗馄饨》,抓住女孩这个人物来谈谈你的感受和启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学生发言预设:A:文中的女孩吃的只是一顿家常馄饨,但她却发现了大爱无痕的道理。

B:文中的女孩因为一次离家出走,明白了亲人那既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恩情。

C:文中的女孩被老婆婆的一碗馄饨感动后,理解了亲情,懂得了珍惜。

D:文中的女孩在自己的生活中学到了什么是真情这一课。

三、回归文本,教师总结。

师总结:是呀,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其实,我们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面对最后一课,最后一天。我们拥有的最可贵的财富,往往因为不会轻易失去,而也往往极不容易得到好好珍惜。父母的关爱,学习的机会,祖国的语言,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命„„小弗朗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但他人生重要的第一课却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和小弗朗士一定更懂得了两个字:“珍惜”。

四、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特别—— 变化

最后一课 发现—— 失去

人生第一课

启发—— 珍惜

“最后一课”特别在哪里?

——《最后一课》细读与设计

那《最后一课》这一课到底特别在哪里呢?我们的教学内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小说经典性的个性和特别之处又在哪里呢?这是我们教学前首先要思考的。

在文中有一个问题,不光是学生,也包括我们所有的阅读者都很感兴趣,而且是充满阅读期待的,那就是小弗朗士由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事到后来爱法语爱祖国,还理解同情老师,这一重大转变特殊的原因在哪里?是因为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吗?显然是,因为小弗朗士确实是在这堂课上发生的变化。但确切说又不是,因为这堂课上的内容依然是和平常一样的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

那这堂课真正特别的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抓住矛盾进行分析。

在文中开头,我们知道,小弗朗士宁愿迟到被老师责骂,也想出去玩耍而不喜欢学习法语。按常理,现在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以后就用学习他讨厌的法语了,他不是应该很高兴吗?但相反,当韩麦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用心学习。”小弗朗士听了这几句话,心里却万分难过。小弗朗士难过什么呢?

文中还有一处矛盾,当老师叫小弗朗士背书的时候,小弗朗士很想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而且说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但当他开头几个字就弄糊涂的时候,他心里觉得挺难受的。同样是老师抽查背分词。为什么这时这么难受,而以前一个字也说不出上来的时候,他丝毫没有难过,还想着到野外去玩呢,甚至小弗朗士海还觉得,普鲁士军队的操练比分词更有趣。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这不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弗朗士在上学时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根据文本和常理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又去找鸟窝,去溜冰;还可能丢下书本,到沙厂里去干活了,替老师浇花„„

其实,最后一课是很平常的法语课,以往有许多这样的法语课,以往有无数这样的学习机会。可以想象,如果把以前的每一堂法语课都当成最后一课,那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也许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懊悔和难过了。

我们觉得:这篇课文除了让我们感受热爱母语与热爱祖国外,它之所以能成为爱国文本的经典,其个性与特点还在于它深刻地表达着这样一个命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面对最后一课,最后一天。我们拥有的最可贵的财富,往往因为不会轻易失去,而也往往极不容易好好得到珍惜。正如学习的机会,祖国的语言,父母的关爱,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命„„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