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孔繁刚:海派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23:36: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海派历史教学

——在2012年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报告

特级教师 孔繁刚老师

我觉得,海派历史教学能有今天,和我们从80年代制定课程标准,编订教材是分不开的。我有幸连续参加了三个版本的教材编写,第一个版本沈起炜版,第二个版本苏智良版,第三个版本是余伟民版。退休后,我还比较多地接触了上海一些中青年教师,当然是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我可能是承上启下的。要谈海派历史教育,我绝对不是最合适的,更不是什么权威,好在今天我的几位老师在,王铎全老师、金相成老师,我的同事也在,现在冒出来的一批中青年的,也许他们比我更加合适。

海派历史教学,从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一种风格,以我为主,以知识为主,以讲述为主。实际上,海派教学还有以於以传老师、朱志浩老师为代表的,讲究历史方法论的熏陶和培养,还有钱君端老师的两者兼顾,相互相成,相得益彰,可能还有第四种、第五种,这也是我们海派多元化的特点。但总体上来说,既然说到海派,首先应该是面向大海,视野开阔,胸襟宏大,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我们背靠人文底蕴的江浙一带,讲究整个教学的厚度、深度、力度,我们要求是站在世纪更替,新世纪来临,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来回过头去学历史,从历史的借鉴中,让学生有所感悟。现代化远不是当年所讲的四个现代化,恐怕更重要的是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我觉得这里有两个结合,一个是中国和世界的结合,还有一个要把历史学术、知识研究的前沿和主流意识做最佳的结合,我绝对把0.618放在史学这一头。

说到教学,无非是教什么,怎么教,当许多地方机械地理解注重学生整体,加强师生互动的时候,我们上海始终把教什么放在第一位,重视历史内容的真实性、前沿性,重视历史的过程、人物、细节,聂会长大声疾呼历史课要有故事,要有人有事,强调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更重要的是问how、why,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到价值观,我个人认为共性应该大于个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高于普世价值观,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和普世价值观的不同,我认为我们只有高于普世价值才是有价值的,否则还不如回到普世价值。

说到内容,海派教学与课本密切联系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沈起炜先生主编的高中教材,中外合编,把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放在整个世界现代化的舞台上,看中国历史的近代和现代的进程,至今谈到教材就会谈到这本中外合编的教材,在纪念新中国六十周年教材编写时也多次提到这本教材。第二版苏版教材,是文明史,把我们多年的斗争史、革命史放回了人类历史的文明过程中,它有重大突破,尽管它粗糙,有不少缺点,最主要是缺人,缺事,但正是这本教材提高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我们教学的层次。2006年秋天,我带杨国纬老师去大连八中上《拉丁美洲》,她上的是人教版,人教版的内容和80年代人教版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把独立战争放在东西文明交汇的背景下,作为殖民侵略是其中一部分,如果没有当初农业传到东半球,就不可能引发欧洲农业革命,也不能引发现代化,杨国纬把整个课重新组合,在大连引起了震撼。第三个版本,余伟民的华师大教材主线还是文明史。此外,在苏版教材中,在高三第一次编写了六个强国的现代化进程,正是这些教材提高了历史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除了理论引导外,但是实践一堂课是很重要。就上海来说,某种意义上,新疆空降来的李惠君老师对上海历史教学建设起到了作用。能上一堂课,能评一堂课,能作学术报告的老师,李惠君当仁不让。他自己上的《中世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改变了我们多少年来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时代,中世纪的贵族把荣誉看得高于生命,贵族是道德和情感的结合,所以为什么现代化首先出现在欧洲,我更欣赏的是在他指导下陈宇静的一堂《法国大革命》,一节课解决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一直到拿破仑帝国的灭亡,特别是讲到原因颠覆了多少年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还有邹玉锋。还有钱君端老师培养林镇国的课,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松江一中的改革开放。我在退出江湖以后,因为参加了华东师大教育系科教合作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聚焦课堂,中青年教师的课远远超过了我们。第一,时代进步了,第二,整个教学手段也支撑了他们现在的课。我觉得我们的课应该是三个层次的。第一个,把课本整理以后进课堂,这大概是大量的,但是一般是应试的,走遍全国,这种课不少。第二个,把课本改造以后进课堂,一般优秀课都达到这种水平。最好的课是对课本创造,有一堂课登峰造极,但他本人不认同,那就是周飞的《新文化运动》,他利用学校的资源,把胡适作为整个新文化运动的主线,然后把《新青年》的创刊,民主和科学,白话文运动串起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产生了极大地反响。另外,汪德武老师在呼和浩特二中上俄罗斯的改革和美国的内战,我们多少年来讲美国的内战焦点是废奴制,到了90年代,我们把统一的地位提高了,但今天我们对美国史的认识,通过汪德武这堂课,我们就认识,对美国独立战争更重要的是政治首创精神是三权分立,对林肯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民有、民治、民享,对罗斯福更重要的认识关心压在金字塔下的弱势群体,对肯尼迪的认识远不是美苏争霸,而更重要的是国内进行的伟大社会改革。还有市二中的张曦琛老师到北京116中学的一堂课,上的是《新中国的教育》,讲了很多优点,最后指出教育还是有问题的,第一,我们没有均衡发展,第二,我们没有突出人的培养,为了强调人,在人上加了一个框,后来发现出了一个纰漏,结果他说新时期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不能被一些思想观念、框框给束缚,不然人就成了囚。北京人大附中,全国著名历史教师李晓凤说这将错就错,反而成了点睛的一笔,显示了大将的风度和教师的智慧。多少年来,我不知道北京对上海历史教学的看法,但李老师说这堂课改变了我对上海历史教学的看法。80年代,90年代北京出了很优秀的教师,当时觉得上海和北京距离还是蛮大的。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北京出了一个纪连海,但接触整个北京教学圈,上海已经超出了北京。除此以外,彭禹在广东省实验中学讲了一堂《新航路的开辟》,结果广东教研员说引起了震撼,震撼之一,他把空间的扩大发展到了时代的突破,第二,他用一系列的地图重新构建这堂课,第三,他讲了菲律宾的两个雕像,一个纪念麦哲伦,另一个纪念枪杀麦哲伦的当地酋长。最近他又在广东上了一节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久前,在苏州上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也引起了当地很大的震动。还有姚虹老师在济南,在沈阳,济南的一位教研员说你们的来到引起了一场风暴。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课是我们海派的一体。

我觉得我们上海能够做到这点,让很多外地羡慕的是,我们的中学基础教育界和高等学校的联动,这在全国很少。华东师大《历史教学问题》杂志和华东师大历史系连续开了几次座谈会,有一次请来了著名*专家韩刚教授,最近又开了一次辛亥革命的讨论,这在其他地方很好。还有我们的聂教授在理论上有研究,最近还亲自上场,面对中学生上课,暑假前以前,他去了太仓上课,最近他的辛亥革命在松江遍地开花,这次又到了广东,他在史学方面有个很大的突破,第一提到了武昌的枪声是偶然,但为什么革命能够成功,他肯定了立宪派、革命派和体制内的袁世凯迎来了革命的胜利,最后讲到隆裕太后退位说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这在广东引起了震撼。周靖老师主持的德育基地聘请的导师,不要说对中学,哪怕是一个大学,都是很少的,都是一流的学者,世界史的李宏图,冷战史的沈志华,思想史的许纪霖,古代史的姚大力,现代史的杨奎松,他们经常和中学老师接触。我自己从2007年开始,在社联支持下,办名教授与准名师的零距离对话,第一次请了王家范、金志霖、叶书宗、沈渭滨,第二次请了复旦历史系主任章清、古代史姚大力、中世纪史赵立行,第三次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叶书宗、萧功秦、黄纯艳,特别是萧教授的报告,太仓和吴广伦提出,这课没法上了,我说他把历史的真实告诉了你,而你怎么把它搬进课堂是你自己的事。这次又请了谢俊美、虞云国和李宏图。昨天接到上海大学的陶飞亚教授电话,希望合作办第五期零距离对话,办完这期我也可以退了。所以我觉得上海和高校的合作是对我们形成海派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听了於以传的报告后有启发,我们是有视觉化,历史课的价值在于他的真实,历史课的灵魂在于它的思考,历史课的精神在于它的情感,历史课的魅力在于它的细节。如果说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对读书的追求与享受,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对人权的珍重与关怀,对历史的温情与敬畏,我想我们这门学科的老师对学生,对教育是功德无量的。谢谢大家!

文字整理:华东师大二附中

王骁

孔繁 森

听孔繁刚老师讲座有感3月23日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孔繁波)

孔繁梅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心得孔令刚

海派文化感悟

孔玉新初一下历史教学总结

海派画家作品特点

张爱玲与海派作家

魔幻之都海派之心

孔繁刚:海派历史教学
《孔繁刚:海派历史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