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2: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单元感受课·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这几篇课文, 【学情分析】

力图通过“单元感知.推进阅读”的策略将学生已经获得的孤立感受整合起来,使他们获得对父母之爱的正确感知。同时,在整感知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里自己感受深刻字词句段,更要通过他们的其他阅读中获得的资料来丰富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通过课内与课外整合阅读,让学生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品味作品语言,激发他们对父母之爱的深刻感悟。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推进阅读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去感受父母之爱的平凡和伟大。

以谈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单元课文: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文中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4、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分享学生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措施手段】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相信大家对父母之爱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主题把握:

【大屏幕上展示本组课文】

同学们都认真的学习了第六单元的课文,读了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触动你的心弦,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在汇报时,先说清楚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交流) (引导思路)重点通过还原文本情景、变换角色和开放的阅读范围,更加深入地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温馨,理智和质朴。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并且从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来谈。其他同学通过认真倾听,进行补充和完善,质疑和探讨。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保证时间的有效性和课堂知识的实效性。

【交流提升】 《地震中的父与子》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 “冲”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

《精彩激烈和糟糕透了》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

引导: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三、主题拓展

这节课,通过课内课外的整合阅读,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父母之爱,无论是温馨还是伟大抑或严格要求,相信自己都有想法,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大声说爱】环节:《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或者《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本单元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反思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从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识字。

虽然说五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已从低年级的学习生字词向阅读、写作训练过渡,但识字教学仍然是不可丢弃的重要一块。那怎样让学生由老师的“一手包办”到自主学习过渡呢?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对学生的识字教学:

1、布置学生充分利用字词典等工具,做好生字音、形、义的预习,这有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发挥主导能动作用。

2、在课堂学习生字词时,注意让学生自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再有其他学生自己回答。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就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去理解,这不仅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更有助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抄写生字词时,我会让学生先把词语带拼音抄一次,再把抄好的词语给其他同学批改。在这种互相批改的学习活动中,既保证了学生抄写时少抄错,又能在别人的抄写中辨析生字的对错。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识记生字词的效率。

二、充分利用资源,精心备课。

本单元是围绕“父母之爱”组织专题的,老师在备课时可充分利用课件,布置学生去调查、搜集资料等资源,进行精心的备课。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感知材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从课文内容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综合。”执教本单元后,我们发现:无论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在课堂上教师一定不能忽略让学生体验感悟这种情感。学生通过文本感悟生活,只有感悟到了,他们才会用心去生活,才会逐渐变成一个有理想的人。如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真正感悟到了爱的真谛。同学们联系实际说到: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早饭,我们却总嫌饭菜不可口;父母每天送我们上学,我们却从不说“谢谢”等这些生活小时。让学生主动体验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忽略,可能这样课堂中的沉默就会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了。这节课中学生感悟沉默,要先让学生透过文本看清自己,只有这样才达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四、从课内文本到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对本单元乃至整个学期的课文教学,我们都非常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与阅读能力的训练。如本单元的课文中,对“父母之爱”作了很好的阐释,。布置学生每天读一篇课外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确实让学生受益匪浅:对学习优秀,自觉的学生,他们从不断的练习中,已经摸索到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对于那些少数的学习比较落后,不是那么自觉的学生,也许他们只是马虎做题,随便敷衍而已,但他们毕竟要阅读了文章后,才能做题呀。就在这一天天日积月累的阅读中,也许他们知道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也许他们只认识了某个词语,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有收获的,总比把时间花在看电视、打游戏机中要强。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本课结束之际,我建议学生用一句格言来写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学生大胆的思维,丰富的语言令我刮目相看。文章结束时,在这浓浓的情感中,学生敞开心扉阐述两种爱的认识,有人说像两支船桨,有人表达了对父母的爱,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感悟、理解得到位,有理有情。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了“说”与“读”、“读”与“悟”,“悟”与“演”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亲尽责的独特方式,通过演读的探究方式,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到了母爱。先回顾本组所学课文,再联系生活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明白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反复阅读,小组交流,读懂了诗词,并能够完成背诵。

总的来说,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父母之爱”单元感受课

教学案例

义井小学

肖瑶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