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温州干部考核制度改革新政

发布时间:2020-03-03 01:02: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温州干部考核制度改革新政

2月21日,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市领导强调,要加大考绩力度,按照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要求,实施考绩法和绩擢法,按实绩评判,考绩择才、赛场挑才、挂牌招才,选拔敢于攻坚、善于破难的智勇双全的干部。 (许日尤 摄)

在温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上,2011年1月20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温州市委、市政府宣布成立考绩委员会,出台实施《2011年度县(市、区)考绩法》、《2011年度市直单位考绩法》。不论是从考核理念、考核内容,还是从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运用看,新“考绩法”都是对传统考核评价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创新。

而对于温州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新“考绩法”的出台实施,不仅意味着过去“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不复存在;更意味着自身的工作能力、表现和业绩,必须接受高度量化、立体评价的考核体系的全面“检验”,其结果则将直接关系到职位升降和奖惩。

为什么要以“绩”来考核评价干部?为何此时出台实施“考绩法”?“考绩法”有哪些创新?“考绩法”将给温州干部队伍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我们试图从历史的纵向坐标和全球的横向视野,来找出答案。

考绩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世界各国考核公职人员工作业绩的通行做法

考绩,并非新词。考绩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文献《尚书.舜典》中就有:“三载考绩,三载黝陆幽明,庶绩咸熙”。可见当时对官吏的考绩,已经规范到有考绩时间、考绩标准和考绩结果引发的奖惩。

在此后两千多年时间里,考绩一直是核实官吏行为是否达到国家赋予他的责任和要求,并监督其履行职责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延续下来,历经秦汉时代的形成、魏 晋时代的发展、隋唐时代的齐备、宋元时代的成熟,最后在明清时代集大成。纵观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尽管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却有着考绩机关专设、考 绩标准务实、考绩程序规范、考绩结果与奖惩赏罚结合等共通的原则。事实上,考核公职人员的工作成绩,也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只是名称不一。如日本称为“勤务评定”,英国称为“工作考绩”,法国称为“业务鉴定”,在美国,考绩则被称为工作报告。许多国家都专门制定考绩法规,对考绩范围、内容、结果运用等进行明确规定。

那么,古今中外前人们的智慧,有无被吸收到我市此番出台的“考绩法”?

“考绩法”起草人之

一、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李坚告诉记者,起草小组此前查阅了许多资料,借鉴汲取有益成分。其中,明朝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及其提出的“立限考事、以事责人”考核理念,对他们启发很大。

话说张居正在万历初期当上内阁首辅后,为了扭转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拖诿的局面,推出了“考成法”。内容之一是制定工作计划。各衙门根据事情的轻重缓 急,列出处理的先后顺序和完成的期限,分别记入三本簿子。一本详细记载,作为底本;而把其中例行公事无须查考的内容除去,记入其它两本簿子,送六科和内阁 各一本备查。其次是实行严格督察。每月,各衙门根据底本对下属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完成一件,注销一件,每半年汇报一次完成情况。最后是严格考核,兑现奖 惩。年终,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对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对尽职尽责成绩显著的官员实施重奖,赏银提俸,破格擢升;对不尽职守、不按期完成任务的官员则严 加惩处。

“考成法”施行后,各级官员办事拖拉、推诿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行政运转效率得到提高。加上政府对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任务没完成的,该降级的降级,该罚 工资的罚工资;事情做得好、工作业绩佳的,该升官的升官,该发奖金的发奖金。于是,官吏们要想升官就必须踏踏实实办事,在整顿风气上也取得良好成效。

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更是我党考核评价、选拔使用干部时一贯坚持的原则。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 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和中组部随后出台的三个考核评价办法,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摆上重要位置, 进一步健全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这也正是我市此番出台实施“考绩法” 最深层次的原因。

出台实施“考绩法”,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加快温州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诚如司马光所言,“为政之要,莫若得人,百官称职,则万务咸治”。而考核正是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基础环节,是干部从政行为的“度量衡”。考核评价功能发挥得好,干部就会知所趋赴、有所遵循,干部队伍就会优进绌退、充满活力。

“考绩法”出台之前,我市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的门类很多,主要包括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市级机关目标管理、市直单位满意不满意评选和机关效能建设等,分别由市委政研室、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直机关工委等部门牵头考核。

这些考核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考核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环节不够规范,标准也比较笼统。另一方面,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也不够充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

这些不足并非温州干部考核工作所独有,却是温州新一轮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必须破解的关键一题。

当前,我市“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如何使既定的目标任务件件落地,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考绩体系,用考绩明确重点、提 高效能,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干部作为新一轮改革与“十二五”发展的执行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其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关系 到改革的实际成效。因此,迫切需要绩效考核能够发挥“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树立进等升位的创先意识、督促干部在加快转型发展再创 温州辉煌中担大任、干大事。

出台实施“考绩法”,就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构建一个“公开、公正、科学、合理”的“赛场式”竞争平台。通过 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两套考绩体系形成两个赛场,通过“赛场选才”,使一批智勇双全的干部脱颖而出,从而达到以积极的目标引领发展、以科学的考核评价实 绩、以鲜明的奖惩激励干部的目的。

“考绩法”跳出传统考核模式,通过强制排名、考用结合来激发干部比学赶超、创先争优

作为我市干部人事制度领域的一项重大“新政”,“考绩法”是对传统考核评价体系的一次改革与创新,跳出了传统的考核模式,在考核理念、考核内容、考核方 法、考核主体上,构筑了两套全新的考绩模式。“考绩法”起草小组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其他省市尚无相同或类似的考绩模式。

首先来看考绩对象。按照“考绩法”规定,11个县(市、区)、温州瓯江口新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生态园3个功能区的领导班子及党政干 部,109个市直机关部门、参照管理单位、事业单位、国有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省部属单位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均在考绩之列。其中,考虑到工 作内容和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考绩法”将109个单位分成党政和综合类、经济发展和服务类、社会事业和管理类、国有企业类、大专院校类等5类,分别进行 考绩,以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是“考绩法”在考核内容设置上的一大特色。“考绩法”坚持以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符合温州实际、充分体现民情民意为原则,突出目 标任务导向,明确把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作为主要内容来考核,占最大权重。同时,又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指标、党的建设、“五型”机关创建等列入考 核,做到点面结合,避免出现工作与考评两张皮现象。像固定资产投资率、房价收入比、新增城镇化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值等新名词扎堆出现在考核项目 表上,令人眼前一亮。

在考核目标要求上,“考绩法”参照现代管理方法中的绩效沟通模式,创新结合“互看互学互比”活动,要求各地各单位以“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为目标,从 高从严确定工作目标。同时,明确提出考核结果全部以排名形式体现,实行横向、纵向两种比较,引导被考核单位不仅在同类内争第一,也要在全省创先争

优。

量化考核、立体评价,是“考绩法”在考评方式上的突破创新。“考绩法”明确规定,按照考核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按实绩赋分、按排名赋分、按测评赋分等 方式进行量化考核。如县(市、区)考核大部分采用量化统计数据和硬性指标,市直单位的十大项目则由专家组进行评定和考核,尽可能量化。这样一来,既克服了 以往干部考核中凭主观印象、结论模糊等问题,也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和令人信服。

同时,“考绩法”明确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具体来说,就是实行领导评价、专业部门考核、群众测评等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中不仅有上级给下级的工作绩效评分、下级给上级的工作绩效评分,各县(市、区)、功能区和市直单位之间也要互相评分。这样一个上下左右互评的立体评价 网络,不但解决了以往考评讲情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问题,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科学评价、准确评价。

一套考核体系如果极其复杂,虽然够科学,却不利于实际操作。此番出台“考绩法”的同时,组建市考绩委,将工作绩效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

三 个考核融为一体,实行一套制度、一套人马、一次安排、分别评价、结果综合运用,就是意在“精简高效”,增加考绩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同时,“考绩法”引入民 意调查,使多年来封闭运行的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开门考绩”,提高了考绩结果的公信力。

严肃奖惩、考用合一,可谓“考绩法”最值得一提的重大突破之一。“考绩法”明确规定,要把单位工作绩效考核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相结合,把单位考绩结 果、个人考绩结果应用到干部选拔任用上,贯彻“以事责人”的理念。在一系列动了真格的奖惩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这些规定:县(市、区)和功能区领导 干部绩效考核排名连续2年后2位的,提出组织调整动议;市直单位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排名连续2年处于全市后5位的,提出组织调整动议。体现出市委、市政府通 过考绩引导督促干部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决心和态度。(记者 潘秀慧)

温州考核细则

存款准备金考核新政浅析

干部考核

01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考核干部方法

干部考核总结

干部考核实施细则

干部考核评语干部考核评语

温州干部考核制度改革新政
《温州干部考核制度改革新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