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片段教学讲座内容

发布时间:2020-03-03 11:11: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晋安区片段教学讲座内容 通知:

1、片段教学比武时间为2小时(含备课及现场制作教具),教具在片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

2、比赛内容的范围:围绕小中大语言领域活动的教材

3、各片区在11月20日之前比赛完毕。

一、什么是片段教学

所谓的片段教学就是教师在备课之后,将一节完整课中的一个精彩片刻在规定的时间内(15分钟左右),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使听者在短时间内能够比较清楚、直观地判断出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它是一种没有学生的特殊的教学,它体现的是老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学方法运用和活动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活动。

二、片段教学的意义

可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水平

专业素养

教学理念

三、片段教学与说课、课堂教学的区别

1、说课与片段教学、课堂教学的不同

说课:大家都很熟悉,它强调对一节课的设计要说出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更关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语言的逻辑性。

片段教学:它首先是一种教学,它只需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以平常的教学模式,体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它不要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要通过教师的语言、体态、表情等方面向观众呈现为什么、怎么做,所以片段教学更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表现力。

片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不同在于:课堂教学是有学生的,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而片段教学它虽也是教学,但是没有学生参与的,其中学生的角色也是由教师来承担。

2、不能以陈述性语言向听众说明我在做什么。

这是教学,只有你和孩子的互动,不需要向听众说明什么。

3、要有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一个过程,而片段教学是没有学生的一种教学。学生的表现也就由教师来承担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老师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发表个人想法。老师可从学生角度去设计能从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而老师要以学生的角色来回答问题。 学生的表现,老师可以采用2种方式来体现: 一种是老师以模仿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来体现。 例如:诗歌《云彩和风儿》——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师)风儿吹呀吹,把云彩变成了什么,你来说!

(幼)云彩变成了小白船。

(师)还有谁来说?

(幼)云彩变成了大狮子,张开嘴巴,向我扑来。 另一种是采用复述的方法来呈现。

例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风儿吹呀吹,把云彩变成了什么?

噢,你认为云彩变成了小白船,你说云彩变成了大狮子,张大嘴巴,向我扑来,很好你太有想象力了,谁再说?哦,你说你看到一匹马在奔跑,你说的太好了,用上了奔跑这个词。 ——这里老师以自己的语言、表情来转述学生的回答,可以灵活采用两种方式轮流。

四、片段教学的实施 教案设计 分析教材 了解幼儿 制定目标 环节设计

1、分析教材,分析幼儿

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

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课程内容确定重难点。

2、制定目标

目标要具体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目标要针对幼儿实际状况考虑幼儿发展性。

目标要适切,进行行为描述,可完成、可观测、可体验。 案例:

中班语言活动:月亮啊,下来吧(散文诗)

月亮啊,下来吧,你是一个皮球呀,小弟弟,要把你拿在手中玩。 月亮啊,下来吧,你是一面镜子呀,小妹妹,要把你拿在手中照。 月亮啊,下来吧,你是一只小船呀,小弟弟,小妹妹:坐你到天上。 目标:(错误的)

1、让幼儿感受诗歌的美,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知道诗歌共分3段,前3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有押韵,并且懂得轻声读这些字。 目标:(正确的)

1、感受诗歌中月亮多变的优美意境,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发展想象力,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月亮形状多变的景象。

3、热爱大自然和喜欢感受美的事物。 大班语言活动: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目标:(错误的)

1、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给诗歌配上适当的音乐。 目标:(正确的)

1、理解诗歌中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中摇篮与宝宝温馨优美的意境,学习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已有的经验学习仿编诗歌。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各领域活动的关键要点,(以语言领域为例):

听说活动:学会倾听,练习短句,理解语意,并进行交流等。

文学活动:欣赏、感受作品语言、意境,理解内容、词语,学习、朗诵、仿编等。 讲述活动:细致观察,大胆构思,完整讲述,生动描述。

阅读活动:正确翻阅图书,知道读本的结构,细心观察,对文学符号的兴趣,喜欢阅读,理解读本。

3、活动过程的设计 活动环节的目的性 活动环节的有效性 活动环节的推进性

问题的设计:抓住关键,学会提问

问题应引导幼儿思维,有助于内容的理解与学习感知性问题,如:图片上有什么?

记忆性问题,老师讲完故事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鲸是用什么来呼吸的? 知觉理解性问题,如:图片:两只乌龟在山坡上干什么?(爬山、比赛)

解释性问题,如:当幼儿回忆了众多通讯工具的具体用处后,老师问:通讯工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综合应用性问题,幼儿操作材料后问:如何使你的小灯泡会亮?为什么会认为他们的这个想法很好?

拓展性问题,除了诗歌里的,还有那些小动物是怎么做的? 案例:

中班那语言活动:落叶(散文诗)

在理解欣赏后,老师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拓展提出层层深入的问题: 有那些小动物看到了树叶?

树叶落在哪里?小动物把它当做什么?

树叶还落在哪里?其他小动物看到了会把它当做了什么? 为什么小燕子会说:来信了,来信了,崔我们快到南方去? 问题要切中要点,围绕目标 案例: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叶子

老师提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树叶,目的让幼儿感受比较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不同,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1:这片树叶上有很多很细的茎 幼儿2:树叶上有小圆点,有花纹 幼儿3:生病了,上面有斑点等等

-------老师如果这样问:看一看,比一比,这些树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锁定并缩小探索的主要内容 分析教材:

1、诗歌简单,结构工整,贴近幼儿,幼儿容易掌握,对于大班幼儿可增加难度,拓展思维进行仿编。

2、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同时要理顺什么事摇篮,它的宝宝是谁?为什么说是他的宝宝?

3、幼儿经验有限,仿编时需要老师的示范引导,才能更有效。 分析幼儿:

1、诗歌内容贴近幼儿,如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等幼儿很熟悉,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与语言情感容易让幼儿产生共鸣。

2、诗歌共4段,结构工整,意境优美,朗诵起来很温馨、舒服的感觉,幼儿会兴趣。

3、幼儿对仿编经验不足。 目标制定:

1、理解诗歌中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中摇篮与宝宝温馨优美的意境,学习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已有的经验学习仿编诗歌。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环节设计:

(一)引题

以摇篮引入,如:你们睡过摇篮吗?有什么感觉?、(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朗诵诗歌

提问:诗歌里说了什么?(第一遍,初步印象)

2、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

提问:诗歌里那些是摇篮?谁是它的宝宝?为什么是它的宝宝?是什么让宝宝睡着了?(重点:理清关系) 3 朗诵诗歌,体会意境

引导幼儿用轻轻的、温柔的声音朗读 (三)尝试学习仿编诗歌

1、引导学习仿编

蓝天使摇篮,还可以摇着什么宝宝?是谁摇着宝宝睡着了?

2、拓展思路,以身边的事物为内容学习仿编 如:教师出示树叶,树叶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

3、幼儿选择图片,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活动设计体现:

1、每一个环节紧扣目标,目的性明确

2、环节清晰,有层次,循序渐进

3、重点突出,有策略解决难点

4、问题设计层层推进,拓展思路,简明扼要

五、片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对片段教学的虚拟情景把握不够好

片段教学应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片段教学没有学生,新课程理念中所强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无从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景,这样只能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就是说我们既是老师,有时候也要充当幼儿,同时扮演两种角色,适当的表演。

(1) 只做教师的事,仅仅有引导,评价。会给评委一种空洞无物、简单、随意听不明白的感觉。

例如: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哦,哦,很好,你们都很聪明,很有现象力? 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无法了解老师问的问题是什么?孩子回答了什么?感觉听不明白,如果改一改,加上幼儿的语言就不一样。 案例: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儿:是小花

教师:哦,很好,还有吗?、幼儿:是绵羊

教师:哦,有点像,你也说说 幼儿:我觉得像小鱼 教师:很有想象力

(2) 备课时应预设幼儿的回答有变化,不要千篇1律

活动中有的老师有设计幼儿的回答,但多数都是一提问,孩子就回答正确了,但是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会这么快切入主题吗?因此我们应该在备课时预设幼儿可能会说出一些内容,预设的内容可以是正确的,可以是答非所问,可以是与答案接近的,通过对自己预设的这些问题回答,通过教师教学策略的引导,突出本次教学活动,或者本环节教学的重点,关键点,这样评委就会觉得你有抓住活动的重点进行教学,有较强的组织幼儿的能力,并能体现活动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单一,没有针对性

多位老师再对幼儿的回答、表现进行评价时用到“真棒”,15分钟的片段教学用到5-6次。这样的教学评价对幼儿的意义在哪里?教师“教”、“导”的水平体现在哪里?所以如何进行评价是保证片段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例如:

教师:春天来了,可爱的小雨点来和大家做游戏了,你们也一起来吧。(春雨沙沙歌表演进场)

教师:大家歌声动听,动作也很优美,小雨点也想表演一个节目。(朗诵儿歌) 这是对幼儿表现评价,能体现教师在活动中不仅只在片段教学,还能及时有效的组织幼儿,对幼儿的表现及时评价,有助于幼儿继续学习。 教具制作的关键点

(1) 科学性、艺术性、操作性、创新性

教具制作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心灵手巧”,不仅体现外在教具制作的美观,大方,画面好看,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具还能体现教师技能水平,是否吃透教材,对活动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是否到位。

例如:制作《小雨点沙沙》:

在制作教具时先分析,活动重难点,完整挂图及图谱有什么侧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理解诗歌:为什么鱼儿、花儿、苗儿乐的张嘴巴,摇尾巴,向上拔?理解词语:沙沙沙、拔

重点是什么?-----了解诗歌结构,学习续编诗歌。

在教具的制作上,能否通过直观的教具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沙沙沙(有节奏感的雨点)、张嘴巴(活动教具:折叠的花,说到张嘴巴就可以翻开),摇尾巴(尾巴能活动的鱼),向上拔(抽拉式贺卡,越拉越长)。这些都应该是大张的教学挂图的内容,在画面的安排注意主题突出,重点突出。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图谱的运用就是最合适了,但是图谱应该怎样出示,什么时间出示,就关系到下面的问题。

(2) 教具出示时间是否恰当,摆放位置是否合理

在片段教学开始前,应该对教具的摆放,操作先后顺序心中有数,有利于片段教学的顺利进行,不至于让评委等待,也就体现教学活动中不让幼儿等待,并体现教师对活动内容的熟悉度,熟练度。

例如:《小雨点沙沙沙》的图谱出示时间应该在幼儿学会儿歌,整体跟念的时候,边读边出示,接下去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新的教具可以使孩子们眼前一亮,目光就能一直追随的老师,跟着老师的问题继续发现,思考。孩子续编可以说出许多不同的东西,这时候图谱没有怎么办?教师简笔画的水平可以在这时候展示一下,孩子说什么,老师就画什么。

4、要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除了要通过理解、分析教材展示自己的素养以外,还应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让评委对你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要做到: (1) 要自信,充满热情

这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老师没有自信,那怎么教学生?而在片段教学中,更要自信,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要面带微笑,步伐有力,先向评委深鞠躬,问一声“评委老师早上好!”声音要洪亮气力要充沛,这就开了一个好头。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你要调动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力,用亲和的微笑和自信的手势,充分展示你的风采,充满激情地进行片段教学,有了激情甚至可以掩盖一些你的瑕疵。 (2) 扬长避短,展示才华

画画很有一手,就不要忘了来一幅简笔画,如果有表演天赋,唱唱跳跳的演一遍 也能增色不少;还有如果你才思敏捷,临时来一首相关的诗歌。诗歌朗诵,讲述故事,一定要充满感情的(能把自己都感动)来一段,(故事诗歌等教师只要朗读一遍即可),要评委会觉得你的功底很好,从而为你的片段教学加分。

(3) 想办法表现你的教学机智,灵活把握,让评委感受你的教学智慧。

你可以有意的假设孩子提了一个偏难的问题,说:哦,你提的问题老师还没想到呢?我们一起思考吧。

六、片段教学的评价

活动目标:明确、操作性强,能体现《纲要》精神 活动环节:围绕着目标开展,紧扣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突出重点,较好的运用方法、策略解决难点 教学方法:多样,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环节架构:活动结构安排科学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体现目标落实和推进 组织形式:关注教与学的方式,体现多形式的师幼互动,支持幼儿学习。 讲解示范:讲解简明,动作规范到位

时间安排:分配合理,(环节的安排详略得当)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有效内容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简练清晰,富有感染力,肢体语言形象生动,切身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观看片段教学视频)

片段教学评分标准及内容

主题、讲座、内容

作文讲座内容

讲座内容总结

教学片段

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讲座内容
《片段教学讲座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学讲座内容 片段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