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智慧教学与教学智慧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2: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智慧教学与教学智慧

——与陈大伟、黄爱华老师对话

胡爱民

四月十一至十三日,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陈大伟教授受黄爱华老师之邀,来到深圳市福田区,给全区中小学各个学科组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会后,陈大伟教授和黄爱华老师就“智慧教学”与“教学智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深刻的对话。当时,本人有幸参与,聆听了两位“智者”的对话,受益良多。

关于智慧

胡爱民(以下简称“胡”):目前我们正和黄爱华老师一起,在思考“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的问题,就“智慧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陈教授也看了一些记录我们前段时期思考的材料,不知您对“智慧课堂”和“智慧教学”有何看法?

陈大伟(以下简称“陈”):提到“智慧课堂”、“智慧教学”,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智慧”的特征是什么。古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为什么“智者”、“仁者”会“乐山”、“乐水”呢?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流动性。水无色、无形;放于方器则方,放于圆器则圆,随形而运。智慧在这一点上和水具有共通的地方,智慧一定具有流动性,具有灵性。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智慧的流动性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也有反映,他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智慧是在应用当中产生的。在“智慧课堂”当中,我们就要思考,怎样让知识活起来、动起来,让知识具有流动性、生成性和实践性。

黄爱华(以下简称“黄”):知识并不等于智慧。我们当前教育的一个盲点可能就是,认为教给学生知识就等于传给了学生智慧;并没有意识到获得知识与成就智慧的差距在哪里。成就智慧需要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的习得来成就我们的智慧,但并不等同于仅仅依赖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的获取是手段、是过程、是方法,而智慧则是我们的方向、目标和落脚点。古代哲人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若覆观指,以月为体,此人岂亡月体,亦亡其指。”可以很好地作为我们认识获得知识与成就智慧之间关系的注脚。

关于智慧教学

陈:学生首先是具有独立思考的、存在的社会化的人。人的基本人权首先在于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需要的是本领和知识,生活则需要的是智慧。所以,智慧关乎人的生存、关乎人的生活、关乎人的存在价值的问题。智慧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知识教学,首先是让学生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生存和生活的的本领;而智慧教学则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学会生活的智慧。例如,有这样一个课例,把一个真分数化成几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单位的和。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到非常激动,因为我心有所感、心有所悟,我悟出的是什么呢?这里面是非常有智慧的,这个智慧就是,当学生看到7/15 =() +() +()时,学生面对这长长的空白,想不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学生把困难看的很大,把自我看的很小;人与题的关系是“大”题与“小”我。这时教师教学的智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智力活动,进行实践、探索、尝试,解决了问题,最后老师问:“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后,你现在怎么看待古埃及分数问题?”学生说:“区区的小分数。”开始是把困难看的特别大,现在是人大起来了,困难小了,是“大”我与小“题”。这就是数学使得人获得一种自信,获得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我认同、一种自我认知。人在这些困难面前获得了一种自由和解放。它意味着数学蕴涵着人的意义获得的问题、人的自我认同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重新去理解、认识数学及数学教学的价值。

黄:从数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自我认同、自我认知,非常有意义。古人曾把人比喻为一个身藏宝珠而不自知的人,以为自身贫穷,费力地从外界去寻找财富,却不知道自己就身怀宝藏,就是一个宝库。大多数的教学都是在教学生从外面获取、吸收知识,而很少利用教学从内心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帮助学生审视自己,学生也就无从发现自我,也就无法认识自我的可发展性和无穷的可塑造性。

陈: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知识越多并不能构成智慧。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在数学中,智慧教学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数学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就在于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什么是“学生”?学生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数学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具体表现在数学的模型化、转换思想、替代思想„„是这些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中写道:“水池有一个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

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放水?”如何把这样的问题转化为对学生生活有影响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呢?它的模型反映的是什么?反映的是一个动态变化。长江上水库的水,多少小时放完,多少小时注满„„太满了,会有危险;不够,水白白地流走了。人口数量的变化,每天有人不断死亡和出生,死亡导致人口减少,出生导致人口增加„„这些是生活中的问题不是数学问题,我们就要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去认识世界,获得生活的本领。

关于智慧教学研究

陈:人们认识事物是有层次的。以教育研究来说,最高层次是研究哲学的问题。人们常说哲学是研究一切科学的科学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是对于一般方法的研究,去探索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本质的规律;再次是具体方法的研究,由于事物发展中矛盾的特殊性,需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黄:教师对于教学的研究是分层的。有的教师刚入门,急需研究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模式;积累一定经验后,认识有所提高,能够思考教学中的一般现象和规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思考;更高一层则是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入地思考,作出一定的贡献,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等,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大家”了。

胡:具体联系我们目前研究的“智慧课堂”、“智慧教学”,陈教授有什么具体建议?

陈:其实大道本同。教学研究也有立意的高下之别。我们可以站在“思想”的高度上进行研究,“思想”上的研究可以避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沿着梯子爬上去,爬到顶才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我们有些老师就做着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可以进行“路线”方面的研究,也就是我们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具体就表现为策略。还可以进行“模式”方面的研究,思考该分哪几步走,每一步又该怎么走。当然,也有对“方法”的研究,思考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这一步怎么走,下一步怎么走。总之,思想确定路线,路线指引方向,为模式和方法提供理论背景和行动基础。

黄: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课题的立意决定了课题的价值。

陈:具体到“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的研究,如果仅仅进行构建策略和模式的研究,则稍显高度不够,可不可以站在更高一些的起点上进行思考。要让别人知道怎样去做,但是又不能直白地告诉他每一步怎么走;就好比一个高明的作者著书立说,要写到某处时总会留下一点什么让读者自己思考。教学中也一样,优秀的教师总是会耐心等待;一个问题提出来后,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发现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和老师一样,见与师齐,他就会有成功感、满足感,觉得自我充实。

所以,研究不仅仅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要善于留白,为别人留下空间,能够发挥出他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研究的智慧。要做到心中有法,但不穷究方法;不能满足与方法,方法是穷究不完的。

黄:陈教授讲到了我们平日研究的硬伤。一般地,教师进行研究为追求实效性,力求便于推广,能够快速取得好的效果和成绩,因而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侧重于具体的操作模式、实施方法。就如同你说,方法是穷究不完的。场景换了,条件变了,默守固定的模式与方法也会南辕北辙。看来,如何在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的研究中做好两方面的平衡,也是我们需要用智慧去解决的问题。

关于教学智慧

胡:无论是智慧课堂还是智慧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黄老师对提升教师的智慧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黄:就目前来看,教师的能力水平与理想中的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有着一定的差距。我们曾有一种提法,即教师有教学新手、能手和高手。象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需要一切从新开始,这就是教学新手;工作几年以后,不断学习钻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成为教学能手;教学能手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地阅读、实践、反思,不断讲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追求教学的艺术,提升教学的智慧,即教学高手。但这似乎都与智慧课堂所需的教学智慧有着差距。

胡:如同黄爱华老师所言,一部分教师止于“技”,一部分教师止于“艺”,而对于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言,似乎要至于“道”。

陈:受到你们的启发,产生了一些思考。事实上,一部分教师的情况是,每天上完课后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思考,其教学的有效性都值得怀疑;一部分教师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其反思层次是教学技术,这两类都是止于“技”。另一部分教师反思技术层面之

上的东西,反思教学行为后面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止于“理”。更高层次上的就是止于“德”,是教师从道德伦理的高度去思考教育的价值,进行反思和追问。

教学智慧 智慧教学

教学智慧与教学实践

教师教学智慧

教师教学智慧

智慧教学学习心得

教学的智慧

数学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之我见

学问与智慧 教学反思

《学问与智慧》教学设计

智慧教学与教学智慧
《智慧教学与教学智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