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办学项目书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家政服务简述

家政服务是指家庭的主人将部分家庭事务中的琐碎、繁杂或带有一定技术性的工作指定给专业人士来代为完成的服务。

家政服务是一项跨世纪的“双赢”工程。一方面,它为广大家庭提供了保姆、护理、保洁、维修、家教、物流配送、家庭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因而把家庭的主人从琐碎、繁杂家务中解放出来,去从事他们愿意做的、想做的事情上来。另一方面,它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调查,家政服务业就业潜力巨大,至少可为我国提供500多万个就业岗位。

前些年,家政服务对于广大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只能在保姆中介市场中隐约发现其萌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摆在了面前。缩小第

一、二产业的比重,加大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既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服务经济),又顺应了家庭服务消费需求上升的现实状况。

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家庭服务员”这一职业,家政服务踏上自身的“职业化”发展道路。最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将发展家政服务作为扩大就业的一个新领域,此举将家政服务作为国家的正式职业来对待。

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众多家政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城市,有些甚至已形成一定品牌,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1

内部分工更加精细,服务内容开始分级。家政服务消费热业已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家政服务成礼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些商家把家政服务当作“谢礼”,回报客户;老板把家政服务作为“温暖礼品”,犒劳员工;儿女将家政服务作为“孝心礼”,献给父母。

现在“保姆”一词,已被“家庭服务员”一词代替,显示了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后,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家政服务的要求也日益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对家政服务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就成为必然。

现代家政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高技能的服务工作,对家政从业者的培训已成为家政服务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必须以技能为主要突破点,即以技能培训为主,兼顾理论培训。也是家政从业者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技能的必走之路。

二、政策环境

家政服务业相对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而言,被称为第三产业,也是最朝阳的产业,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该产业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有约70%的城镇居民对家政服务有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扩大就业,在发达国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已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0-70%,我国的各级政府均非常重视并支持家政服务业的发展。2010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发展家庭服务业的五项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43号)”,各市均成立了家政服务联席会议,纷纷响应中

2

央政策,将家政服务列为“促进就业,拉动内需”的服务平台,家政服务同时也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渠道。

三、本地情况

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预计2009年全国待就业人口将超过4000万人,其中约60%为“40、50”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江门地区总人口达412万余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133万人,农村户籍279万于人口;其中女性为180多万,占江门地区总人口的43%。

现在众多家庭妇女因为文化水平、自身综合素质及年纪的偏大等原因无法就业,成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家政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相对较低,是安置上述群体就业的重要领域。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已超过2300美元,正进入家政服务需求旺盛期,家政服务业吸纳就业空间广阔。然而,由于接受培训的人员供给不足、服务不规范以及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家政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要发挥地方优势、整合地方资源,通过对地方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将负担转变成经济收入支柱,江门是我国著名的侨民之乡,其妇女的勤劳贤惠是享誉中国乃至世界。但家政服务市场鱼龙混杂,其专业家政培训仍处在空白期。

由于家政服务业直接面向家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连,近年来,家政服务业作为一类即传统又现代

3

的服务行业,服务领域逐步扩展,服务分工更加细化,服务内容延伸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多业态、多样化的快速发展态势。因此,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及服务技能、服务态度就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希望通过此次联合办学,给失业以及待业人员有一个重新学习提高自身价值的平台,借助政府有利政策,从而扎实的从业技能,提高市场就业竞争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并体现自身价值。

四、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家庭服务社会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上升,家庭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每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掌握的情况,目前已有全国家政服务员供不应求,缺口在1000万人以上。

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增长的速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举世瞩目;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对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日渐加大。由于我国对家政行业定义模糊,对家政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起步较晚,所以造成了做保姆难、请保姆难、留保姆、保姆荒等问题。因此,调整从业者的择业心态、对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完善化的技能培训已成必然。

4

五、菲佣和大陆家政人员服务差异

在香港,家政服务人员被称为“家政助理”。家政助理的招聘、培训和雇佣有着不同于内地的做法。香港有家政佣工约25万人,菲佣约12万,印佣约13万,泰佣约5000人;香港的家务佣工素质较高,市场运作规范。

走在香港街头,经常会看见肤色、语言不同于港人的东南亚女性,或陪伴儿童上学、放学,或陪老人散步,或在菜市场购物;而到了公共假日,不论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中环遮打花园,还是一些离岛,几乎香港街头的每个角落,都成了她们聚会的场所。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享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曾一度垄断香港的佣工市场。但随着香港政府逐渐取消外籍劳工来港的地区限制,近年来菲佣已不如以往吃香。据香港入境处统计,菲佣占香港外佣的比例已由十年前的逾八成,跌至现在的五成三。反观另一女佣输出国印度尼西亚,在过去十年间印佣人数大增四倍,升幅惊人,与菲佣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菲佣”、“印佣”在全球可以称之为家政服务的典范,但其所从事的家政服务工种仅停留在普通的家务劳动上,在如母婴护理、病老人专业护理、婴幼儿早期教育及智力开发等专业知识上还有欠缺;并且大多数均是由内地和广东沿海地区迁移过去,所以在语言、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更倾向于国内化。

六、中家概况

5

深圳市中家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旗下有12家直属企业、3所家政专业培训学校、48家全国连锁加盟店。是一家专业从事家政服务、家政培训、管理及咨询的服务机构。公司现为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深圳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员单位,全国家政“百强企业”。

经过十六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知名品牌家政企业之一,也是深圳家政行业唯一真正能为社区提供全方位家政服务及培训的企业,可提供从家政服务员到“家教”、“别墅管家”、“育婴师”、“催乳师”、“保姆司机”、“厨娘”、“护工”、“养老护理员”、“母婴护理员”,“催乳师”,“保育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别墅管家”,“营养师”,“茶艺师”,“插花员”,“保健按摩师”等全方位的家庭服务。在全国家政行业率先通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先后参与中国第一部家政法规《深圳市经济特区家政服务条例》、中国“社区服务”国家标准、深圳市Q/SJHX《家庭服务行业系列标准》的起草。

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再就业工程及贫困地区“对口帮扶” 工程,公司与多省市160多家劳动局、妇联、学校等部门共建了广泛的劳务输出关系,并同20多个培训基地开展了订单劳务协作。先后同吉林省妇联联手主办“万名吉林大姐进深圳到中家”项目,同山东省广电局、团省委等部门合作引入“山东大嫂”、同四川省劳务办在深首推知名劳务品牌“川妹子”、与河北省妇联联手打造“河北福嫂”、响应政府号召支援地震重灾区重建家园,与四川省政府携手创建绵阳重灾区“姐妹花”、梅州“客家大嫂”、深圳“鹏城姐妹”等十大家政劳务品牌。

6

2009年5月,公司结合深圳家政市场现状,率先在成立了《深圳市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至好评,并被称之为“保姆大学”。

2009年11月,因中家职校的成功创办及社会影响,公司接受梅州市人民政府、市人社局的邀请,赴梅州地区创建了《梅州市华佣职业培训学校》,按照省委、省人社厅及市局及级的相关文件要求,开展双转移培训,并成功打造继“客家大嫂”家政劳务品牌,年培训量达4302多人,输出珠三角就业达2000多人/年,有效的带动了山区的经济发展,致使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脱贫致富。学校在经营期间,曾接待了广东省副省长肖志恒同志,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同志、世界银行考察团一行及省市各级领导的参观考察。

多年来,在全体员工努力奋斗下,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多次荣获“全国家政企业优秀品牌单位”、市政府授予“深圳家政示范单位”、“ 全国诚信服务优秀单位”、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连续两年被市人社局评选为“深圳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先进办学单位”等荣誉称号。

七、项目设立

1、项目名称

江门市中家职业培训学校

2、设立宗旨

打造“江门姐妹”家政劳务品牌,解决下岗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

3、设立方式

7

整合双方资源、发挥双方优势,开办家政劳务品牌培训学校,实现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就业地点:本地、珠三角地区、澳门)。

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政策扶持、培训指标、场地等支持。政府提供平台、协助学校在短期内迅速进入经营状态。

深圳市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整合自有资源,为江门地区办学提供资金、设备、师资、教材等。为江门市下岗、失业、新增就业人员提供 “母婴护理员”,“育婴师”,“护工”,“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催乳师”,“保育员”,“餐厅服务员”, “客房服务员”,“别墅管家”,“营养师”,“茶艺师”,“插花员”,“保健按摩师”等数十个工种的专业培训。

八、合作方式

1、经营形式:学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股份分配:采取股份制合作方式,江门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占20%股份,江门市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占80%股份。

3、场地及规划:教学、办公、住宿等场地由江门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提供(免租金1年)。深圳市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提供的办学场地做出如下规划,大门口办公楼做管理人员办公室和宿舍用(见图纸1),教学大楼1,2,3层做实操培训场地用(见图纸2)。

4、就业分配:

5、资金投入:首期投入预计16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的采购,一年内预计总投入380万元。

8

6、办学方式:学校以学员为本,实行多工种多证书制。坚持“懂理论、高技能、优上岗”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江门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深圳市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联合办学,主要以各类工种培训为主。

7、师资配置: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由深圳市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调配及本地招聘。

九、服务流程

1、招生宣传

政府在网络、在人才市场、远程招聘处给予招生宣传,学校采取业务员走村串户以及网络和招生广告的形式进行招生。

2、培训流程

培训采取深圳市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体系,按学员兴趣开展各工种专业培训,培训完毕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3、就业管理

根据学员就业意向,为学员提供本地就业、异地就业、灵活就业的多渠道就业(就业地点:本地、珠三角、澳门)。

十、发展目标

办学初期学校当以解决下岗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缓解江门市家政市场需求、规范当地家政市场以及解决珠三角、澳门“保姆荒”为目标。力求在一年内建立江门市最大、最专业的“保姆大学”;计划每年培训3000名家政人员,为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奠定基

9

础,同时与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联手打造“江门姐妹”家政劳务品牌,让利民工程深入人心;未来将以服务江门、辐射珠江三角洲、进军澳门为目标。

幼儿园延续办学请书

项目评价书

项目推介书

项目推介书

结婚项目书

残疾人项目书

项目认知书

项目启动书

项目建议书书

项目申报书

办学项目书
《办学项目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