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11:1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民汉合校”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巴州于1999年正式启动“民汉合校工程”。5年来,全州合并学校109所,基本上完成了“民汉合校”任务。主要作法是: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在实施‘民汉合校’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依法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绝不为合校而合校。”宋维东说。对条件成熟的学校,如“一墙之隔”、“一路之隔”的学校,该州采取必须合校的思路;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该州提出要创造条件,为合校作好准备;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必须是“民汉合校”。 巴州所属的库尔勒市一中、二中、五校、六校均属“一墙之隔”、“一路之隔”的学校,该州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将4所学校合并成2所学校。合校后,学生就近入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校规模扩大了。且末县新扩建学校实施“民汉合校”后,教学资源得到整合、优化。若羌县以危房改造为契机,加快“民汉合校”步伐,如今,若羌县中学和若羌县小学教学楼已成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保证投入 稳妥推进 尽管巴州各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县市的财政自给率仅为30%左右。但是,各县市党委、政府却把实施“民汉合校”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把“民汉合校”作为百年大计工程,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宁可在别的方面压缩一点,也要保证“民汉合校”工程的资金投入。 博湖县将7所中学合并,成立了博湖县中学,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10800平方米教学楼。为筹措建设资金,该县县委、县政府将出售凯泽蕃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产权资金313万元,全部用于民汉合校工程。 几年来,全州用于民汉合校的经费投入已超过2亿元。 加强融合 资源共享 巴州农村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师配备很不平衡,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民汉合校”,该州不断加强融合,使少数民族教育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组织管理走向规范,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缓解了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 合校后各民族师生之间更加团结和融合,各民族师生坚持统一编班统一教学计划,统一作业布置,统一评比检查,进而缩小了民族间教育水平的差距,缩小了民族文化差异。

“民汉合校”

“民汉合校”工作经验交流2

民汉合校工作汇报材料

校长民汉合校做法汇报

民汉合校双语教育促和谐

民汉合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和田地区第一中学民汉合校普通高中

富蕴县“民汉合校”高级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

民汉合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喀什市第十九中学民汉合校2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