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03 16:1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问题综述

(周口师范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近些年来,有关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研究涉及教学要素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总结。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研究问题综述

十几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环境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探讨也蓬勃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突破。就不完全统计,此方面的相关论文,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期刊上发表的就有万余篇。经过梳理,可以把他们研究涉及的领域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面临的新形势的分析

研究者在肯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前提下,总结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简单概括有三大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认识;另一方面它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选择的多样化趋势更为明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下,西方依旧推行其“西化”、“分化”的图谋,加紧文化意识领域的渗透,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如何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有效的武装在校大学生值得进一步的深思。

再者,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虽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信息的传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但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品质。如何应对,是新时期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对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研究

就学生而言,关于他们政治取向、价值观念、心理健康状况、道德诚信水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颇为丰富。通过这些调研成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渴望祖国繁荣昌盛;同时,他们也具有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体意识强化、道德意识复杂化等思想特点;而政治和道德观念模糊,缺乏道德责任感和心理失衡问题也较为普遍的存在。

就教师而言,许多学者对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必备素质以及对教师的保障、评价、激励机制做了系统的调查分析,指出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师思想上也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变化,滋长了一些消极的东西;同时,面对新情况,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就此,研究者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向“专家型”发展的思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倾注。需要指出的是中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流砥柱,对他们特点、存在问题和相关解决对策的研究理论成果所占比重较多。

三、对教学实施过程的研究

第一,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纵向来看:教学内容的改革反映了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认识的重视和深化;横向来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国家意志性、马克思教育的常识性与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的统一,突出了课程对学生立场、观点、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研究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以人为本,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内容涉及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为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根本途径,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多个领域,力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对教学形式、手段及途径的研究:主张“开拓创新”是此项研究的显著特点。提倡打破传统教学的“填鸭”模式,在肯定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多种渠道。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以及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学生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等方面。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些学者指出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教学途径上需要特别注重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研究,衔接主要指的是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工作、心理工作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过渡。具体来讲,首先指出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问题是多年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功能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然后探讨具体的解决办法:通过教学改革,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质,从学生身心发展的承续性及不同阶段的特殊性出发,建构了一套完备的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和评价的良好过渡体系。提出了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不同的阶段,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行的详细计划以及具体任务。强调指出在教材内容上中学教材“多、难、深”,不利于高校“两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衔接,高校和中学教材中有关知识的重复应该全盘考虑,适当增删。具体措施为: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为基础,增强德育工作的效率;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加强实践环节,使理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

第三,对教学反馈检测手段的研究。研究主要倾向于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笔试测试方法,立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主张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察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第四,对教科书编写的研究。在突出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关系的前提下,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反映当代社会的最新成果,紧跟时代的步伐;既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既要表达教学的要求和标准,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感悟和活动的空间。例如,关于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的改革:研究者一般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它对学生素质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其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涉及社会、学生个人、教材与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处理好教材的相对性与形势发展迅速性的关系、处理好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处理好与中学经济常识的衔接关系、处理好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疑点之间的关系,并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再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改革:指出哲学是一种智慧,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培养的学科;哲学具有不同于自然学科的历史性和思辨性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教学探讨中,研究主张在教材中应该多增加历史性和思辨性的材料,关注哲学原理课教的时代性。课堂应结合其学科特点,多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

四、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状况的概述

研究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认知规律、教育规律共性概括的基础上,着重从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别入手,分析了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地位、内容、方法及途径的不同,系统总结了它们各自的特色,从而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博采众长,吸收借鉴有益经验,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国外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在地位重要性的认同上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在内容和手段上,坚持灌输和渗透相结合,以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为主要形式;对学生的教育遵循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进行;既重视思想知识的内化过程,更强调通过实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活动。

总之,近些年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过,并且涵盖了教学构成要素的各个方面。虽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各部分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统一性:既统一于社会、时代和形势的需求之中,也统一于教育主体的要求、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三者的关系之中。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代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会进一步地在动态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7月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北京: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5日

[3] 田永清:《浅谈政治工作者的基本功》,《教育艺术》,2003年第12期,第10—11页

[4] 刘莉:《经济全球化、文化霸权与大学生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16—17页

[5] 陈正发:《高校校园文化的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前沿》,2004年第9期,第128—130页

[6] 冯向东;《推进学分制——教学制度与观念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第59—63页

[7] 卢春樱《略论高校“两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衔接》,《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月,第71—73页

[8] 肖浩:《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探索》,2003年第4期,第87—90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婚姻观念变革

谈你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职业观的变化

三十年来折太多

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文献综述

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文献综述

高校土地利用模式探讨文献综述

近三十年来大跃进运动发生原因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