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施方案

农业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3 08:32:12 来源:实施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订单农业实施方案

工商局开展涉农合同帮扶 推进订单农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省、市工商局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支持发展订单农业的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合同帮农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订单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服务“三农”发展这一中心工作,以合同帮农为抓手,着重围绕订单农业合同指导、监督、执法等各项职能,在建立完善合同帮农工作机制上狠下工夫,着力推进订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推进订单农业有序发展,关键在于规范合同签约行为,重点在于提高合同履约率,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任务是加强合同行政指导、支持、服务和维权力度,着力抓好法律宣传、签约指导、纠纷调解、打击合同欺诈,延伸职能,履行职责,维护涉农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措施

开展农业订单帮扶是一项新工作,各工商所要围绕以下重点内容,加强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合同意识,引导农民在农资、农产品交易活动中签订书面合同,使农民掌握签订合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促进订单农业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对涉农企业的检查指导。各工商所要对辖区内的涉农企业迅速摸清底数,掌握订单农业合同份数、合同面积、合同金额和农户数量等。重点检查涉农企业制定的合同条款是否完备,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含有损害或者可能损害农户合法利益的格式条款。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指导涉农企业予以改正。要主动与涉农龙头企业联系,指导和帮助涉农龙头企业以农副产品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基础,在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的前题下,严格审查和修改现行的各种订单。

(三)发挥职能抓好服务。充分运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不断提升涉农企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订单农业,逐步扩大我县涉农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在涉农企业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创建活动,帮助企业达到合同信用优良,要积极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力争培养造就一批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

(四)加强订单农业监管。要围绕农业订单的履行过程,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打击合同违法行为的力度,维护农业诚信环境。重点对以订单形式推销伪劣产品、订而不收、以及利用合同骗取农户财物、非法抢购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切实维护广大农户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沟通,强化领导。各工商所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力度,要针对当地农业生产、交易的特点,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从健全工作组织,制定发展措施入手,积极为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与订单农户的沟通。各工商所要加强与辖区内订单农户的沟通,及时掌握农户在发展订单农业中产生难点、热点问题,加大整治合同违法行为的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保障订单农业生产正常进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

(三)明确责任,落实目标。各工商所要强化目标责任制,定岗定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对订单农业的行政指导与监管任务落实,明确帮扶重点,确立帮扶目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附表:工商局涉农合同统计月报表

工商局 2012.3.26日

推荐第2篇:农业实践实施方案

“走进农田,体验人生” 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技能,达到沟通、理解与共建和谐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方式:

结合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把课堂从学校转移到农田,一是在学校周边联系确定部分林果地,做为学农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实践活动;二是引导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农忙季节参与家庭或农村亲戚的农业生产劳动等。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实施措施。

2、实施阶段:根据制订的实施方案,切实加以落实。

三、活动时间:2010年10月

四、活动参加人员:学管处成员、林果基地工作人员、七年级学生

五、活动过程:

1、作动员讲话。

2、带领学生劳动。

3、讲解花木知识

4、带队教师做活动总结

5、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六、活动预期效果:

1、劳动体验

我校学生虽是农村孩子,生活在农村,可随着他们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的日渐升高,他们对劳动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学生将劳动曲解为仅仅是扫扫地、洗洗碗、烧烧饭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和繁重农活的真实体验。为此,我校针对这一现状,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田。针对本地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这块资源,组织学生去农田参加实践活动。适当的田间活动,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2、亲情体验 农村的孩子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而孩子却不理解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会从父母的角度为父母考虑。本次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忙碌与劳累,感悟亲情。

七、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写实践心得,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农活的艰辛,增强了劳动自豪感,更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推荐第3篇: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

枣庄贵诚农资有限公司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工、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可靠保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整合力量逐步建立起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总体目标 。近两三年内,建立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形成5大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一是以台儿庄贵诚农资公司为龙头,建立涛沟桥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二是以贵诚农资峄城分公司为龙头,建立峨山小麦、玉米、西瓜生产基地;三是以贵诚农资峄城分公司联合市果品公司为龙头,建立榴园镇优质石榴生产基地;四是以薛城贵诚农资公司为龙头,建立周赢牌蔬菜与土豆生产基地。——争创5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三、抓好主导产业开发,实行重点引导

①优质水稻产业及产品开发。在台儿庄邳庄镇涛沟桥选取水田200亩,作为示范田,其中:100亩水稻生产绿色有机产品,主要销售对象是购买者食用。另100亩进行高产试验,以追求高产为目标,其产品主要用于加工饲料。通过示范带动,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稻米深加工。

②优质小麦、玉米产品开发。在峄城峨山镇仙人桥选取大田200亩,作为示范田,其中冬小麦生产绿色有机产品,主要销售对象是购买者食用。200亩夏玉米进行高产田试验,以追求高产为目标,其产品主要用于加工饲料。

③西瓜产业及产品开发。在峄城峨山镇萝藤选取大田100亩,作为示范田,主要是加快发展无公害西瓜和有机西瓜,发挥区位特色优势,提高西瓜生产和质量水平,弘扬“萝藤西瓜”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使“萝藤西瓜”走出枣庄,走进全国市场。

④石榴产业及产品开发。在峄城榴园镇万亩石榴园选取300亩,作为示范基地,将石榴这种绿色食用水果作为我市特色产业,通过精选、包装加大优质石榴的商品化;通过联合生产加工企业提高石榴产品的深加工增值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榴农收入。

⑤周赢牌蔬菜与土豆产业及产品开发。在薛城周营镇铁佛村选取100亩大棚作为辣椒等蔬菜示范基地,选取200亩大田作为土豆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农超对接推进蔬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

四、抓好标准化生产,实行重点管理

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品牌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带动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供销社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必须全面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要相应引导培育一批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抓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加强对基地农民的培训;要在5年内实现由龙头企业带动的按农业标准化要求生产的农产品产量达到50万亩。

五、主要推动措施

1、完善组织模式,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示范田采取“公司+农户”的“合同制”模式。即是指公司通过与农户(村干部负责组织并担保)签订合同,在明确三方经济责任的基础上,以直接的业务往来向农户提供服务的一种经营方式。合同方式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围绕一种重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保证产品的销路或收购,在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合同与广大农户结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实体。

2、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效益。①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强化管理,通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②引进、培养农业种植、饲养、加工、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链式发展。③加大对种植、养殖业户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专业技能。不断革新、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3、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扶持政策。公司要认真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及各级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有关文件精神,聘请联合农业专家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问题,在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大农业项目的申报、建设的力度,争取扶持农业产业化的专项资金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事业的发展。

4、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是通过国家和省、市农业项目,争取农业产业化建设投资。二是要广泛合作,吸纳各行业投资人、个体工商户投资开发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培植和壮大产业龙头。三是要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四是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2009-12-28

推荐第4篇:高效农业实施方案

潘村湖农场“十二五”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农垦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场高效农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省农垦集团公司《关于加快职工身份田发展高效农业的意见》精神,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职工身份田为载体,以提高亩均效益为中心,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集中,形成规模”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场土地集中连片、组织化程度高、职工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用工业化的理念加快高效农业发展,突出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扩大区域优势,创优农业品牌,进一步提升高效农业水平,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职工增收、农业增效、示范带动作用增强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我场现有地理、资源、人口、就业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有发展前途的大棚蔬菜、景观苗木、露天蔬菜以及畜禽养殖等产业,逐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

2、坚持集散并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集中、形成规模”总体思路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到发展的渐进性、认识的不同步性、各管理区条件的差异性,除在场统一划定的集中区内发展外,鼓励各管理区利用职工身份田在本单位划定规划区,鼓励管理区内身份田流转,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努力形成千家万户竞相发展的局面。

3、坚持科技领先、抢占上游的原则。通过应用新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此基础上,使我场高效农业逐步由基地型向科技与基地结合型转变。

4、坚持多方投入、农场扶持的原则。鼓励职工联户发展,鼓励专业大户来我场发展,鼓励中介服务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场出台扶持和优惠政策,推动我场高效高效经济作物取得突破。

三、目标任务

—2011年,全场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总面积不少于2800亩,其中场集中区蔬菜面积不少于650亩,景观苗木不少于350亩,管理区规划区高效田面积1800亩,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润950万元,亩均效益3400元,职均增收2800元。

—2012年,全场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总面积不少于4000亩,其中场集中区大棚蔬菜面积不少于1000亩,景观苗木不少于1000亩,管理区规划区高效田面积2000亩,实现产值2950万元,利润1380万元,亩均效益3450元,职均增收2850元。农场开始筹备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实现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化奠定基础。

—2013~2015年,根据农场发展情况,进一步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初步建成龙头企业,基本形成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化。

四、区域布局

场统一划定高效农业发展集中区,分年度布局如下:

—2011年,将二分场蚕桑队及其周围土地设臵为农场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集中区,在集中区内,统一种植蔬菜;利用农场沿主干沟、主干道周边的土地统一进行景观苗木种植。各管理区也要相对集中规划高效田种植区,便于职工集中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禽养殖,形成规模。(各管理区具体面积安排表另行下达)。

—2012年,除2011年的原有土地继续发展高效作物种植之外,再扩大利用

一、二分场土地,统一种植蔬菜。各农业管理区继续扩大本单位的规划区,种植蔬菜或其他高效经济作物。扩大农场沿主干沟、主干道周边的土地景观苗木种植,并在紫阳分场进行景观苗木种植。

—2013~2015年,场规划集中区继续在

一、二分场扩大,统一发展蔬菜及其种苗。完成全场所有主干沟、主干道周边苗木种植,扩

2大紫阳分场景观苗木种植面积,各管理区规划区应继续扩大。农场在生产、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龙头企业。

五、推进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分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是全场工作的重点之一,场成立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年度计划、优惠措施、奖惩规定并组织实施。各农业管理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本单位发展计划、划定规划区,搞好职工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

2、加大投入,大力扶持。

⑴以私建公助为主,农场建设为辅,大力发展大棚蔬菜。

对进入规划集中区,按农场统一规定搭建钢质骨架大棚,种植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职工每建一亩大棚,履行相关手续后,农场给予8000元借款,借款期限四年,分三年还清,第二年还借款的30%、第

三、四两年各还35%。四年内大棚停止使用的,在停止使用时一次性还清借款,否则大棚产权归农场所有,有差额的,补偿农场差额。

农场根据规划需要在场集中区适当建设大棚,产权属农场,由职工承租,租赁期三年,第一年免收租赁费,第二年收取租赁费500元,第三年收取租赁费1000元。承租不足三年,实际收入两年以内的,分别按500元、1000元收取租赁费。三年后,租赁钢架大棚的职工愿意购买,按大棚钢架原价60%价格转让给职工,或者由职工继续承租,租金相应调整。对由农场出资购买钢架建造大棚的,每个职工最多承租2个大棚,农场建设大棚不足时,由职工按自建大棚办理。

⑵对进入集中区,按统一规定搭建钢质骨架塑料大棚的,种植一年后,经农场验收,每亩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搭建普通塑料大棚的,种植一年后,经农场验收,每亩给予一次性奖励500元。同一大棚不重复奖励。发展露天高效经济作物的,农场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对示范带动作用较好的,也可以给予适当奖励。搭建大棚的职工如不能连续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大棚可以在本场职工内部转让,但不

3得转让给场外人员。

⑶凡农场职工当年发展露天高效作物4亩以上(含4亩)的,农场根据职工种植作物品种不同,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可以给职工每亩垫付500~1000元的流动资金。亩纯效益达2000元以上(含2000元)5000元以下的,经考核,每亩奖励200元;亩纯效益达5000元以上(含5000元)的,经考核,每亩奖励300元。对已经获得奖励的高效田,下年不重复奖励。

⑷进入集中区的种植户,土地承包费用按当年职工招标田上交的产品量及同期当地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入园户必须按规定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并签订合同,如不按合同要求种植了其他作物的土地承包费,按当年全场招标田最高标准的120%收取,并解除合同收回土地。同时,土地不得转包给场外人员。

⑸对发展日光温室大棚或其他高效农业设施的农场职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商定扶持奖励政策。

⑹对职工在场集中区、分场规划区内发展高效农业的,免收当年的排水费、水利基金等费用,国家有补贴时可一并享有。

⑺职工享受农场相关扶持政策的程序为职工申请、相关单位批准、农场审核、所属单位与职工签订合同。

3、示范引导,优化服务。采取积极措施,引进科研机构、投资者,引进大棚蔬菜和其他高效种养殖生产大户,为农场职工搞好示范与技术服务,鼓励头脑灵活、善经营、有门路的农场职工牵头从事原材料、种苗、农资、技术等中介服务。农场及各农业单位要把高效农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帮助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

4、加大宣传,提升形象。要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走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场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教育职工转变观念,形成“人人想发展、个个讲发展、户户争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干部、党员、职工代表等先进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

4鼓励他们带头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带领职工致富。

农场要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系,提升生产技术,主动与批发市场、加工企业、连锁超市对接,尽可能延伸产业链条。场机关部门以及党支部、工会、女工委等群众性组织,要发挥与地方相关部门关系密切的优势,积极当好桥梁和纽带,在发展高效农业旅游、休闲观光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5、任务分解,量化考核。对管理区每年安排年度指标,落实到单位,年底进行综合检查,量化打分,机关各部门要加强对蹲点管理区职工的引导,任务量与蹲点单位挂钩。

继续把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列入管理区百分制考核办法,与绩效工资挂钩。对发展高效农业成绩突出的个人、单位,予以奖励。对落后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班子进行调整,直至降职、免职处理。

六、奖惩规定

1、农业管理区当年超额完成场下达的目标任务,除按《场双百分制考核办法》给予加分外,每多1亩大棚,奖励管理区班子成员200元(管理区主任35%,分场负责人45%,下同);每多1亩露天高效经济作物,奖励班子成员50元。依次累加,上不封顶。机关部门的奖励与蹲点单位挂钩。

2、农场职工成功引进场外大户或机构来我场发展高效规模种植的,50亩以上,一次性奖引进人2000元;100亩以上,一次性奖引进人5000元。

3、农业管理区未完成发展高效农业目标任务的,除按《场双百分制考核办法》给予扣分外,每少1亩,扣减管理区班子成员当年奖金50元(管理区主任35%,分场负责人45%),依次累加,直至奖金扣完为止。机关部门的处罚与蹲点单位挂钩。

七、其他

1、本方案经场职代会通过后实施。

2、本方案由场发展高效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实施细则。

53、在本方案实施过程中,如遇国家政策性调整或农场生产经营需要,本方案将做适当调整。

6

推荐第5篇: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市“设施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在总结几年来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制定2009年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设施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政府扶持以“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为原则,立足发展“名、特、优、新”品种设施大棚栽培,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热带高效农业的科技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

二、设施农业资金安排及实施单位

2009年市政府投入设施农业发展资金7000万元,其中瓜菜设施农业和果蔬储存项目资金1900万元,花卉设施农业资金5052万元。

(一) 75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朗芒田洋建设瓜果菜设施大棚150亩(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崖城是我省重要的瓜果菜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设施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郎芒田洋建设150亩钢架大棚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

(二) 88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建设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是我市在建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使用后将有助于解决崖城地区及周边地区果蔬“烂市”情况,解决农民果蔬销售、运销难题,提高果蔬的利用价值,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规模200多亩,目前企业已投入建设资金6000万,缺口资金2000万,政府扶持资金880万。项目资金由市农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 270万元用于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化建设(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实施)。我市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设施大棚标准每亩1万、3万、5万、8万不等。在全省还没有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和大棚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的情况下,我市投入270万元用于建设样板工程,制定适应不同作物和栽培环境的6个大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由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验收通过。业主为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实行报帐制。

(四) 420万元用于支持市公安局戒毒康复农场建设兰花基地。建设兰花大棚30亩,其中温室大棚10亩,扶持发展戒毒康复农场生产项目,解决1000多名戒毒人员和留场就业人员工作。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五) 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高峰地区老百姓脱贫难度较大,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建议扶持该地区发展兰花产业。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100多亩亩,计划投入1475万元,目前已投入300万。基础设施已完成、建好大棚20亩。根据《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加快兰花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三府〔2008〕189号文件)第七条“支持农村兰花专业合作社扩大兰花生产规模,建设总体规模超过667平方米的,一次性给予60元/平方米扶持”规定,安排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六) 4133万元用于扶持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在亚龙湾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园。该项目用地位于亚龙湾二期开发区内,规划为基本农田。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公司自筹资金8700元,建设规模2755亩,建设成集玫瑰种植、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该项目可以填补我市玫瑰花发展的空白,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美化亚龙湾环境,带动亚龙湾周边村庄群众致富。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排灌系统。土地租金每亩1400元,每十年递增10%,政府扶持4133万元以固定收益回报金1100元/年,分14.2年全部回报给农民。业主为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项目资金由田独镇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相关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管理。由市监察、财政、发改、审计、农业、林业、科信等部门组成三亚市2009年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设施农业项目的指导、服务、监督、检查及验收工作。

(二)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度。各项目实施单位资金拨付由实施单位提出申请,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核,由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审计,再由项目资金管理单位按进度拨付各实施单位。

(三)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尽快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推荐第6篇:阿克苏地区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阿地农字[2011]79号

阿克苏地区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各县(市)农业局: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适应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我地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

1、加强标准的制订(修订)。依照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按照目标市场要求,并结合我地农业发

展特点,制订和完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洋葱、白菜、辣椒、甘蓝、豆角、西红柿、苹果、梨、红枣、核桃、葡萄、西甜瓜等质量安全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配套的农业机械作业标准、农用投入品使用标准、采收储运标准等技术资料。

2、加强农业标准化宣贯力度。编印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材料,并下发各基地(管理区),确保各基地(管理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生产技术规程、农用投入品清单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定期对农业技术员、质量安全员、基地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在农产品生产范围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宣传培训活动,让农业生产者真正掌握农业标准,准确实施标准,确保取得实效。

3、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按照HACCP、

ISO9000、SO900

1、ISO1400

1、GAP等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要求,推广 “工厂化”生产管理模式,推进标准化技术的实施和应用。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销售”,通过标准化体系的推广和运用,实现农田设施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指标体系标准化、作业程序标准化、环境管理标准化、采收储运标准化。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1、完善区域检测中心检验设备和人员配置,依托农业部门和社会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农产品

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及目标市场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投入品的质量的监测,防止假冒伪劣投入品流入市场,按照标准坚决淘汰高毒、高残农药投入品品种,推广高效、低毒、无害、安全投入品。

3、定期发布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三、规范农用投入品管理,杜绝不合格投入品使用

加强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控制,严格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准入、专营、专供、专用综合管理。各基地(管理区)使用的农用投入品全部由生产技术部农用投入品配送中心归口管理。农用投入品配送中心要制定合理的农用投入品配送制度和配送流程,建立农业投入品进货和销售档案,对每次所进的农业投入品名称、来源、数量、时间、批次和主要去向及时登记建档。

四、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确保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各基地(管理区)要按照基地田块编号建立田间管理档案,做好原料生长过程中农事操作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采收记录、销售记录等,并及时上报品质管理部,由品质管理部统一录入电子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从田头到销售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追溯系统。

五、实施农机统一管理,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

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农机管理要实行三到位,即技术落实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服

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办法”和“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加强农业机械保养和维修,实现农机的集中停放和统一调度,建立健全农机管理档案。

六、其它

1、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2、制定切合实际的环境建设和保护措施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3、加强农田水电、农机具、林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并完善相关措施。

二○一一年七月七日

主题词:农业 标准化 方案内发:局领导、局有关单位

阿克苏地区农业局2011年7月7日印

共印:汉文十份

推荐第7篇: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玉屏侗族自治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用标准化的理念来管理和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竞争力,创名优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全面发展,根据《xxxxx》,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我县规模农产品、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油茶、金银花等主导产业,抓住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三个重点,健全农业标准、农业监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三大体系,实施“放心农产品”工程,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创名优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 的原则,建立三个体系,结合我县新型工业经济建设和质量兴县规划,以主导产业建设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抓好油茶、金银花等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

(一)优质油茶产业:以XXXX为依托,重点抓好XXXX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二)金银花产业:以XXXX为依托,主要抓好XXXXX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对上述示范区采取分类实施的办法,2010年要完成标准制、修订及基地规范工作,2011年要完成标准宣贯,标准要进户下田,要进厂下车间,基本实现产、加、销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县特色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示范区农民及龙头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在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并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使我县农业走优质高效的路子,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整体实力。

三、工作重点

(一)收集组织实施种子、苗木、农药、肥料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信息,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

(二)有计划地组织制定出种植规范,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严格组织实施。

(三)引导生产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标准,推行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四)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大农产品检测和监督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五)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创汇。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的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把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力度。在认真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要结合本特点,以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标准的制定为切入点,积极制定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和产地农业环境标准,建立相适应的农业标准体系。要以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与全县农业产业化总体思路、规划、布局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使重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到标准化的轨道上来运行,用标准化来保证优质化、促进品牌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农业生产监测体系。要把质监、农业、环境、土管、气象、生产资料供应等部门的力量组织起来,协调行动,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产全过程,包括农业投入品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查处和纠正,不留隐患。确保农产品生产环境优化、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安全,达到规定的标准。

(四)进一步完善检验监测体系和认证体系。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快质检机构建设,及时填补农产品检测空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和设备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坚持重心下移,把建设重点放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上,加大对农产品源头的质量监控。要结合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各类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特别是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市场质量监测服务和监督,财政要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强各类监测机构的联网,提高资源共享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农业及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同时,要重点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ISO系列质量管理标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五)加大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推行农业标准化,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面向千家万户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逐级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要抓好典型引路,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六)增加资金投入。目前推进农业标准化必须建立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引导为辅、生产经营者自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要安排示范基地专项资金和专门工作经费,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确保农业标准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七)加强协调配合。推行农业标准化,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农业各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农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划、认证、建设与管理,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认真组织全县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以及对农业标准的审查、批准、发布和备案,搞好农产品检验监测机构认证,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其它各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配合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

二、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要建立“六大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建立推广实施体系。推广实施工作,农林部门要加大力度。要以标准化为手段,对农业产品环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后的加工、保鲜、储运、包装、标志等实施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努力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名牌农产品、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和基地建设。

第三,建立检测监测体系。依据各地特点,建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比较完善的农业检测体系。侧重建设机动性强,贴近农村、贴近市场的检测体系,就地就近快速检测项目,重点开展常规分析和定性速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等都要根据标准化需要建立质量自我监测机制,开展常规项目的经常性检测,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质量认证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无公害农产品、名牌优质农产品和采用国际标准的农产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ISO 9000质量管理标准。

第五,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涉及农业生产全过程,要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贯彻执行农业标准的监督管理,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加强农业环境,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重点跟踪监测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粮食、食用油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种子、农业机械的质量问题,对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依法予以处理或公开曝光。要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强制性检测制定,逐步确定一批强制性检测项目,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规范性、经常性检测,并在报刊上予以公布。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在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卖区,质量指标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不得进场销售和交易。

第六,建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为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要建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服务体系。从种子,种苗、种畜到栽培(养殖),从施肥、施药到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全过程,各部门都应各负其责,按照分工,责任到人,积极做好服务、引导、推进工作。要加强服务机制的建立和培育,依靠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完善到位的服务体系。要积极为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资金筹备、产品加工和销售服务,努力帮助其解决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应注意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紧迫任务,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高的全新事业,政府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由技术监督、农业、林业农机、工商、财政、科技、卫生、环保等部门参加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农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把农业标准的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新增的财政支农资金要重点向农业标准化工作倾斜,科技三项经费要考虑农业标准项目;建立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关部门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检测手段的建设。

第二,抓住重点、热点,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一是创建一批示范基地。要把农业标准化的突破口选在建设示范区上,二是造就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三是营造一批重点加工企业。要创建一批“公司+农户+标准示范区”、“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新模式,形成一批以示范区为依托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第三,加快创新,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六大体系围绕农业标准十五目标推进,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农业标准化推广和实施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制定农业开放优惠政策,促进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发展。二是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依靠农业标准化,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各地优势,着力培植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名牌农产品。三是观念创新。要摒弃小农经济观念,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注入新的生产力,农产品生产要融人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要把农业作为产业化来经营,而产业化必须走标准化道路,以推进全新的现代化农业的经营。四是管理创新。要以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农业生产经营,进行标准化管理,积极推行按照ISO9000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第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业标准化普及程度。 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其普及和推广,依赖于各部门、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的自觉性。质量技术监督、农林主管部门要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的舆论宣传、监督作用,宣传农业标准化的意义、作用。利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机构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力量,加强对从事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标准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大基层群众的普及程度,使农业标准化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千家万户。

推荐第8篇: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条例》,进一步做好我县2015年农业保险工作,根据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xxxx〔2015〕1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农业保险的精神,规范农业保险经营,保护农业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支农惠农富农作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和部门职责

1.切实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保险工作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操作难度大,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县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和统筹全县农业保险工作,并协调解决农业保险工作中的相关重大问题。

2.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共同把农业保险工作落到实处。

宣传部门要把农业保险宣传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内容,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加大对农业保险工作的检查、审核力度。季度报表数据作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结算的重要依据,指定专人认真核实数据,切实避免出现虚假和错误数据。

农业、林业、畜牧部门要负责提供相关承保基础信息,同时协同做好农业保险灾害鉴定和查勘定损工作。

农业保险承办公司要从落实支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全局出发,认真做好农业保险各项服务工作。夯实承保基础工作,履行农业保险条款应尽义务。

四、开办险种和规模

1.按照省财政厅下达的财政保费补贴规模及要求,2015年我县主要开设的险种有水稻11.7万亩、能繁母猪0.74万头、育肥猪9.98万头和森林保险182.29万亩。水稻保险金额由每亩320元增加到360元,各生长期赔付金额相应提高40元,费率维持5%不变,保费为每亩18元。新增保费由农户、各级财政按原负担比例承担。其余各品种维持上年规定不变。

2.我县对开办的险种总规模,应按xxxx〔2015〕10号文件执行,控制在省级财政保费补贴规模为标准的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大承保规模(详见附件《xxxx县2015年农业保险规模确认表》)。

五、承保机构的确认

在综合考虑各承保机构承保、查勘、理赔能力,特别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择优确定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分类承保。对于中央财政补贴品种,按种植业、养殖业、森林三个大类品种确定承保机构,原则上不允许交叉承保,即一个大类品种只允许一家保险公司承保,一家保险公司可承保多个大类品种。

二是一定三年。本县范围内,承保中央财政补贴品种的保险公司,一经确定,份额格局原则上应保持三年不变。

三是违规退出。对于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被财政、保监、审计、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查处的承保机构,根据相关程序确认后,从下一年度起取消其在原区域内的承保资格。

四是稳健推进。稳定和巩固现有承保主体格局,为农业保险经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预期明确的环境,引导保险公司加大机构网点投入。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合规经营,实现农业保险良性竞争。

2015年我县农业保险由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xx支公司和中华联合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xx支公司承保。

六、保险责任和赔款支付

各险种保险责任和理赔标准以承保公司报经中国保监会审批的条款为准。农业保险赔款必须通过一卡通账户直赔到受灾户。

七、投保方式

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承保须按分配规模,原则上以村(场)为单位投保,不得按总数量的比例部分承保或插花性承保。 耕种方式是“土地流转”、“承包经营”、“代耕代种”等情形的,承办公司必须按要求进行现场验标,收齐合法有效的证明资料(包括与农户直接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或土地承保合同、费用支付凭据、营业执照、种植大户身份证等复印件)后方可承保出单,且被保险人必须为实际土地耕种者或经营者。

森林保险要充分运用林权改革成果,以县、企业为单位进行投保,以乡镇为单位出单,被保险人必须林权权属清晰。

八、保费补贴比例

1.水稻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40%,省财政补贴25%,市、县两级财政补贴10%,农户自缴25%。

2.能繁母猪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30%,农户自缴20%。

3.育肥猪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15%,县补贴比例15%,农户自缴20%。原则上只限于3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参保。

4.公益林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30%,县财政补贴20%(含林权人承担10%部分)。

5.商品林保险保费在保额为400元/亩,费率4‰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25%,林农自缴45%。

九、缴费方式

出单时,必须是将最小投保单位的农户自缴保费收齐,并将保费缴至承办公司账户后,方可出单承保。

本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专门科目,实行专项管理,分季结算。 中央、省市财政保费补贴按各承保机构实际承保签单进度给予补贴,不够部分在中央、省财政保费补贴后续资金到位后予以结算。

十、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的提取按省财政厅《关于农业保险工作费用相关管理规定的通知》(xxxx〔2015〕8号)文件规定执行。

十一、工作要求

1.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一是抓好日常宣传。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编印挂图、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使农业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抓好集中宣传。根据当年农业灾害实际情况,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专题报道,提高农民防灾意识,让更多的农民自愿参保。大力宣传《农业保险条例》,以“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构筑农业保险保障网”为主题,积极开展贯穿全年的主体宣传活动。

2.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三农基层服务体系宣传发动、信息收集、保费收取、协助查勘理赔以及基础信息维护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二是及时收集维护农户信息,按期完成农业保险承保签单工作,确保标的保险期间与作物生长期相符。三是加强对基础服务体系人员培训工作,认真推行考核制度。

3.切实做好承保理赔公示工作。一是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保险机构应当在订立农业保险合同时,制定投保清单,详细列明被保险人的投保信息,并由被保险人签字确认。保险机构应当将承保情况予以公示。二是保险机构接到发生保险事故的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查勘,会同被保险人核定保险标的的受损情况。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保险机构应当将查勘定损结果予以公示。三是保险机构应当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协议后10日内,将应赔偿的保险金支付给被保险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理赔清单应当由被保险人签字确认,保险机构应当将理赔结果予以公示。

4.确保承保手续齐全,符合逻辑,为理赔提供前端支持。一是确保承保“六要素”(被保险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保险标的名称、种养地点、保险数量、农户直补卡账号或其他银行账号)齐全准确。二是确保“三单一证一票”(投保单、投保分户清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保险费发票)信息一致。三是确保“三清单信息”(投保分户清单、理赔定损清单和赔款支付清单)无缝链接。

5.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办发〔2014〕47号文件精神,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监管,确保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保险公司应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作为理赔前提条件。

推荐第9篇:淮北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

2013年淮北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8〕4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9〕12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基层管理和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0〕3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1〕5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服务“三农”,构建市场化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健全基层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持续长效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基本原则 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和保险业特点,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推进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三、主要目标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农户投保率、政策到位率和理赔兑现率,实现“尽可能减轻农民保费负担”、“尽可能减少农民因灾损失”的目标要求,推动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发展。

四、试点工作主要内容

(一)试点品种。选择种植面广、对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宗农作物和饲养量大、对保障人民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的养殖品种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13年试点品种为:水稻、玉米、棉花、大豆、小麦、油菜、能繁母猪、奶牛。各县(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在上述试点品种范围内自主确定本地试点品种;同时,市级财政给予保费补贴,鼓励各县(区)根据我市农业产业政策、当地农业生产特色以及本地财力状况,自主选择上述品种以外的其他种养品种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

(二)保险责任。种植业保险责任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养殖业保险责任为重大病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强制捕杀所导致的投保个体直接死亡。

(三)保险金额和费率。按照“低保障、广覆盖”原则确定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其中:种植业保险金额按照保险标的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和地膜成本等直接物化成本确定;养殖业保险金额为投保个体的生理价值(包括购买成本和饲养成本)。试点县(区)自行提高保险金额而增加的补贴,由当地财政负担。

试点期间各品种保险费率,根据相关品种的多年平均损失率,并参照其他试点省份的费率水平确定。

各试点品种的具体保险金额、费率,按照我省报备中国保监会的保险产品有关规定执行。

(四)保险模式。种植业保险采用“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模式,经营风险由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共担。养殖业保险采用“保险公司自营”模式,保险经办机构在政府保费补贴政策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五)试点地区。在全市三区一县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六)经办机构。目前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北中心支公司为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为进一步激发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活力,提升服务水平,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11〕52号)的文件精神,淮北市决定对保险经办机构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对保险经办机构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质量跟踪考核,并定期将考核结果上报至市农险办,市农险办核实情况后将考核结果上报至市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和市政府,对严守政策规程,服务质量好、保险业绩显著的,允许其继续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对管理不规范、理赔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的保险经办机构,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到期仍不纠正或者存在重大工作过失、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取消其经办资格,经政府同意后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符合条件的保险经办机构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对特色农产品保险业务各县(区)根据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开展和服务情况,可以根据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北中心支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市分公司的服务情况,自主选择保险机构承办本地区特色农业保险业务。

(七)保险资金管理。按照《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11〕2276号)规定,对种植业保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单独核算、封闭运作、财政监督”;建立种植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加强种植业保险经营费用管理;积极运用再保险等手段,防范和化解农业保险经营风险;加强对农业保险资金的监督检查,保障资金运行安全。

(八)保险赔付责任。发生灾害事故时,各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履行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赔付。保险超赔的,养殖业保险超赔责任由保险经办机构自担,种植业保险超赔责任由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共担。

五、保费补贴筹集和管理

(一)保费补贴筹集。

濉溪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为:种植业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40%,省财政对县补贴30%、县财政补贴10%、种植场(户)承担20%;能繁母猪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25%、县财政补贴5%、养殖场(户)承担20%;奶牛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20%、县财政补贴10%、养殖场(户)承担20%。

市辖区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为:种植业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40%,省财政补贴25%、市与区财政各补贴7.5%、种植场(户)承担20%;能繁母猪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25%、市与区财政各补贴2.5%、养殖场(户)承担20%;奶牛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20%、市与区财政各补贴5%、养殖场(户)承担20%。

有条件的县(区)可适当提高农户特别是“五保户”、特困户的保费补贴比例,减轻农户保费负担。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替农户承担一部分保费。县(区)保费补贴不到位的,中央和省、市财政不予补贴。

(二)保费补贴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8〕456号)规定,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决算制度,将保费补贴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按时编制保费补贴年度计划,将本级应承担的保费补贴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及时核拨应匹配的保费补贴资金;在年终清算的基础上,编制保费补贴资金决算;加强保费补贴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进一步明晰和落实部门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农险办统一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试点工作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与经办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合力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充分掌握本地实情的基础上,合理预计承保数量,认真编排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步骤,抓好组织落实。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级、各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分工协作,切实做好面上和点上宣传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基层政府、部门的宣传,增强其做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积极利用大众传媒,认真做好面上宣传,努力营造试点工作的良好氛围。各保险经办机构应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册)、理赔案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向农户面对面的宣传,努力激发广大农户的投保意愿。

(三)创新工作机制。要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10〕31号文件,进一步理顺基层政府和经办机构的关系,建立健全分工合理、协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业保险工作新机制。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协同推进试点。各保险经办机构要承担起市场主体责任,加强乡村农业保险站(点)建设,加强协保员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自主展业能力;要牢记农业保险宗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扎实做好展业承保、防灾减损、查勘理赔等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

(四)规范展业承保。要坚持投保自愿原则,充分发挥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户自愿参与农业保险。严禁以各种方式欺瞒、误导或者强制农户投保;严禁下指标、分任务、搞摊派,或将承保计划作为民生工程任务对下考核;严禁代垫保费、抵扣补贴、抵扣赔款。要切实加强承保管理,严格执行承保公示、“见费出单”和单证发放到户制度,推进承保工作规范化精细化。

(五)规范保险理赔。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督促经办机构准确及时理赔。各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保险条款理赔,不得随意降低赔付标准,严禁拖赔、惜赔、无理拒赔;要充分听取专家和被保险人意见,加强与被保险人沟通、协商,合理确定标的受损面积和损失率,严禁均摊或者变相均摊赔款;建立理赔绿色通道,严格执行限时结案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提高理赔工作时效;要加强赔款支付监管,严禁以现金方式发放赔款;要坚持理赔政策公开、查勘过程公开、定损结果公开、赔款支付到户和理赔结果公开,着力提高理赔工作的透明度和农户满意度。

(六)加强监督检查。市农险办将对各试点单位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检查站(点)建设、展业承保、查勘定损、赔款支付、资金管理的合规性,严肃查处违反投保自愿原则、强制农民投保行为,严厉打击虚构保险标的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编造虚假赔案套取保险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各试点单位要成立督导工作组,对所辖县(区)、乡镇试点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密切跟踪试点进程,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推荐第10篇:甘肃省休闲农业发展实施方案

甘肃省休闲农业发展实施方案

休闲农业源于农业,建在农村,融通城乡,惠及农民,它以农业为基础,贯穿农村

一、

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是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它是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家生活等资源,为城乡居民提供观光、休闲、习作、度假、体验的农业经营活动。为了推动全省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全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12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含农家乐、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庄、专业村、民俗村等)总资产达到了475.3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0.61亿元,营业收入17亿多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8亿多元,实现利润5.48亿元;休闲农业从业人员6.5万多人,其中农民就业6.2万多人,带动农户7.81万户;全省农家乐发展到5400多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接待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休闲农业经营企业占地24万多亩;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6个,创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个;皋兰什川古梨园、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全国休闲农业

- 1 旅游业的发展同步带动围绕景区服务型休闲农业的发展。三是随着交通运输日趋发达和私家车的广泛普及,扩大了城市居民的出行半径,自驾短途农事体验成为新的休闲方式。四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带薪休假制度的施行,广大城市居民有钱有闲,为体验农事活动和乡土文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4、农民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高涨。许多地方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富裕了,带动周边农户自发利用自家多余的房屋和场地、菜园、果园、鱼塘等资源创办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效益,农民发展休闲农业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全省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出台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政府无投入,发展无规划,尚处于自发式、无序化发展状态。

2、特色不突出人才匮乏。全省大多地方休闲农业还仅局限于“农家乐”形式,以吃农家饭、打牌、喝茶为主,经营特色不明显,农家乡土风味不够浓,与风土人情结合不紧密,对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延伸产品开发严重不足。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都为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对休闲农业缺乏管理经验,整体素质偏低。

3、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对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休闲农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与工商、税务、国土、金融、卫生、公安、

- 3

3、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突出自然生态,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不断完善政策和评价体系,合理布局,稳步推进。

(三)发展目标

2015年,基本建立我省休闲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和建设指标评价体系;打造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受市场欢迎和大众认可的休闲农业品牌。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年增长10%以上。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休闲农业总收入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5%左右。休闲农业年增加农民就业岗位10000个以上。休闲农业增收贡献率显著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经营活动的农民年均收入达到本地农民年均收入的3倍以上。2020年,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休闲农业总收入达到60亿元,

三、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依托全省各市、县农业示范园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林果、蔬菜、渔业等优势农产品种养研发基地,突出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拓展教育示范功能,打造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渔业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生态环保、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园。

2、农家乐建设。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利用区位便利优

- 5

6、提升农事节庆活动内涵。挖掘民间节庆节会文化,繁荣民俗文化,实现“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成果,不断开发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节会节庆。

(二)重点工程

1、知名品牌培育工程。一是根据农家乐接待能力、就业人数、经营收入等规模,食品卫生、规范操作等内部管理及经营特色、文化挖掘等因素,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全省农家乐规范运转健康发展;二是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为基础,以诚信经营、提升内涵、保障质量为重点,根据基层党委政府重视休闲农业发展程度,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区位、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等要素,在2015年前,在全省创建10个休闲农业示范县、10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含农家乐、农业示范园、渔乐园、休闲农庄、专业村、民俗村等);三是开展全省星级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企业)评定,着力打造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品牌。

2、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予以支持,逐步改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住宿、餐饮、娱乐、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指示系统,路标牌、指示牌设置齐全,指示清楚。

3、乡村农业文化挖掘工程。加大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的收集整理挖掘力度,开展全省乡村农业文化普查,

- 7 家乐、城市情缘农家乐、西峰窑洞农家乐、崇信龙泉寺农家乐集聚区,陇西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渭水情休闲娱乐中心、渭源马铃薯博览园、临洮三易花卉园等为重点,重点开发窑洞农家乐、乡土民俗体验、农耕文化体验等休闲农业项目。

3、民族风情体验区

主要是临夏、甘南2个民族自治州及肃南、肃北、阿克塞、天祝、张家川等民族自治县。依托回、蒙、藏、裕固、哈萨克等民族风情特色,凭借黄河、草原等自然风光和特色乡村景观,以永靖枣园新村、永靖太极岛休闲垂钓荷花园、刘家峡水库网箱渔业园、东乡族民族风情体验园、康乐人家民俗园和政万亩油菜花、卓尼九甸峡水库网箱渔业园、香巴拉藏族风情园、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文化遗产、桑科草原、碌曲草原牧家乐等为重点,发掘花儿等特色民俗节庆,开发“田园牧歌”式的民族风情体验和乡村生态庄园等项目。

4、山地生态绿色度假区

以天水市和陇南市为主。以天水高新农业示范园、麦积后川村农家乐集聚区、秦安南苑山庄、甘谷月季园、康县阳坝茶园、武都油橄榄示范园、西和仇池古国渔业风情园、文县白马河民族风情区、文县汉坪咀水库网箱渔业园、张家川秦岭细鳞鲑渔业园为依托,依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庄园、休闲农业创意精品、绿色特色农产品礼品。

5、黄河风情休闲区。以兰州市和白银市为主。以黄风三峡风情线及其永靖枣园、永登玫瑰园、安宁仁寿山桃园、皋兰

- 91011 -

第11篇:黑龙江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版]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监管局

黑农委联发〔2011〕63号

文件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2011年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区)农委(农业局)、财政局、畜牧兽医局,黑龙江保监局:

现将《黑龙江省2011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黑龙江省2011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

黑龙江省2011年种植业、奶牛保险计划分配表

1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黑 龙 江 省 财 政 厅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管 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主题词:政策性 农业 保险 方案 通知

抄送: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公司

黑龙江分公司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5月12日印发

2 黑龙江省2011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保险保障水平,按照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确保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顺利实施,为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提供优质保险保障。

二、基本原则

农业保险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职责明晰”的原则。

(一)政府引导原则。省内各级政府及其农委、财政、畜牧、保险业监管等职能部门,通过财政保费补贴和其它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机结合,对农业保险进行整体调控,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投入,发挥财政政策综合效应,引导和鼓励农户、养殖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业保险,积极推动保险业务的开展,确保农业保险工作顺利推进。

(二)市场运作原则。政府投入要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农业保险业务应以保险经办机构市场化运作为依托,保险经办机构根据自身能力,合理规划保险业务量,注重经营风险,建立风险预警防控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自主自愿原则。农户、养殖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财政等参与农业保险的各方,应根据自身意愿、承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自主自愿地选择参保与否及参加的险种和规模。

(四)协同推进原则。参与农业保险的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方,要从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高度出发,协作配合,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承保、查勘、定损、理赔和防灾防损等各项工作给予积极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五)职责明晰原则。参与农业保险的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方,要明晰各自职责,做到合理区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范围,坚持“事权与财权方向分离”的原则。农业、畜牧部门要做好农业政策的研究指导和保险计划的安排落实工作,并在目前保险经办机构经营网点和业务力量不完备的情况下,协助保险经办机构推进农业保险的保单签订、查勘定损和理赔纠纷处理等具体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保费补贴政策的研究和指导,负责保费补贴资金的预算安排、审核拨付和全过程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农业保险相关费用的管理规定,并对保险计划的安排提出承担补贴能力方面的 4 意见;保险监管部门要对保险业务开展状况和经办机构执业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并对政府各部门参与保险工作的合规性提出意见。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保险条款和补贴政策的要求,结合业务实际,依法合规经营,规范操作,积极稳妥地落实全省农业保险各项基础工作。各部门和单位要以“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平台,共同推进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政策协调、问题和纠纷解决等项事宜。

三、工作内容

(一)保费补贴品种

1、种植业。确定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四种农作物作为本年度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同时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县(市、区)自行探索开展其他经济作物和森林保险试点工作。

2、养殖业。确定能繁母猪和奶牛为年度保费补贴品种。

(二)保险责任

1、种植业。政府补贴险种的保险责任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冻灾(霜冻及障碍性低温冷害)、泥石流、山体滑坡、病虫害等对投保农作物的损失。

2、养殖业。

(1)能繁母猪8月龄(含)以上4周岁(不含)以下保险责任为重大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投保个体死亡或发 5 生口蹄疫等一类动物传染病政府强制捕杀时,保险人负责赔偿。

重大疾病包括:猪丹毒、猪肺疫、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病、猪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篮耳病及其强制免疫副反应。

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暴风、龙卷风、雷击、地震、冰雹、冻灾、泥石流、山体滑坡。

意外事故包括: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2)奶牛18月龄至8周岁之间的保险责任为在保险期内由于重大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保险奶牛死亡或发生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等高传染性疫病政府强制捕杀时,保险人负责赔偿。

重大疾病包括: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炭疽、伪狂犬、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出血性败血症、日本血吸虫病、食道梗塞、瘤胃积食、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腹膜炎、创伤性心包炎、胃肠炎、支气管肺炎、难产、生产瘫痪、产后败血症。

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龙卷风、台风、雷击、地震、冰雹、冻灾、泥石流、山体滑坡。

6 意外事故包括: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及淹溺、野兽伤害、互斗等。

(三)责任免除

1、种植业。下列七种原因造成的损失,本保险不负责赔偿:国家征用或集体、个人占用耕地;行洪、蓄洪;投保人及其他人员故意毁坏或经营管理不善;畜禽啃食、野生动物损毁、动力机械碾压、盗窃;农药残留,施肥、用药不当;返青期前形成的损失或成熟以后形成的损失;其它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

2、养殖业。下列三种原因造成能繁母猪和奶牛的死亡,保险人不负责赔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饲养人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他人的恶意破坏行为;在观察期内患重大疾病及正常淘汰宰杀;其它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

(四)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1、种植业。补贴险种以“低保障、广覆盖”为原则确定保障水平,以确保农户灾后恢复生产为出发点,四种农作物保费均价每亩按15元计算。保险金额分别为玉米145元/亩、水稻200元/亩、大豆120元/亩、小麦125元/亩。保险费率分别为玉米10.35%、水稻7.5%、大豆12.52%、小麦11.97%。

2、养殖业。

(1)能繁母猪每头保险费为60元,保险金额为1000元,保险费率为6%。

(2)奶牛根据品种及畜龄确定每头保险金额在4000元至8000元之间。保险费率6-8%,由保险经办机构与承保户协商确定。

(五)保险费补贴比例

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以县(市、区)财政参补为前提,省级财政与中央财政在县(市、区)财政补贴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比例的保险保费补贴。

1、种植业。2011年我省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为中央补贴40%,省财政补贴25%,县(市、区)财政承担比例不低于15%,参保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比例不高于20%。

2、养殖业。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为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20%,县(市、区)财政承担比例不低于10%,投保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比例不高于20%;奶牛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为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30%,县(市、区)财政承担比例不低于10%,投保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比例不高于30%。

(六)保险计划

种植业保险指标依据县(市)政府和两家保险经办机构上报数据,并参考上年度实际完成情况确定。2011年计划实施四大作物保险面积 3000万亩。

养殖业保险指标。2011年能繁母猪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实 8 施计划。奶牛保险计划实施20万头。

(七)确定理赔标准

各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相关规定,制定规范、明晰、农民易接受、切实可行的保险条款,并明确费率、查勘定损以及理赔等具体标准。发生定损和理赔案件时,应严格按照保险条款和业务流程进行查勘、定损和理赔兑现。同时,在省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立保险理赔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全省农业保险理赔纠纷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八)保险经办机构和代办机构

2011年,全省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由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省情,确定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为我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经办机构。两家保险公司要在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各自保险资源、发挥职能和优势,按照本方案及其他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共同为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保险服务。农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全省农业保险指标计划任务完成。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保险行业监管要求,选择具备保险兼业代理资质、农民群众认可的市(县、区)农业保险代办机构。同时,探索引入农业保险代办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

(九)农业保险相关费用

9 2011年,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业务所需的经营费用、经办机构和代办机构协商确定的代理费用、经办银行和保险经办机构协商确定的银保合作手续费等农业保险相关费用按市场化原则,双方协商确定并报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四、时间安排

(一)制定年度工作方案。3月中旬制定下发全省农业保险工作方案,规划全省年度工作,制定年度保险计划,提出工作要求。保险计划指标一并下达到各县(市、区),计划指标分配的原则坚持三个倾斜:首先向2010年保险指标完成任务好的、工作成绩突出、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地区倾斜。其次向规模经营较大的专业合作社或种、养业大户倾斜。第三向农户参保积极性高、保险运作规范的地区倾斜。对于当年工作开展不好、上年保险指标未完成以及问题较大的地区适当调减或不予考虑保险指标。

(二)宣传组织实施

3月下旬至6月末。首先,各试点县(市、区)政府、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中央和省有关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搞好宣传发动工作,有针对性的采取可行措施,发动广大农牧民积极参加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其次,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组织实施。种植业方面,重点抓好保单签订、参保手续办理以及保费收缴工作。在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方面,按照畜牧业保险相关条款严格执行。

(三)指导督促检查

7月15日至10月15日,各试点市县区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组织成员单位,深入试点乡村、农户开展工作指导和检查。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在此期间,省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深入基层,帮助试点单位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试点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四)总结推广验收

10月15日至12月20日。省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适时开展工作检查验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适时调整年度工作内容和进度;总结经验和作法,完善制度措施,推广一批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全省农业保险工作健康发展;发现并纠正问题,对从业行为不规范、违反政策要求承保、不规范理赔等违规行为,及时查处,限期改正。各县市要在本年度11月10日前,向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提报下一年度保险工作计划,以便联席会议办公室向国家申报并做好各级财政预算。如在规定时间内未予申报,视为不参加农业保险试点

五、工作要求

(一)完善农业保险组织协调机制。在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统一指导下,省农委、财政厅、畜牧兽医局、保监局和保险经办机构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年度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省农业保险联席会 11 议办公室要加强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牵头做好农业保险工作的政策宣传、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政策研究、工作考核、监督审核等工作。

(二)继续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宣传力度。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工具,大力宣传农业保险政策和保险知识,通过业务培训、媒体讲座、科技大集、送保到户、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农业保险的惠民好处、相关政策、条款责任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保意识。

(三)严格执行省政府制定的保险补贴险种和规模。对本方案确定的保险政策、补贴险种和承保规模,各地要严格执行并落实到位。两家保险公司要确保当年上报保险指标的按时完成,对完不成指标的,明年在分配保险指标时按比例削减。因特殊原因需要增加保险面积的,要向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单独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比例控制在5%以内。对于上述超过年初指标5%以内的保险业务,经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确认后,其中央和省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将列入下一年预算安排支付。对保险超计划未经批准或超过5%以上的部分,省财政不予支付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

(四)因地制宜选择投保模式。各地要坚持尊重农户意愿与提高组织程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户统一投保、集中投保。提倡整村投保,保险凭证到户的投保方式。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的组织和服务功能,动员和带动农户投保。在选择投保对象上,要重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业大户倾斜,以提高保险效果。

(五)规范农业保险行为,防范经营风险,提高服务质量。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本方案及有关规定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规范保险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不搞虚假宣传和理赔,真正做到宣传到户、保单到户、理赔到户,让农民群众满意;二是严格规范参保程序,签订规范的保险合同;三是加强理赔服务。提高查勘理赔速度,缩短理赔时限,杜绝拖赔、惜赔和无理拒赔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四是保险经办机构要联合基层农经站和畜牧站,以村为单位,公开农户参保信息,提高农业保险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保监部门要强化行业管理,监督两家农险承办公司依法合规经营。

认真总结经验,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在保险经办机构与银行间积极推行以保险资金统一存储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银保合作试点机制”,使农业保险资金在保费收缴、经办费(代理费)补贴、业务费使用、理赔资金发放、巨灾风险准备金提取等各环节均实现银行单一账户、集中管理、公开 13 透明、便于监督,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相关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管理。对银保合作好的地区和部门,在确定新年度农业保险规模、范围、品种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六)切实做好保费补贴资金的管理与拨付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保费补贴承担比例,认真做好保费资金的筹集、拨付、管理、结算等项工作,采取措施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补贴到位。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把当年保费补贴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并在保单签订后及时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位,养殖业按照本地区签订保险单的进度,适时拨付保费补贴。省财政要根据经办机构签订保险单的进度和县(市、区)财政补贴拨付情况等,及时拨付中央和省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种植业方面,原则在6月末前部分预拨;养殖业方面,分年初和年中两次预拨,并于年底前进行审核清算。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补贴资金和相关经费等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农业保险资金运行健康有序。

(七)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风险防范机制。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补贴品种当年保费收入的25%计提巨灾风险准备金,逐年滚存。逐步建立应对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巨灾风险的长效机制;对于巨灾超赔问题,可采取以县(场)为单位设定最高赔付率为200%等措施和办法,对赔付率在100%至200%之间的,经办机构可利用每年计提的巨灾风险准备金或通 14 过购买再保险等方法解决。

(八)强化监督检查工作,防范道德风险。一是县(市、区)农业保险组织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区农业保险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指导,促进农业保险工作的平稳运行。二是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组织省有关部门对全省农业保险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利用农业保险牟取不正当利益,提供虚假材料,虚假理赔以及增加农民负担等问题严重的单位和部门、经办机构或个人,省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12篇: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实施方案

黄鼠湾流域赵家岔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

实施方案

(2012—2020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定西市委办公室、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确定上报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攻坚综合示范点的紧急通知》(定市委办明电„2012‟20号)的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决定在权家湾乡赵家岔村建立黄鼠湾流域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现结合流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权家湾乡赵家岔村位于陇西县城北部、乡政府驻地东部,距县城40公里、乡政府11公里,全村辖张家咀、赵家岔、颉家湾、黑岗川4个村民小组,包含6个自然村,总户数206户,总人口864人,青壮年劳动力406人。全村区域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65.8亩,人均占有耕地7.45亩,平均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6.3℃,降水量400—500毫米,且分布十分不均,无霜期135天。全村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以种植豆类、谷子等杂粮作物为辅,是全乡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示范推广重点村之一。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2126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适龄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2%,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2户192人,有中共党员39名,村小学1所,在校学生56人。

二、贫困状况

1、贫困规模和程度

按照国家现行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2011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为56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4.8%。

2、贫困特征及致贫原因

全村贫困状况总的特征是贫困面宽量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贫困程度深。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全村贫困发生率扩大到64.8%,远远高出全县贫困发生率的平均水平。二是生产生活条件差。由于村庄分散,山大沟深,使得交通不便,农田水利、网络信息等设施滞后,尤其村内道路和田间道路路面狭窄,车辆无法通行,弱势地位显得尤为突出。三是农民稳定增收困难。农业结构调整缓慢,特色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加之常年遭受干旱、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群众依靠传统种养业增收比较困难。四是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全村技能型劳动力务工人数比例偏低,且大部分只经过短期培训,技能层次和熟练程度也相对较低,外出务工劳动力仍以苦力型为主。同时,贫困群众农业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五是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

2 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发展生产贷款难问题很难解决。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政策精神,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责任到人、帮扶到户”的基本思路和省委“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主要任务,以国家投资项目资金投入为平台,以改善联系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村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单位帮扶贫困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力度,进一步优化联系村发展环境,提高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基本原则

——坚持群众脱贫与集体脱贫相结合原则。以联系贫困群众增收为切入点,推进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贫困群众与村级集体共同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

——坚持当前脱贫与持久发展相结合原则。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短平快”项目入手,兼顾持续增收产业的培育开发,实现快速脱贫与持久奔小康致富。

——坚持帮扶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原则。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以帮扶项目扶持为启动力,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 ——坚持结合实际与务求实效相结合原则。因村因户制宜,尽心尽力而为,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四、建设内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加大农村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能源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使贫困村实现“五通”(路、水、电、沼气、网络信号),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主要修建一条2.4公里长的沙化道路;在全村新建集雨水窖100眼;新建暖棚圈舍100座;新建沼气池20眼、改造圈舍40座、改厨80户、改厕80户;新栽植村社道路行道树12000株;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全面配合,组织协调完成自来水管道埋设和入户工程,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

(二)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按照“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农户”的思路,把马铃薯、中药材、全膜玉米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调结构、增收入、促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加大对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和信息服务等各项关键工作的扶持力度。主要是建立一个3000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1700亩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及中药材种子种植繁育基地,同时扶持发展养殖户100户,种草350亩,建立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1个。

(三)加强科学技术培训。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安

4 全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快良种良法和农业机械化推广进程,推动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鼓励致富带头人现场示范、指导农业科技的应用,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培训,使每户至少有1名掌握2门劳务技能和实用技术的“科技明白人”。主要推广种植双垄沟播全膜玉米4400亩,推广建立中药材、马铃薯新品种种植基地2500亩,组织“两后生”培训、普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分别要达到60人、200人和500人(次)。具体由农技中心、劳务办、农广校牵头实施,乡镇积极组织配合。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建立村级文化设施1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对校舍维修、建设的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助学政策,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同时加快推进学生营养餐工程,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推进以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为主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配套齐全的村级卫生室1处;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贫困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参合率、筹资和保障能力,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应保尽保,适龄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全覆盖,五保供养老人全面落实救助政策。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规划项目估算总投资155万元。

(二)资金筹措

按资金来源渠道分类:财政扶贫资金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51.61%,部门配套资金27万元,占总投资的17.42%,群众自筹48万元,占总投资的30.97%。

(三)资金投向

按项目类别分类:基础设施投资26万元,占总投资的16.77%,产业开发投资84万元,占总投资的54.19%,公共服务投资45万元,占总投资的29.03%。

六、组织保障

为保障示范点建设顺利推进,决定成立由权家湾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政府乡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驻村干部及村干部为成员的黄鼠湾流域赵家岔村扶贫开发综合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和带领群众实施各项建设任务。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石爱平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魏振乾 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李 杰 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组 员:董文虎 乡纪委书记

毛想成 政府副乡长

张随刚 政府副乡长

杨 京 政府副乡长

张自新 武装部长

6 康文礼 司法所所长

王 斌 计划生育办公室副主任

金红霞 综治办副主任

杨 君 民政办公室主任

樊迪文 驻村组长

王振强 驻村计生专干

王彦林 驻村干部

李荣鹏 村主任助理

张振江 村党支部书记

颉世杰 村委会主任

颉 毅 村文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权家湾乡政府,王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项工作,樊迪文、李荣鹏两名同志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第13篇: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是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抓手和载体。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和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xx县农牧和科技局2012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xx农科【2012】1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如下的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业主大园区的发展格局,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加快基地建设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乡农业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业链短,加工率低,竞争力弱。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整体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创建品牌 1

和市场开拓奠定基础,能有效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基地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土地、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能有效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土地产出率。

(四)加快基地建设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种植业在农牧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举足轻重,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有效增加农民经营土地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奠定经济基础。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良种化、科技应用、质量安全、品牌化组织化“六个水平”,使农牧民获得土地经营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二)指导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2.坚持区域合理分工。按照全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基地布局到最适区域,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优势区壮大规模、提升效益。

3.坚持科技引领。必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坚持产业化经营。必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突出精深加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

5.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引导和服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一刀切”。

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规划引导力度。按照我县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符合本乡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带和专业乡。

(二)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推进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与协作,提高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与应用试验站和技术创新团队。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

(四)强化市场拓展。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促进超市、农业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在超市设立特色农产品专销区、专卖点和专柜,降低流通成本。

(五)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基地强县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乡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技术、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务。

四、切实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牵头作用,积极作好规划编制、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

xxx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四月四日

第14篇: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农村能源紧缺和环境压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节约型农业,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6年起实施农村沼气推广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一、指导思想

实施农村沼气推广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清洁生产为切入点,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以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沼气示范村、示范农户建设和规模化种养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探索污染零排放的生态新村(种养场)模式,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努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行动目标

“十一五”期间,以建制村为实施单位,按照“突出重点、积极稳妥、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建设沼气示范村(场),示范村(场)要求30%以上的农户推广使用沼气。计划每年新建户用沼气池6万个,“十一五”期间新建户用沼气池30万个,力争到2010年,全省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达到48.2万个,占全省适宜推广沼气农户(144.4万户)的比例提高到33.4%。同时,每年扶持规模化种养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60个。提高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推动沼气普及和功能拓展,提高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水平,在项目区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创建现代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美好家园。

三、主要任务

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协调发展”的思路,逐年扩展,全面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重点扶持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尤其是1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侧重加大对承担生态保护功能的贫困山区的支持。扶持的重点对象是沼气建设条件适宜的养殖专业户、专业村和规模种养场。通过整合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帮助建池农户取得综合效益,改善人居环境和畜禽场养殖生态条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新格局,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建设应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通过在示范村重点推广6~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 “猪—沼—果”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把农业废弃物开发利用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

(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推广养殖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技术。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促进我省养殖业走上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

发展道路,推进畜禽产品清洁化生产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群众性科技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村能源技术。加大建池技工的培训力度,“十一五”期间,省、市、县每年培训有上岗证的专业技工1200名,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快健全农村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沼气设施的后期运行管理和服务,做到县级有农村沼气推广部门,镇有专业施工管理队伍,村有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向建池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保障沼气的安全生产。积极探索沼气技术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走上专业化施工、产业化发展、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轨道。

五、行动原则

(一)科学规划,有序推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科学制定全省农村沼气总体发展规划。各地要根据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畜牧业发展规划等实际情况,以省级农村沼气总体发展规划为基础,科学制定当地农村沼气发展中长期规划,推广与当地自然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能源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规划要制订到村,落实到户到场,突出“四个结合”,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种养业发展相结合,与安居工程、扶贫开发、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根据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尤其是1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江门(恩平市纳入省扶持范围)等7个市的农村沼气建设,纳入全省农村沼气建设“一盘棋”,以自筹自建为主。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和督查工作力度。

(三)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农村沼气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不搞包办代替,不搞强迫命令。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和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扎实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发挥农民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参与建设。

(四)典型引路,示范推动。坚持办点示范,运用典型引路。省、市、县、镇要选择有一定条件、群众积极性高的村、户(场),与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示范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建设沼气示范村,在一个县内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形成规模,明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广管理责任机制。农村沼气建设实施主体是省、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实行“四个到县”,即:规划到县、任务到县、资金到县、责任到县。各级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工作措施到村,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要加大管理力度,管好用好国债和省级财政的专项资金,严格按照下达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实施,做到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到户到场,专款专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建立技术支撑机制。进一步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探索与地区自然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沼气综合利用模式,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推广管理体系建设,为发展农村沼气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农村能源系统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组织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坚持下沉工作重心,组织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加强对沼气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安全使用技术的指导,让群众用得放心。

(三)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把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根据财力增长的情况,逐年增加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投入。要拓宽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扶持投入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推行林业、水利、环保、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同时积极引导银行贷款贴息、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领域。采取农户投资投工投劳为主、政府补一点、金融部门贷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建立健全适应农村沼气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解决农户建池及沼气应用配套设施的投入问题。

(四)建立监督和奖励制度。强化对农村沼气推广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的全程监督和检查,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建设项目取得实效。省农业厅牵头,定期开展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在农村沼气推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行动缓慢,完成任务差的给予通报批评,确保全省各地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五)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各地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的重要意义和好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自觉参与的热情,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七、责任分工

按照任务落实责任到厅有关处室、事业单位,各市、县农业部门参照,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

(一)负责人。分管农村沼气工作的厅领导总体负责组织实施农村沼气推广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二)牵头单位。省环能总站总牵头。

(三)参与单位。省扶贫办业务处、发展计划处、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办、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四)具体责任分工。

1.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具体工作由省环能总站负责。发展计划处、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办、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等参加。

2.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具体工作由省环能总站负责。发展计划处、科教处、

种植业处、畜牧办等参加。

3.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完善服务网络。具体工作由省环能总站负责。省扶贫办业务处、发展计划处、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办等参加。

第15篇:乌苏市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乌苏市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乌苏市设施农业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担单位:乌苏市八十四户乡人民政府 乌苏市头台乡人民政府

1.1.3项目实施管理单位:乌苏市委农办 1.1.4项目资金管理单位:乌苏市财政局 1.1.5项目绩效考核主持单位:乌苏市财政局 乌苏市委农办 乌苏市农业局 乌苏市林业局

1.1.6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乌苏市八十四户乡政府副乡长 ** 0992-**(办)**(手机) 乌苏市头台乡政府副乡长 ** **(手机)

1.2 项目主要内容、实施地点、工作任务、年限及目标 1.2.1 项目实施的意义和基本条件 1.2.1.1 项目实施的意义

针对目前乌苏市设施农业起步晚,规模小,发展空间大等现状,按照自治区科技兴农建设项目总体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乌苏市在八十四户乡、头台乡大力推广日光温室蔬菜、林果种植,进一步激发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设施蔬菜、林果产业的发展速度,提升蔬菜、林果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层次,提高蔬菜、林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经济收入,实现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项目的实施对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1.2.1.2 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

1.2.1.2.1有明显的地缘交通优势。乌苏市八十四户乡位于乌苏市城乡结合部,东与乌苏工业区相邻,北疆铁路、312国道、奎赛高速公路穿乡而过,与独山子、奎屯各相距十余公里。乌苏市头台乡位于乌苏城区北部,离城区50公里,东与皇宫镇毗邻,北与农七师125团相连,交通便利。项目区两乡镇以10分钟车程为半径的范围内有城市人口近50多万人,乌苏距塔城巴克图口岸360公里,开发区内和国外市场潜力巨大。2013年8月乌苏市将建成乌苏北园春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北疆地区农产品集散地, 。

地果蔬的空白,满足广大市民需求。采取日光温室育苗,采用穴盘和营养袋育苗,全年蔬菜育苗200万株。加强日光温室蔬菜、林果种植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第二章 项目实施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措施

2.1 项目区产业产品生产发展现状和编制依据 2.1.1项目区产业产品生产发展现状

项目区一:2004年八十四户乡蔬菜片区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基地面积由1.5万亩扩大到3.5万亩,带动了周边乡场镇蔬菜的发展。基地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申请认证了《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以此来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建立了八十四户乡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初步完善了无公害蔬菜检测体系。确保了上市蔬菜都能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2007年11月申请注册了“巴海牌”农副产品商标。每年可向市场提供40多个品种20万余吨的优质无公害蔬菜和瓜果,所产的无公害瓜菜远销乌鲁木齐、塔城、伊犁、奎屯、独山子、克拉玛依等地。

项目区二: 2012年4月头台乡建立了林果业配套栽培示范与推广基地,初步完成了无公害果品示范基地建设体系。引进瑞光

28、千年红、中油

5、春蜜、春雷、英格尔、大久保等7个油桃蟠桃品种,克伦生、佛蕾无核、无核白鸡心、美人指、维多利亚等5个鲜食葡萄优良品种,秦冠苹果品种1个,整合农民农田土地300亩,作为设施林果业基地建设用地,以提高设施栽培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设施林果种植的产出率和效益;以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前提,打造安全、优质、绿色名优品牌,建立核心科技示范区80亩,露地葡萄、苹果、蟠桃等200亩,并示范辐射带动全乡露地林果业3000亩。

2.1.2项目区产业产品编制依据

2.1.2.1本项目的建设依据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要求,项目建设顺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符合新疆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1.2.2塔城地区给乌苏市定位以及乌苏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绿色蔬果基地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项目的示范引导当地的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2.1.2.3 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乌苏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并为乌苏市特色精品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因而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2.2 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

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引导农户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构建蔬、果支柱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走公司加基地联合作社(协会)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加快全市蔬果生产,提高商品率,增加省内外市场份额,变自然、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我市与全自治区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2.3 项目实施技术路线:温室设计-温室选址-钢架的距离-后坡设置-地下保温设置-滴灌-土建施工。

2.4 项目实施主要技术规程: 第三章 日光温室推广任务及年度计划 3.1 项目总体技术推广任务

新建标准化日光温室20座,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复播指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从而增加蔬菜、林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3.2 项目分区实施年度任务计划

项目实施2013年 3月—2012年11月,在八十四户乡巴海村、康家庄村新建标准化蔬菜日光温室11座,在头台乡汪家庄子村新建标准化林果日光温室9座,以及温室周围路、林、渠、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见附件1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四章 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新建蔬菜日光温室11座,蔬菜种植由一年1—2茬增至2—3茬,温室一茬蔬菜产量3000公斤,每公斤价格最低按2元计算,每座增加经济效益6000元,11座大棚增加效益6.6万元。每座温室育苗10万株,每株安0.3元计算,11座温室育苗110万株33万元,合计效益增加39.6万元。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夹河子乡、九间楼乡等乡场镇的设施蔬菜发展。新建设施林果业日光温室9座,收入估算两年项目期内林果示范田达到亩产优质桃600公斤,第三年达到亩产1000公斤以上,果品按10元/公斤计算,第二年亩收入就可达到6000元以上,第三年达到10000元以上,种植户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葡萄第三年丰产期亩产量达到800公斤,亩收入为8000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综合设施林果收入1000公斤/座,收入在10000元以上。

4.2 社会效益

项目区的科技普及率及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由1次提高到3次,土地生产效益由2500元提高到5000—8000元。高新技术覆盖率达到100%,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项目实施后,调整结构,增强农业后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的增收点,推进社会发展,确保农村稳定。此项目的推广可极大的提高设施果蔬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丰富乌苏市及周边地区早春及晚秋的果蔬产品品种,提高本地果蔬在冬季市场的竞争力,拉长果蔬销售时间,培育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市场提供质优、绿色合格的果蔬产品,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夹河子乡、九间楼乡、西湖镇、皇宫镇、甘河子镇、四棵树镇等乡场镇的果蔬发展,项目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可提供适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项目实施过程也是各种种植新技术推广普及的过程,这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劳动效率都大有裨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当地果蔬产业化发展因科技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 4.3 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建设,高新技术的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无公害果蔬操作规程,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果蔬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田间农药残留,防止果蔬污染生产环境的污染。严格控制“三废”进入项目区,使用地下水或天山雪水进行滴灌,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将有效改善项目区土壤的水、肥、气等状况,使设施果蔬无公害产品的环境得到改善。设施林果业的发展,不但给人们提供可口的水果,而且使周围空气质量环境得到改善,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并且为郊区乡镇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章 经费估算、筹措和使用 6.1 经费估算

2013年3月—2013年11月乌苏市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74.1万元,其中申请项目补助资金58万元,自筹216.1万元。

第16篇:博爱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博爱县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工作

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用标准化的理念来管理和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竞争力,创名优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全面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我县规模农产品、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蔬菜、果品、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抓住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三个重点,健全农业标准、农业监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三大体系,实施“放心农产品”工程,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创名优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该项目示范规模8万亩,涉及4个乡镇,孝敬镇3.6万亩,磨头镇2.5万亩,阳庙镇1.2万亩,金城乡0.7万亩,分三年完成。

1、2009年:(1)建立孝敬镇、磨头镇两个核心示范区,孝敬镇核心示范区规模1.5万亩,涉及留村、蒋村、张村、孝敬、任村、程村6个村,磨头镇核心示范区规模1万亩,涉及际西、际东、陈庄、原庄、菜庄、磨头6个村。(2)完善蔬菜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环节标准,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3)完善投入品监管制度、定点采购制度和经营记录制度,建立蔬菜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销售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档案制度。经济效益分析:两个核心示范区建成后,年产2.0亿公斤蔬菜,销售价较一般蔬菜提高15%,年可增收3000万元。

2、2010年:(1)蔬菜生产主要环节标准应用覆盖率、入户培训率、标准简明手册入户率、农业投入品经营档案管理覆盖率、农业生产与经营档案管理覆盖率达100%(2)非核心示范区蔬菜生产环节标准应用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入户培训率、标准简明手册入户率、农业投入品经营档案管理覆盖率、农业生产与经营档案管理覆盖率达90%以上(3)孝敬镇、磨头镇两个核心示范区和非核心示范区蔬菜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增加10%以上。经济效益分析:8万亩示范规模,年产6.4亿公斤蔬菜,销售价较一般蔬菜提高10%,年可增收5300万元。

3、2011年:全面完成示范县建设任务。在巩固前两年建设成果基础上,使核心示范区和非核心示范区产品商标注

册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率达100%。经济效益分析:8万亩示范规模,年产6.4亿公斤蔬菜,销售价较一般蔬菜提高20%,年可增收1.2亿元。

三、工作重点

1、收集组织实施种子、农药、肥料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信息,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

2、有计划地组织制定出种植规范,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严格组织实施。

3、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大农产品检测和监督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的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把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力度。在认真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要结合本特点,以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标准的制定为切入点,积极制定农产品标准,生产

技术规程标准和产地农业环境标准,建立相适应的农业标准体系。要以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与全县农业产业化总体思路、规划、布局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使重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到标准化的轨道上来运行,用标准化来保证优质化、促进品牌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农业生产监测体系。要把质监、农业、环境、土管、气象、生产资料供应等部门的力量组织起来,协调行动,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产全过程,包括农业投入品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查处和纠正,不留隐患。确保农产品生产环境优化、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安全,达到规定的标准。

(四)进一步完善检验监测体系和认证体系。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快质检机构建设,及时填补农产品检测空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和设备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坚持重心下移,把建设重点放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上,加大对农产品源头的质量监控。要结合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各类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特别是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市场质量监测服务和监督,财政要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强各类监测机构的联网,提高资源共享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农业及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同时,要重点抓好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ISO系列质量管理标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五)加大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推行农业标准化,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面向千家万户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逐级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要抓好典型引路,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六)增加资金投入。目前推进农业标准化必须建立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引导为辅、生产经营者自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要安排示范基地专项资金和专门工作经费,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确保农业标准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七)加强协调配合。推行农业标准化,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农业各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农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划、认证、建设与管理,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认真组织全县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以及对农业标准的审查、批准、发布和备案,搞好农产品检验监测机

构认证,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其它各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配合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日

第17篇:农业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实施方案

巴中市巴州区清江果药开发研究会

农业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努力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

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提高革命老区、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科学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本领为重点,以采取多形式、多内容开展科普活动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为在十二五开局三年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世程,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农民进一步了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生活,科学种植、现代农业为科学知识,使广大农民逐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让广大农民进一步掌握(现代农业 1

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高光效树型修剪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等)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技能,提高广大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改善生活的能力,更新思想观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三、活动形式和内容

1、活动形式

以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参观、服务等方式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管理技能。

2、活动内容

(1)举办无公害果药生产技术专题讲座。

(2)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旱作节水技术、果实套袋、穴贮肥水、新品种、新技术推荐等实用技术培训。

(3)加强果树、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科普工作力度。

(4)建设以巴中南江核桃、巴州柑桔及西南优质良种核桃科研生产示范试点培训基地。

(5)组织农民深入园区现场学习参观等技术的实地指导,帮助农民解决产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6)积极开展科普下乡活动。举办新技术、新风尚、新观念挂图、版面科普巡回展览。

(7)利用网络信息,开通科技咨询热线,随时为农民排忧解难。

(8)加大对果树新品种、引进、研究、科普力度,尤其是优质良种核桃选推工作。

四、参与活动对象

对全国从事果药种植、加工、营销的会员(农民)、农业技术员。

五、组织实施流程

协会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县电视台、电话、网络或乡村政府通知活动时间地点——按时在指定地点开展活动。

六、开展活动所需设备和材料清单

1、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音响等设备、交通工具。

2、材料:科普图书、光盘、宣传挂图、科普宣传栏、版面、宣传单等。

七、活动期间注意事项

1、加强组织领导。协会要积极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科极部门沟通,把科普教育活动纳入政府三农工作范围,把它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做大做强果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工作来抓,各乡镇确实担负起组织、协调、宣传、配合之

职责,各职能部门也要在技术、人才、物资等方面倾全力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注意结合农时分区域。活动时间内容安排要结合农时进行具体安排。结合农时,根据农民对不同技术的需求,不同的地区,具体安排活动内容和时间,提高科普教育活动的适用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宣传报道。本次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有线电视、广播等快捷方式和报纸、宣传单等有效手段扩大宣传面。对在活动中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举措、新突破要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对成功的典型给予宣传报道,扩大科普教育活动进行辐射面,让更多农民共同享有科普教育成果。

4、加强与企业联合。科普教育活动要与巴中大道农业产业公司,巴州区果树研究所,各分会和各专业合作社联合,走公司 +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统一品种栽植,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加工商品处理、统一品牌销售,使科技普及最终利用在生产上、体现在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上。

二O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第18篇:南漳县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南漳县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总体要求,为做好我县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农业污染物排放底数,切实推进农业污染防治,结合我县实际,特编制本方案。

一、普查目的

农业污染源普查是摸清农业污染底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农业环境保护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通过此次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污染类型、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一)全面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

(二)建立农业污染源资料档案,完善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监测预警系统,为做好农业污染源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摸清农业污染源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控制农业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07年12月31日 时段资料:2007年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

普查对象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以及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四个类污染源。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花卉、油料、糖料以及棉、麻、茶、烟草、中药材等)和蔬菜作物(包括叶菜类、瓜果类、茄果类、根菜类、豆类、花菜类)的主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调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以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工厂化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鱼、河蚌、鳖等规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开展调查。

(三)普查内容

1、种植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

(1)肥料:包括化肥、有机肥两大类。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人畜粪便、土杂肥、厩肥、沼肥等。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2 (2)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调查内容包括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农药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3)农膜:本次普查主要针对地膜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地膜厚度、覆盖面积、使用量、回收量等。

(4)秸秆:调查内容包括产生量、直接还田量、露天焚烧量、随意丢弃量、饲料利用量、燃料利用量、堆肥利用量、材料利用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畜禽种类、养殖组织模式、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畜禽体重、采食量、精粗饲料主要成分含量,粪便和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利用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运行状况。

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鱼、虾、贝、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面积、饵料、肥料、渔药的生产厂家、品牌、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养殖排水情况。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种植业:地表径流包括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难降解的1~2种农药(如毒死蜱、阿特拉津、氟虫腈、克百威、2-4-D-丁酯、涕灭威、百草枯等,各地可根据作物施药的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同); 3 地下淋溶包括总氮、硝态氮、铵态氮、1~2种农药;地膜残留量。

畜禽养殖业:污水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铜、锌、pH等;固体废物包括总磷、总氮、铜、锌等。

水产养殖业:养殖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氨氮、硝态氮、铜、锌。

三、普查方法

(一)种植业污染源

1、普查重点

根据省的总体部署安排,结合我县地形和气候特征,将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划分为2大区域:一是平原丘陵区。此区土壤类型以水稻土、潮土、灰潮土、黄棕壤为主,河网密布,肥料、农药用量高,主要考虑因地表径流造成的肥料和农药流失,塑料大棚中存在淋溶污染,地膜污染较轻;二是山区。此区土壤类型包括红壤、棕红壤、黄壤、黄棕壤、水稻土等,本区降雨较丰富,肥料、农药用量中等偏高,主要考虑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肥料、农药径流流失。

2、普查报表 (1)实地调查

以农田地块为基本普查单元。依据地块经营对象的不同,将种植业调查分为分散农户。调查对象需填写1张基本信息表、2张地块调查表。对于分散农户,一般有多个分散地块,可调查其中面积最大或最能代表其种植水平的地块或棚室。

4 分散农户经营是当前我县耕地种植的主要类型。考虑到各普查分区在肥料、农药和地膜消耗量、污染强度以及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差异,确定本次普查抽样比例为为0.8%。

(2)统计报表

除了实地调查外,各镇区还需填报本地基本情况表。分别如下:

镇区:填报镇区种植业基本信息表;

农户填报典型调查表,即典型地块基本信息表、肥料施用情况表、农药施用情况表。

(二)畜禽养殖业污染源

1、普查重点

全县以规模养殖的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为普查对象,调查养殖组织模式、动物饲养阶段、清粪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方式等。

2、普查报表 (1)实地调查

依据养殖组织模式的不同,将畜禽养殖业分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三类。

规模化养殖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实现安全、高效,连续均衡生产的养殖场。规模化养殖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在较小的场地内,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合理的工艺与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过的养殖场。本实施方案中规定规模化养殖场的存栏或出栏规模如下:生猪≥500(出栏)、奶牛≥ 5 100头(存栏)、肉牛≥200头(出栏)、蛋鸡≥20000羽(存栏)、肉鸡≥50000羽(出栏)。

畜禽养殖小区是指在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域内,建立的有一定规模的较为规范、严格管理的畜禽养殖基地,基地内养殖设施完备,技术规程及措施统一,只养一种畜禽,由多个养殖业主进行标准化养殖。

畜禽养殖专业户是指畜禽饲养数量达到一定数量的养殖户,本实施方案中规定养殖专业户的存栏或出栏规模如下:生猪≥50(出栏)、奶牛≥5头(存栏)、肉牛≥10头(出栏)、蛋鸡≥500羽(存栏)、肉鸡≥2000羽(出栏)。

在以上规定的养殖规模下的所有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全部调查。

(2)统计报表

除了实地调查外,各镇区还需填报本地养殖基本情况表。分别如下:

镇区:填报养殖业基本信息表;

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等三类调查对象填写基本信息表和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表。

(三)水产养殖业污染源

1、普查重点

以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工厂化养殖为对象,针对鱼、虾、贝、蟹规模化养殖或养殖专业户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开展调查。

2、普查报表

6 (1)实地调查

规模化养殖场:指养殖水面面积在50亩以上(对于工厂化养殖来说,养殖水体体积在3000立方米以上)、并且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水产养殖场;

养殖专业户:指除规模化养殖场以外养殖规模在5亩以上的水产养殖户或养殖单位。

符合上述条件的所有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和水产养殖专业户均属本次普查范围。

(2)统计报表

除了实地调查外,各镇区还需填报本地基本情况表。分别如下:

镇区:填报镇区水产养殖基本信息表;

每个规模养殖场、水产养殖专业户填写基本信息表和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表。

四、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要贯穿农业污染源普查的全过程,要选择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普查人员,逐级进行培训,严格执行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专门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

调查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数据的抄录、手工汇总、资料整理和数据复查,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监测全过程要严格质量控制,包括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测定、数据汇总等环节,具体措施包括现场考核和添加质控样,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按照《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要严 7 格实行工作质量验收制度,分阶段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资料,验收时不予通过,应由被验收单位重新组织人员进行复核,核实准确后再次进行验收,直至符合质量要求。

五、组织实施

各镇区要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农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农业污染源普查的协调、指导、监督,统筹安排解决所辖地农业污染源普查过程中的事宜。各镇区、县直相关单位要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纳入镇区以钱养事,公益性服务年度考核。要制定阶段性目标、工作措施,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由于农业污染源普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技术要求高,县直相关单位要成立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指导小组,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

各镇区、各县直相关单位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在县农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相互协作。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建立起农业污染源污染普查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公布普查分区、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电话,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解决,使整个普查工作有序地运行。

六、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启动:成立领导小组和普查专班,制定《南漳县农 8 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召开南漳县农业污染源普查动员会,开展清查工作,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调查单位的名录、生产状态和生产能力等情况。防止漏报、重报,为普查资料的填报作好充分准备(2008年2月以前)。

2、培训:开展镇区农业污染源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培训,包括普查技术规范、普查手册的培训,布置有关工作任务(2008年3月上旬)

(二)全面普查阶段

1、组织进村入户,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2008年3月下旬-4月)

2、,进行数据上报、录入、审核工作(2008年5月)。

3、数据分级审核、汇总,县普查办组织抽查与验收,建立污染源档案,迎接省市检查验收。(2008年6月)

第19篇:习水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习水县2009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2009] 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着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为切入点,结合“两基”农技培训和扫盲工作,切实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标要求

通过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业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人能掌握2—3门实用技术,使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实现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低于50%。

二、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

1、培训对象

全县农户中的青壮年农民、在校初高中学生、乡镇党政、事业单位干部、村组干部。

2、培训内容

(1)常规农业实用技术季节性培训

(2)特色产业技术培训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培训的主要技术包括:推广两杂良种、玉米单株育苗移栽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玉米宽厢宽带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脱毒马铃薯、红薯种植技术、红粮栽培技术、油菜育苗移栽技术、旱地分带轮作技术、畜牧生产技术。

3、培训方式

采取“三个一”(即发一本技术小册子,讲一堂技术辅导课,办一个现场培训示范点)的形式。在各个不同的季节有针对性地对农业主导产业所需的实用技术进行培训。县培训到乡镇、村,乡镇培训到组、到户。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对一些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入村、入组进行培训,指导办点示范,进行现场讲解。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月10日—2月30日这一阶段由县农业局牵头,畜牧、教育、科技、农机、红粮办、团委妇联等部门配合组建由专家和技

术人员组成的培训工作组,并编写培训资料、讲稿、印制农技知识小手册。工作组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培训4个乡镇,印制小手册15万册(每户一册);由乡镇组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村组建培训组。召开培训人员会议,统一思想,签订培训工作责任状。

第二阶段:实施培训阶段,3月1日—10月30日,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各个农时季节和本区域的主导产业的技术需要进行面对面的培训。3月—4月主要培训玉米、水稻、红粮、红薯、果蔬的栽培技术,畜禽防疫治病技术;5月—7月主要培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月—10月主要培训小麦栽培技术的旱地分带轮作技术、油菜育苗移栽技术、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技术、中药材管护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在这个阶段同时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1月—12月。这一阶段主要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查漏补缺。要对培训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并通报。

四、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努力完成培训任务

这次培训工作是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也是“两基”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各级各有关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力协作,各履其职,各尽其责,努力完成培训任务。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拟定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组建工作队伍。组织培训技术人员,发动培训对象,形成农业技术大培训的氛围,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何香中(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苟明利(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杨登洪(县政府办副主任)

杨 彪(农办主任)

袁开寿(财政局局长)

杨贞瑚(农业局局长)

王茂佳(教育局局长)

赵文彦(畜牧局局长)王弟飞(科技局局长)陈开国(农机局局长)何 勇(教育局副局长)游龙全(农业局副局长)刘 峰(团县委书记)李玉兰(县妇联主席)[1]

第20篇:农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扩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科学种、养植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型农民,提高三大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达农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任务全面完成,特制定xx区农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增强农民素质、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新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重点,以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免费培训”的原则,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科技培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农户推广应用各类新品种和种、养植业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全面提升种、养殖业的科技水平、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种植水平和畜禽养殖技能为重点。2010年xx市农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任务为2000人,其中:设施蔬菜种植工900人;畜禽养殖工200人;农机操作工900人。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以经营xx镇、xx镇、xx镇的农民为主。畜禽养殖生产技术培训以xx镇、xx镇、xx镇为主;农机操作工以xx的农机驾驶员为主。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使受训农民能够掌握2—3门实用技术,确保参训学员合格率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的目标。

三、培训时间

从2010年11月20日—2011年2月28日结束。 培训分四个阶段实施:

1、2010年11月20日—2010年11月25日为宣传发动,制定实施方案阶段;

2、2010年11月25日—2010年11月30日为调查摸底,确定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准备教材阶段;

3、2010年12月1日—2011年1月31日为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4、2011年2月1日—2010年2月28日为查漏补缺,考核验收阶段。

四、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2 培训对象为xxx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从事种、养殖业的年龄在16-6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内容为设施蔬菜种植新技术、畜禽养殖新技术和农机操作技术以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通过培训,使受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整体上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五、培训地点及培训方式

(一)培训地点为:xxx各镇(乡)、村业余党校教室。

(二)培训方式:在xxx各镇(乡)、村,以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为主。采取以镇(乡)集中培训和以村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1、师资力量的培训。

⑴安排xxx镇(乡)两级xx名农技人员分期分批参加由xx农广校举办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的技术培训。

⑵邀请区、内外专家对镇(乡)两级xx名农业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实地操作技能培训。

2、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

(1)举办培训班。在镇(乡)、村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集中讲授广大农民群众需要的各类农业生产技术。镇(乡)培训骨干、村级培训到户到农民。

(2)邀请区、市专家进村入户,入棚,入种、养植园区实地进行演示操作、现场指导培训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

3 (3)市农技中心、畜牧中心、农机中心以及各业务科(室)及各镇(乡)所有农技、畜牧、农机人员要进村入户、入棚、入园区,针对目前设施蔬菜种植、畜牧业养殖、农机操作等生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切实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

(4)根据生产实际和重点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发放科技资料、宣传单和农技知识口袋书等。

(5)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

(6)聘请农民群众身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巡回到各镇(乡),通过讲述自己的实际经验,给农民传经送宝。

(7)总结宣传推广种、养植业科技致富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致富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扩大带动辐射范围,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信息。

(8)组织有文化、善经营、懂技术、肯吃苦,热心为周边农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示范户到周边地区进行观摩学习。

(9)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采取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用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因人施教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各镇(乡)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要因村因地制宜安排培训课程,组织培训,各镇(乡)每期培训班保证有1—2名技术骨干到场授课,每个培训班人数不得少于50人,确保参训人数和培训质量,每个培训班培训时间

4 不得少于1个月(或120课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各有关镇(乡)要把农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工作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农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要求,积极与培训老师配合,明确工作职责,深入了解农民所需,因地制宜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工作,切实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为加强管理,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农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领导小组,由局长xxx担任组长,副局长xxx担任副组长,农技中心、农机中心、畜牧中心、农广校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广校,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加强督导,注重实效。确保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农广校要经常性的督导培训工作,农技中心、农机中心、畜牧中心、要根据各镇(乡)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认真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要充分发挥农牧业系统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开展农民培训,促进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上水平、上质量。在培训期间,市农牧局将组织专人不定期对各培训班的进展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弄虚作假、随意压缩课时等严重的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不予核拨相关补助资金。开班一

5 周前,必须先向农广校提出开班书面申请,再由农广校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方可开展培训。培训必须有日程安排、培训教材、授课教案,培训结束后开班申请、培训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培训教材、学员签到册、学员登记表、学员名册等资料要记录详实、完整、规范。

(三)进一步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教材的编印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科技人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他们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尤其是要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理论水平高、业务水平精、实践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农民交流、沟通的科技人员为师资。紧紧围绕沙坡头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和种、养植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教材编印,教材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实践性强。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远程教育,不断完善其培训手段,使农民的科技教育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媒体和科技下乡、集贸市场、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典型,制作节目,大力营造农民学科学、学技能、学经营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农民培训工程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激发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提高素质。市农技中心、农机中心、畜牧中心每个单位的培训信息不得少于10篇。

(五)切实搞好服务。各有关单位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管理服务意识,对培训基地、受训农民、科技专家在培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热情地协调解决,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农业实施方案
《农业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