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某省财政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8: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有效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XX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个人杰地灵、风景秀美、充满活力的山区县。XX拥有国内唯一以山水田园风光见长的楠溪江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随着甬台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等交通骨干工程的相继建成,XX已成为沪杭进入温州的“北大门”。

XX人历来敢为天下先,早在1956年,XX就开创全国包产到户之先河。上世纪80年代,XX还是个省级贫困县,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1996年我们率先摘掉了贫困县帽子,2003年进入全国财政收入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双百强县”行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7.4亿元,同比增长10.6%;财政总收入32.07亿元,增长1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7亿元,增长18.4%。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城乡统筹总体要求,加快了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在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倾斜,城乡质态明显改善, 城乡统筹发展初见成效。

一、拓宽政府融资渠道,破解资金要素制约。 XX属于经济欠发达县,地方财力有限,我们在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配臵和运营效率,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

1 / 10

提供财力保障。

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国有资产整合、国有股权划转、国资监管机构改革,逐步实现国资监管全覆盖和国资营运规模化。基本构筑“1+8”政府投融资体系,组建XX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下设县水务集团、县城开发、旅游开发、三江开发建设、经贸、交通、现代服务业、新农村建设等8家县级国资营运公司。其中在XX县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按照各个中心镇相应组建镇级投融资公司,并赋予投融资职能,对农房集聚区等项目建设都将有效发挥融资平台作用。

加快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债券具有偿还期限长、融资成本低的特点,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分散政府融资风险。我县成立了政府性企业债券发行工作领导小组,以XX县投资集团为债券发行主体,在“1+8”模式的基础上,吸收优质资产,筹发政府性企业债券。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与浙商证券签订意向合同,并由北京中汇事务所对所属国有企业进行全面审计。待注入土地资产,拟最终发行10亿元的企业债券。

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引入市场机制,采用项目捆绑招标、BT、BOT、代建制和特许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今年4月,总投资5.

4 2 / 10

亿元的瓯北大桥工程BT模式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瓯北的城市化建设又将迈开一大步。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这种融资模式用于桥梁建设在温州市还是首次。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我们坚持把增加投入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和“三农”发展的重要保障,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全面改善县域发展环境。

深入开展“三县三城联创”。立足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居民素质,全力推进省级生态县、森林县、文化工作先进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联创,开展环境卫生、拆违治乱、交通秩序、丧葬陋习四大整治,打好城乡绿化、旧城旧村改造、污染物减排、历史文化保护四大战役。2011年分别安排6848万元用于植树造林等森林XX建设,203万元用于生态公益林配套建设,526万元用于林业产业发展,330万元用于全县森林防火支出等,同时对龙湾潭森林公园、四海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显著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村庄整治、中心村培育、“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绿化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体系,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2011年安排财政支出1730万元,安排长效管理资金250万元,用

3 / 10

于推进“十百工程”、“星级创建”等新农村建设;整合扶贫资金、能源建设资金950万元用于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净化措施。完成楠溪江供水工程等多项重点水利建设任务,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2011年地方财政投入7090余万元,重点支持农村安全饮水、水库保安、小流域治理建设等。通过几年努力已基本解决我县农民“吃水难”的问题,并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小型水利项目建设。

三、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优化产业发展格局。

我们积极发挥财税杠杆调节作用,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创收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程。近五年来,我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3.12亿元,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粮食总产量每年稳定在47万亩和10万吨以上,农业产业化基地达到4.5万亩,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376家。我们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有效优化了产业生产布局。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健全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2011年全县安排125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安排100万元补助农业企业品牌建设。

加快楠溪江生态旅游业开发。坚持把楠溪江旅游作为战

4 / 10

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核心景区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业态,楠溪江品牌进一步打响,五年来共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65亿元。加快推进楠溪江两岸中心镇建设,带动周边区域乡、村的发展。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的要求,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景区开发机制和投融资方式,积极引导民资参与旅游开发,整合提升狮子岩、大若岩、石桅岩—龙湾潭等核心精品景区。2011年我县完成旅游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096万元。

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积极发展农家乐和来料加工业,有效带动了10万农户实现增收,2011年共为山区农户增收1.96亿元。目前全县有406个村发展来料加工业,基本覆盖142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现有来料加工经纪人379名,累计发放工资1.14亿元。真正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险保障作用,切实保障种粮农民利益,稳定农民收入。2011年投入各级粮食生产补贴322万元,支持粮食生产保障安全体系建设,落实动植物防治经费300万元,健全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监测预警体系,安排资金80万元对农村住房及母猪、大棚蔬菜、水稻等农产品实施政策性保险,让农民告别“靠天吃饭”。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65元,同比增长18.4%。

四、科学安排财政支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5 / 10

我们坚持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臵,注重向农村地区倾斜。

加快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三年改造任务,相继建成XX电大一期、实验中学新校舍。通过省级教育强县复评。安排每年300万元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完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政策,残疾学生全部免费入学。2011年投入资金272.12万元,完成了38所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投入1392万元,用于中小学、幼儿园人防、技防、物防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覆盖面均已达到100%。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县卫生中心大楼、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县体检中心,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家。落实对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等政策。2011年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物零差价补助资金4000万元,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其中省市补助9079万元,县本级拨款1.14亿元,累计参保人数71.75万。

完善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再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和创业能力。近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375

54 6 / 10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2%。在实施城乡低保工程中,通过财政投入使农村和城镇低保补助水平不断提高,切实保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2011年县本级拨款352万元,支持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集中供养率达98%。

五、完善城乡规划布局,创新财税管理体制。

我们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联动推进瓯江北岸城市、中心镇和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切实提升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水平。

完成行政区域划分。XX原有“低小散”的乡镇空间布局,不仅造成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财富的巨大浪费,而且导致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很难向农村延伸覆盖。为此,我们全面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县38个乡镇调整为10个中心镇和8个街道,建立了3个功能区,进一步理顺了功能区、中心镇、街道、镇属办事处之间的关系,“一三八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县域总体规划、中心镇“1+X”规划编制,建成县、镇两级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平台。完善县对功能区、镇(街道)财政奖励政策及其他配套措施。结合中心镇建设,实行分类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功能区、镇(街道)财政资金统筹职能。

抓好农房集聚改造。前些年,虽然我县的下山移民、水库移民、灾害点移民等工作稳步推进,但是各个层面的政策

7 / 10

缺少整合,总体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人员转移和集聚进程缓慢,一方面农民建房难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又出现大量违章建设,已成为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房集聚改造,是引导农民从分散的农村向中心镇转移、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突破口,也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主要抓手。我们以功能区和中心镇为单位,实行“一镇一规划、一镇一政策、一镇一平台”,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多管齐下”的原则,全面整合旧村改造、农房建设、下山移民、古村落保护、地质灾害点整治、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等扶持措施,引导鼓励农民到中心镇和功能区集聚,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化。2011年,第一批20个农房集聚改造项目开工4个,完成农房改造8816户。

开展“三分三改”工作。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加快城市化、推进社会转型、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我们把实行“三分三改”作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核心,总的一个目标是要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通过股改、地改、户改,基本实现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促进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调整,促进要素的市场化配臵和流转,让农民不受损失、没有牵绊、自由地到他想去的城镇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现代城市文明。去年以来,我们在桥下镇率先开展了“三分三改”试点工作,成立了全市首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桥下镇京岸村在全市率先完成股改试点,

8 / 10

地改和林改工作也已经初步展开,桥下镇方岙村成立了我县首个规范性村级土地合作社。

六、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们建立支农资金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使政府公共支出更加科学、透明、民主。

一是规范预算执行。将支农专项资金进行分类:基本支出均衡拨付;工程性项目支出按进度、按比例拨付;扶持性补助支出以政策早启动、早到位的形式拨付;据实结算的项目支出,做到分季下达,年底结算。二是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从去年起,我县支农资金支出进度原则上分季进行,确定补助项目的资金量每年10月底前必须达到预算的90%以上,资金拨付进度至每年11月底前必须完成预算的90%以上。三是严格支农项目审核。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资金整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组成人员、成员单位职责、议事程序、议事规则等。对项目立项、审查、实施、验收、资金补助额度确定等都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并经常性开展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开发《XX县财政局支农专项资金发文管理辅助系统软件》对各农口部门报送的项目补助对象进行严格审核,对多头、重复、连续安排补助的项目进行自动剔除。据统计,2011年经过审核剔除的项目单位近200个。同时要求调查核实项目时将项目实施单位的银行账户开设情况同时上报,以便

9 / 10

于资金的直接拨付。明确当年安排的支农项目如未启动实施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资金。

10 / 10

财政改革和发展工作报告

财政改革和发展工作报告

“十二五”财政发展改革基本思路

某省财政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做好财务工作服务财政改革与发展

财政改革

财政改革

全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座谈会总结讲话

发展改革委财政奖励办法

高校财政改革

某省财政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交流材料
《某省财政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