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水泥工业发展态势、政策与若干思考修改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22:14: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水泥工业发展态势、政策与若干思考

湖南省建材行业管理办公室 丁美荣

一、现状

1.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18.8亿吨,增长13.8%,新增2亿多吨,产能新增4亿多吨,60家生产能力在500万吨以上企业集团熟料产量己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前20位企业熟料产量占45%。2010年湖南省水泥产量8701万吨,比上年增长13.58%。需要说明的是:行业协会及有关专家建议统计熟料产能作为水泥产能。

‚十一五‛以来,湖南省水泥产量由2005年的3571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8701万吨,年均增速达到18.6%,高于同期全国水泥产量的增长速度11.4%,2010全省水泥产量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71%,居全国第九位。

‚十一五‛以来,湖南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效。截止2011年9月底,湖南省已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5条,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由2005年的555万吨迅速提高至2010年的5650万吨,行业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布局得到优化。

2.湖南省目前水泥生产企业316家,其中新型干法企业42家,生产水泥4600万吨;水泥粉磨企业49家,生产水泥近1400万吨;机立窑 1 及其他窑型生产企业225家,生产水泥2700万吨。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已提高到65.6%,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9%。

3.国内几大水泥集团均在我省投资建厂,已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5条,其中海螺集团5家(双峰、石门、临湘、新化、祁阳)7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2条(安化、江华)日产5000吨在建。中国建材所属南方水泥集团拥有成员企业有21家共计有5条日产5000吨、12条日产2500吨生产线,安仁南方、古丈、益阳万鑫、祁东南方4条正在建设,另有4家粉磨站。中材集团3家(株洲、湘谭、常德)计2条日产5000吨、1条日产2500生产线。华新水泥有3家(株洲、郴州、道县)2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1条冷水江5000吨线在建,另有岳阳、湘谭2家粉磨站。 怀化金大地3条日产2500生产线,长沙印山2条日产2500吨,临澧冀东水泥1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武岗云峰1条日产2500生产线, 1条日产5000吨在建;郴州良田二条日产2500生产线,长沙河田、永州骄杨、湘西天源各有一条日产2500生产线,衡阳金山一条日产2500生产线,1条日产2500吨在建。石门特种、怀化华中、益阳东方、永州莲花、张家界巨日、怀化湘维共有9条日产1200-2000吨干法生产线。此外还有涟源国产、嘉禾南岭、衡东红狮、攸县远大、龙山成美5个在建项目。另有4个己规划立项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合计水泥产能2240万吨。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若能建成投产,2015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达1.15亿吨。

二、水泥工业发展趋势

1.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协同处臵及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增加10%,42.5级以上水泥消费比例力争5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0%及8%,散装率65%。2015年全省水泥工业发展目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1150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工业增加值120亿元。

十二五水泥工业发展思路: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减排、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新型干法线生产技术和精细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鼓励水泥企业利用水泥窑协同处臵工业废弃物、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提高资源及废渣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加大粉尘治理力度。

近年来我国水泥企业集团化进程十分强劲,2009年我国10大水泥集团生产集中度已经提高到24.1%,水泥企业集团化将继续成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趋势。

2.生产装备大型化

随着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的成熟,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4000t/d级、5000t/d级规模生产线已经成为建设的主流规模,而在少数资源丰富且运输条件具备的地区,还会发展少数日产万吨级熟料的水泥生产线。

3.预计五年后新型干法水泥将达90%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进入成熟期,投资水平下降,技术优势、质 3 量优势、规模效益显著,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很强。预计到2015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将达到90%左右。部分偏远山区、中西部部分县市少量综合技术水平较高的机立窑也有一定竞争力,将同时并在,大量没有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的县镇将以粉磨站加工的方式,满足本地水泥市场的需求。

4.生态化、低碳化趋势

全国乃至我省水泥工业产能己过剩,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生态化水泥生产技术是当今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其基本特征是: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观点出发,利用水泥生产的特点,发展环境负荷减少型和环境共存型水泥,减少对自然资源消耗,增加对工业废弃物的利用和消纳城市垃圾,同时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并综合利用(碳捕获、碳储存和利用)。污染物的排放要求日趋严格,将强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未来几年国家很可能征收碳排放税。提高资源和废渣的利用率,做到水泥生产与环境共容,使水泥工业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水泥工业利用了大量工业废渣,据不完全统计,水泥工业消纳了全社会排放的70%固体废弃物。但消纳城市垃圾、污泥等废弃物在我国刚刚起步,未来这一成果将会受到高度重视和进一步推广,并将改变外界对水泥工业的看法,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

5.水泥消费拐点的时间即将接近

传统的水泥等产业面临资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减排三重压力。 2009年美国水泥产量为7200万吨,日本为4000万吨(预计明年将下降到3000万吨)。我国水泥产量2009年16.5亿吨,2010年预计将达18.8亿吨,湖南2009年7661万吨, 2010年达8701万吨。而我国与日 4 本的GDP相当,我国2009年GDP335353亿元,2010年GDP396000亿元,美国GDP约为我国的3-4倍。与美国差距还很大,人均GDP及收入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

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却远远超过发达国家高峰时期即70年代700-800Kg的人均年消耗量。国外的发展实践表明:人均累计消耗量达到15吨及人均年消耗量700-800Kg即是高峰期,随后需求下降,我国许多省市己达到15吨。我国水均水泥消耗量高,大规模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是主要因素,但使用不科学、不合理,我国经济体制、法律、政策不够健全、地方领导短期行为严重、大量浪费以及科学发展观、长远、节约、减排观念淡薄也是一定原因。

据权威专家预测,我国未来六七年仍是大规模建设阶段,处于高峰期,并达到拐点,水泥消费拐点的时间会很快接近。多数专家预测消费拐点将提前到2017年左右。高峰期过后,传统建材产品产量将下降。水泥等产品由于产能过剩,不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己基本实现,工业投资虽保持一定增长,但增速将大幅减少,加工业的增长己到顶点,对GDP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高新技术、文化、第三产业投资将大幅增加,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水泥用量将大幅下降。但东、中、西部差异较大,中西部水泥消费量未来几年还将保持一定增长。

从一般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实际情况也证明,水泥需求将在拐点之后迅速下降,并且下降速度非常快,日本、韩国、台湾、欧美国家高位 5 人均年水泥消费量0.7-1吨。

6.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集料及建筑制品产业是战略方向之一 水泥企业进军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介入混凝土、预拌砂浆、建筑骨料及建筑制品等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稳定提高企业经济和竞争能力战略选择,水泥企业拥有许多明显优势条件、资源。纵观国际上大型水泥公司,很难找到只做水泥不做混凝土的。我国水泥工业技术结构调整即将完成,新型干法比例占绝大部分,已成为产能过剩产业,预计末来几年产能过剩还会加剧,水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之一是向预拌混凝土、集料及建筑制品产业发展。

由于不同工程项目对混凝土性能和施工要求往往是个性化的,为适应混凝土产业的应用需求,必须重视人才,分区域建立集料供应基地,利用在主要原材料(水泥)方面的竞争优势,配合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向用户提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混凝土集料或水泥建筑制品。水泥与混凝土产业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水泥生产企业可根据资本和资金情况,确定具体的商务模式和进入方式,如新建还是兼并,是独资或合资,运输是否外包,成套生产装备是否按揭等。发展混凝土产业必须走规模化、技术高起点之路,合理布局,集群式发展,运输半径15公里以内,根据城市和工程建设规划合理布点。

三、若干思考

1、建筑业发展方向

建筑业将朝着部品化、绿色(节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建筑部品化:即建筑工业化道路(住宅产业化),房屋建设由现场建造向工厂化制造转变, 绝大部分产品通过工厂制造,建筑施工作业转向现场安装为主。

今后的商品房将会以精装修房为主,国家、住建部己经或将出台政策、规范。据报道,万科

二、三年后将全部提供精装修房,装修、设施将提供个性化选择,万科有一个很大的团队,研究制定住宅标准体系、部件开发供应,并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王石语),以推进住宅产业化,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且说万科的建筑景观可以抄,但这个抄不了。

2)绿色(节能)化: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对环境负荷最低化、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能建筑、构建优良的室内外环境,与自然和诣相处、有利人体健康。

3)建筑智能化: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机相结合,

远大公司今年在长沙建设的一栋15层方舟宾馆,全部部件由工厂生产,现场组装,属于干土作业,而非传统的湿作业,93%都在工厂生产,运到工地只需拼装,只用六天时间建成封顶,远大定义为可持续建筑。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节能,介绍一个功能:室内空气每小时换气一次, 7 新风经静电除尘后引入室内。远大在湘阴占地2000亩的建筑工厂己开工建设,将对我省乃至全国住宅产业化起很大的推动、示范作用。

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建筑构件业, 实现由原材料生产为主向加工制品生产为主转变。重点发展建筑件、多功能节能墙体、节能建筑门、窗、屋面系统产品。发展加工制品业要确立大建材的发展理念,按照以我为主、兼容其它、综合集成的发展思路,实现由原材料供应商向工程问题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2.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1)主要问题

我国混凝土质量比发达国家差,主要原因是骨料的质量,如我国砂石存在的含泥量过高、无级配可言、粒形差的问题严重,骨料质量首先不是强度,重要的是使用级配和粒形良好的骨料可以制备最小用水量的拌和物。其主要原因:没有把骨料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砂石标准形同虚设,石料中泥块等软颗粒含量、砂子中含泥量都大大超标,粒形很差,无级配可言,也造成用水量很大,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混凝土质量和检测责任不明,方法不当,生产控制条件薄弱,乱掺外加剂,施工队伍素质差,野蛮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尤其在施工养护方面不当,也是重要原因。

2)稳定提高混凝土质量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建立相应的骨料产业或基地,水泥企业有条件优势,骨料占混凝土体积的70%以上,骨料的品质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关健参数,骨料 8 生产企业最好添臵细碎设备,以增加5-10mm颗粒,减少空隙率;生产机制(人工)砂,以保证砼质量及稳定性。

(2)重视水泥品质的稳定性,水泥温度较高易引起混凝土用水量大幅增加,严重影响新拌及硬化后的性能,应采取措施降低出厂水泥温度。

(3)重视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除混凝土组分外,加水设施及控制条件对用水量影响十分显著,经调研和检测,混凝土用水量波动在15-30Kg/m甚至更大,而用水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往往超过水泥品质波动带来的影响。

(4)高度重视水泥、外加剂与矿物掺合料的相容性。

(5)重视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浇注温度受环境影响显著,进而对混凝土各项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必须根据浇筑条件的变化如降温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尤其是外加剂掺量,否则可能酿成事故。

(6)高性能混凝土(HPC):高抗渗性(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温度形变和高弹性模量)、适当的高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

3.新型干法窑应用高硫煤、高碱原料(废渣)生产技术及烟煤短缺地区新型干法窑燃煤选用方案

水泥工业产能已过剩,布局己基本完成。资源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技术水平是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热点,也是水泥工业的亮点。

提岀以下几个问题与同行交流、探讨:

1) 按过去观点及技术要求,新型干法窑难以使用带热值的原 料,如煤矸石、石煤等。资源综合利用免税要求水泥原料中废渣掺量要 9 达30%以上,按水泥产品计要达41%-42%以上,干法窑企业要达到免税要求,生料配料特别是硅铝质原料中要使用废渣替代,否则,难以达到要求。尽管部分煤矸石、石煤等含热量废渣成分比较适合,但企业碍于传统观点不敢选用,但心窑系统特别是收尘器出问题。事实上近年来部分新型干法窑厂开始使用这类废渣。因此,总结、探讨新型干法窑使用带热值原料生产技术,避免出现大的危及窑系统、收尘器运转的安全事故,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使用效果,是水泥工作者值得关注的课题。 2)提高新型干法窑适应性的工艺技术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和优化。目前仍有不少干法厂燃煤中全硫控刹小于0.5%,部分企业控制少于1.0或1.5%,对原料中碱及硫碱比都提出了苛刻要求。据有关权威单位预测,十五年后我国对国外能源的依存度将达75%,煤炭等能源只会涨价,供求矛盾只会加剧。因此,加快劣质煤及劣质原料在新型干法窑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显得十分迫切,意义及价值重大。事实上,目前有个别企业使用全硫达6%-7%的燃煤,生料及原料中碱、硫碱比可以放到多少?对干法企业选用原料及成本有很大影响。使用高硫、高碱煤及废渣原料,应采用哪些应用技术及措施?在工艺等方面应作那些改进、优化,操作和管理方面应采取那些措施?也值得研究、探讨。

3)南方及烟煤短缺地区新型干法窑燃煤选用方案与相关技术 燃煤质量如挥发分、灰分、热值对新型干法窑熟料产质量及综合效益的影响,并进行深入研究分折。某日产2500的生产线尽管使用4500大卡、挥发份约7%的燃煤,但其熟料生产PC32.5水泥只能掺加约26% 10 左右的矿渣、炉渣。又如,尽管新型干法采用无烟煤煅烧技术没有问题,但部分企业反映使用挥发份3%左右的无烟煤综合效果不太理想,现在普遍采用烟煤、无烟煤的混合煤方案。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如何根据两种煤的差价及灰份、挥发份、硫含量确定搭配比例,以达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相应在工艺、技术、管理、操作采取那些措施。目前每千卡煤进厂价格己达170-190元/吨,我省己投入运行的有12个大型火电厂,今后还将陆续建设火电厂,每年所需要的大量烟煤均从外省调进,煤炭资源紧张时,从外省调煤己成为全省各级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头疼的大事。但目前我省新型干法企业使用的烟煤绝大部分从外省购入,因此,南方地区新型干法窑混合煤方案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非常重要,煤质相关指标对供应采购难易程度带来很大影响,等等。也是水泥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且亟待研究解决的难题。

4.水泥品质要求、高性能水泥及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 1)同品种水泥粉磨站混合材掺量普遍新型干法厂高,很多大厂认为粉磨站定位低、强度低,这个看法不全面。许多粉磨站是分别粉磨工艺,粉磨站由于市场、成本、熟料供应等巨大压力,在优化粉磨工艺及颗粒级配做了大量的开发应用工作,如我省衡阳海雁、邵阳鸿基、雁城韶峰、湘乡建成、湘谭恒宇、潭州等。据作者了解的情况,目前为止, 湖南的大厂还没有一家是采用分别粉磨工艺,很值得我们反思、总结。

2)混凝土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有机、无机添加材料及低于0.5的水胶化,有机、无机添加材料是现代混凝土的必需组分。

11 高效减水剂的使用已经能够用现行标准的32.5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出C60的混凝土。30年前的水泥标准中最高强度的水泥为500号,强度用的水灰比约为0.36,这种水泥相当于现在的32.5强度等级的水泥。

3)目前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和物其流变性能的问题非常突出和复杂,水泥厂和工程用户纠份、诉讼很多。

4)把混凝土所用的低需水量、低水化热、低收缩、按混凝土规律检测高强度的胶凝材料,由水泥企业生产,并在水泥厂掺入各种外加剂、掺合料应当是发展的方向,水泥厂办搅拌站是水泥混凝土集约化生产的趋势。

5)高性能水泥与传统的通用水泥的本质区别,主要是从流变性能的需要进行各组分的选择、颗粒级配和配比优化。相同施工性能时选用最低的水胶比,并在得到高流动性的同时不离析、不泌水,有良好的可泵性和填充性。

6)分别粉磨是实现水泥分组分最佳颗粒分布、提高水泥性能的有效途近,优选、活化、超细混合材也非常重要

7) 分别粉磨对强度的提高作用说明:对混合材过于强调其活性,即化学反应能力是不够全面的,混合材料的填充效应对水泥强度的贡献不容忽视,有时甚至超过活性效应。

5.研究开发低活性工业废渣作水泥混合材及混凝土掺合料 1)目前不少水泥企业特别是粉磨站离不开矿渣、矿粉

以湖南为例,2015年水泥产能将达1.1亿吨,将需要活性混合材及

12 掺合料4000多万吨,而目前全省矿渣和粉煤灰等优质混合材资源合计不超过1100万吨,混合材资源短缺将是我省乃至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瓶颈和突出问题。

2)水泥产业自身发展及两型社会、政策要求,都迫切要求水泥企业开辟新的活性混合材,加快低活性废渣资源的开发改性研究。我省对煤矸石、选矿废渣如锰渣的活化改性尤为重要。

3)技术路线:工业废渣通过煅烧等热处理达到活化改性,机械和化学改性,分别粉磨,化学添加剂的应用。

4)废渣改性产业化应用技术很值得水泥工作者研究、探讨。要求工艺简化,低投资。我省在选矿锰渣、煤矸石改性技术等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开发工作,并推广应用到部分水泥企业,取得了较好效果。

6.水泥工业面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巨大压力及紧迫任务 再讲严重都绝不为过,绝不是危言耸听,水泥行业绝不可能回避。 1)严竣现实:2009年我国占全球经济的6%-7%,却消耗了世界17.7%的能源,耗煤29亿吨,占世界的31%。我国CO2排放量约82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CO2排放总量320亿吨的25.6%。我国仅水泥工业年排放CO2约13.5亿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6%,占全国工业企业的CO2排放的26-30%。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2.5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33%;水泥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占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71.77%,

建材企业排放粉尘530万吨,占全国工业企业的30%。

2009年建材工业增加值6532亿元,占国内GDP1.95%,湖南建材增加 13 值约230-267亿元,产值932亿元, 水泥增加值约73亿元,能源、排放、污染那幺大,与贡献比例严重不协调,也就难以持续。

2)中国政府己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3)目前全球已有四个交易所从事碳金融交易,2008年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达1263亿美元,据权威预计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35000亿美元。

4)发展低碳经济将对传统的世界经济结构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并必将引发全球及我国经济、产业、科技等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作为碳排放量很大的水泥工业(也是单位排放最高的产品),将面临刻不容缓、非常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未来必将发生深刻变化。

科学家己得出结论:温室气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权,气侯变暖将对地球产生灾难性后果,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众多沿海城市被淹没、干旱洪涝濒发、湿地和湖泊干枯、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加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议书》以及正在谈判的新一轮全球协议,所确定的减排目标、责任、措施,减排指标预计很快落到实处,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各国总统总理都去了,紧接着2010年12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全球会议,协商各国减排目标及责任。解振华目前介绍,会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现 14 在已经在天津、北京、上海和一些地方,探索开展碳交易,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可能会走得快一些。

5)控制温室气体CO2排放,水泥工业将面临巨大压力。水泥是高碳产品,如何应对CO2减排的压力和责任,是水泥工业非常紧迫的任务和战略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问题己关系到未来水泥行业生存与发展。全球碳排放交易价值不低,前几年每吨10几美元,目前国内水泥价格约300多人民帀,由于价值低,减排的责任就越大,当然涨价的压力也就大了。

7.水泥工业减排CO2技术

1)降低水泥生产的能耗,如矿化剂、助燃剂、流化床水泥窑糸统、分别粉磨、工艺及参数优化。

2)水泥生产中替代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利用

国外研究开发的技术路线是:以太阳能为动力循环利用水泥厂废气生化制藻技术, 藻类生物成熟后,经脱水、烘干即可直接作为燃料使用,无需深加工。

主要以藻类生物质为载体,以太阳能为动力循环利用烟道气中的相关技术,国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业化试验完成,但是针对火电厂烟气的。利用水泥厂烟道气养殖藻类生物,烘干即可直接作为燃料使用,无需深加工,相比生物质柴油等目标产品,其生产成本要低廉许多,利用水泥生产过程的废气,生产生物质能源,既可减少排放量,又可缓解水泥工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水泥厂烟气比火电厂浓度更高,水泥和生 15 化制藻技术可形成闭路循环生产系统,发达国家投巨资开展此项研究,有望很快在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突破,开始工业化应用。

3)确保水泥质量前提下,减少水泥中熟料用量

4)低CO2水泥如硫铝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地聚水泥(碱硅酸钠激发矿渣、粉煤灰等生产的水泥)、采用轻烧氧化镁,与粉煤灰加水混合,再通过碳化形成镁建筑制品,十四天强度可达18Pa。

5)碳捕获、碳储存与综合利用

8.标准与企业、行业发展的关系及重要性

建材企业这方面意识较淡薄,建筑产业化过程中,其作用更加明显。 1)一流企业卖标准、卖专利,二流企业卖技术、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卖劳力。

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WTO),关税壁垒没有了,但WTO有‚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又称‚标准化守则‛即TBT协议, 存在技术壁垒。标准是妥协、协商的产物(投票、民主决定),是技术进步的总结(先进性)。协商就肯定会有矛盾,不同的企业、生产工艺,产品技术水平不一样,其立场也不会相同,不同利益的代表均会施加影响。

国家科技及新兴产业发展三大战略:人才战略、专利战略、标准战略。

2)我国的标准体系和发达国家相比,一是有强制性标准,发达国家没有,二是标准包括水泥类相关标准内容繁、多,不够简洁明了,没有为供需双方提供足够的协商自由度。如硬石膏在很多省市水泥厂使用几 16 十年,通用水泥标准修订时说取消就取消了,到底有多少科学依据?做了多少试验?都没有充分说明。再如有些标准不涉及实物质量的条款过细、过严,这又往往成为某些部门查处、刁难水泥企业的借口。

3)掌握标准话语权,提升企业竞争力,标准就是市场、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谁在标准制订方面有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制高点, 就可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企业参与、主导标准,就可增加话语权。

4)高水平的标准是产品质量好、性能佳的综合体现,没有高水平的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创新产品、填补空白的产品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制订科学、适用经济合理的标准,并强化生产、工装过程的标推化管理。

5)企业制订或参与制订标准时,要突岀本企业产品的优势、特色和强项,新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就应争取上升到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产品,要积级争取制订强制性标准,企业为使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制订法规、规章、规程时,引用本企业标准或相关行业、国家标准。此外,企业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相关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的工作、活动。

四、近二年涉及水泥政策的文件、标准及相关讨论

1.有关水泥产业政策文件(略) 2.2010年发布的水泥相关标准(略)

17 3.今年发布的标准

1)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代替JTJ/T 274-98) 2)混凝土用粒化高炉磷渣粉(新)

3)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新)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新) 5)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新) 6)建筑用砌筑和抹灰干混砂浆(新)

7)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新) 8)水泥窑协同处臵工业废弃物设计规范(新)JH 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新) 1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代替GB 50208-2002)(新) 11)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代替CECS 69:94)(新) 12)乡村建筑外墙无机保温砂浆应用技术规程(新) 1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实施指南(新)

1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用技术手册依据JGJ/T 23-2011编写

15)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体系(新)

国家正在制定《循环经济统计指标建设》、《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低碳水泥认定标准》等法规及标准

4.发改委、经信委有关工业项目计划及国家、省科技计划

18 1)工信部、省经信委

战略性新型产业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资金、节能量财政奖励资金,按每吨奖励,清洁生产专项资金、能源合同管理项目补助资金、新能源、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发明专利)转化项目、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技术创新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

2)国家、省发改委

投资、工业、环资司(处)都有涉及工业项目的财政补助、贴息或奖励计划、节能量财政奖励资金。产业化前期攻关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计划(企业技术中心专项)。

3)科技部门(科技部、省科技厅)的科技计划

主要包括: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产学研合作开发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政策引导类计划等。

4)科技奖励

省级行业这条渠道仍在运行、畅通,通过行办向省科技奖励办可推荐省级各项科技奖励,如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等,而且指标、限额要宽松一些,较通过地方上报的获奖的机会应该高一些。向行业协会、硅酸盐学会可推荐技术革新奖、科学技术奖,通过地方及行业最后可申报国家级奖励。

经委这块有技术创新奖,凡通过省经委签定的新产品奖励5万-10万元,评为省级技术中心奖50万元。

5)合同能源管理

19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是70年代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专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专业能源服务机构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特点(略)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节能评估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产业政策有关内容解读、讨论

1)新建粉磨站规模要求年产能达60万吨以上,单线规模达30万吨以上。Φ3.0-3.2m管磨不配辊压机其年产能约30-40万吨,配辊压机可达60万吨,Φ4.2m磨机配辊压机年产可达100万吨以上,新建粉磨站建议采用Φ3.2m及以上磨机,

2)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国发“2010”7号文件明确规定: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 20 用,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等为重点,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十一五水泥专项规划及前几年很多相关文件、政策都明确鼓励、支持有条件立窑水泥厂改造成粉磨站。

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孔祥忠观点:所谓仰制产能过剩,是指新增熟料产能,新建、改造水泥粉磨站并非新增水泥产能,只是增加水泥粉磨能力。对生产线进行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项目,是允许的,也没必要报有关部门核准、备案。江浙一带日产1000吨,甚至2000吨生产线有被市场淘汰的,这充分说明,淘汰落后产能主要靠市场。并且指出,淘汰落后产能可以不必具体规定窑的规格,只要下达淘汰落后产能的指标就行了,不然你就得对指定淘汰规格有一个说法。应相信地方政府在完成淘汰落后产能时会首先淘汰那些规模小的生产线。 淘汰落后产能用量的概念比具体规格好,在边远、落后地区淘汰落后的速度会慢一些。

3)部分产业政策、文件出自多个部门,有些要求极不一致,也不连续,甚至很不严肃,朝令夕改,有些要求甚至冲突。如去年国务院7号文件提出2012年淘汰窑径3m以下机立窑,2010年十月十三日工信部发布的第122号公告,规定2012年淘汰3.0米以下机立窑。工信部2010年十月二十日发布的工信部原“2010”56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淘汰水泥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近年来经地方主管部门批准已经实施立窑技术改造且环保、能耗、质量等方面都达标的立窑企业,在符合 21 当地水泥工业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总体要求的情况下,允许其继续生产,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制定淘汰计划。并且要求对已实施立窑技术改造的项目进行清查, 对拟实施改造的立窑企业从严控制。 还明确对不属于国发2010年7号文规定淘汰范围的机立窑生产线,要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但发改委今年三月二十七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却写成淘汰3米及以上机立窑。涉及如此重大的问题,如此极不严肃,相关的企业及地方听谁的?如何执行呢?等等。

4)建议有关部门制订文件、政策特别是产业技术政策时,要依法并且要符国际通行的准则,如只能订出对产品质量的指标和环保、节能指标要求,但不能指明要求特定工艺、选用特定规格产品。否则就涉嫌利益输送及保护,国内制定标准在这方面做的较好。现在一些文件指定特定的工艺及规格产品,严格地讲是违犯法律。再者,作为我国比较独特的部门文件,其执行范围、方式也值得商讨。

22

水泥工业发展报告

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循环经济与枣庄水泥工业

抓住机遇 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方式一

发展江西县域工业思考

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

生态旅游规划发展现状与态势

07对铜仁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

西安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水泥工业发展态势、政策与若干思考修改稿
《水泥工业发展态势、政策与若干思考修改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