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抓住机遇 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方式一

发布时间:2020-03-02 02:46: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抓住机遇 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方式

作者:雷前治 2011年05月04日[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我要评论

摘要: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泥行业抓住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拉动水泥需求高速增长的机遇,水泥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在此期间,中国水泥工业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的诸多奇迹:水泥产量快速增长,连年创下历史新高;新型干法窑高速发展;落后产能快速退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集约度明显提升;大型企业加快成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标签:转变发展方式,水泥工业,

“十一五”期间,中国水泥工业基本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的任务。在此期间,我国水泥产业历史性地创造了3项纪录:一是新型干法窑的比重突破了80%;二是达到经济规模即4000t/d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产能突破50%;三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步入国际先进行列。这3项成就凝聚了全行业的智慧和汗水,将成为镌刻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章节。与此同时,这些成就也向全行业发出了嘹亮的集结号,中国向世界水泥强国迈进的步伐更加强劲有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最重要的机遇主要有:一是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水泥市场需求持续适度增长。水利跨越式的发展、高速铁路建设、新农村建设、保障房等民生建设,都将会为水泥提供持续性的商机。二是盲目和重复建设必然得到有效遏制,将为水泥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环境。三是最近国家把水泥列入重点支持战略重组的行业,这将有力推进水泥产业战略重组。四是围绕水泥延长产业链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五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利废的政策,充分利用城市垃圾和工业废物将成为水泥产业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对“十二五”期间水泥市场的预测。根据前20年统计数据的规律看,倘若“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7%的增长速度,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不低于17%,由此来推算,“十二五”水泥还会有5%~6%的增长速度,水泥市场容量预计会扩大到24亿吨左右;若考虑年均3%通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7%,水泥需求基本是零增长,水泥市场容量保持2010年的水平上下波动;若通货膨胀率年均为3%左右,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提升到9%,那么水泥市场容量将保持3%~4%的增长幅度,年需求量可能在22亿吨左右。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当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都正在日趋紧张时,水泥作为经济产业中重要的消耗能源产业,将会继续承受来自政策及金融等方面的压力。二是由于近年来以及今明两年还会井喷式的水泥产量激增,已经埋下了水泥产能系统性过剩的深度隐患。三是随着国际环境变数增加及频发的自然灾害,将会加剧全球能源趋向短缺,由此伴随的是能源涨价,这必定会推动水泥成本的刚性提升。另一个推动水泥产品成本增加的因素即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也值得关注。四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水泥价格在相对低位徘徊,将会渐进式的弱化水泥企业的有效赢利能力,同时持续损伤水泥产业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形象。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的五大重要历史使命。一是锲而不舍地推进水泥产业发展方

式的转变;二是矢志不渝地继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在规模结构的调整;三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四是推进水泥企业战略重组;五是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的水平,努力使水泥产业成为消纳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的支柱产业,打造低碳水泥产业、环保水泥产业、绿色水泥产业。

目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在对“十一五”乃至前10年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十二五”乃至今后10年进行谋划与展望。对于水泥产业来说,无论是回顾还是展望,都是为了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决心,都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回顾“十一五”精彩纷呈亮点频出

上个世纪末,中国水泥产量虽然已经达到5.95亿吨,但生产水泥的技术和装备仍然还是以立窑和湿法窑为主,新型干法的比重只有6%,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把水泥列入全国重点调控的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行业抓住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拉动水泥需求高速增长的机遇,水泥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十一五”的5年,是我国水泥行业发展最为辉煌、发展质量最好的5年,是水泥行业发展的“黄金”5年。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水泥工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水泥工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诸多奇迹。

主要成就:

1、产量快速增长:2010年生产水泥18.68亿吨,年均增长11.7%。5年间共生产水泥75亿吨,占建国60年来水泥总产量的40%,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大规模快速建设的需要。

2、新型干法窑高速发展:5年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5755亿元,已经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696条,新增熟料产能7.7亿吨,分别占总量的55.55%和61.45%。

3、落后产能迅速退出:5年间共淘汰各种落后产能4.34亿吨,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5.50%。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到“十一五”末已经有700余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增设了余热发电,已经建成561台(套)机组总装机容量达4786兆瓦,2010年发电177亿千瓦时。5年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1.7%而总能耗只增长了7.6%,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4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吨水泥的综合能耗预计下降到97.6千克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24.6%,年均下降5.5%。

5、行业整体效益得到改善:2010年前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550亿元,同比增长34.61%,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实现利润近1500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6、大企业快速成长,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等前10强企业迅速崛起,新型干法窑熟料总产能由“十五”末的1.41亿吨提高到5.28亿吨,产业集中度由32.5%提高到43.5%。中国建材已经进入世界前三强,海螺水泥也进入世界前五强。

7、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国的水泥产品以质优、价廉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也让国际同行感到忧虑和压力,更令行业骄傲和国人欣慰的是中国的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在国际市场上厚积薄发、异军突起,在与国际最强的公司同台竞争中,已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国外采用以中国设备为主建设的生产线已经有140余条,中国的市场份额已接近50%,中材国际工程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

中国水泥工业“十一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面完成了规划目标,其中最突出的是全行业基本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的任务。其主要标志是:一是新型干法窑的比重突破了80%;二是达到经济规模即4000t/d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产能突破50%;三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和CSI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泥产业的能耗等技术指标已位列世界水泥业的第三或第四,碳排放强度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十二五”水泥产业发展展望

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水泥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水泥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为水泥产能增长过快,一些区域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产业生产集中度不高,大集团、大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水泥产业的节能减排的任务繁重、潜力巨大;水泥产业的国际化战略有待加强;水泥企业的运行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水泥技术和装备的科研开发工作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结合水泥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特点,理清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和创新水平,真正使我国由水泥生产大国走向水泥产业强国。

未来5年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水泥产业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产业,应当以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为重点,以自主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升水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把水泥产业建成现代原材料加工和制品业奠定基础。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要从过去重视量的增长转变到要更加重视质的提高。这里所指的“量”和“质”既包括水泥产品,同时也包含水泥企业的数量和企业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GDP仍会增长,只是增速会有所趋缓。作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虽然随着国家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会有所下降,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量仍会很大。因此,水泥的需求量仍然会增加。如何满足水泥需求量的增长?目前我国水泥产能已有23亿吨,我们应当在控制产能总量的前提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充分发挥现有产能的利用率,而不要重复走过度扩大产能总量的老路,特别是在一些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地区,更要严格控制产能总量。当然,我们也应当控制一个合理的产业产能利用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力争到2015年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90%以上。

在水泥产品结构上,要努力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延长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通过与建设业的合作,切实提高我国运用在建筑物、构筑物中混凝土的标号,增加高标号水泥的用量,从而减少水泥产品用量和石灰石资源的消耗。要注重特种水泥的开发研究,增加特种水泥的品种和应用。努力探索开发研制非钙硅系列的新型胶凝材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特殊要求。

在企业结构上,要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市场竞争显示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水泥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力争到2015年年末,位列前10家的水泥产量达到总量的35%以上。

2、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压力,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发和运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使水泥产业向低碳化、环保化、清洁化方向转变,为建设“两型社会”做贡献。一是要进一步降低水泥产品综合能耗。虽然我国一些设备先进、运行管理水平高、单条生产线规模大的企业单位水泥产品的综合能耗已经接近或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还有占全国新型干法水泥产能30%的中小型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早期设计建设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它们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落后,单位水泥产品的综合能耗和排放指标均与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必须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加以改造提升或淘汰。另外,我国现有的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单位水泥产品综合能耗和排放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应当通过节能环保改造和精细管理,努力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环保质量。二是要进一步开展余热和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在水泥工业自身降低一次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进一步改进余热发电的工艺流程,提高装备水平和发电效率,增加水泥烧成工艺和余热发电操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有条件的生产线都装配余热发电装置新建的生产线要做到水泥生产线与余热发电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要大力开展低品位矿石原料和燃料的合理利用,提高原燃材料的利用率,以节约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要继续利用水泥工艺特点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消纳其他工业的废弃物作为水泥的原料和混合材,为发展循环经济做贡献。三是要大力推广水泥窑处置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作为替代燃料技术。经过近10年的研究、探索和工业实践,我们对这项技术的工艺、装备和运行操作有了突破和提高,应当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积极而稳妥地加以推广。政府应当根据我国情况,制订在采取应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作为水泥窑替代燃料时的水泥熟料质量标准、水泥窑废气排放标准。为支持企业推广和运用这项技术,政府需要制定“谁排放、谁付费,谁处置、谁收费”的具体政策措施,这样可以调动处置企业的积极性,在完成社会责任和提高环境效益的同时,企业本身也能取得应有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支持企业应用这项技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应放在对大中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和利用及对工业危险废弃物的处置上,以解环境保护工作的燃眉之急和难题,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四是要着眼于未来愈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排放标准,开展相应的研究开发工作,加强对水泥窑废气中氮氧化物成分的控制,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这需要进一步改进窑头和分解炉燃烧器的结构,优化分解炉的型式和构造,以达到煤粉的充分燃烧和氮氧化物的减少。对水泥厂粉尘排放总量的控制,无论是有组织排放还是无组织排放,都要严格控制,加强绿化、美化,营造清洁优美的生产环境。要特别注意矿山开采后的地貌恢复工作,有条件的可以做好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工程。水泥工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二氧化碳既是一种温室气体,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应当对二氧化碳的储存和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作好准备。

3、加快推进水泥产业国际化战略步伐。根据党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有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要求,水泥产业应当在过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步伐。虽然我国不少水泥企业在国际市场(水泥产品出口、劳务服务和工程承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跨国企业,这是因为我国大企业集团的资本组成、经营收入、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技术来源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国际化。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时候,水泥产业应当从战略高度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的原则,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要充分利用我国外汇储备充裕的条件,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发挥我国水泥技术装备先进实用、性能优越、价格合理等优势,采取独资、合资、参股、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水泥产业的竞争。为推进水泥产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企业要加快适应“走出去”战略所需人才的培养,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加强项目管理,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实现“本土化”,以及投资方和企业所在地的互利双赢。为提高投资效益,减少投资风险,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完善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4、延长水泥产业链,扩大发展空间。水泥只是一种建筑材料的半成品,是制备混凝土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建筑物、构筑物的混凝土中发挥胶凝材料的作用。要想提高建筑物、构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除了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外,还必须关注应用在混凝土中骨料的质量和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当前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迅速,大多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兴办或由一些中小企业投资兴办。其中混凝土的骨料(石料和砂子),大多向地方上采购,其质量还难以保证。不少建筑工程因混凝土质量问题,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出现问题或使用寿命减少,因此,水泥产业应当向水泥产业的下游混凝土产业发展。

随着水泥预制构件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广泛采用,水泥制品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广,水泥产业应当逐步由半成品生产向制成品产业扩充,逐步形成矿山开采—水泥生产—混凝土制备和水泥制品的较为完整的生产链,真正实现建筑材料产业与建筑业的充分融合。

我国的水泥产业中,除了上述主产业链外,还包括研究、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安装、物流运输等业务,它们都是围绕主产业链来开展和拓宽业务的,这些业务也应当根据市场需求来单独扩展市场。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水泥生产工艺的特点,其在处置和利用工业、生活废弃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水泥企业有可能成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上述发展思路,必须推动水泥产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其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近年来,我们通过工作实践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认真总结起来,我们会发现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形势仍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强调得多,要达到创新目标任务布置得多,但对如何通过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达到创新的目标研究得少,对创新人材、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环境、创新工具等方面所组成的创新体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改进。因此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为跟随国外的步子走,缺乏

超越式或原始创新;个别技术和产品的性能改进多,系统技术的创新少;科研成果理论水平高,但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的难度大、时间长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如何进行自主创新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切实在一些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水泥产业要在未来10年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着力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提供个人成长发展空间。要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方面有所突破,要在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体制上有所改进,为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负荷重、全球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等诸多挑战。在“十二五”乃至今后10年,我国水泥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水泥产业国际化战略步伐,延长水泥产业链扩展发展空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水泥产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水泥产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在赋予其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后,必将是大有作为的产业,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

抓住机遇加快来宾工业发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转变发展方式

水泥工业发展报告

“十二五”: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

12.5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 发展现代农业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抓住机遇 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方式一
《抓住机遇 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方式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