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全社区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改进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0: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安全社区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改进

通过对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权重进行计算,得出“安全社区综合评价指数”,用来划分和评定安全社区,更加科学、合理,评定出来的安全社区也更加符合标准。

“安全社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涉及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方面,涵盖了交通、工作场所、公共场所、涉水、学校、老年人、儿童、家居、体育运动等诸多领域。“安全社区” 的概念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来自50 个国家的500 多名代表在会上一致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推广安全社区的理念,专门成立了“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主要负责在全球宣传、推广安全社区计划。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已经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孟加拉国、挪威、捷克、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 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这些支持中心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协助社区成为WHO 认可的安全社区。

安全社区评价体系国内外现状

从国内的“安全社区”建设情况来看,自2006年起,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大陆地区共有575家社区被评定为国家安全社区,共有347家社区通过并获得国际安全社区称号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

与我国相比,国外许多国家的社区建设较早,体系更加完善,其中以美国和瑞典最为突出。美国在安全社区建设中,安全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工作中,而且渗透于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以及道路交通各方面。瑞典在5个社区组织实施了以信息、教育、训练为基础的伤害预防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国内学者对于安全社区评价体系的研究情况来看,在社区公共安全评价指标选择和指标体系建立方面,众多学者纷纷借鉴国外安全社区评定的标准,从理论角度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安全社区评价标准。但是,这些评价标准的关联性较弱,偏重于社区公共安全的某一个角度。

相对于我国学者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更加深入,对于安全社区的评价指标涵盖社区文化、安全生产、社区治安等多方面,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社区指标评价体系,但是在具体的评价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主观随意等缺陷,缺乏比较客观的评价方法。

现阶段我国安全社区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的不足,2009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安全社区评定办法(暂行)》和《全国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指标(暂行)》,这些评定标准和方法,覆盖面广、要求全面,曾一度获得各地认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地改革创新的要求,这些标准、方法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比如经济开发区、工业强镇安全社区建设模式的评价体系,社区安全教育模式及社区安全产品需求评价体系,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评价体系,还有“农转非”社区安全社区建设模式及特色安全项目评价体系,这些与当初制定的安全社区评价标准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另外,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市与农村有很大差异,所以都使用同一标准,导致评定结果不准确,而且评定完全依靠专家打分进行评定、主观因素太强,不利于安全社区的健康发展。

建立更科学

合理的安全社区评价体系

2015年6月开始,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调研,目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社区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安全社区的创新发展。今后修订的安全评价体系预计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也就是将安全社区的评价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宣传教育与培训、安全促进项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应急预案和响应、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等12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算出“安全促进项目”的占比最大,达到了22.73%,“宣传教育与培训”占比次之,为11.36%。说明实施广泛覆盖各方面的安全促进项目在安全建设中最为重要,宣传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安全社区中的安全促进项目的建设,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而部分居民对于安全建设的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交流与全员参与率,影响了安全社区建设的进程。对此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居民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能自觉加入到安全社区的建设中,所以“宣传教育与培训”和“安全促进项目”是相辅相成的。其他指标也是一样,都应当综合考虑。

二级指标包括安全资金投入、运用实用方法(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表等)对社区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建立相关安全信息收集、应急演练等24个二级指标。其中,“应急演练”权重(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最高,其次是“安全项目是否覆盖了目标人群”。

此外,7项客观因素指标也是评定安全社区的重要标准,包括每万人火灾事故伤亡率、每万人交通事故伤亡率、每万人溺水事故伤亡率、每万人触电事故伤亡率等。

通过对主观因素(12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和客观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得出“安全社区综合评价指数”(以下简称“安全社区指数”),用来评定安全社区和划分安全等级。“安全社区指数”的产生,克服了原有方法纯靠主观评价的缺点和对各种社区采取“一刀切”式的评价,通过调查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安全社区的开展情况及实际效果,得出科学、合理的评定结果。不同地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不同,会导致数据会有所不同,“安全社区指数”也会随之变化,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社区的安全程度。

“安全社区指数”的主要功能是评定某一社区能否被称为“安全社区”,或对安全社区划分等级。同时,还便于同类型的安全社区之间相互比较,或比较同一社区不同时间段的安全建设情况。此外,社区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安全社区指数”对本社区一段时期内的安全工作做出评价,并对本社区的安全措施进行改进,使得社区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不断完善,使安全系数更高。

实习编辑 李 靖

改进评价手段创新评价方式

改进评价方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总结评价与改进

工作改进与创新

浅谈新时期教学评价方式创新

创新工作思路 改进服务方式 有效服务示范区

EMI改进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

财务管理改进方式

安全社区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改进
《安全社区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改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