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心理c证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3: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与精神病症。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近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将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升高,家庭气氛压抑,家庭对独生子女的管教方式不恰当,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青少年学生无止休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然而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却重视不足,对心理疾病的治疗仍存在偏见及措施不力;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些黄色、淫秽东西的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只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手段是解决不了的,这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现在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2、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概念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内容的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法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

3、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⑵对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⑷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⑸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那些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中学生往往存在着逃避劳动的行为。因此,在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

4、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敏感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断乳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大脑技能显著发展而趋于成熟,而且这时中学生的性意识也开始觉醒。但我们的教育(家庭、学校)又与学生的这些发展变化不同步,致使他们的生理成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心理发展呈现出矛盾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5、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时期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本身的负责任,而且是关系国家、社会创新发展的大事。这种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中小学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案例2:B,男,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上初中(非重点中学)时,该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又是一班之长。在学校的各种竞赛中经常获奖。考入重点高中,他非常兴奋和高兴,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望。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考试期间常常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得多。他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考试之前,他常常缺乏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

请对以下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心理咨询的原理设计一个心理辅导方案。 案例分析:

B上初中时,是个优等生。考入重点高中后,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并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望。这使他产生极度痛苦的负面情绪。

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这使他产生信心不足,自我否定,胆怯等一系列心理反应。

如今,在考试之前,他常常缺乏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他现在遇到的烦恼就是我们常说的考试“怯场”,即考试焦虑。 辅导方案:

一、调整情绪

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人的一生中考试无数,不要对考试的成败过度注重,以免过于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即使失败也没关系,坦然接受。

(四)应试技能探讨

1.减少失分:考生虽多身经百“考”,但在考试方面存在的缺陷往往未引起重视。可从失分部分总结规律:审题粗心错误、笔误(过失性失分),概念混淆、公式利用错误(知识性失分),运算繁琐、步骤不全、格式不规范(技能性失分),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交卷后便想起来(心理素质性失分),采取针对性努力,减少失分。

2.一夜失眠不影响第二天的发挥:让学生知道一夜失眠,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发挥,常常让学生增加信心,睡眠反而更好。

3.考后不对答案,考完一科丢一科:考后对答案只会发现错多对少,因为多数要对的题是自己拿不定主意的题目。故考完一科丢一科:留有信心去面对下一场考试。

4.难题难大家:对于考试焦虑偏高者,凡遇到难题首先想到复习偏了,想到“自己必定考糟,而别人都会做”,事实上,每一个都会有自己的难题。

(五)学习应急放松技术

1.入场后放松:熟悉考场,旁观别人的紧张相,寻找主考官及监考人员的“缺点”。

2.深呼吸法:慢吸(4秒)→停(2秒)→慢呼(4秒)×3~5次。要求在考前学会方法以备急用;同时进行自我暗示:“目前我的焦虑刚好是能在大考发挥水平所需要的紧张水平,现感觉真好!”。

3.其他:对于上述方法不佳者,拟进行行为治疗方法学习与训练,如系统脱敏、渐进性放松。

二、。认真学习,充分准备

①考前的复习要全面系统,这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前提。

②复习一段时间后,自己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没有底,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时不要总是拿别人来与自己比较,这样会给自己造成无端的紧张和压力。

③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会感到心理、毅力、意志都已疲惫。如果感到压力很大,不妨找老师、同学或朋友聊聊天,倾诉一下自己的压力。 ④如果感到自己烦躁不安,那就把担心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写在纸上,然后一个一个地把问题找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并反复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我会应付这些问题。 ⑤考试临近时,如因为心理紧张而出现“记忆空白”,“知识虚无”的现象,这一时期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如: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对情绪进行调节,这样可以降低焦虑。 ⑥在备考中要自始至终抓好“学习常规”,要恪守“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条,考前也要与平时一样,使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冷静处理“怯场”

①别穿衣领、袖口太紧的衣服参加考试,这样会增加你的紧张度,宽松、舒适的衣服使你生理感觉会更好些。

②进入考场不理会别人的表情与反应,在自己的位置坐好,把精力集中在考室前的每一个点上,凝视一分钟左右,什么都不要去想,让情绪稳定下来。

③试卷到手后,先总体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待数、理、化,建议同学们先拣容易的做,这样更容易超水平发挥。

④别去关注别人,要知道考试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只要你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试卷做完就可以了。

⑤在考场如有过度紧张的现象,就先停笔,坐直身体,双手平放在桌子上,轻闭双目,做一个深呼吸,放松过度紧张的情绪,然后再继续答题。

1.自信训练

考试焦虑症的产生往往与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关。一想到考试,有考试焦虑的学生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我肯定考不好。”“要是考砸了怎么办?”而且这种思维还有扩大化的倾向:“我要是考砸了,父母一定会很失的。”“我要是考砸了,老师一定会批评我。”这些想法导致焦虑水平上升,影响了考场上的正常发挥,而考试成绩不理想又强化了这些想法,下次考试时,焦虑更重,对成绩的影响更大,造成恶性循环,难以纠正。要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应试信心,具体做法是:

(1)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当消极想法出现时,要及时抓住它。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平时勤加练习。

(2)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捕捉到消极的想法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就用现实的积极的想法加以对抗。比如,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不受到考试焦虑的影响,可以发挥正常水平的话,考不好的几率是多少?

(3)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消极的自我意识已经存在了很久了,要想彻底改变,需要反复应用对抗手段,才可以让积极自我意识最终战胜消极自我意识。所以,在平时反复练习对抗技巧,才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

2.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针对的是焦虑时产生的躯体紧张状态,通过全身肌肉的放松,达到放松精神的作用。放松训练的基本要点是,依次先收紧再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体会放松的感觉,每日坚持练习,最后做到可以随心所欲,随时放松。这样,考试感到紧张时,可以立刻进行放松练习,达到全身放松。

3.系统脱敏

这是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一种常用方法。应用时,先将自己焦虑的场景根据导致焦虑水平的高低,从低到高进行排列。然后,先想象自己正处于焦虑水平最低的那种场景,当焦虑感产生时,应用放松训练方法加以对抗,反复练习,直到想象这一场景时完全不紧张。然后进行下一场景的想象和放松。

心理C证

心理C证论文

心理C证论文

心理C证论文

心理c证面试题

心理C证论文

心理C证论文

心理c证论文(整理)

心理c证自我分析

C证心理教育教案

心理c证
《心理c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心理c证总结 心理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