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简论两型社会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0: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简论“两型社会”的建设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又深刻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在已经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个着力点提出,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逐步改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好物质基础。

关键词:资源和环境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的生活也由温饱逐渐走向小康。正当社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隐患也在一天天的成长,土地沙化、耕地减少、矿产资源储量减少等关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起来。面对问题的突出性,本世纪初,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就各方面建设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均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了相关阐述,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两型社会”建设上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是我们应该深知,任重而道远,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十二五”期间任务将更加繁重。

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正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1、资源短缺问题。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例如,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5,耕地资源为27%,森林资源为1/6,草地资源为1/3,许多矿产资源也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等等。就以水资源来说,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2、环境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把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在污染源治理、达标排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相当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局部地区甚致还在加剧,例如,水环境污染普遍,大气环境污染不容乐观,固体废弃物增多,酸雨控制区不断扩大,等等。就以水环境污染来说,“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废水排放量为415亿立方米、COD排放量为1 445万吨 ,分别比上年下降了5%、14.7% 但生活用水量、生活污水排放量、COD排放量以及农业污染却呈持续上升趋势。”□1环境污染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吸取三十多年来的教训,我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被破坏的局面越来越严峻。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

14/16/2013

安徽工业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约束,人民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吸取各方面教训,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建设两型社会的意义。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2从我国国情出发,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3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等的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3、建设两型社会的意义。

(1)从经济发展方面看: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我们竭力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缓解经济发展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矛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持久。

(2)从社会发展发面看: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为我们提供这样强大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从政治上来讲,它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保障我国的安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从上述的简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意义上,都突出了要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做好充足的物质基础准备。它能在本世纪初就提出来,证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大屏障,因此我们不得不改变以往的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样既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大好的绿树青山。

三、从“十一五”的成就和“十二五”规划看两型社会建设。

1、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10年超过39万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连续六年持续增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人口资源环境各项指标均如期完成,2010年底,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4亿人左右,耕地保有量控制在1.212亿公顷,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从2005年底的56%提高到68%,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05年底的0.45提高到0.5,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提高到20.36%。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4从这些成就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正在进行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就,资源利用得到一定的节制,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治理,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还应该明白任重道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两型社会的建设。

2、“十一五”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期间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仍然对“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5这说明我们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要持续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总结上述的相关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而不断有序推进的,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好两型社会,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好基础。

四、综合各种各样的论述总结,我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必须要做好各项工作。经总结,我认为,我们要做到: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

3、加强立法,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体制。

4、建立政令执行的监督机制,督促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方实际彻底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纳入官员政绩考核。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破坏环境有罪的观念,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每个人都树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

总结全篇及相关文献,我认为,“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两型社会”建设沿着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我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只是我们发展经济和社会的途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子孙后代的生活能够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N],中国环境报,2001—06—16(2) □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著.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著.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4中国网络电视台:http://news.cntv.cn/china/20110102/103707.shtml □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的建议》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总结

怎样建设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建设论文

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两型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

简论两型社会的建设
《简论两型社会的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建设两型社会 建设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