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4: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语文复习题型:

第一题:默写(10分):《春江花月夜》 第二题:小作文:话题作文,与课文有关。 第三题:阅读:

古文阅读、文言文翻译(三篇古文中各抽出一句)、现代文阅读 第四题:作文

礼记·大学(节选)

1.翻译课文:[译文] 多多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性,在于使人自新,在于使人处于最美善的道德境界。知道所处的道德境界而后有确定的志向,志向确定而后能心静不躁,心静不躁而后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而后能虑事周详,虑事周详而后能达到最美善的境界。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学习的目的了。古时候想把彰明内心美善本性推广到天下的人,先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治理自己的国家,先整顿自己的家族;要整顿自己

的家族,先修养自身;要修养自身,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使意念真诚,先招致自己的良知;招致良知在于格除物欲,物欲格除而后良知到来,良知到来而后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好自身,修养好自身而后家族才能整顿好,家族整顿好而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统一地都要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根本乱了而要把末端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该用力深厚的用力薄,而该用力薄的却用力厚,(要想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的),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这就叫做知道根本,这就叫做良知的到来。

2.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3.八目:格(格物)、致(致知)、诚(诚意)、正(正心)、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

我与弘一法师(丰子恺)

1.作者认为人的生活分为三层,分别是哪三层?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

活就是宗教。

2.课文中第七段落:(即三层楼的象征含义):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性的奴隶,必须追求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更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

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俞

敏洪)

1.对俞敏洪简单了解其人。 2.关键字:“伟大”!平凡:平常的能力和价值,被认为迟钝、没有灵感的或拙劣的;明显地缺乏特色或长处 ;没有值得注意的事件 ;不高傲,不崇高 ;不夸张,不虚饰 ;无特色或无区别缺乏独创性;

伟大:十分崇高卓越 ;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 3.堆砌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积累过程,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直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1.这只猪特立独行之处有哪些?(简单列举)

首先,它是肉猪,却不肯长肉,又黑又瘦; 其次,它敏捷如山羊,到处闲逛而不呆在圈里;

三、它只对知青好,有自己的好恶;

四、谁也没办法把它劁了;

五、它有诸多本事,如学汽车、拖拉机、汽笛叫;

六、它对母猪有自己的选择标准;

七、也是它最特立独行的一件事,就是单打独斗对付了二十几个有思维能力的人和他们手里的枪;

八、它不在乎人类给它喂食,为了自由而成了一头长着獠牙自己觅食的野猪。 2.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有什么特点?

一、敏捷

二、不安于命运,不向命运低头

三、习惯于特立独行

四、对知识青年好

五、善于斗争,敢于斗争

六、对邪恶的势力有着高度的警惕性

七、岁月的磨难使猪的本性发生了改变,对人变得更加冷漠。

3.猪的境遇有什么喻义? 象征大多数人的生存处境: 3.文中的“我”的形象:

1.一个有良知的下乡知识青年 2.同情这只猪

3.不敢对抗领导 4.对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敢做敢为充满了钦佩和激赏但又于其保持距离

4.本文写作目的:

通过对猪的个性描写和作者对待猪的态度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既有反抗现实、追求自由的想法,但是又只有追求、反抗的姿态,不敢真正去实践。 5.本文主题: 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而人

们往往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于此,人们应有所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生活的设置。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

1.先锋实验小说:所谓先锋实验小说,是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思潮之后,兴起的一种具有现代派意味的新的文学思潮。

2.文中三个主人公:“我”、“司机”、“抢劫者”。 3.“我”一直在寻找“旅店”,那么“旅店”象征了什么?有什么特征?

“旅店”是漂泊的灵魂的栖息地,是一处暂时或长久的寄托地;

“旅店”特征:一段人生之路的终点同时也是下一段人生之路的起点,能让行人做短暂的修整再次投入旅行。

4.文章最后一句话(于是我还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有什么喻义?

人行走在路上,对远方的未知及美丽的憧憬和后来的受伤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心窝仍然是暖的,他还会继续走下去。

5.对文章主旨感悟:小说通过描写一个18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反映了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涉世未深的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困惑、恐惧。 它提醒读者人生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与挫折,但同时也会有诸多收获。

贾谊论(苏轼)

1.※课文翻译:(看课件)

2.文中举孔、孟例子是为了证明作者什么观点?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贾生不能尽其才是自己的错) 3.作者认为贾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 伤的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考试要用自己的话去答)

4.文章最后一段交代写作缘由,贾谊其人其事对“人君”和“高世之才”各有什么启示意义?(最后一段!)

5.文章表现了作者苏轼怎样的人才观?

贾谊以卓越的才能,遭逢了为历代称颂的贤明君主汉文帝,其结果却是以失意夭折而告终,苏轼认为主要原因是:贾谊不善于运用自己的才能,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面对逆境,没有承受打击的能力。苏轼欲借此文表达他对人才如何善用其才的看法,给世人以启示。

半局(张晓风)

“半局”的意义:

把人生比作一场游戏,正好像一群孩子,在广场上做游戏,大家才刚弄清楚游戏规则,才刚明白游戏的好玩之处,并且刚找好自己的那一伙,其中一人却不声不响地半局而退了,你一时怎能不愕然得手足无措,甚至觉得被什么人骗了一场似的愤怒!满场的孩子仍在游戏,属于你的游伴却不见了!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本文要背诵,考试必考默写!(10分)

西湖七月半(张岱)

1.张岱小品文的特点:

重视对于世态人情和众生相的细致考察与描写。故而他的许多小品文就像一副副色彩明丽的风俗

画,令人把玩不尽。

2.文中描写了五种不同的人看月,各有什么特点?(看课件)

学界三魂(鲁迅)

1.学界三魂指哪三魂? 官魂、匪魂、民魂 2.民魂指什么?

在鲁迅看来,“民魂”是根植于民众并生长于民众的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作为先觉者的“精神界之战士”身上,更深的是体现在为生存而奋斗挣扎的底层民众的身上。民众是“民魂”之壤,深植于民众之壤的“民魂”是不死的,是希望所在,是信心与力量之源。

旧约·创世纪

西方的原罪说

相信未来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重点摘记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

《大学语文》重点掌握

大学语文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