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闻采访笔记(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9: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开篇的话

请用5分钟时间写出你所认识的“新闻采访” 。 【课堂互动】

小调查——媒体接触:

1.你看得最多的中文报纸(频道)有哪些?

了解广州报业吗?印象最深是哪份报纸?

2.你是如何看报的?请说出你的阅读习惯。

3.最感兴趣的媒体内容是什么?

4.是否有强烈的愿望想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用新闻专业眼光读报”

几种有助于提高新闻采访感悟力的新闻阅读方式—— 内地知名媒体推荐

【报纸传媒】

《中国青年报》

《广州日报》

《南方日报》 《南方周末》 《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新闻杂志】 【电视频道】

纯新闻频道:CCTV新闻

粤语民生新闻栏目

珠江频道《今日关注》

TVS5《今日一线》

广州电视《新闻日日睇》

【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读者》 ……

新闻采访学参考书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美]肯·梅茨勒《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 推荐阅读书目 

1、中国新闻奖作品选

2、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3、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

4、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通讯卷

上、下册) 

5、新闻采写教程(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

——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

6、《西行漫记》

斯诺(清华李希光推荐) 

7、《中国的西北角》

范长江 

8、《穆青传》

张严平

9、《名记者清华演讲录》 方芳

乔申颖编 10、《新闻采访方法论》 艾丰

智慧源泉

□在《羊城晚报》、《南方报业》等传媒的新闻实践;

□对一线新闻人的访谈;

□借鉴国外经典新闻采访专著;

□新闻采写业务研究;

□跟同学们学习……

第一节

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对象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

不是一般的采访工作,而是记者为获得新闻所进行的特殊采访工作。可分三层:

一、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二、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三、研究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

“新闻”并非舶来品,最先出现:南朝 “采访”一词出现:三国魏晋时期 “新闻采访”:19世纪近代报刊

关于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二者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概述 萌芽于近代报刊时期

王韬 梁启超 黄远生

当学问系统研究自1918年以来的80年间

一、“五四”时期

二、抗日战争时期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三节 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要重视全面的系统的学习

二、要重视新闻采访实践

三、要重视总结自己的采访工作经验

四、要重视研究新闻采访实践中的新问题

五、要重视比较对照的学习方法

记者篇

我是记者

(二):“奔走于庙堂与江湖之间”

闾丘露薇眼中的记者

 “假如我不是做记者的话,我不可能走过这么多的地方,不可能漫不经心地对别人说,是呀,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在现场。

 对记者的第一种理解

 记者是那个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现场的人

“政治采访之母”法拉奇

 20世纪最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享有极高的国际声望。

曾采访过卡扎菲、基辛格、西哈努克、勃兰特、英·甘地、阿拉法特、邓小平等政治风云人物,一生波澜壮阔。被视为反专制、反集权、反暴政的象征。

法拉奇眼中的记者

 “如果我不作新闻记者,我不知道我的价值何在。我生来就应该当记者,置身于社会时局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出自己的语言。苦闷是每个人的伤口,我要呐喊。” 

“有哪一种别的什么其他职业允许你把正在发展的历史写下来,作为它的直接见证呢?新闻工作就是这种非凡而可怕的特权。”

 对记者的第二种理解

 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是代表公众呐喊的人,是为民请命的人。

认识记者

中国记者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记者节的由来

 1937年11月8日,范长江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旨在团结全国人民抗日救国;

 新中国建立以后,这个协会历经周折,发展成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成为团结全国新闻工作者的纽带;  公元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者节。

记者无冕之王的称呼由来

新闻学词典“无冕之王”一词最早出现在 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

后来,西方新闻界泛指记者为“无冕之王”,认为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众人之上的特殊地位。这一观点,在新中国成立前已传入我国。

 记者:记的人,英语reporter。

 西方称记者“无冕之王”  斯大林称记者“社会活动家”  毛泽东称记者“宣传家”。

一、记者的历史

(一)记者的前身

 记者是伴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  记者的前身:办邸报的人

 时间:不会晚于唐代中叶,即公元8世纪

 中国最早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当时主要是官报,人们统称为邸报,又被称为“报状”、“朝报”、“邸钞”、“阁钞”等 。  宋代的“定本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案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宋代小报的出现,冲破新闻限制。

 元明清的官报体制依旧,由于传递新闻的需要,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明清时代出现了《京报》(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和刊期;有编印和发行的独立机构报房;开始出现少量自己采写的稿件,《京报》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报刊已有相似之处)

 并有从事新闻采集的人,也就是记者的前身。

 记者的称谓

 称谓有主笔、探员、探事、访友、报事人、访员等,后从国外引进记者称谓。  “记者”称谓:舶来品(日本)

引进时间:早于梁启超办《清议报》 

邵飘萍的“外交记者”=外勤记者

(二)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 在15世纪的威尼斯开始出现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手抄小报。早期报刊没有严格分工,记者、编辑、出版者于一身,后出版者分离成为老板,再后记者与编辑分离,设专职记者。随着报纸、通讯社的大量增加,记者队伍日趋壮大。

西方名记者

 普利策

 华尔街“智囊”之称的李普曼

 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

自学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无产阶级第一批记者的杰出代表

P19 

(四)我党记者队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二、记者的类型  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 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 地方记者  驻外记者

 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 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农业记者、工业记者、文教记者等。特点是专:熟悉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专业政策。

 2.机动记者(“满天飞”记者):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 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1、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如奥运会、伊拉克)

2、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本报讯(记者熊崧策)5月25日,本报记者张凡在北京德国驻中国大使馆顺利拿到了赴德采访的签证,记者同时从德国大使馆还了解到,本报记者张凡是甘肃媒体唯一一位前往德国采访世界杯的记者。而这也是本报继2002年韩日世界杯、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第三次特派记者出国采访国际重大体育赛事。

《兰州晨报》自创刊以来,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上一直追求着要给读者提供最快捷、最富有现场感的赛事报道,从1997年刚创刊时两名记者奔赴上海采访八运会,到2001年沈阳十强赛、2002年世界杯对中国国家队进行跟踪采访,2004年特派记者又全程采访了雅典奥运会,此后每两年晨报体育人出国采访大赛就成为一种惯例。随着采访国际大赛次数的增加,本报记者采访过的体育名人的分量也在不断加重,从姚明、加斯科因到布拉特……这个夏天,我们希望将齐达内、里克尔梅、罗纳尔迪尼奥、鲁尼、梅西、范尼等显赫的姓氏加入我们的采访名单。

本报这次将与《海峡都市报》、《潇湘晨报》、《上海青年报》、《济南时报》、《武汉晨报》、《华西都市报》、《半岛都市报》、《深圳晶报》、《新京报》、《新文化报》、《华商报》、《江淮晨报》、《鲁中晨报》、《青年时报》、《南京晨报》等媒体组成世界杯联合报道组,16家媒体的21名特派记者将成为本报世界杯报道的同盟军。集合如此众多的媒体,组成世界杯报道联盟,为的是让我们的读者得到世界杯前线更海量的信息和更权威的解读。

本报特派记者张凡是一名铁杆球迷,平时他的血液是米兰的红黑色,世界杯时他的心是阿根廷的蓝白色。从2000年加盟《兰州晨报》后就成为晨报体育的中坚,多次参与国内外重大赛事的采访和策划。他将于6月初经北京飞往法兰克福,之后这名铁杆阿迷将前往巴伐利亚州纽伦堡市附近的小镇赫尔佐根奥拉赫,这里是阿根廷在德国的大本营。届时他将守候在赫尔佐格花园饭店,等待他心爱的阿根廷并为读者发回该队第一手的备战情况。6月9日,他将前往慕尼黑采访揭幕战。此后,张凡将往返于德国12座城市。他将与我们一起分享世界杯的激情与快乐、荣耀与悲怆。

羊城晚报两位特派记者今日出征世界杯

金羊网 2006-06-06 15:06:24

本报今天上午消息 记者彭浩、苏荇报道:迎着清晨的霞光,本报特派德国世界杯记者苏荇已于今晨起飞前往德国。今日下午,另一名特派记者彭浩也将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往法兰克福。从明天开始,他们将与本报后方报道组一起,为广大读者和球迷送上第一时间的世界杯报道。

根据行程,本报两名特派记者男女搭配,将分头扼守南北两线。在南线,美女记者苏荇将现场直击开幕式和揭幕战,用女性独有的细腻笔触勾勒出德国世界杯的风情画。在北线,酷男记者彭浩将以科隆为中心,全程追踪小组赛的战况。其中,死亡之组C组和E组将是重点报道的目标。

 地方记者 (记者站记者):媒体长期建立的外埠记者站中的记者。

 驻外记者 :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三、记者的职责

 记者的职责

1、

采写新闻报道

2、

反映情况

3、

做群众工作

媒体改革:

资讯提供

资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一)采写新闻报道

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 记者如何在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1.要重视采写新闻(指纯新闻,即消息)。

2.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

3.会打大仗、硬仗。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担,主动出击。

4、要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开拓创新。

5、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采访写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 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

1.服从编辑部调遣; 2.从实际出发; 3.发挥主动性;

4.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理论上说,“编辑高于记者”; 5.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 6.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二)反映情况

 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  例:蔺安稳

秦始皇兵马俑

怎样做好反映情况的工作?  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  及时  如实  全面  先写“内参”  发展眼光  警惕被人利用

清华学子 《乡村八记》《乡村八记》.doc

(三)做群众工作

即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的工作,如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组稿、与通讯员合作写稿等。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

“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毛泽东

 长计划,短安排

 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  经常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  告知宣传意图、报道要点  组稿

 和通讯员合作写稿  征求意见

 给通讯员讲课

 关于读者来信、来访问题  为搞好报纸发行,开展群众工作

新创造

1、在报纸上公开发动读者为某一新辟专栏提供新闻线索, 付报料费

2、请专家座谈某问题,将发言整理发表  3、邀请读者当一天编辑

 4、邀请名人当编辑,开通名人热线  5、举办有奖征文和有奖知识问答  6、举办读者之友联谊活动

第四章

记者的修养

2007年3月,中国新闻网和浙江电视台“新闻007”栏目的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新泡的龙井茶水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在茶水中检测出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诊断出有炎症,从而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茶水发炎”事件。该事件一经披露,马上成了传媒议论的焦点。

几种论述

• 记者的修养

前人的论述

黄远生: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邵飘萍:品性、知识与经验、身体健康

邹韬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本书论述:

• 政治修养 • 理论修养 • 知识修养 • 专业修养 • 道德修养

自学

P52 • 第一节

政治修养 • 第二节

理论修养

第三节

知识修养

博 +专

博的要求:

•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 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 • 自然科学知识 • 新闻业务知识 • 外语知识

• 专:该方面的专家。 • 学习:书本

实践

第四节

专业修养

一、学好新闻学

二、独立作战能力强,多面手

独立作战:采访+写作

写作方面:

综合素质:讲究语法、逻辑、修辞

掌握新闻写作规律;重视语言;又好又快;一专多能;会电脑写作、上网、开车等

记者

=

复合型人才

• 2005年6月18日,南昌晚报在一版刊发的导读标题“深圳罗湖区女公安局长受贿被判15年”中,错误地配发任长霞同志的照片,在社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对南昌晚报发生的这一重大政治性事故,江西省委、南昌市委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迅速对事故进行调查并作出严肃处理: •

给予该报一版责任编辑赵婷珑解聘处理,省内新闻出版系统三年内不得录用;撤销朱朝旺总编室主任职务,予以解聘;撤销陈豪副总编辑职务,予以解聘;给予南昌晚报总编辑黄洪涛行政记过处分。同时对南昌晚报实行停刊整顿。

樊云芳

时 间: 3月27日 • 关键词:记者 追求

樊云芳是《光明日报》记者,80年代是樊云芳新闻事业的丰收期,其代表作是反映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通讯《追求》,众多业绩给樊云芳带来许多荣誉: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樊云芳的名字在当时中国新闻界叫响。1992年,樊云芳身患癌症,经过四年多的治疗,51岁的樊云芳重返记者岗位。病前病后,从一位知名记者到普通记者;她对新闻事业的追求依旧,经历了两次人生,褪去光环的她,尽职尽责地做着快乐的“普通记者”。

新华社2006 年3月27日播发长篇通讯《灿烂星空中,有我发出的光亮—记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介绍了樊云芳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

• 观 点:

• 只有赶走自己内心的浅薄与庸俗,才可能坦然面对世俗的眼光。因此,首先要做的,是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从死神手里夺回的第二次生命,多么来之不易!每一天都要当节日过,尽量用它再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事—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 ——樊云芳

•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回答、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名字活在哪里?樊云芳用行动告诉我们:应该“活在自己的作品上”“活在时代的年轮上”“活在高尚人格的追求上”。

• ——储瑞耕:《名字活在哪里?》《中国记者》“一得录”2006年第5期

• 樊和她丈夫没法让人把他们和名记者扯上关系,两位很普通的人,长相、打扮都没有一点出挑之处。但这个看似平平的老人一开始说话,我就被她打动了。

• ——复旦大学一学生在听完樊云芳事迹报告会后的网上留言

第五章

记者的道德

记者:媒体的人——社会的人

如果你是记者,采访中碰到这种紧急情况该怎么办? 一.从“2006十大假新闻”说起 “新闻打假在行动”

2006十大假新闻2006十大假新闻.doc 

1、法国导演起诉《吉祥三宝》抄袭

2、垃圾场惊现儿童残肢

3、扫墓祭祖烧“别墅”将被查处

4、银监会拟发退市令三城商行受警告

5、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

6、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

7、大雨袭杭百舸归

8、铁道部酝酿火车票中加铁路建设费

9、深圳中级法院的日常工作由深圳市纪委代管

10、投资50亿美元中国企业拟在韩国济州岛建唐人街

■假新闻一方面源自采访技巧的不足(深入调查的本领,洞察事物本质的知识,采写能力),更多的是职业道德(个人素养)的缺失。

案例: 

1.山西繁峙矿难11名记者违纪收受现金和金元宝

2.官员给记者发矿难封口费,480人领走了20万

■假新闻的“杀伤力”有多大? A.记者自毁虔诚,等于“职业自杀”; B.媒体失信于民,影响力一落千丈; C.隐藏真相,危害社会。

【知识点】

1、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P79 新闻职业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简要回顾 有关论述:

徐宝璜

邵飘萍

邹韬奋

范长江 【知识点】 

2、相关法规制度  美国

《 记者信条》1908年

《美国报业信条》1923

中国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991.1通过,三次修订,七条。

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

《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997.1第二次修订,6条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 2009.11第三次修订,7条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4.发扬优良作风 5.坚持改革创新 6.遵纪守法

7.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 P66《汶川大地震案例》 【知识点】  3、什么叫“客里空”?

P67

客里空是苏联作家考涅楚克的名剧《前线》中的人物,一个特派战地记者。

特点:闭门造车,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弄虚作假。

1947年,从《晋绥日报》开始反对“客里空”运动。 【知识点】 

4、有偿新闻

P69  “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反映.实质是钱稿交易,用钱换稿,用稿换钱.  表现形式:广告式新闻

拉广告

“ 三包”

红包

重奖记者

出卖版面

 危害:一是破坏了新闻道德的客观标准,党性原则.二是破坏了党的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形象. 三是腐蚀了新闻队伍. 四是容易被坏人利用.  相关规定: 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 《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1997.1  P72  对策: 

1、提高自律意识

2、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

3、加强社会监督

□记者最大职业困惑在于:

新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二.案例分析:职业追求与道德伦理的冲突 “新华社记者厦门抓拍事件”

案例1:苦等一小时,候拍“坑”人照片。

2005年新闻图片编辑研修班”期间,中国摄影报组织了关于厦门记者柳涛抓拍骑车人暴风雨中突遇马路陷阱栽跟头这一热点新闻的研讨会,主题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心该如何平衡?

 如果你是记者,你会怎么做? 道德论争:先抓拍还是先救人?

 反方: 

新华网友 61.55.245.*

拍这组照片的人真没公德,把抢新闻,抢热点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新华网友 221.216.8.* 必须搞清楚什么是“责任”,曝光食品厂违法是正常的应该鼓励,有食品厂违法而不查应是工商局和质监局的责任;而守株待兔等着别人用生命表演是记者的卑鄙,从理论上讲应该也是触犯法律。这和窝藏嫌疑犯没什么区别。

新华网友 222.132.155.* 这个记者还真有心抓拍,不去找个牌子告诉大家这里危险!我们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哪里去了?我的老师告诉我是防范而不是等待!

新华网友 221.198.20.* 我怀疑此记者的职业道德的:从照片来看,很有可能他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了,就等着有人骑车掉进去。如果这种猜测是真的,那只能说:悲乎,哀哉!

新华网友 221.203.184.*

这个摄影记者怎么这么坏,镜头对准陷阱等着过路人陷入水坑拍照,我看这个记者比偷井盖的人还可恨。

 记者:

对于“守株待兔”的指责,柳涛觉得有些委屈。他说:“摄影记者这个职业有时候的确很残酷。当时狂风暴雨,我在那里坚持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等到那个场面。如果没等到,我根本不能用照片说明那里有个水坑。拍不到那个坑,有关单位或许不够重视,今天就不会填补那个坑,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可能在雨中摔跤。”柳涛还告诉本报记者:“我拍完这组照片后,还在附近的施工处拿了一块牌子摆在那里,提醒路人。”

 正方: 

新华网友 220.184.252.*

为什么要为难记者,如果不是记者拍下这张照片,大家还能在这里发表评论吗?关键是要让大家知道建立和谐社会不是嘴上说说就行! 

新华网友 218.68.219.*

我认为这是一张事先构思好的摆拍照片!如果不是,该新闻照片构图简单明了,震撼性强应属当世佳作,正因为作者在那里“守株待兔”猎取到了他们,震醒了各阶层人的重视,挽救了众多人的伤痛及生命!作者功大于过可歌!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嚗光过南京某食品厂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做月饼在全国震怒,各地上下都查处此类行为,请国人深思这个记者缺德吗?这类事件是可歌,还是可泣?

新华网友 203.192.13.*

《马路陷阱太坑人》这组新闻照片作者抓拍的非常好,画面完美,主题突出,是一组突发新闻照片。

新华网友 202.84.17.*

如果没有看上去这么惨烈的照片,估计也不会引起大家如此的共鸣,也就更谈不上主管部门的重视了,这一个角度看,记者还是好记者。

新华网友 222.84.127.* 管路的人干什么吃,养路费的那里去?同胞们不要怪记者同志,他尽责了,该查查管路的干什么吃,知道不?

■舆情:网络受众调查与分析

这组照片忠实记录了整个新闻事件的过程,视觉冲击力强,从摄影角度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抓拍。但这组照片又一次引发了对一个不算太过新鲜话题的争论———记者传达新闻的义务与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

类似事例很多,最典型的要算是赢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饥饿的苏丹》的记者凯文•卡特因为无法承担社会舆论的指责而选择自杀一事。再比如几年前,湖南嘉禾高考作弊事件中,曾有人指责记者为什么有时间偷拍,却不事先举报。今后这样的争论恐怕也不会少见。究竟该如何取舍,恐怕还需要公众一起研究,寻找答案。

案例2:受良心谴责而自杀的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获得者 图:饥饿的苏丹

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

永恒的使命

 《饥饿的苏丹》获九四年普立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

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时年33岁。

三.【课堂讨论】

如何破解采访伦理与道德“悬题”? 采访现场1:

视频:中国最美女记者

曹爱文

讨论话题——

这种做法是否是最佳?值得提倡吗?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采访现场2:

2005年10月7日,《今日早報》記者詹曉東冒雨駕車從江西樂平老家趕回杭州上班。當車輛駛至杭金衢高速公路龍游段時,前方發生車禍,有一輛大客車翻倒。他立即帶上相機直奔百多米外的車禍現場¡­¡­

面對淒慘的場景,面對眾多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傷患,詹曉東放下相機,馬上撥打110,要求緊急增派專業救援力量。同時,他提議現場的一些司機找來千斤頂,將貼地一側的車殼慢慢支起,把傷患一個個從車殼下移出。

詹曉東還脫下自己新買的夾克蓋到了一位在風雨中瑟瑟發抖的中年婦女身上。很快,三輛大型救護車趕到了現場,救援工作正常展開,傷患們陸續被抬上擔架送上救護車。忙碌了許久的詹曉東這才舉起相機,記錄下這場災難的救援工作。 話題:“救人比拍照更要緊”?

媒体案例3:

山東《魯中晨報》向社會鄭重承諾《突發事故現場先救人後採訪》,聘請紅十字會專業人士,利用3個晚上對一線採編人員進行系統的現場急救知識培訓,還成立了山東省首家新聞媒體紅十字志願者救護隊。 ▉国外媒体记者的做法

道德两难“悬题”的破解方法

□ 过分强调社会责任或者职业责任都有失偏颇。

□“人性化”破解“先采访还是先救人”的两难选题

——记者只要力所能及影响事态的结果,避免他朝更坏的趋势发展,就必须放下摄影机或采访本,以追求恶果的最小化。

 自学

P72

道德与法律的边缘问题

P74

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王菲生子

关键词: 娱乐 理性

2006年上半年,恐怕没有什么事情比王菲生子更能吸引¡°娱记¡±了。5月28日王菲在协和医院产下一女婴,但从4月开始,就有无数记者,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携带着最先进的偷拍装备,进驻李家和协和医院周围,24小时守候偷拍抢拍。直到后来王菲生女后,娱记们又开始疯狂关注王菲女儿李嫣有无生理缺陷,新闻大战持续三个多月。

5月初,¡°资深娱记¡±王晓鱼宣布,出于人道考虑,决定放弃拍摄王菲生子的照片。他说,自己追求职业理想,但当听李亚鹏说要在家里生孩子的时候,就担心,王菲是高龄产妇,没有安全的生产环境,不是好事情。所以想来想去,决定放弃拍照。

 观 点:  某些媒体所谓的“娱乐”只不过是满足部分人暧昧心理的代名词。为了所谓的“新闻”,拿一个孕妇“隆起的肚子”娱乐公众,如此荼毒国人文化品味,所谓娱记愈敬业也就愈无耻。  ——赵维:《如此“敬业”》《中国记者》“一得录”2006年第6期  任何职业都应恪守道德规范和底线,娱乐记者也不例外。公众人物少隐私,这话不错,但并不是公众人物的一切都是大众娱乐的需要。所以,把目光紧盯着名人的窗口、床头甚至厕所,只能说明某些媒体失去了基本的判别能力;把触角伸到名人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身上,去探究她是否唇裂,只能说明某些人的“娱乐饥渴症”已发展到不顾公德底线的变态程度。

 ——蒹葭:《放过“兔唇嫣儿”关注“兔唇之神”》《法制晚报》8月15日  八卦还将继续,但娱乐人物不必为此义愤填膺,他们身在其中,享受着娱记为他们带来的名气、粉丝和利益,就必须承担一些副产品。这是娱乐圈游戏的天然规则。  ——刘戈:《八卦还将继续》《成都商报》5月19日

结束语

约瑟夫•普利策的信条

一张报纸的良心和灵魂在于它的道德感、它的勇气、它的诚实、它的博爱、它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它的独立、它对公众福利事业的投入、它服务社会的热诚,这一切超越了知识、新闻、智慧的范畴。

 视频案例

第六章

采访决定写作

•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 采访决定写作

第六章

采访性质

•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 与其他行业调查研究比较: • 共同点

1、指导思想: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2、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 不同点:

1、记者是为传播新闻信息,搞好新闻宣传报道去进行调查研究的。

2、由于新闻宣传的特殊要求,赋予记者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具有种种特点。

记者在调查研究时的特点

1、新闻性

2、政策性

3、全局性

4、广泛性

5、时效性

6、连续性

7、公开性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工作确实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 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决定写作

• 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 •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 采访在先,写作在后,采访为写作搜集事实,着重解决新闻如何从群众与实际中来的问题;写作则是把采访搜集来的事实加以表现,着重解决新闻如何到群众与实际中去的问题。 •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与归宿,采访对写作起决定性作用:广度;深度;成败等等。

• 写作对采访具有反作用。

• 结论:既要深入采访,又要精心写作,二者都不能偏废。 第七章

采访意识 • 信息意识 • 受众意识 • 监督意识 • 未来意识 • 竞争意识

第一节

信息意识

一、信息的渊源和涵义

• 渊源:20世纪40年代

申农提出“信息”这一概念 • 涵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二、新闻和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 信息包括了新闻

• 新闻只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三、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

1、广辟新闻信息源

2、增大新闻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

6、快速传递信息

7、重视信息反馈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第二节

受众意识

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 •

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

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

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

4、报道要引导读者

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第三节

监督意识

• 案例

新闻调查

《天价住院费》

新闻调查

《天价住院费》处理结果

2006年4月,黑龙江省卫生厅和哈医大二院宣布了事件处理结果:哈医大二院被吊销“三甲”医院资格1年;哈医大二院的ICU主任于玲范被撤职,并被吊销行医资格;护士长郭晓霞被撤职;血库主任被撤职;院党委书记王国良被撤销党委书记职务。

哈医大二院的“天价医疗”事件由此成为2005年影响最大的医疗纠纷案和公众事件。

•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 批评艺术:

抓典型报道

对比报道

追踪报道

第四节

未来意识 预测性新闻

预测性新闻与预告性新闻的区别

• 预告性新闻:报道那些将要发生又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确定性。 • 预测性新闻:不确定

• 作用:鼓舞

指向

警示

• 采写:重根据

重比较

重辩证

案例:《谁将点燃主火炬》

P102 第四节

竞争意识 • 竞争意识: • 竞争舞台:

有形舞台:国内外大型会议;大型体育赛事;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庆典

无形舞台:无竞争对手,写出最好报道。

• 竞争方面:如独家新闻。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 怎样抓独家新闻?

较强的新闻敏感,较强的识别新闻的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锲而不舍的精神 • 转变观念;开掘空间;经济后盾;巧做文章

要注意的问题:

• 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 • 形成合力

自学

• 第八章

采访原则 • 第九章

采访路线 第十章采访作风

•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P131 • 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

• 战斗敏捷的作风

P141 • 不畏艰险的作风

• 案例:P139

发稿快的有效办法

1、在采访中打腹稿

2、多写短新闻

3、分段发稿

4、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设备

第五讲

追求:创造性的

新闻采访 刘丹

追求:创造性的新闻采访 记者:

问者,

听者,

观者,

作者也!

CCTV《面对面》节目记者王志 ■追问如刀,目光如炬, 镜头前有如战役。 子岂好辩?子岂多疑? 是职业令我着迷。

姝威檄文,南山义理,

讲真话无愧天地。

“非典”无情,人民有义, “面对面”逆风而起。 1.“看家本领”不可或缺——创造性采访 什么是“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传统定义)

——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功。 “新闻采访”(西方新闻业界的定义)

——“代表背后的观众,为收集信息而进行的谈话”。 “创造性的新闻采访”

——代表背后的读者/观众/听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

“创造性采访”包括两个要点:

一、它要以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来促成较高程度的知晓;

二、在采访中追求人性化和戏剧性的成分。

例如:描述处于冲突中的一个人物,而该冲突在经历一件乃至更多的戏剧性事件后得到解决。

【课堂互动】评点采访片段:

记者:你对人类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当事人:我关心这个干嘛?我刚刚吞下了一片含氰化物的药片,再过20秒我就死了。 记者:!?„„那么„„我想问问你有什么爱好——你参加什么活动吗?

“填空采访” (“fill in the banks”interviewing)

——问一个准备好的问题,不管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再接着问下一个准备好的问题。

沉默不是金!

为什么采访要具有创造性? ▉ 追踪采访的必备技艺

▉ 有助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

谈 话 采 访 现 场 的 控 制

▉ 独家新闻(视角)竞争的需要 2.“多照镜子”——你的采访问题何在?

技巧点拨——

每个人都能成就创造性的采访

【对年轻记者群体进行的调查】

你的采访所存在的问题在这里„„ 一:一身冷汗、腿抽筋、心跳加速„„

大多数人在采访中感到不舒服

 一些同学虽然平常交流自如,但一到正式场合就紧张和不自然

 有同学说:“我希望在采访中能够找到避免出冷汗的办法”

 怎么办?  其实,很多著名的记者面对采访对象都会羞涩或尴尬。

记者:能采访一下你吗?

当事人:最好别了,咱们聊聊就行。 让气氛放松:

尽量不要提“采访”二字

告诉自己,你面对的是跟你一样的人

可以适当恭维对方,但也不要卑躬屈膝

(“我从小就是你的忠实粉丝”

二、相谈甚欢丢三落四

 “我和我的采访对象交谈非常愉快,但是回来后发现写不成一篇完整文章。” 原因:

 信息搜集不全:5w+H,具体的人名、地名、细节没拿到

 采访前目标不明确,谈得漫无边际、没有主线。

 解决办法:采访之后重新核对、补充采访

) ……

三、不知道接下来该问什么问题  很多初学者初次采访的时候,最痛苦的就是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

 怎样将问题进行到底?

1、仔细倾听对方所说的话,从中寻找问题。

很多好问题都是即兴的。

例如:杨澜采访丁俊晖

 杨澜:他(丁父)有没有为你做一些事,让你非常感动,就是让你能够体会到他慈父的那一面呵?  丁俊晖:很少。

 杨:很少?他很少让你感到有慈父的那一面,是吧?

 丁俊晖:我们平时交流也比较少吧,所以在这方面可能还是做得不够。

 杨:你父亲说你性格中也有非常好强的一面呵,有没有跟父亲发生过冲突?

 丁:冲突很少。

 杨:很少呵,说说有限的那几次是为什么发生的?

 丁:每次都是他说,我没话说。我只要冲撞他,他就肯定发很大的脾气。所以我那时候也不敢冲撞他,只是由着他说,说到结束我就继续练球。

 杨:什么时候决定反抗一下?

 丁:还没有决定反抗,不敢反抗。我也知道反抗不是很好吧,对他发脾气也不是很好,经常发脾气对我自己也会造成一定伤害。所以当时我一直忍,一直忍。

 杨:对,说说你第一次忍不下去是什么时候?

 丁:去英国之前,2003年,当时他老说我完了。我就说:“我知道,我知道,你不要说了。”也不是吵架那种语气,因为我慢慢地长大了,我懂得不要跟人吵架,就是很肯定的语气说:“你不要说了,我什么都知道了。”当是他就没话说了。

2、事先准备个问题单,以备临时救急

3、问个万能问题: “你的回答真棒!请说的具体点,好吗?”

四、怎么做笔记:  识别要点

你不可能记下采访对象所说的每句话,只能记下要点。

 记录证据 轶事,事实,数据,最重要的话,就是最能代表采访对象意思的话. 学会速记(或者发展你自己的速记法),使用些录音设备.录音机通常用于辅助笔记,录音和手写相结合

案例:

1992年7月的一天,我从大连市服装交易市场路过。在走到一个卖旅游鞋的小摊前,忽然听到一男一女在用俄语对话,定睛一看,原是一位俄罗斯青年正在同一位中国老年妇女在砍价。我看到这个情景后,就问旁边的一位小贩那位老年妇女是干什么的。小贩不假思索地扔出一句:“雇的。”一听说是雇的翻译,我就觉得有意思。于是,我就赶快挤到前面听了他们交流的全过程。当时,笔记本和笔都在我的包里,我没有来得及掏出来,因为我不想错过短暂交易的时机。后来,我同辽师大的退休俄语教师、摊主及交易所领导进行了交谈。这时,我才在笔记本上记下几个易忘的东西,然后急速返回报社,仅用了20多分钟就写出《个体老板雇翻译》的现场特写,在《大连晚报》头版头条发表。当年被评为全国晚报现场特写大奖赛一等奖。  当时,我听到他们谈到旅游鞋的英文名字,就是POCEINI,这几个字比较难记,我当时几度想掏笔记本,然而由于眼前发生的情景十分迅速,人物对白、动作生动、快捷,根本来不及记录,又舍不得漏掉他们所说的每一个词。于是就放弃了记笔记的打算,全神贯注地观察现场的每一个细节,然后脑里有意识地记忆对话中较重要的比较难记忆的人名、鞋名,譬如沃罗加、POCEINI、女翻译郭玉香、老板毛玉新、经理祁淑美等。

假如,当时我急于埋头记录,那些生动的情景也许就会瞬息而过,或许会漏掉对人物表情的观察和对现场整体气氛的把握,那么抓获现场情形的片段就会减少,新闻也就会逊色.  “少记”或“默记”之后追忆窍门多

应该指出,现场采访中不记或者少记,也有它的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一些特殊细节、难记的名字和符号等 ,没有记下来,容易忘记,甚至是回忆不起来。怎么办呢?那就是,采用少记的方法,比如上面的鞋名POCEINI ,就可以快速地在本上划一下 。

 另外一些难记忆的东西,可以采用自己的办法解决,比如采用速记法、自编的速记法等。  我在采访中,有时来不及记录,就用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比如沃罗加这个名字,我就写上三个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wlj,后来再追忆,就想起来了。另外英文也可以帮助我们在现场采访中进行速记或少记,比如说女翻译郭玉香,我就写一个英文字母“i”,代替interpreter(翻译),老板毛玉新就用“b”这个字母,来代替bo(老板),经理祁淑美,用字母“m”,代替manager(经理)等。

追记:  要顺着当时新闻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回忆  结合当时所看到的、听到的事实来回忆  也就是说,再度把自己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来进行“联想回忆”.

五、如何应对沉默寡言的对象

1、谈他感兴趣的话题

没有完全不说话的人,他不说话,只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他感兴趣的话题。 每个人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不管是谁,都至少会有一个自己擅长谈论的话题。

必须事先了解这种人的爱好——政治、体育、投资、钓鱼、旅行。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例如: 和丁俊晖谈玩具

 丁俊晖:没有,睡觉的时候抱着娃娃。

 杨澜: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

 丁俊晖:就是比较大一些的、毛毛的那种。因为小时候跟我妈妈睡的时间比较久,经常抱着妈妈睡。当我自己睡的时候就感觉不舒服,睡哪儿都感觉挺别扭的,后来就抱着娃娃睡了,感觉就好像抱着妈妈睡一样。

拉里•金:

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己的牙痛要比某个国家发生的饥荒死亡上百万民众更要紧,自己脖子上长的疖子要远比发生在非洲的40次地震更关键。

拉里•金(Larry King):CNN著名节目主持人,其王牌访谈节目《拉里•金现场》(Larry King Live)名扬天下。在50年的广播节目主持人职业生涯中,拉里金已采访过超过4万人,其中包括福特以来的所有美国总统。

2、就周围的环境引出一个话题。

例如,拉里•金:

如果你发现那儿摆了一张主人摄于莫斯科红场的照片,不妨问问他们俄罗斯之旅有何感受。如果你发现墙上有蜡笔画的图,也不妨问问主人这是哪个孩子的杰作。

3、谈一个共同认识的人,或者找到两个人的共同点(老乡、校友)

例如:唐师曾与张中行套近乎

北大教授张中行某日接到一个新华社姓唐的记者打来的电话,说想来采访,向全世界发一份介绍。张中行说我没什么成就,往远了吹嘘也不合适。唐不退让,并说,我也是北大毕业的,采访并向海外发文章是我每月的任务,一听同出一门,张中行就退让了,说欢迎来谈谈。

六、应对喋喋不休的采访对象

趣事一桩

一名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话匣子官员,当这位官员洗面时,记者等到理发师剃到他嘴的地方,抓紧时间提问。

这位官员就是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1、打断

“我想您在这个问题上阐释的太全面了,足够我写这部分了,下面我们开始下一个话题好吗? ”

2、核实 “我想核实一下您刚才说的几个细节,如何?” 

3、我去趟洗手间

七、不能倾听

 有人给吉姆打电话,照例打招呼说:

吉姆你好吗? 吉姆答道:“我得了肺癌!” “太好了,我说,吉姆„„” 吉姆全明白了,这人根本没有在听他说话! 没在倾听的时候,人经常做出心不在焉的奇怪的姿势

 懒散的靠在椅子上

 游离的眼神

 做别的小动作

 倾听的神态

 直视对方眼睛。 对方开口说话的时候,或在你自己提问的时候,应该看着对方的眼睛。 在你自己说话的时候,你可以时不时地将眼睛移到别处。  倾听的衣着

 如果你穿着褪色的牛仔裤和破旧的T恤衫去银行行长的豪华办公室采访,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这身衣服拜会前卫艺术家倒是无伤大雅。  排除倾听的干扰

 排除情绪因素——胖、丑、频频微笑、说话结巴

 排除词语干扰——家、母亲、爱国主义、堕胎、性、艾滋病、裸体

八、害怕提问被人取笑

 心理顾虑:提问暴露自己的无知  铭记:提问题是痛苦的,但不提问题更糟。  不耻下问  勤问者愚一时,不问者愚一世

九、交底不清

采访的时候,你发现与采访对象说的非常散漫,想哪里说哪里。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你没有将采访的目的明确地告诉对方,对方不知道你到底要什么。

十、提问含混

 抽象的问题得到抽象的答案。想得到栩栩如生的意象,就需要提出具体的问题。

例如:

“你认为嗜酒是不是一种疾病?”

能不能换一个具体的问题?

 能不能谈谈你在嗜酒的这15年中总共喝了多少酒精?

答案是戏剧性的:

葡萄酒、啤酒、威士忌加起来大概有2000加仑,为此我失去了50个工作、两个老婆、11辆轿车、以及相当大程度的自尊。

十一、总想获取面面俱到的信息

□ 技巧点拨:

为采访做好充分准备,带着问题采访(心中),认真倾听,最重要的是,能够识别谈话中“新鲜的和与众不同的”东西。 十

二、匆忙上阵,缺乏准备

□ 技巧点拨:

“有备无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打无准备之战”;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对新闻采访来讲行不通。

准备什么?

□先了解以前都发生了什么——事件的历史背景。阅读以前的一些有关你的采访对象或采访主题的文章;

□初步采访一下了解你的采访对象的人,或者有关部门熟悉情况的人;

□确定本次采访你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什么样的提问能够帮你得到该信息。 十

三、对人对物缺乏热情和天然的好奇心

□ 技巧点拨:

好奇心是第一步。

《采访美国顶尖采访记(Interviewing America’s Top Interviewers )这本书中,19名著名记者形容自己工作的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好奇心”。

美国广播公司(ABS)的记者沃尔斯特认为好的采访必备三个因素:好奇心、倾听和做作业。 其他  缺乏自信  不做深度探究  主题先行

创造性的采访需要创造性的提问 来支撑。

提问如何体现出创造的成分? ——从“已知”向“未知”延伸。 -采访“接力棒”-

每次准备采访,寻找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每次出发采访,带着问题——我将要了解什么? 每次采访中间,延伸问题——还有什么未知的? 每次采访归来,总结问题——我比之前知道更多 的是什么?哪些是可供写作的信息点? „„ „„

【新闻实践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写一则消息稿及“采访手记”。(参考课堂笔记以及《新闻采访学》 《新闻写作学》教材有关内容) 练习题 

1、如果你的采访回来之后,发现自己忘记打听对方名字的写法和工作单位,那你打算怎么办?

2、“那个女孩喜欢你吗?”这个提问太含混,试将它改为几个具体的提问。

3、王利在采访一位学生的时候,多次盯着他裤腿上的洞发呆,他犯了什么毛病?

作业具体要求:

1,形式不限,短消息、现场特写、图片报道(配说明文字)皆可,字数500左右; 2,采写范围不限,校园新闻(韶大或者外校),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身边发生的事件等等; 3,附上“采访手记”,内容包括:新闻线索的来源?事件的新闻价值在哪里?读者最关注的信息点是什么?你是怎么判断的?其他有关的采写的体会。字数500左右;

4,格式要求:A4纸打印或手写,小四字号;数码照片直接打印,图文要编排恰当美观; 5,上交时间:14周之前。

新闻线索与“新闻鼻”

如果在采访中碰到以下情况, 你会进一步怎么处理?

A.问:长官,今天有什么新闻吗?

答:都是老一套,没什么新鲜的。

B.“报料热线”被打爆

1.借问新闻何处寻

——挖掘新闻来源的渠道

“新闻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

——美国新闻学家曼切尔

新闻线索 =“传闻”?

=“新闻苗子”

=“稿件的雏形”?

= 事实?

= 信号(提示新闻)

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信号或者简要信息。

■ 新闻来源——新闻线索的提供者,或者说是一篇报道中细节、数据和话语的出处。 (消息出处)

■主动挖掘渠道:记者的新闻来源 记者的新闻来源

1.官方机构(档案资料、政策文件、日常动态事件)

2.编辑部提供线索(政府部门的重大事件、报社内部的大型策划) 3.有关单位宣传干事(通讯员)的采访邀请 4.记者对某些现象的观察积累所得 5.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发现

6.在线消息源——上网获取新闻线索 (大学BBS、专业论坛、QQ聊天) 7.开设“报料热线”

□ 官方机构(档案资料、政策文件、日常动态事件) □编辑部提供线索(政府部门的重

大事件、报社内部的大型策划)

□ 有关单位宣传干事(通讯员)的采访邀请

□ 记者对某些现象的观察积累所得

□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发现

债主街头悬挂广告出租欠债者

让其打工还债 报道架构——

【奇招】 租人广告悬挂闹市

【缘由】 6万多元他还不起

【目的】 让他打工赚钱赔我

【律师评点】云南国平律师事务所律师称平点评时说: “李龙光的做法是违法的。他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如果债务人无偿还能力,法院会下达中止执行裁定书,强制执行永远都有约束力,李龙光发现债务人有偿还能力时,可以再恢复执行。

 缘由 6万多元他还不起

李龙光,来自会泽县乐业乡的一位村民;李洪亮是昆明市西山区人,曾是个体户。

采访中,记者发现李龙光随身还携带着两份判决书,其中一份判决书是嵩明县人民法院下达的民事判决书,判决书中称,2003年2月18日8时40分,车主李洪亮驾驶一辆大货车从会泽县罗布古镇拉货前往昆明,李龙光作为货主随该车一同前往。途中,李洪亮将车交给副手罗汝昌驾驶,罗系李洪亮雇佣的驾驶员,当该车行至嵩明县境内杨电线K25+700米处时,车辆撞上路边大树,造成李龙光受伤,经鉴定达十级伤残。

经过嵩明县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由被告李洪亮赔付李龙光医疗费、护理费等几项费用75748.47元,扣除李洪亮已经支付的医疗费14000元,实际上,李洪亮应赔付李龙光61748.47元。同时要求赔付款在该判决书生效后30日内给付,该判决书下达日期为2003年11月18日。判决书下达后,李洪亮不服,提出上诉,后经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04年4月6日,李龙光向嵩明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李龙光称,期间李洪亮只交了部分赔付款到法院,至今还差一部分赔付款。

 目的让他打工赚钱赔我

李龙光说:“我现在无法工作,连睡觉的姿势都是跪着,以减轻病痛的折磨,所以生活困难。”李龙光说,前期的治疗就让他债台高筑,现在后期治疗根本没有跟上。

李龙光称,他现在找到了李洪亮,但李洪亮无钱赔付。为拿回这笔赔付款,于是他就此下策——贴“出租人”广告。李龙光说,他此举是为李洪亮找个单位,让李洪亮去打工挣钱,靠获得的报酬来偿还他的赔付款,直到付清为止,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可以雇佣。

李龙光招贴出这则广告不到两小时,其行为被赶来的民警制止。

□ 在线消息源——上网获取新闻线索 (大学BBS、专业论坛、QQ聊天)

调查:

一项名为《虚拟空间的传媒》(Media in Cyberspace)的年度调查表明,记者调查研究的途径在20世纪90年代后4年的变革程度远远超过这之前40年的变革程度。

这种变化主要应归因于互联网的使用。研究显示,目前新闻机构中有93%的记者将互联网作为自己调查和报道的工具。

案例:

揭露三鹿奶粉事件第一人的儿科医生冯东川,就是把问题奶粉的调查和发现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然后引起其他网站的转载和传统媒体的报道。  案例:

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的传播源自一个名叫麦特.德拉吉的自由撰稿人在互联网上的个人主页。1998年1月17日深夜发布:在白宫,一个名叫莱温斯基的女人与美国总统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内发生了婚外性关系。这是全世界最早发布此丑闻的消息,也是全球公认的一次网络媒体成功抢发独家新闻的报道行动。

 新华网的《新华言论》《发展论坛》  人民网的《观点频道》《强国论坛》  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  千龙网的《千龙评论》  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

□ 开设“报料热线”

“小线索”如何变成“重磅炸弹”

——《南方日报》有关微量元素黑幕的报道

 从2004年7月5日到7月8日,南方日报在珠三角新闻版封面版的显著位置(其中两天是整版)刊登了《儿童中铅毒还是有人中钱毒?》的系列报道,前后历时4天,共计9篇,内容从披露一个微量元素检测单位的造假,延伸到对整个广州微量元素检测市场的混乱情况的报道,继而揭开了整个微量元素检测行业的黑幕等等。该报道见报后在社内外受到了多方的好评,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纷纷就此作出表态。

“报料人”是记者触角的延伸

南方电视台《今日一线》

的“记者跑腿”

广东电视珠江频道《今日关注》的“报料大搜索” 小资料

在谈到新闻线索来源的问题时,任天阳说,跑线记者、读者报料和网络线索是目前报社主要的新闻来源。其中读者爆料每天能够接受到1500余条新闻线索,南方都市报的读者报料呼叫中心目前的规模号称亚洲最大。

(任天阳:南都常务副总编、奥一网CEO) 2.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西方)  冲突性(Conflict)  显著性(Celebrities)  影响力(Impact)  有用性(Helpfulne)  性(Sexy)  人情味(Human interest)  趋向性(Trends)  特殊兴趣(Special interest) □ 冲突性(Conflict)

冲突=打破现状(平衡)

有形的冲突被认为具有新闻价值,因为它导致伤亡和损害,反映出一定的社会问题。

暴力不仅能煽动参与者的情绪,还能感染旁观者,因此其重要性是显著的。

案例:

广州50 人持铁棍群殴

事件( 图)2007-11-06 重庆家乐福踩踏事件 2007 年11 月10 日

广州50人持铁棍群殴 警方喷辣椒水制止(图)2007-11-06  核心提示:昨天下午3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门口近50人手持铁棍、毛竹群殴。警方及时赶到,喷射辣椒水将事态控制。9月以来为该校建宿舍楼的工方多次与校方围绕工程款发生争执,在该校就读的一千多名学生本学期被工人三次围堵宿舍。

 南方网11月6日报道 “啪、啪――”昨天下午3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门口近50人手持铁棍、毛竹打作一团。警方及时赶到,喷射辣椒水将事态控制。原来,9月以来为该校建宿舍楼的工方多次与校方围绕工程款发生争执,在该校就读的一千多名学生本学期被工人三次围堵宿舍。昨天工人与校方再次发生冲突。  喷辣椒水制止群殴  昨天下午3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门口一派紧张的气氛。30多名工人与10多名学校保卫处的员工对峙着。趁一辆媒体采访车要开进学校时,30多名工人一拥而上,将护栏高高推起。10多名保卫人员上前拦阻,双方近50人很快动起手来。  校方人员寡不敌众,有的孤身一人被五六名工人追出近百米远,有的被摔倒在地。  5分钟后,校方员工再次出动,有的人手上还拿着两根一米长的铁棍,而工人们顺势从门口的竹篱笆处拔下七八根碗口粗的毛竹对铁棍,双方开始一场混战,“啪、啪”声不绝于耳。两三分钟后,毛竹被打烂,就在工人高喊着找砖头时,警方赶到。一名警察一边高喊“不许打架”,一边拿着手中的辣椒喷雾器对着打斗双方喷射„„  下午3时10分,“战斗”结束。校方两名伤者躺在草坪上,其中一人左眼红肿,眼角流血。  停工损失引发争执  这一切缘于今年2月份的招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准备修建两幢宿舍楼与一幢教学楼,总造价在680万元左右。  “学校一个姓林的老师就找到了我,说这个工程有的赚”,工程队负责人潘东来说。潘直言,自己以前是卖装饰材料的,对建筑工程并不在行,“我也没有必需的工程队资质”。  按照潘的说法,在付给林姓老师、中介方和校方20万元的好处费后,他获得了这个项目并从今年3月召集了200多民工进入学校开始施工。一个月后,由于校方并没有向相关部门报批,宿舍楼和教学楼的施工被勒令停止,直到6月份才恢复。

 “中标的是一个有资质的建筑商,可他私自把工程转给了潘东来,学校对此并不知情”,学院党总支刘书记说,校方已经开除了姓林的老师,但从未接受过20万元的好处费。至于工程没有报批,“确实是学校的失误”。  当9月15日工程基本完工后,双方对2个月内的损失产生了争论。校方表示可以接受包括模板损耗等方面的追加损失。而工程队方面则表示通过计算,他们的总支出在963万元,超出原造价680万元整整283万元。“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学校基建处苏处长说。 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200多名工人对因此造成的拖欠工资极为不满,十余名建材销售商也表示自己仍有部分款项尚未追回。各方在校内争执不断,新宿舍楼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三次被建筑方封住。

 学生宿舍三次被封堵  刚刚建成的20号、21号两幢宿舍楼里住着一千余名男女学生,其中不少是入校不久的大一新生。男生宿舍的一名男生透露:昨天中午,建筑方的工人们去学生宿舍敲门让他们离开宿舍,“他们说准备封楼,不走的就把宿舍里的东西全部扔到楼下,这已经是第三次了”。9月16日刚开学第二天,就有工人在楼梯口拦住他们,只准进,不让出。9月19日军训期间又被拦过一次。“虽然每次最终都不了了之,可大家还是很担心,校方也从没给过任何说法”。  一名参与封楼的工人说,这么做不是想为难学生,“只是想给校方压力,索回工钱。” (本文来源:南方网 作者:马宏)

重庆市民亲历家乐福踩踏事件(组图) http://www.daodoc.com 2007年11月10日14:49 华龙网  华龙网讯(记者 李心成 徐兴渝 11:19沙区报道)今日上午8:40左右,家乐福超市重庆沙坪坝店因抢购发生踩踏事件,有人员受伤。 

记者10时赶到现场了解到,9至11日,家乐福超市十周年,推出了店庆促销活动。今日沙坪坝店推出一款菜籽油特价促销,原价51.4元的5升装新元菜籽油每桶只卖39.9元。今早4点过,就有大量市民前往排队等候。至上午8:40超市开门营业时,市民们已在店外排成了数十米长龙。 

8:40,超市开门营业,顾客蜂拥而入,在油品区发生抢购,并造成踩踏。有数人倒地受伤。事件发生后,公安、120等相关人员迅即赶到现场维持秩序、展开急救,伤者已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家乐福已也关门停业,今日将不再营业。

一位名叫何鱼的年轻小伙子回忆说,超市一开门,自己就和蜂拥的人流一起直冲油品区,提了4桶新元菜籽油准备前往结帐,往外挤时,被内外挤压的人群挤倒在地,所幸他死死抓住了另外一人的衣服才未被严重踩伤。但记者看到,他的手和脸上还有明显的淤清。 

11:30,见习记者牟方林赶到新桥

 医院了解到,3名在踩踏事件中受伤的市民正在该院急救,暂无生命危险。陪同前往的家属也情绪稳定。 

记者同时了解到,今天,家乐福重庆其他几个分店也出现了开场拥挤的现象。

重庆家乐福发生踩踏事故 3人死亡31人受伤 2007年11月10日14:44 华龙网

 华龙网讯(记者 李心成 见习记者吴海东13:32报道)记者从正在沙坪坝区政府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获悉:今日上午8:20分左右,家乐福沙坪坝区店在自行组织的10周年店庆促销活动中,其东门入口处因群众滑倒而引发踩踏安全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医院收治31人(其中7人重伤)。事故发生后,沙坪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有关领导带领公安、安监、商委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紧急处置。沙坪坝区区委书记李剑铭、区长张敏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落实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等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安排部署救治和善后事宜。 

一是立即成立事故处置指挥部,由区政府区长任指挥长,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护、安监调查、善后处置、稳定维护等工作组,分别由区级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处置工作。

二是全力以赴抢救受伤人员,分别在西南医院、新桥医院、肿瘤医院和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成立救治工作组,不惜代价,全力救治伤员。

三是切实做好群众安抚工作。对死者和伤势较重的伤员,按照一对一和包干负责的原则,由所属街镇组成工作组,做好安抚和善后工作,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 四是尽快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成立事故调查组,由安监局牵头,尽快启动事故调查,查明事故起因和责任。责成家乐福店立即停业整顿;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严肃处理。 

五是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引以为戒,以商贸、文化、体育、旅游等群体性活动为重点,在全区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

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吴家农、谢小军,和政府副秘书长张明树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我区指导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并到医院慰问伤员。 

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社会秩序稳定。

重庆家乐福出售特价食用油引发踩踏3人死亡(图) 2007年11月10日13:50 人民网

 人民网重庆视窗11月10日电 吕雯雯 张加林 实习生陈新报道:今天上午,沙坪坝区家乐福商场内,发生一起因争抢特价食用油造成的踩踏伤亡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造成3人死亡,10余人受伤。 

据有关部门证实,事故发生后,10余名伤者已经被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目前,家乐福沙坪坝店已关门停业。 

据了解,本月9至11日,家乐福超市沙坪坝店十周年,推出店庆促销活动。今日推出一款菜籽油特价促销,原价每桶51.4元的5升装菜籽油只卖39.9元。今早4点过,就有大量市民前往排队等候。上午8:40超市开门营业时,大量市民涌进抢油,从而造成踩踏伤亡事故。 

本次事故的具体情况,敬请关注本网后续报道。

□显著性(Celebrities)

“姓名能产生新闻,显赫的姓名能产生重大新闻”。

案例:

杨振宁与翁帆,老少之合。

杨振宁携妻翁帆抵达乌鲁木齐参加学术交流

□ 影响力(Impact)

对新闻事件的反应性报道往往从影响读者的角度展开,尤其是当某地发生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灾难事件时,媒体往往从对读者有影响的角度报道。

案例:

1,灾害新闻-央视报道台风“泰利”登陆福建

2,灾害报道:“卡特里娜”飓 风袭美

□有用性(Helpfulne)

消费、健康以及其他实用性报道能够对读者生活有所帮助,具有传播知识或提供娱乐的作用。这类新闻包括天气出行、汽车、旅游、保健方式、时装、流行的休闲活动等等。

□ 性(Sexy)

有关性的新闻,如性感女星的艳史、婚外恋、爱情纠葛;嫖娼事件、民工的性生活、暴力强奸;女大学生卖淫,色情陪聊等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的猎奇等心理需求,因而备受关注。

如果性与名人有关联,就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性是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性与灾难、冲突掺杂在一起的内容,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大。

□人情味(Human interest)

“人情味报道”或“特写报道”

比如:

救生员抢救一头搁浅的在绝望中的海豚;

一位著名作家与抑郁症抗争;

一位78岁的老人为了获得文凭重返中学读书;

等等,

□趋向性(Trends)

指那些会影响读者生活的问题的现状、趋向的报道,比如犯罪率上升、社会问题及其他生活现象。

□特殊兴趣(Special interest)

一些有关科学、商贸、宗教的主题或者有关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老兵、大学生群体的报道,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比如关于在校大学生同居、结婚现象的报道。

 在谈到甄选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源的评判标准时,任天阳说道:“对于事件类新闻,冲突级别越高新闻价值越大。对于时政类新闻在于比较政策有无新东西。而对于民生类和现象类的新闻,市民关注度和新闻深度则比较重要。”针对新闻源的生产环节,任天阳提到,快速抵达现场并多角度搜集信息并延伸新闻全貌有利于锁定最有价值的报道源。

摘自《以重大新闻策划体现新闻竞争力

——南都常务副总编、奥一网CEO任天阳走进“准记者南方训练营” 》

发布日期:2009-07-06 小结:记者的新闻来源

1.官方机构(档案资料、政策文件、日常动态事件)

2.编辑部提供线索(政府部门的重大事件、报社内部的大型策划) 3.有关单位宣传干事(通讯员)的采访邀请 4.记者对某些现象的观察积累所得 5.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发现

6.在线消息源——上网获取新闻线索 (大学BBS、专业论坛、QQ聊天) 7.开设“报料热线”

小结:新闻价值(西方)  冲突性(Conflict)  显著性(Celebrities)  影响力(Impact)  有用性(Helpfulne)  性(Sexy)  人情味(Human interest)  趋向性(Trends)  特殊兴趣(Special interest)

我们的教材中一般归纳为:

时新性

重要性

接近性

显著性

人情味(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 3.如何让你的“新闻鼻”更灵敏? (新闻价值的判断)

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美国新闻学家约斯特

新闻敏感=“新闻嗅觉”

=“新闻鼻”

=“新闻眼” 新闻敏感 概念:

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简言之,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又称:“新闻鼻”

“新闻眼”

“新闻嗅觉” 小故事

《纽约时报》名记者迪姆士•泰勒初当记者时,有一晚去采访一部歌剧的首场演出。当他到剧场后,发现当晚演出已取消,于是他就回家睡觉去了。

思考:迪姆士•泰勒这样做好不好?

为什么? 结果

其他各报都在头条位置登出了女演员自杀的消息。

1.不做“老等”,做“老跑”,做“有心人”。  案例:P214  《弹花声声催》  《新风饭馆有新风》  《修表纪事》  《古灵渠畔蛙声一片》  《访江南名画家沈彬如》

《羊城晚报》叶健强图片报道专栏 ——“市井拍态”、“咔嚓快镜”

2.积累渊博知识。

记者要做个“杂家”。

案例:蔺安稳

邓拓

邓拓与《燕山夜话》

3.扎根生活,学会调查研究的本领。

案例:路透社电讯《北京,泥浴之后忙清洗》P216

4.寻找“多重新闻来源”,提升对事物的判别力。

案例:

P215

路透社和美联社记者对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突然逝世的敏锐观察与及时报道。

案例  2006年三八节前夕,境外某媒体和国内某网站同时刊登《湖南78岁老太第9次怀孕》

方法:

其实查证查看医院妊娠报告即可。

3月8日,《潇湘晨报》刊发《78岁怀孕?假的!医生:肚子鼓胀只是脂肪堆积》 本书有关观点: 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 2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理论。

例如:第一,倒数第一。  3 .要胸有全局。  4 .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

逛街时看看有什么不寻常的迹象?在餐厅吃东西时听听周围人的谈话,把自己观察到或听到的不寻常的东西记到笔记本上,看看有没有新闻线索。

采访学院领导、教授、学校食堂厨师、学校保安、学校网络中心、学生宿舍打扫卫生人员、校医院医生或护士、学校纪念品商店经理等等,请他或她描绘一下他或她的工作中最高兴的事情或最烦恼的事情。问他或她今年以来最大的成绩是什么?面临最大的困难或挑战是什么?看看其中有无值得报道的新闻线索。

一、新闻策划的概念

二、正确认识新闻策划

三、记者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位置与作用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两种类型

五、新闻报道策划要把握的环节

一、新闻策划的概念

1、新闻策划的概念

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进行运筹和规划。

2、新闻策划的三个层面四项内容 • 媒介定位策划

媒介定位是指一个传媒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总体反映,包括传媒的地位、报道质量、受众的类型以及该媒介有别于其它传媒的特质或价值。包括传媒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两方面。

 媒介定位:

广东报业市场一份以高端读者为对象的权威政经大报、主流严肃大报。  口号:

高度决定影响力。 • 版面/栏目策划

对版面或栏目的内容、结构、形式、特色等各方面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规划与涉及,使稿件(节目)在版面(栏目)上成为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

《广州日报》自2006.9开辟索引与导读版,以海报式的版面设计、网页式版面编排提供当日新闻的索引和导读。 • 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决策、报道方案设计、在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并修正设计方案。

• 新闻事件策划

社会组织或个人经过精心策划,有意识地安排某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在某个选定的时间内发生,由此制造出适于传播媒介报道的新闻事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制造新闻。” 央视新闻频道《我的长征》

以普通人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采访长征见证人,发现长征沿途的新变化,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豪迈。以此弘扬长征精神,纪念长征七十周年。

二、正确认识新闻策划

1、新闻策划是不是制造新闻? 否定

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对那些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记者是新闻的报道者,而不是新闻的制造者。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前提下的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实行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更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2、正确认识三个区别与联系  与新闻线索的区别与联系  与点子的区别与联系  与报道计划的区别与联系

三、记者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位置与作用

1、位置:总编辑策划

部主任策划

记者策划

2、作用

实施者:努力完成总编辑和部主任有关新闻报道的策划;

参与者: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抓住有意义的主题,精心策划,同时关心全局,对整个媒体的新闻报道策划提出积极建议。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两种类型

1、报道型

2、报道兼其他活动型 报道型案例:  1997年香港回归报道

报道兼其他活动型案例

五、新闻报道策划要把握的环节

1、要有一个好创意。

2、要有一个实现策划的好环境。

3、要会公关。

第十六章

采前准备

一、下述几类采访更需要记者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采访高级领导干部、知名人士、国际要人

2、采访重要会议

3、采访重大典型

4、采访大型国际活动

5、采访特殊事件

6、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

7、去陌生的地方采访

8、国外采访

二、准备工作包括的内容

准备工作包括:临时性

经常性

三、记者采访的临时性准备工作包括的内容?

1、明确采访目的

2、熟悉采访对象

3、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4、充实新的知识

5、准备一些问题

6、设计“作战”方案

7、体能准备

8、物质准备

十七章

访问规程

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决当不好记者的。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鲍勃•福尔斯曼

一、分清访问类型与选准访问对象

访问类型:

事件性新闻的访问

非事件性新闻的访问

访问对象: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二、研究访问对象接受访问的心理

1、愿意接受

2、不知如何接受

3、不愿意接受

愿意接受  光荣感  认为是应尽的责任

 想发表看法  希望借记者之力,宣传自己、单位  自己处于弱势状态,有困难、有冤屈,希望得到帮助。

记者:对有个人打算的人,记者不要轻信其言

不知如何接受  说明访问意图  消除访问对象的顾虑和紧张心理

不愿意接受  忙  受挫  掩盖缺点  不愿张扬  年老体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案例1:访李政道

案例2:访冰心 案例3:访老大妈

三、遵守时间 讲究礼貌

信守诺言 讲究礼貌:

1、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2、注意对方身份,提问得体

3、注意倾听对方谈话 信守诺言

为新闻来源保密的承诺 不得发表的承诺 不得透露姓名的承诺 送审稿件的承诺

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谈话气氛  海伦•福斯特•斯诺  奥里亚娜•法拉奇

五、提问的技巧

1、看对象

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4、提问具体

5、两面问

6、提问要讲究方式

“没有愚蠢的采访对象,只有愚蠢的采访者”

提问方式:

①正问;②侧问;③反问;④设问;⑤追问;⑥故问;⑦借问;⑧激问

 借问法, 借别人对某人某事的评价,向采访对象提出来,请采访对象答复。

案例1  1999年,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芭芭拉•沃尔特斯采访了美国“拉链门”事件的女主角莱温斯基。芭芭拉问道——  有媒体把你形容为“白痴美女”勾引总统,你怎么看?

 “你究竟有没有勾引总统?”“你究竟是不是白痴美女?”

案例2

阔别了乐坛六年之久的伊能静终于在2007年初完成了自己的全新专辑,但由于演唱时的口误,她将成语“羽扇纶巾”的“纶”(音guān)唱成“伦”(lún),一时间素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的中文水平遭到了网友的质疑。伊能静本以为在网络上发表道歉声明便可了结此事,不料此事接二连三地被人提及。2007年1月16日,某记者采访了伊能静,提问中居然也涉及了此事——  记者:你是否清楚自己演唱的歌曲出自于哪首诗词?  伊能静顿时有强烈的受辱之感,于是当即停止接受采访,对助理说了一句“我们走”,便愤然离去。

若改成:

“有一位歌迷托我向你表示敬意,她说,伊能静发表道歉声明说明她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胸襟坦白的人。她还说,那首诗词伊能静一定不会陌生,只是一时口误,这是很难免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面对这样的问题,伊能静也许还真能道出一些真情甚至一些真相。

 激问法 

即激将法,提出带刺激性的问题。

 沉默也是一个重要技巧,与绘画一样,在人物采访中,适度的“空白”只要运用得当,同样会妙趣无穷。

 要学会聆听,采访本身就是个交流的过程,而互动是产生并保障这种交流的前提。

提问的注意事项

(1)提问宜简洁。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用语的长短上应当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宜短勿长。

(2)提问宜具体。

(3)提问宜间接。 

(4)提问宜深刻。

(5)提问宜自然。

(6)提问宜节制。

一是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

二是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

采访中的倾听  倾听在采访中的意义:“听”在对话中的作用决不亚于“说”。只会“说”而不会“听”的记者不是一个称职的记者。  倾听的技巧注意运用目光语、身体和表情语,形成倾听气氛,注意运用沉默,注意发出一些表示“正在听你说”的声音,用一些或安慰、或鼓励、或疏导、或总结的话语来融合谈话气氛,引导谈话方向。

六、问与看相结合  观察访问对象  观察访问对象置身的环境

七、记录

 作好详尽记录:心记、笔记、密记、简记、速记、略记 我国军事记者

华莱士采访邓小平

采访两会的记者们

第十八章

开座谈会

一、好处:

1、有利于较快掌握各方面情况。

2、有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映。

3、有利于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

4、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

5、有利于解决某些矛盾。

 局限:  不便扩散的问题  需要细谈的问题

二、注意点;  慎重选择到会人员  人数适当  有准备  开展讨论  善于启发引导  甘当小学生 会后:  及时整理材料  写成报道或内参  个别访问作补充  跟踪追击会上发现的线索

一、直面采访

 概念: 

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特点: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情况,搜集新闻素材。

最早出现,用得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

一、拉近心理距离

1、取得信任  敬业  不妥协  有备而来  双赢

2、架设桥梁  熟人(物)

斯诺前夫人宁姆•韦尔斯采访毛泽东

以照片为桥梁

 共同喜好

男人:体育

女人:时装 美容

老人:健康

小孩:动物

中国人:攀老乡

外国人:聊天气

3、缩小隔膜  专业

案例:顾宜凡

采访以高傲著称的美国摄影大师佛兰西斯科 •思格乌洛

点评挂图

 谦虚求教

案例:新华社老记者 顾迈南 的第一次采访:《揭开蝗虫生活之谜》

4、善交朋友  学习

顾迈南

《李政道教授在中国讲台上》  诚信  勇于改正错误  帮人解决困难

二、驾驭谈话局面  拟好题目,一问一答

解释性新闻采访,专家答疑公众关心的问题;采访时间短;新闻事件发生后采访知情人。  谈心交流,对话讨论

情感融通的人物采访,说出故事

理性交流的专家访谈,观点交锋

1、选择环境

 安静:没有公务、电话干扰,如书房,客厅,咖啡厅,茶室。

 适合具体采访对象:

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选择较正式的场合,便于思考问题。

性格拘谨:选择他熟悉的环境,如家,单位

2、紧扣主题

如果你被人从大门里面赶出来,你要设法从窗户爬进去。

——法拉奇

她的采访主动性很强,适用于采访有头脑、有观点的政治要人、学者、科学家、企业家。 

他们喜欢谈话对手而不是听众。

把握主动性

让采访对象感兴趣记者的问题

 失败案例:《名人面对面》采访梅艳芳

3、制造兴奋点

目的:活跃气氛,刺激对方。 成功案例:《艺术人生》朱军访吕丽萍 

吕丽萍不想将私情公之于众,谈话陷入僵局。朱军转移话题,要他讲与“石光荣”初次见面的情景。  请出其他几个演员上场,新人讲新故事  物品——制造兴奋点的小道具

4、打破砂锅问到底

 三

掌握交流技巧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方法论》笔记

g新闻采访学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完整复习笔记[材料]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笔记(推荐)
《新闻采访笔记(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